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第二課時的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學習數學需全面理解概念,正確地進行表述、判斷和推理,這就離不開對邏輯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更廣泛地說,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基本的邏輯知識也是認識問題,研究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作為高中數學起始章節的內容,充要條件在高中數學中地位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通過本課學習著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如理解、判斷、推理、歸納等﹚的能力。針對教材依據《數學教學大綱》,結合《數學課程標準》,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 使學生初步掌握充要條件;
(2)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關于充要條件的判斷.
從學生學習角度觀察,雖有前面所學知識作鋪墊,但學生在學習了充要條件并應用所學內容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時,仍存在易混淆、思路不夠清晰等問題,針對如上情況,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 關于充要條件的判斷。本課教學采用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對本課學習好奇心強這一特點,采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通過師生間交流合作,引導學生樹立鍥而不舍、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學習理念,同時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 過程分析:
本課教學采取從基本入手,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教學思想,設計了復習提問→引入新知 → 辨析 → 鞏固強化 → 拓展練習 → 鞏固提高 → 小結的教學流程。我將分別就以上各環節說明我的設計意圖:
首先復習兩個重要的概念:.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定義,及“p=>q”的含義,復習舊知的同時為新知的`引入做鋪墊,配備練習由舊知做實例開門見山引入充要條件,學生易直觀理解本課所學內容,同時拋磚引玉為分散難點:充要條件的判斷做準備。
繼而講述充要條件的定義,并點明思路 :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不僅要考查p=>q是否成立,即若p則q形式命題是否正確,還要考察q=>p是否成立,即若q則p形式命題是否正確。目的是理清并鞏固思路,具有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作用。
為加強學生辨析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配備辨析題并引導學生總結:1) p=>q,但q=>p不成立,則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條件;2) q=>p,但p=>q不成立,則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條件;3)p=>q 且q=>p ,則p是q的充要條件;4)p=>q不成立且q=>p也不成立,則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強調: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不僅要考慮p=>q是否成立,同時還要考慮q=>p是否成立。且p是q的什么條件,以上四種情況必具其一。設計思想加強學生辨析及歸納能力同時進一步鞏固思路,達到強調重點、分散難點的作用。
由例一鞏固強化學生認知體系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當p、q分別以集合A、B出現時:
若A B但B不包含于A,即A 是B的真子集,則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條件
若A B 但A 不包含于B, 即B是A的真子集,則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條件
若A B且B A ,即A=B , 則p是q的充要條件
若A不包含于B,且B不包含于A ,則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繼而師生共同總結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的方法有:1 判斷p=>q及q=>p是否成立;2 集合觀點。以達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學生認知體系目的。
通過拓展練習給學生自我發展空間,建立師生交流平臺并進一步鞏固完善學生認知體系(如舉反例在說明“a>b”是“a >b ”的充分條件是假命題時應用)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經過復習提問→拓展練習等教學環節,在簡單的例題和練習及輕松教學環境中學生基本掌握本課教學重點,解決本課難點,并有愿望探索更深層次問題時,配備鞏固提高題開闊學生視野,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開展師生對話,使學生明確舊知(如“若p則q”命題與其逆否命題“若┑q則┑p”同真假)在解決新問題中的應用,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學生認知體系,并完成培優工作。
通過小結這一環節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進一步強調本課教學重點,最后布置作業督促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為教師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作載體,從而進一步完善教學、補差、及課后反思等工作。
三 課后反思:
﹙1﹚本課學習是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知識作準備,隨著后續章節的學習,對邏輯知識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和深入,相應的對邏輯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也將越來越高,同時學生的認知是一循序漸進的過程,片面地強調求難,求偏均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課教學任務,因此本課教學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和教科書的具體內容出發,提出恰如其分的教學要求,避免一步到位。
(2)依據《大綱》,本課內容教學約2課時,本章小結與復習約3課時。在約定課時內。不僅讓全體學生掌握基本的邏輯知識和思維,同時還要為同學們特別是中等及中上學生的后繼學習及其個體獨立深入研究搭橋鋪路,有意配備具有鞏固提高性質的三道題,不僅補充題型,擴展學生知識面,使學生認識到舊知與新知的聯系,同時點撥思路,引導學生思維縱深發展。解題難度不大,可能因剛接觸,少部分學生存在理解困難等問題,但隨學生后繼學習鞏固及學生認知規律特點 ,基本能達到本題最初設計意圖,因此,鞏固提高題有必要放入本課教學計劃中。經實踐,效果較好。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第二課時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第二課時說課稿11-03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說課稿12-18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說課稿11-13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說課稿09-09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說課稿11-05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說課稿范文11-03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說課稿范文04-05
高中數學說課稿《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07-12
前提是必要條件還是充分條件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