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北京的橋》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美術》(人美版)第三冊。屬于造型.表示領域的課程。本課的目的是通過觀察、分析北京的橋,了解橋的結構、藝術特點以和用途,從而激發同學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創作欲,并用繪畫的形式創作北京的橋,培養同學的美術實踐能力。
同學分析:橋對于二年級同學來說并不陌生。但是對于橋的歷史、用途、結構并不了解。為此,我給他們安排了一個課前作業:搜集各種有關橋的知識,目的是讓同學自主的探究、了解橋的知識,起到一個先入為主的作用。另外同學已具備一定的線描能力,所以本課布置同學用線描的方式表示橋。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同學仔細品味我國建筑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成績,了解北京地區古代橋的歷史和現代橋的作用,以和橋的基本結構和外形特點;欣賞橋的造型美。
技能目標:通過查找資料培養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和收集、處置信息的能力。并啟發同學用多種繪畫形式來表示北京的橋,培養同學的創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表示過程,提高同學的鑒賞能力,培養同學愛家鄉、愛北京的情感,增強同學的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
認識了解有關北京的橋的知識、作用以和外形藝術特色;用自身喜歡的繪畫形式創作北京的橋。
四、教學難點:
橋的不同結構表示方法以和畫面組織;感受橋的造型美。
五、教學方法:
每個人都以自身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學習過程中我采用猜謎語、做游戲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充沛激發同學的學習美術的興趣,讓每一個小朋友都參與課堂并從中得到鍛煉,從認識橋的歷史—橋的作用—橋的結構—橋的表示方法,我采用了“循序漸進”、“情境性教學方法”、“ 演示法”等進行教學。
六、教學程序:
下面我以教學程序為框架,以教學思想為先導,以教學內容為主體說說這節課的教學環節和主要教學方法:
一 導入局部:謎語: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馱什么?車水馬龍。(謎底:橋)出示板書課題——北京的橋。
目的:我充沛利用二年級同學愛玩的心理特征,我課前準備了一個關于橋的謎語,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通過謎語中對橋的語言描述,使同學對橋的形狀有了簡單的了解。
二 講授新課局部:我設計了六個環節,六個環節都緊密相連。
(一)第一個環節:做游戲
1.首先我們一起玩有關橋的知識的搶答游戲。
2.出示搶答問題:
(1)中國最古老的橋建于那一年?誰知道我國第一座橋建在什么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長江。
(2)我國古代石拱橋的杰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什么橋?
生: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3)我國還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較知名的橋,你們知道嗎?(出示南京長江大橋的`幻燈片)
生:中國人自行設計、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橋南京長江大橋。
目的:課前我安排讓同學了解、學習有關橋的資料還有知識,課上以搶答游戲的形式,反饋了同學自主學習的結果并為之后的師生互動打好了基礎。讓同學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同時協助同學初步了解橋的歷史和特征,并激發了同學的學習欲望,為下一步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第二個環節:結合圖片講解關于橋的歷史(展示課件)
我國的最早的橋梁大多是木橋,如:獨木橋。
直到人們發明了磚和鐵器,橋的外形和制作資料也多了起來,從而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橋面等新構件,使石拱橋應運而生。
提問:根據你們收集的資料,誰來說一說都有哪些不同資料的橋?(同學回答后出示答案)
同學舉手回答:石橋、磚橋、竹橋、藤橋、鹽橋、冰橋……
隨著科學的不時發展,人們設計建造了許多外觀新穎、起到不同作用的橋。
提問:那你們所知道的現在的橋都有哪些呢?(根據回答展示圖片)
同學回答:鐵橋、鋼橋、立交橋、公園里的橋、過街天橋
目的:通過對橋歷史的講解,解決了同學缺乏對橋文化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針對古代橋和現代的橋分別進行了提問,第一個問題是讓同學結合自身所找的資料,利用回答問題的過程,把知識相互補充,擴充了同學的知識面。第二個問題則培養了同學的觀察能力。并對我國建筑的歷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使同學在潛移默化中對古代勞動人民和現代的科學技術充溢了敬重。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第三個環節:橋的作用(展示課件)
設置問題請小組討論:北京的橋很多,它們最早的用途是什么?在現在還有什么其它的用途?
生:在過去橋是過河的。現代橋的作用不只僅用于便當人的過河,還可以實現四通八達、人車分流,并可以節省土地的作用。美觀、實用的橋給我們居住的城市帶來了美。
目的:發散同學的思維,為設計橋作鋪墊。
(四)第四個環節:介紹北京橋:
1.教師:那有一首關于橋的歌曲,你們聽說過么?知道這首歌的名字么?
同學回答:聽說過,叫《北京的橋》。
教師播放《北京的橋》的歌曲片斷。
同學欣賞歌曲。
2.北京古代的橋:
(1)金水橋:天安門前的金水橋,通體的漢白玉,連接成五坐并列的石橋。
(2)沁芳庭橋:處在大觀園中軸線上,白石為欄。
(3)頤和園里十七孔橋:猶如一道彩虹,凌空飛架在昆明湖上。
(4)北京蘆溝橋: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于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5)頤和園玉帶橋:都是大型石拱橋。
玉帶橋全部用玉石琢成,配有精制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于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3.北京現代的橋:玉蜓橋、天寧寺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三元橋、過街天橋。
目的:利用聽《北京的橋》這首歌曲過渡到介紹橋,我使用了“情境教學法”,為同學創設環境,使同學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在介紹北京的橋的過程中,我是依照從古至今的順序介紹的,這樣使同學逐步體會到橋的變化。古代的橋我選擇的都是外形美觀、各具特色的古橋,金水橋的選擇,抓住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使同學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有了崇敬之感并增加了民族自豪感。現代橋梁首先介紹玉蜓橋是因為我校李玉蜓橋比較近,同學對玉蜓橋的印象非常深刻,對玉蜓橋的造型也比較了解,所以從同學的生活動身,能夠拉近橋與同學之間的聯系,使同學有親切感。過街天橋的選擇是為了加重橋的現代感,過街天橋的介紹突出了他的特殊的功用,從而向同學滲透交通平安意識的重要性。我選擇的橋基本上都是大家所熟悉或見過的,因此同學假如對那些橋有了解我就讓同學來介紹這些橋,從而培養了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第五個環節:橋的結構特征
1.小組討論橋的結構:每組分別拿出資料袋里面的古代橋和現代橋的圖片,分組進行討論。
同學:拿出圖片,進行觀察,分組討論分析橋的結構,進行總結,并匯報結果
2.教師根據同學發表的結果,播放課件,出示答案:橋身、橋墩、橋欄、橋洞、橋面裝飾物。
3.橋的形式多樣,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它們的一起之處?也就是說它們有什么相同點?不同之處?(師出示課件,進行對比)
同學討論結果:相同點:橋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點:橋梁的橋墩粗細的變化、護欄的變化、橋燈的變化、橋的裝飾的變化。
4.教師展示圖片,提問:說一說古代的橋與現代的橋有什么不同之處?
同學考慮問題、回答問題。
5.鞏固學習:通過拼圖的形式鞏固同學對橋結構的認識。
同學到黑板上面依照橋的結構把拼圖拼正確并且完整,假如遇到困難相互幫助。
目的:我把橋結構的分析作為本課講解得重點,只有清楚了解橋的基本結構,才干更好的設計橋、創作橋,并能更好的體現橋的功用性。這個環節我選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觀察、分析橋的圖片,讓同學學會自主考慮、自主探究,從中發現橋的結構,培養同學的合作能力,在匯報討論結果的時候間接鍛煉了同學組織語言的能力。強化同學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橋的結構的拼圖,請同學到黑板上依照橋的基本結構親自動手拼一拼,并且講一講各局部得結構和名稱,這時候就可以針對橋的各局部的作用進行滲透,加強同學對橋結構的理解。
(六)第六個環節:橋的繪畫
1.教師請同學充任小橋梁設計師,想一想怎樣用什么樣的方法表示這些橋。
同學:假設自身是橋梁設計師,開始構思。
2.范畫:老師根據同學地拼圖,用線描的形式示范作畫過程。
同學:觀看教師演示,學習線描表示方法。
3.欣賞書中同學作品。
同學:欣賞同學作品,拓展思路。
【《北京的橋》說課稿】相關文章:
《北京的橋》說課稿09-11
北京的橋說課稿03-02
《北京的橋》說課稿01-26
《北京的橋》美術說課稿03-02
《北京的橋》說課稿范文01-28
《橋》說課稿02-24
《橋》說課稿07-01
語文《橋》說課稿04-07
《橋》說課稿范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