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統計說課稿
這次說課,選擇的內容是人教實驗版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統計》。下面,我將分別從教材內容、學生情況、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教法及學法指導、教學效果等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先說教材:
1、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加,條形統計圖的每格表示 2 個單位。這一部分內容,是一年級下學期所學的統計知識的繼續, 同時又是為下學期學習復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每格表示 5 個單位)進行知識的鋪墊,具有承上啟下、過渡銜接的作用。
2、在內容的選擇上,教材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內容的編排上,教材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
3、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制訂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為:(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2)讓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 個代表 2 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指導學生認識用 1 格表示 2 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學生情況:
接下來,是對二年級學生情況的分析。 在學習使用本冊教材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教材中, 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初步具備了運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記錄方式,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 個表示 1 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另一方面,除了這些必要的知識基礎以外,與一年級學生相比,二年級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他們能夠比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同時,二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小組合作的經驗,合作學習活動中不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識已經初步形成。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
下面,我將主要談一談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新授課階段,也就是在第一課時中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主要包括了以下 4 個教學環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統計過程的感受和體驗;鞏固與拓展深化練習;課堂總結評價。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第一課時中,我選中的切入點依然是教材中例1 的情景:“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最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這樣的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下來就自然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要想知道我們班同學對每種小動物的喜歡程度,統計知識會幫助我們的。”
2、統計過程的感受和體驗。
揭示課題以后,下一步就是讓學生感受和體驗一個完整的統計過程。
具體來說,有 4 個小步驟
(1)個人選擇,收集數據。就是讓學生在調查表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組長對組內同學的調查表進行收集。在這個小環節中,要注意 2 個小問題。一是提醒學生只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 二是注意調查表的數量和實際人數是否相符。
(2)數據的整理和記錄。收集上來的調查表,自然要進行匯總。在小組學習中,每人選擇記錄其中的一種小動物,同時,為了能更好的反映問題,還要選擇一個小組到黑板前進行分別記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不過,為今后著想,應引導學生盡量選擇“正”字的記錄方法。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鑒于這種隨機調查中數據的不確定性,調查表中的數據最好由教師進行匯報,學生只是負責記錄即可。
(3)數據的描述。對數據的描述,一個是學生根據自己記錄的數據,小組內合作完成統計表, 另一個則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內容: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的認識。關于這一點,可分為三個層次,三個教學梯度。首先讓學生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可是,由于課前準備的條形統計圖格數有限,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問題:格子不夠。這樣,就進入了下一個層次:“同學們,既然格子不夠,就請你動動腦筋想一想,或者和其他同學商量一下,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在組內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可能會想到許多中解決方法,比如說接著往上涂, 涂在另一邊等。當然,如果有學生想到了 1 格表示 2 個單位的方法,那么,在經過了展示、交流、匯報、比較以后,學生自然感受到 1 格表示 2 個單位將是最佳解決方法;反之之,如果沒有學生想到這種方法,那么,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了 “同學們,老師也想到了一種解決方法, 你想不想聽一聽?”最后,進入第三個層次,也就是本節課的精髓所在:按照以一當二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統計圖。在這里,也有幾個問題要處理好:一是統計圖左側的頻數變化范圍要補充完整,一是要提醒學生以一當二的一致性,再者就是數據中若出現了單數,半格的處理或者涂法。
(4)數據的分析。就是根據學生完成的統計圖表,啟發學生思考:從這份統計圖表中, 你知道了什么?在學生討論匯報的過程中,相機出示并解決教材中的練習題。
3、鞏固與拓展深化練習。
由于一個完整的統計過程費時會比較常,所以,本節課的鞏固拓展練習只安排一個內容即可:教材中練習第二題――某地區 11月份的天氣情況統計。
關于這一個練習內容,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幫助學生了解并認識幾種氣象標記。
(2)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統計表,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并進行展示。
(3)是對統計圖表的分析,在這里,尤其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和語言表述的清晰、準確性。
4、課堂總結評價。
最后,進入本節課的課堂總結評價階段。由于這一節課,教學內容完全放手給學生,且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所以在評價時,可采用小組內自評和小組間互評的方式,讓學生來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和表現。
教法及學法指導: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第四大部分內容――本節課的教法及學法指導。本節課需要做到的課前準備有:調查表、4 種動物卡片、統計表和空白統計圖、實物投影等。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調查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討論學習法等。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和實踐意識,注重合作學習過程中合作精神的培養等。
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尤其是讓學生經歷了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到數據的描述、分析的整個過程,學生將會初步認識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真正從實踐的層面上了解了統計的意義,同時,學生的問題意識、合作精神也將得到培養和鍛煉。
【二年級數學上冊統計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二年級上冊《統計》說課稿06-28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統計》說課稿10-03
二年級數學上冊統計說課稿04-16
二年級數學上冊統計的說課稿02-19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統計》說課稿01-15
二年級上冊數學《統計》說課稿范文11-24
二年級數學上冊統計的說課稿03-10
數學《統計》的說課稿08-02
數學《統計》說課稿04-25
數學統計說課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