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說課稿
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輸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內容選自于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節,課時安排為一個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等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用自然語言或程序框圖描述的算法,但是計算機是無法“看得懂,聽得見”的。因此還需要將算法用計算機能夠理解的程序設計語言翻譯成計算機程序。程序設計語言有很多種。為了實現算法中的三種基本的`邏輯結構: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和循環結構,各種程序設計語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語句: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條件語句和循環語句.。而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是前三種算法語句,它們基本上是對應于算法中的順序結構的。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正確理解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的作用。
難點:準確寫出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理解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的結構。
(2)會寫一些簡單的程序。
(3)掌握賦值語句中的“=”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讓學生充分地感知、體驗應用計算機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模仿。
(2)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語句的用途,提高學生應用數學軟件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通過對三種語句的了解和實現,發展有條理的思考,表達的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2) 學習算法語句,幫助學生利用計算機軟件實現算法,活躍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 結合計算機軟件的應用, 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在計算機上實現算法讓學生體會成功喜悅.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
1.教學方法:引導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學生在體會三種語句結構格式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充分挖掘三種算法語句的格式特點及意義,在分析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總結三種算法語句的思想與特征.
2.教學手段:運用計算機、圖形計算器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分析
創設情境(約5分鐘)
在課的開始,我要求學生們舉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所應用到的有關計算機的例子,如:聽MP3,看電影,玩游戲,打字排版,畫卡通畫,處理數據等等,并告訴他們在現代社會里,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然后接著問他們知不知道計算機到底是怎樣工作的?通過這個問題引出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出課題)
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將課本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了一起,這樣能夠激起他們對接下來的所要學習內容的興趣,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輸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輸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說課稿03-28
高中數學課程《輸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說課稿模板08-03
語句說課稿04-20
《條件語句》的說課稿08-15
《循環語句》說課稿08-15
嚴介和的經典語句08-04
和朋友聊天的語句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