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該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節《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體現了生物對不同環境的適應又展現了不同生物類群在連續性方面所表現的發展和進化。
本章先介紹植物生殖后,介紹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包括昆蟲、兩棲動物和鳥類的生殖和發育。著重突出了生物和發育與人類以及環境的關系,進一步體現了整套教材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的思路。本節講述的是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也是學生比較熟悉和興趣的一類動物,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它在本章中體現了昆蟲的生殖與發育過程及特點,突出了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椐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實際,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看教學片和飼養家蠶課外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2.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3.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以致認識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討論等活動增強觀察、分析能力,以及表達交流、合作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昆蟲攝影圖片的展示,給學生直觀的美好感受,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的原始情感,培養另眼看世界思維習慣,多看事物的美好面。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常見的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難點:家蠶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變態發育的理解。
二、說教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觀察法、分析法、討論法、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索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的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根椐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通過觀察、閱讀、思考、分析、合作探究、討論等多種途徑,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
四、說課教學過程
。ㄒ唬┞撓祵嶋H從生活中導入,活躍氣氛、激發興趣
達成:組織引導學生交流日常生活大踏步觀察到的昆蟲生殖和發育的自然現象。例如:腐肉生蛆?等等問題。
目的:這樣從日常生活中現象開始引入,激發興趣的同時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充分體現了生物是一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科學。既學習了知識又領略大自然的奧妙。
達成:通過昆蟲攝影圖片的展示,給學生直觀的美好感受,目的: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的原始情感,培養另眼看世界思維習慣,多看事物的美好面。
。ǘ├蠋煘橹鲗,學生為主體、合作探究學習課文內容
1、蠶的生殖與發育的過程及特點
達成:①分組自主探究:讓學生分組進行聯系生活實際、閱讀課文、觀看教學片,思考分析并合作完成三個討論題。教師在過程中引導、評價。
目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引導攻破重點、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合作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達成:②學生在前面閱讀、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給出家蠶發育的教學錄像片,并設置疑問引導學生觀察,說出變態發育的概念,理解變態發育。
目的:這樣通過學生進一步觀察分析攻破難點
達成:③引導學生對家蠶與人類的關系圖片進行分析,培養學生認識到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通過聯系中國文化,讓學生體驗蠶的奉獻精神;通過詩的改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目的:完成能力的培養;認識昆蟲與人類的關系;培養情操。
3、其他昆蟲的發育,區別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達成:讓學生進一步對家蠶和蝗蟲的發育進行比較相同點,歸納小結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發育。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常見昆蟲。
目的:攻破目標難點理解變態發育和常見昆蟲的發育。
。ㄈ┲R的學以致用和能力培養
達成:進行技能訓練,先分析課本上家蠶和蝗蟲蛻皮說明原因,并說明這問題不明確、不具體。從而再引導學生針對本節內容進一步知識的拓展。
目的:培養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能力。
(四)課后練習,加強知識
加強教學重點、難點的鞏固, 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學而致用和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并且充分體現了昆蟲與人類的關系,體現了昆蟲與環境的關系。
。ㄎ澹┱n堂小結,提升能力
。┌鍟O計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完全變態
1.定義——在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有顯著不同,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
2、發育過程: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3.例如:蜜蜂、菜粉蝶、蠅、蚊等。
二、其他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不完全變態
1、定義——個體的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的發育過程。
2、發育過程:卵、若蟲、成蟲
3、例如:蟋蟀、螳螂等。
五、說理念(三個關鍵詞):
生命:教育教學對象是有生命的個體,最質樸的教和育的理念應該是:有利于生命個體的良性發展,有利于種族的繁榮和延續。生物學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應該注重此方面,通過教和育的活動,使學生更能深刻體會和轉換思維感受生命輪回的奇妙,生命消逝過程中美好的瞬間:蝴蝶的優雅起舞,蠶蛾至死完成繁衍的使命,早春蜻蜓婷婷玉立等等,等等!以至熱愛生命,尊重生命。
生活:生命都會有生活,生活中都會有生命,養蠶織布,絲綢之路,以蟲賦詩都是我們的生活的一部分。
生生不息:生殖與發育,形成輪回,多種方式:有性生殖、無性生殖,變態發育等等,以適應自然環境,得以生生不息,也才有生命輪回,不斷生殖發育。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生物的生殖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生殖方式既體現了生物對不同環境的適應,又展現了不同生物類群在連續性方面所表現的發展和進化。本節講述的是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也是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一類動物,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在八年級上冊《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一節接觸到昆蟲的概念。但只是學習了昆蟲的基本特征,沒有學習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的相關知識。本節課不僅重點講解昆蟲的生殖發育方式,而且重點突出了與人類的關系,進一步體現了教材中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的思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分析家蠶的發育過程,得出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提高觀察思考、分析問題能力。
2.通過對比變態發育與不完全變態發育的過程,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3.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基于對教材和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家蠶的生殖和發育,難點為其他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二、說學情
從知識角度分析,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之前生物學的學習,已經掌握了比較豐富的生物知識,他們對宏觀生物學更感興趣。本節課主要以生活中常見的蝶、蛾、蝗蟲為例介紹了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學生對此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不系統、不準確。從經驗認知角度分析,本年齡段的學生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接觸過不同種類的`昆蟲,對此也很好奇,這就為本課內容的講授創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說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我將采用講授法、小組討論法、直觀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授課。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去主動探索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疑導入,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提問學生“春天花叢中飛舞的蝴蝶是從什么變化而來的”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已經知道美麗的蝴蝶是由毛毛蟲發育來的。教師接著提出問題:丑陋的毛毛蟲是怎么變成美麗的蝴蝶的?此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和興趣。
(二)新課展開
首先詢問學生有沒有養過家蠶,并在多媒體上展示養蠶繅絲以及絲綢之路的圖片,請學生思考小小的家蠶和我們國家有哪些密切的聯系。學生在觀察圖片和很容易得出家蠶可以吐絲,我們的祖先利用家蠶吐的絲紡織出美麗的絲綢,并通過絲綢之路運往西亞、歐洲各國,不僅促進了貿易的發展,而且傳播了中國優秀的文化。
接下來繼續在大屏幕上展示家蠶生殖發育各階段的形態圖,并向學生提問:家蠶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這么重要,那么家蠶的生殖方式是什么?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邊觀察邊討論。學生可以從雌雄蠶蛾交尾的圖片得出家蠶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隨后小組內對家蠶各時期發育的圖片進行排序,嘗試總結家蠶的一生要經歷的時期。我會請幾位不同的學生回答,之后給出明確的答案:家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描述一下家蠶不同時期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特點。最后請學生閱讀課本上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明確哪些昆蟲和家蠶一樣屬于完全變態。
下面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昆蟲的生殖、發育方式都和家蠶一樣?并在多媒體上展示蝗蟲生殖和發育各階段的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剛才學習家蠶生殖、發育的方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弄明白下面幾個問題:蝗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生殖?蝗蟲的發育過程有什么特點?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還有哪些?學生結合多媒體上的,可以從課本上很容易地得出答案。
為了能夠更清晰地比較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我在多媒體上回播放一張家蠶和蝗蟲生殖、發育的對比表格,并請學生根據自己剛才所學內容填寫。
在上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展示了家蠶、蝗蟲生殖、發育的圖片,學生在直觀、活躍的課堂當中學習知識、提升興趣。最后的表格比較,學生回憶課堂內容,分條填寫,知識要點清晰突出,便于掌握。
(三)小結作業
下課之前請不同學生回顧總結本課所學內容,我在必要的時候做出糾正并給予補充。并告訴學生努力的重要性:即使你是毛毛蟲,只要努力,終有一天會破繭成蝶,走向成功。下課之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飼養家蠶,詳細記錄各個時期的特點。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說課稿 3
一、說課程標準:
本節課是課程標準中一級主題: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下的二級主題: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中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下冊“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一節是在學習植物的生殖和發育基礎上設置的,旨在讓學生在學習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等問題后,認識昆蟲的主要特點(生物習性、形態結構)、昆蟲與人類生存及整個生物圈的和諧發展的關系,從而了解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有益昆蟲,控制、消滅有害昆蟲蟲,并學會自主探究、應用創新,形成生態觀念、和諧意識。
三. 教學的三維目標
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圍繞學習目標,選出本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過程作為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根據學習主題創設適合目標達成的學習環境,從而有利于知識的建構。
教學的三維目標
①以家蠶為例,通過觀察、調查、查閱資料等形式,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②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及特點,認識動物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和諧意識和生態觀念。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物科學的情感。
四.教學的重、難點分析、
①重點: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及特點。
②難點:變態發育的概念、過程及分類。
五、說教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思想!蔽掖竽懜淖冋n堂教學方式,利用觀察法、分析法、討論法、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索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的教學理念。
六.豐富學習資源,創設學習情境
。ㄒ唬┕适聦,為新知識學習“拋錨”目的: (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一個研究昆蟲發育歷程與真實相似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心)
《毛毛蟲的靴子》:故事大概:森林里有一個蜘蛛鞋匠,會用豆殼、樹葉等為動物們做各種好看的靴子,毛毛蟲也想做一雙,蜘蛛考慮到天氣快要變冷了,就給她做棉鞋,可是毛毛蟲的腳太多了, 等那么多的鞋子做好之后,已經是冬天了,蜘蛛找不到毛毛蟲,就把他的靴子掛在樹枝上。第二年春天,在一個繭子里出來一只美麗的蝴蝶,她看見很多漂亮的用樹葉做的靴子掛在樹枝,就把剛生的“蛋”放在里面,過了幾天,孵出了很多毛毛蟲寶寶。
(二)提出問題,突破難重點
達成:讓學生分成幾個組進行聯系實際、閱讀課文、對觀察、思考進行分析、討論題。然后各組選一位代表發表組內的學習認識。教師在過程中引導、評價。
目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引導攻破重點、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合作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過程:
。1)提出思考題:
① 靴子做好了,毛毛蟲去哪兒? (蛹)
、 春天,從繭殼里出來的蝴蝶是誰? (成蟲)
、 蝴蝶的寶寶是誰? (卵)
、 蝴蝶為什么不認識它定做的靴子?(完全變態發育)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思考討論練習題
( 創設認知沖突,促進知識同化)
教師適時指導學生在看動畫的基礎上,參照課本內容,做觀察與思考中的圖片排序。
讓學生在找出圖片正確順序的基礎上,聯系看到的童話故事,進行比較思維。
學生經過思考、比較后不難發現童話中毛毛蟲的經歷就是課本的插圖,也就自然歸納出昆蟲生活史
總結四個階段:卵(蝴蝶的孩子)—幼蟲(毛毛蟲)—蛹(渡過不良環境)—成蟲(蝴蝶)
。2)進一步思考:為什么蝴蝶不認識她自己定制的靴子?
學生通過看書、討論和查閱相關資料理解是“形成結構和生活習性顯著不同”,由此理解昆蟲的“完全變態發育”的科學概念:,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
在發育過程中有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的顯著不同,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發育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說課稿】相關文章:
《鳥的生殖與發育》說課稿12-26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精選9篇)10-21
鳥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02-27
《鳥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精選5篇)06-19
《鳥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精選11篇)04-17
《植物的生殖與發育》評課稿05-29
裝滿昆蟲的衣袋說課稿07-03
二年級美術《我和昆蟲》說課稿范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