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說課稿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圓柱體的表面積》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學習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長方形以及圓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打下基礎。是一節數學探討課,與生活密切聯系。
(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感知,認識圓柱體,理解圓柱體的表面積概念,初步形成空間觀念。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圓柱體的表面積計算。
情感目標:通過探究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
(三)重點、難點重點:圓柱體表面積的概念。難點: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
(四)教學具準備: 圓柱體實物
二、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系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小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認為運用活動教學形式,采取“引導-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因此,按小學認知規律從“具體感知-形成表象-進行抽象”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動認識形式,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
三、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由面到體
1、新課導入: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你還記得怎么樣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圓)2、實物出示茶葉筒、易拉罐等立體圖形,從而得出立體圖形概念。3、板書揭題:圓柱體的表面積,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形成發展中的一次飛躍。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讓學生對以前平面圖形知識進行系統性回顧。然后,再出示立體圖形實物,在學生頭腦上建立立體圖形表象,并得出立體圖形概念,從而點明本節課學習內容和目標,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自主探究
本節課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個層次:(1)“面”的特征。(2)“面”的形狀。(3)“面積”的計算。不靠傳統說教式和灌輸式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學上我以學生的主體參與為基本原則,6人一組,采用“引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給每個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讓每個學生的思維和認識都“活”起來。鑒于上述,我首先引導學生認識的圓柱體表面積,然后將剩余學習任務制訂成表格,派發給每個小組,以比賽的形式,參照實物,鼓勵學生在數一數、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議一議的學習活動中,得到圓柱體各部分的理解和認識
1、引導學生認識圓柱體各個“面”的形狀和面積計算。(小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數一數;圓柱體它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可按方位給每個面標上名稱。如:上面、下面和側面。)
(2)看一看,議一議;圓柱體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3)剪一剪,比一比;剪開后的每個面的面積應如何計算?有哪些面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
(4)指一指,說一說;從不同位置展開圓柱體的側面,不斷變換,引導學生認識。
【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圓柱體的表面積教案11-13
圓柱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08-14
《圓柱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03-16
《圓柱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0-08
圓柱體的表面積練習題07-11
圓柱體的表面積評課稿03-03
青島版《圓柱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08-04
有關圓柱體的表面積評課稿09-27
圓柱體積的說課稿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