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號》七年級數學說課稿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去括號是中學數學代數部分的一個基礎知識點,是以后化簡代數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識點當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接受該知識點存在一個思維上的轉換過程,所以又是一個難點,由此不難看出,該知識點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學生經過觀察、合作交流、討論總結出去括號的法則,并較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確且較為熟練地運用去括號法則化簡代數式。
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2)鍛煉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的知識分解、知識整合能力。
3、情感目標:1)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產生、發展及形成過程,培養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培養他們的協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去括號法則及其運用。
難點: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應如何處理。
●教法與學法分析
為充分體現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同時鑒于七年紀學生的思維所呈現出的具體、直觀、形象之特點,為突破難點,選用“情境——探索——發現”的'教學模式,通過直觀教學,借助多媒體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以“自主參與、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學法為主,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教學流程圖
綜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緊扣教學重點,力求突破教學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置為以下幾個環節:
復習舊知
承前啟后
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探究學習
歸納總結
動畫演示
深化理解
理解應用
拓展升華
反饋調控
評價激勵
問題備份
全面考慮
●教學實施過程
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回顧舊知,承前啟后 1、什么叫做同類項? 2、敘述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3、若a、b、c均為有理數,請指出以下代數式中的同類項及其系數,并進行合并。 ① a+2b-c ②a+(3c+2b-a)-(2a-c)
由于有括號學生暫時無法正確指出各項系數,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問題:第三問第二小題你會進行合并嗎?
回答 (意圖:對舊知識進行進一步加深和鞏固)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問題一: 周三下午,校圖書館起初有a名同學,后來某年級組織同學來閱讀,第一批來了b位同學,第二批又來了c位同學,則館內一共有多少位同學? ① a+(b+c) ② a+b+c 1、聯系:它們等值 2、區別:①式有括號②式沒有括號。 3、從①式到②式叫去括號。
1、你可以用幾種表達式來回答這一問題? 2、這幾個表達式之間有怎樣的聯系和區別? 3、從①式到②式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觀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發現見解,相互點評,達到共識。 (意圖:給學生充分的交流空間,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取長補短”的涵義,以求在共同學習中得到進步,同時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及邏輯推理能力。
(三)探究學習,歸納總結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動畫演示: 法則:括號前面是“+”號,去掉括號及其前面的“+”號,括號內各項不變號。 1、讓學生觀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讀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間你可以發現什么? 2、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法則。 3、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暫時保留,對得出的結論給予評價。 觀察討論 回答問題
共同探討 分類總結
(意圖: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入動畫演示,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四)創設情景,繼續新課 問題二: 若圖書館內原有a位同學,后來有些同學因上課要離開,第一批走了b位同學,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學,則館內還剩下多少位同學? ①a-(b+c) ②a-b-c 1、聯系:它們等值 2、區別:①式有括號②式沒有括號。 3、從①式到②式叫去括號。
1、你可以用幾種表達式來回答這一問題? 2、這幾個表達式之間有怎樣的聯系和區別? 3、從①式到②式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觀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發現見解,相互點評,達到共識。 (意圖:給學生充分的交流空間,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取長補短”的涵義,以求在共同學習中得到進步,同時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及邏輯推理能力。
(五)探究學習,歸納總結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動畫演示: 法則:括號前面是“-”號,去掉括號及其前面的“-”號,括號內各項要變號。 1、讓學生觀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讀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間你可以發現什么? 2、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法則。 3、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暫時保留,對得出的結論給予評價。 觀察討論 回答問題
共同探討 分類總結
(意圖: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入動畫演示,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六)理解應用,拓展升華 解釋以下三個問題(理解部分) 1、法則以等式、文字方式出現 ①a+(b+c)=a+b+c ②a-(b+c)=a-b-c ①括號前是“+”號,去掉括號連同它前面的“+”號,括號內各項不變號。
②括號前是“-”號,去掉括號連同它前面的“-”號,括號內各項要變號。
2、法則中關鍵詞語的理解“連同”指括號及括號前的符號,所以去括號不僅要去括號還包括它前面的符號。 3、隱性的一個條件要求:括號內第一項為“+”號時,這個“+”號一般是不寫的,但你要把它顯現出來。
教師點評指導。 特別是第三個問題 要予以特別說明。
學生概括總結法則。 (意圖:使學生領悟到剖析數學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鞏固應用(應用部分) 例1:去括號 ① a+(b+c)②a-(b-c) ③a-(-b+c)④a-(-b-c) 例2:先去括號,再合并同類項 ①(x-y-z)+(x-y+z)-(x-y-z)②(a+2ab+b)-(a-2ab+b) ③3(2x-y)-2(3y-2x) 閱讀:當x=-2,y=-1時求多項式 3(2x-y)-2(3y-2x)的值 解:原式=(6x-3y)-(6y-4x)=6x-3y-6y+4x =10x-9y 所以當x=-2,y=-1時 原式=10x-9y =10×(-2)-9×(-1) =31
例題的處理:教師啟發、引導、矯正,并從學生角度提出問題。例2③在解題步驟上要引導學生,保證解題的正確性、高效性。
教師請不同數學素養的學生就閱讀部分給以說明,進行點評。
學生自己探究思考后回答相應結果,并簡述理由。
(意圖:體現彈性,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突出分層教學)
(七)反饋調控,評價激勵 1、練習 教科書P110練習1、2、3題
2、課堂小結 (以問答形式,讓學生參與小結,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明確學習目標的效果)。 1、教師就學生練習分別給以指導。 2、及時表揚鼓勵。 3、強調書寫格式。
問題: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獲?
認真完成,適時加以討論。 (意圖:及時給予分層強化訓練,強調重點、糾正錯誤點、緊扣關鍵點。)
【《去括號》七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去括號說課稿11-04
去括號說課稿03-16
去括號說課稿范文06-07
《去括號法則》優秀說課稿參考06-01
《小括號》說課稿01-31
《小括號》的說課稿01-26
《小括號》說課稿07-20
小括號說課稿11-14
《去括號》的教學反思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