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食物在體內的旅行說課稿

時間:2021-02-22 11:36:4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四年級科學食物在體內的旅行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四年級科學食物在體內的旅行說課稿

  大家早上好!

  我是2號參賽選手,下面我就對《食物在體內的旅行》這一節課的教材理解和教學過程設計向各位做個匯報。

  一、教學資源分析

  1.教材分析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課的內容。本課的教學涉及到消化系統,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知道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將食物攝入體內,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

  本單元的開始階段,學生已經認識了“身體的結構”,以及“骨骼、關節和肌肉”接著用“跳動起來會怎樣”引領學生認識到運動后引起的各種生理現象,了解呼吸系統的功能和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并建立保護心臟、保護肺的意識。本節課“食物在體內的旅行”也是在回答一個相關的問題“跳動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從哪里來呢?”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初步認識主要的消化器官以及功能并建立起食物的消化需要多個器官共同參與完成的認識。下一節課“口腔里的變化”也是表現一種人體結構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幫助學生在認識上建立聯系,具有啟下的功能。

  2.學情分析

  人體要對吃下去的食物進行消化,用來獲取運動所需要的能量,這是四年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但是對于一個四年級學生來講,人體的消化系統對于他們而言還是比較陌生的, 即使了解消化器官都有哪些,也不清楚這些器官是什么樣的,都有怎樣的功能和特點,這些器官又在人體的哪個位置呢?這是學生所陌生的。 那么由于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本身就比較枯燥,純理論的灌輸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的設計上就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力求在學生對日常生活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小組合作討論、觀看視頻資料等活動幫助學生對《食物在體內的旅行》進行研究,進一步認識發現有關科學問題,激發孩子們的科學探究興趣。

  二、教學理念分析

  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本課教學中以發展學生的主體作用、自學能力為主要目的,認識消化系統的組成、功能。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交流信息,自主找尋答案為教學方式,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遵循了以下理念:

  1.《科學究竟是什么》一書中闡述,學生的科學學習首先是合作,其次才是競爭。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傾聽能力,表達能力等都得到提升。此外,我們還要強調,小組合作學習并不等于放棄獨立思考。因此本節課采用了學生自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

  2.本節課是典型的“暗箱課”, 其教學難點主要在于無法給學生可以探究的實體,難讓學生的探究有深度。本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與消化系統相關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補充資料,并從大量的模擬體驗中去感悟、探究,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學生在探究前后能在認識上得到提升和完善。因此,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模擬實驗,讓學生有了形象、直觀的感知,有效推進概念的建構。

  3.學生科學概念的建立是在原有概念的基礎上的,科學概念的建立過程是暴露學生原概念并借助于科學探究活動對已暴露的原概念進行重新修正、組合的過程。因此本節課,我充分讓學生展示已有的科學概念,然后再通過一系列的討論、觀看資料等活動有目的地進行更正,讓正確的科學概念替代學生腦海中錯誤的原有概念。

  三、教學目標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愿意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合作交流。

  2.正確對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認識,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過程與方法:

  1.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制出食物消化過程圖,并能夠在不斷認識的過程中,對自己畫的食物消化過程圖進行補充完善。

  2.查閱資料,了解有關食物在體內消化的過程,對照資料能夠完善自己對人體消化器官的認識。

  科學概念:

  1.人體活動需要的能量來自于消化器官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

  2.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腸和大腸,每個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體內會按順序進入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知道消化系統中的消化器官以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教學難點: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運動方式。

  五、教學材料分析

  記錄單;模擬胃的蠕動實驗用的塑料口袋、水、切成小塊并煮熟的蔬菜和饅頭;模擬食道輸送食物實驗用的透明塑料軟管、熟米飯粒;人體消化器官圖。

  六、教學過程分析

  一、設置情境、引發探究

  課的一開始,我設置一個孩子吃飯的情境,然后讓學生分組在人體輪廓上標示出吃下去食物的旅行路線。

  (設計理念: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暴露學生的前概念,為后續科學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礎。同學們對畫食物旅行圖很感興趣,那么食物在人體到底怎樣被吸收、分解、消化的,學生心里存在著許多疑問,探究知識的愿望也就越加強烈,這也為探索新知識做好了鋪墊。)

  二、借助資料,了解消化系統。

  第二環節,我以圖片的形式出示消化系統圖,學生對食物所經過的消化器官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在自己的身體上指出大致的位置,同時說出食物的旅行順序,并在小組中能夠講述。

  ( 設計理念:韋鈺院士曾經說過“只靠學生自發的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并不是有效的學習方法”,我理解有時候教師的“教”也是必要的,我想學生對于看不見的消化器官比較陌生,這時候還是由我直接告訴他們,讓他們形成清晰的、準確的科學概念好一些。 )

  三、小組合作,探究消化器官功能及其特征

  在本環節,是學生對消化器官的具體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性認識是需要突破的難點。消化器官除了圖之外,不可能有實物提供給學生,如何讓學生的主觀判斷變為可以客觀研究的實體呢?如何讓學生的探究深入而不空洞呢?我作如下設計:

  首先,在小組交流討論時發放各個消化器官的知識卡,讓學生通過收集文字圖片資料來探究消化器官功能特征。為了學生在交流匯報中有比較貼近實際的體驗,我設計了演示、體驗活動。探究食道時,我設計出示一根吸管,以模擬食道,在不直的情況下讓學生可以對比出食道需要直及需要有力送等特征。探究胃的功能時,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份胃模擬演示實驗。在探究小腸吸收營養的功能特征時,讓學生感受小腸的長度,以了解食物正是在細長的小腸中營養被充分吸收。同時學生在模擬實驗中能有所發現,并思考自己的健康飲食觀念等。

  (設計理念:本環節的設計我力求讓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這樣真正做到個體發展與小組發展同步進行。讓學生在這種學習形式中學會思考、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學會分享。另外,幾個模擬實驗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讓學生對消化器官的具體認識有了質的的提升。)

  四、建立科學概念,拓展延伸。

  以動畫的形式,模擬再現食物在體內的旅行,并修正自己的食物旅行圖,講述食物旅行的路線及消化過程。同時,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離開課堂:各消化器官具體的消化過程又是怎樣的呢?除了這些食物所經過的主要消化器官外,還有哪些器官參與了輔助消化呢?你在課堂中還想到了哪些健康飲食的知識呢?

  (設計理念:本環節是學生建立科學概念的環節,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對消化系統和消化器官有了清晰的、科學的認識,因此讓學生修改課堂開始繪制的食物旅行圖,是鞏固所掌握的科學概念的一個過程。此外,帶著問題離開科學課堂能夠有效地將科學探究延伸到課后,讓學生將課內外聯系起來,使科學學習的連續性、科學技能的發展,科學知識的運用與家庭、社會結合起來。)

  五、我的思考:

  科學課是一門包羅萬象、知識體系龐雜的學科。對教師的個人知識儲備、動手能力、創新意識的要求較高。但教師必竟不是百科全書,有時無法回答學生千奇百怪的問題。另外,教學時間有限,有時也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好奇。所以,老師應教給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保留學生的疑問,激發他們學科學、研究科學的興趣;教會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去思考;用科學的方法去創造;用科學的方法去改善生活。使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課的理解,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四年級科學食物在體內的旅行說課稿】相關文章: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教學設計01-11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的教學反思01-13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的教學設計12-14

科學公開課《食物在體內的旅行》教學反思11-30

四年級科學食物在體內的旅行教學設計01-27

四年級科學《食物在體內的旅行》教學反思范文08-18

四年級科學《食物在體內的旅行》優秀教學反思03-04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教學設計范文12-16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的教案設計11-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 一级特黄大片欧美久久久 | 又大又黄又爽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一级a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