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比例尺》說課稿
一、教學內容、地位和作用
1、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正比例和反比例”這一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對比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學好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更好地理解地圖。
2、教材的編排特點:
教材通過解決笑笑家平面圖的相關知識引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是比例尺。再通過練習2、3、4鞏固比例尺的相關知識,使學生能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3、預想達到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2)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生通過自主觀察、思考、動手等學習活動,進一步發展了動手測量和畫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1)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2)在實際應用中感受數學、親近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重點和難點: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確根據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問題。
二、教法、學法
1、情境導入,激發求知欲望。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生活。來源于生活的數學會使學生倍感親切,在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的發展與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我創設了腦筋急轉彎和中國地圖的圖片情景,當學生聽到那個急轉彎的話題和中國地圖時,頓時產生了疑問:南京市到上海的距離有100多公里,而一只螞蟻從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5秒鐘,這是為什么?
地圖描述的地域有沒有變形?是用什么方法把這樣大的`地方畫在尺寸見方的紙張上的?使得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積極參與接下來的教學活動。
2、自主探究,發展學習能力。
新課標指出: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新課教學過程中,從比例尺的意義到比例尺的模型的建立及比例尺的應用,我設計了一系列的能夠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時間、空間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合作交流、主動探究,讓每一位學生自始至終共同參與統計的全過程,試圖把學習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其盡可能的有自行探索、自行創造的機會。從而獲得數學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數學應用,培養創新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學生探學習的出發點,是學生思維的發動機,不斷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有利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發展。本節在比例尺的意義的探究過程,在嘗試應用過程,在開拓應用過程,在創設情境時,都盡可能的注意到開放的設計問題的解決策略。
【數學《比例尺》說課稿】相關文章:
比例尺的數學說課稿05-10
小學數學《比例尺》說課稿06-22
《比例尺》小學數學說課稿05-31
比例尺說課稿03-30
比例尺說課稿11-04
《比例尺》說課稿01-09
小學數學《比例尺》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01-06
關于《比例尺》說課稿06-13
比例尺說課稿范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