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勸學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荀子勸學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荀子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主要是先秦諸子散文,其篇目的順序安排也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定,前面兩篇分別是孔子的《論語》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國也》,而《勸學》則是《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講述了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為什么要選擇這篇呢?首先,荀子是繼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學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勸學》是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所以放在這個位置,對于已經熟悉高中學習方式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高中語文教材大綱要求我們:繼續熟悉常見的文言實詞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閱讀課文,從文體上講,又是一篇典型的總——分式議論文,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既要擔負起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任務,又要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知識延伸,能力遷移,形成基本技能的雙重任務。
基于此,我確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匯。實詞如:勸、中、就、假、絕等等,虛詞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德育目標:了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根據這些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本文的重難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在聯系。
二、說教法:
學生通過前一單元的文言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基礎,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級中有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在教師地點撥下較準確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種特殊現象,比如詞類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所以擬定采用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突破重難點。
主要的教學設想是:
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幻燈片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發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為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餓授課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文字障礙,并掌握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脈絡為基礎,在自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導學生得出比喻的含義和他們的內在關系,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輕松轉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4、在授課的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背誦課文的技巧。
三、說學法:
由于初高中對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這對于部分學生特別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說,聽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會更加嚴重,這時候,學生只有從教師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的年齡層決定了他們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的特點,所以,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設定:
1、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學生發表見解,并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
2、學生在學習本文時將遇到一些知識障礙,如“雖有槁暴,無復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詞比較多,又是判斷句式,學生比較難于理解,所以教師更做好點撥工作,首先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嘗試翻譯重點句子,從而教給他們處理這類問題的能力。
3、學會辨析詞義,并對重點字詞的意思進行歸納總結。
四:說教學程序
布置預習:預習《勸學》,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義和它們的內在聯系。
1、導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為能力有限自然美無限就停止審美,停止審美意味著死亡的結論,使他們更深刻的明白,學習不能因為沒有止境就停止學習。自然導出新課
2、解題。包括:
(1)、“勸”的意思為鼓勵,并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句子(國人皆勸),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
(2)、荀子簡介,復習孔子和孟子的相關知識。
3、聽磁帶并對照注釋,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輿、跬步、騏驥、鍥根據預習,學生對不理解的字詞進行質疑,其他同學答疑,教師進行點撥。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個比喻句,并分析其含義和內在聯系。“青,取之與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輮木為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得到提高和發展,并且能夠改變原來的狀態。
5、約五分鐘時間給學生按照論證過程嘗試背誦。
6、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嘗試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內在聯系7、歸納:本文的設喻有什么特點: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設喻方式多樣(類比、對比、正面、反面)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7、總結:《勸學》以“勸”字統領全文,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三個角度說明了“學不可以已”的論點。
五、教學設計依據
通過學生的討論、質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樣循序漸進,能發散重難點,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學生從大出入手,品味細微知識,并形成好的閱讀習慣,逐漸形成一個學習系統。
荀子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三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的去學習。也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們能很好的掌握課文的深層含義,對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提高學習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幫助。《高中語文教材大綱》要求我們:繼續熟悉常見的文言實詞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閱讀課文,從文體上講,又是一篇典型的總——分式議論文,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既要擔負起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任務,又要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知識延伸,能力遷移,形成基本技能的雙重任務。
二、基于此,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德育目標:了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三、說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首先說教法:學生通過前一個單元的文言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基礎,而且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在教師的點撥下較準確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種特殊現象,比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所以擬定采用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突破重難點。主要的教學設想是:
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幻燈片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發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為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授課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文字障礙,并掌握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脈絡為基礎,在自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導學生得出比喻的含義和他們的內在關系,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輕松轉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其次說學法:
1、讓學生學會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2、參照注解,動口動腦,自問自答,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正確并流利使用工具書的方法。借助工具書,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理解文意。
4、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讀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地方:句讀準確,字正腔圓,流暢,并熟讀成誦。
五、說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說教學流程:
結合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還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導入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設計的導語是:
(二)荀子簡介
(三)解題:“勸”的意思為鼓勵,勸勉,在文中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
(四)接下來我將以三個活動貫穿本堂課,用活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對文本基本內容的掌握和深入學習。
活動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解決重要實虛詞,疏通文意。具體操作如下:
1,聽錄音,學生正音正字。
2,學生自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3,同桌互讀,互相糾正錯誤,以此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熟練的朗讀課文。
4,指名朗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字音和句讀。并強調易錯的字詞,如槁暴,輮以為輪的輮,金石可鏤的鏤等,并趁機讓學生釋義。最終達到疏通文意的目的。(在黑板右側板書重點字詞)
活動二,四人小組合作制定本文提綱,明確文本的論點、論據以及論證方法。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畫出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大部分同學可以找出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既學習是不能因為任何理由停止的。進而提問,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明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方法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由此可以引導學生總結論點出現的規律,一般出現在段首或段尾。
2,根據以上結論,四人小組合作,自列提綱,充實論據。明確學習的意義是用了四個比喻句,學習的作用用了五個比喻句,方法態度用了十一個比喻句。
帶領學生以學習的意義四個比喻為例,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其特點。
找出藍——青水——冰直木———輪木——直金——利(并板書)
上面提到的前兩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后兩個是改變自己。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用同樣的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對“學習的作用”和“學習的方法態度”的學習,并由學生補充完整板書。
3,由此得出本文的論證方法是比喻論證。并提問學生:比喻論證有什么好處?
明確:可以讓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七、說教學設計依據:
通過學生的討論、質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樣循序漸進,能發現重難點,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學生從大處入手,品味細微知識,并形成好的閱讀習慣,逐漸形成一個學習系統。
八、說課后作業:
背誦全文。研討與練習。預習新課。
【荀子勸學說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荀子勸學拼音版04-11
荀子《勸學》學生讀后感12-08
荀子勸學篇讀后感04-06
荀子《勸學》讀后感(3篇)12-13
荀子《勸學》讀后感3篇12-13
荀子勸學讀后感2篇09-26
荀子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11-11
荀子《勸學》韓愈《師說》比較閱讀附答案11-09
荀子的名言02-15
關于荀子的名言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