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揠苗助長說課稿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揠苗助長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揠苗助長》是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揠苗助長》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體會寓意是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課文特點,和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一個二類生字。掌握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實實,不能急于求成。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結合本單元的要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表達的寓意”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品位。本課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悟出寓意,潛移默化地從這個故事中汲取經驗教訓,達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力求做到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創造性。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力啟發學生質疑、朗讀、表演……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課堂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合作交流……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不斷創新,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進步、共同享受的樂園。 因為本課是一則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準備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學設計下面我就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一)、初讀課文。一篇新的課文,在學生還沒有閱讀之前,他們肯定有很多疑問。那么,我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課文,并且給學生提出了兩個閱讀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三個問題,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問題,在老師的輔助對一篇陌生的課文逐步熟悉,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詞,達到了初讀課文的教學效果。
(二)、指讀課文,學生字詞在初讀課文過后,我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且學習生 字新詞。學生朗讀完一個自然段我會提出相應的問題以引出生字詞,再指導生字書寫,然后 換一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再讀本段。讀完課文,也就學完了生字,最后復習鞏固生字,通過指名讀、男、女生讀、分小組讀來完成生字詞的教學。
(三) 、齊讀課文,感知大概通過回歸整體,再讀課文,指名回答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內容。
(四) 、精讀品味,議中悟理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思路,采用了“逆推 情節,順推結果”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為什么枯死、為什么要把禾苗往上拔高兩個問 題,從結果推原因,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這一教學環節也使學生明白了學習方式的 多樣性,滲透了新的學習方法,這比讀懂這篇課文重要得多。語文的學習,一方面是學習語 言, 另一方面也是學習方法的過程。 所以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在和學生一起學習語言的情 況下,和學生共同探討學習方法,在不斷的.學習中掌握越來越多的語言知識,找到越來越多 的學習方法,擁有越來越多的創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在學生對故事情節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分小組讓學生自己演一演 這個寓言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紀的小學生,對表演 的欲望很強烈, 他們非常想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使學生好表演的天 性得到了釋放,同時也再現了課文內容,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兩全其美。
(六)勸導農夫,得出寓意新課程標準上提到語文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師在教給 學生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這是語文教師所不容忽視的。 在教學的過程的尾 聲, 我貼出了課文的插圖, 圖上畫著一位農夫在炎熱的氣候下在田里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 我于是順水推舟地提出:同學們,看著這位農夫在這么炎熱的氣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 心嗎?然后讓學生各抒己見, 慢慢地他們由笑話農夫轉化為同情農夫, 產生幫助他人的思想。 這個過程就是本課人文性的體現。
揠苗助長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揠苗助長》是人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第三篇課文,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本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教學目標:
20xx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的學習重點是識字寫字,能結合上下文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由此我確立了教學目標
1.會認“寓揠焦”等5個生字,會寫“焦費算望”4個字,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盡”等詞語的意思。理解詞語是本課的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在讀、說、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3.進行課堂說話練習,培養表達能力。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集中識字,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品味。本課教學的難點是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悟出寓意。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學情的正確了解有助于實現本課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理解這則寓言所蘊含的寓意,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里特點,能夠在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這也是借助創設情境理解這則寓言所蘊含的寓意的有力因素。
三、說教法方法
在教法上,總的概括就是方法引領,閱讀品味。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并借助插圖、做動作來理解人物心理活動來讀懂課文。再通過“以讀代講法”品味課文,再現當時的場景,理解人物特點。讓學生在對情節的感悟中,讀出理解,讀出個性。
教學是學生與教師的雙邊互動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緊扣教學創設一系列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自主地思考、討論,從而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教學寓言故事,重在讓學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須通過具體的語言感悟和故事情節的解讀去落實。因此,本課教學設計注意了兩個重視:重視故事情節的理解,重視重點詞句的感悟。
本課主要分為兩大板塊:識記生字和朗讀品味。又分為四個環節:
環節一、談話導入,讓小朋友們說說都看過哪些故事后揭題,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寓言、寓意。從而引出課題,課題質疑。通過出示標注禾苗不同部位的圖片幫助學生分清揠和拔的區別。
環節二、學習字詞,奠定基礎。開火車讀帶拼音的生字,去拼音認讀詞語,男女生賽讀,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要求“我會認”的四個字提出識記方法和說說在書寫的時候你覺得有什么要注意的,進一步強化學生記憶。最后我運用字理重點幫助學生再次記憶“焦”字,并在田字格范寫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在課文中的田字格練習寫一寫。至此,教學目標一達成。
環節三:初讀,整體感知課文,這環節讓學生帶著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的疑問,自由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環節四:品讀課文,品詞析句。學習第一自然段究因,理解農夫的急,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明確農夫焦急的心態,為下文的理解打下鋪墊。同時,抓住農夫急這一主線,帶動“巴望、天天”“焦急地轉來轉去”等詞語的教學,然后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里這么多地方都體現了這個人很焦急,用焦急的語氣讀讀第一自然段。
在第2、3自然段,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插圖,品析“一棵一棵”“筋疲力盡” 體會農夫的累,再角色朗讀農夫一邊喘氣一邊說的話,農夫這么累,可他心情怎樣?(快樂)從哪里可以看出?(總算、沒白費)有感情朗讀:你是農夫,你怎么說這句話?體會農夫的花費了很大的力氣,但累并快樂的心情。
環節五、創設情境,揭示寓意。小學生對蘊含于課文情境中的深刻蘊含往往難以理解,就事論事地引導理解,學生則難以接受。因此,我在最后創設情境再現: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你有什么話想對老師這個農夫說的?同桌想像練說,師生共演。導出四人小組討論:農夫費了那么大的力氣,為什么禾苗反而都枯死了。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自悟寓意。教學中我多次讓學生讀課文,初讀理解故事內容,理解自然段前熟讀文段,理解自然段后有感情、分角色讀,體會人物情感。至此,教學目標2和3達成。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于學生復述。本課的板書我設計為線索式的板書,分別是原因急、經過累、結果死。將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有條理的呈現出來。相機板書學生抓住的體現關鍵詞“急、累、死” 的課文重點詞句,例如“巴望、天天、焦急、一棵一棵、筋疲力盡”等詞語。板書簡潔明了,有助于學生對故事情節一目了然。
揠苗助長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本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形象渲染,重視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涵,并讓他們在形象的想象和創造中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會認會寫的生字,能結合語境猜測、驗證“巴望、焦急、疲勞”等詞語的意思。隨文識字,理解詞語意思是重點。
2、讀懂故事內容,能在讀、說、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于求成。這也是教學難點。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表達的寓意”。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語,在讀、說、想中悟出寓意。
二、教法學法
引導學生在語言訓練中扎實基礎知識;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情;在想象中豐富文本內容……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三、教學流程設計:
(一)談話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讓學生說說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后揭題。目的在于理解寓言的特點:簡短,深刻。并讓學生就課題而質疑,如,“看見題目你讀懂了什么?”“從題目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整體感知課文
這環節讓學生帶著課題中的疑問,反復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先從課題中的“苗、助、長”的理解入手,問,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有什么好辦法呢?引出“揠”的理解。
(三)品讀課文,悟出寓意
1、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明確農夫操之過急的心態,為下文的理解打下鋪墊。同時,抓住這一主線,帶動“巴望”“焦急”等詞語的教學。利用這些詞語帶動上下文閱讀,結合語境想象理解,巧妙地將識字與理解課文相互滲透,真正實現隨文識字。
2、探究原因,理解操之過急
主要過程如下:
(1)農夫種了禾苗后是怎樣的心情?請學生從文中找依據。
(2)你好像聽到了農夫對禾苗說什么?想象,進一步體會“巴望”的心態。
(3)讀出焦急的語氣。
(四)文本延伸,明理,表演創編故事,訓練語言。
1、情境再現: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會怎么開導你爸爸呢?同桌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誰最能讓爸爸明白自己錯在哪里。
2、故事新編: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會怎樣吸取教訓。既訓練了學生的復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板書設計
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于學生復習。
【揠苗助長說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揠苗助長說課稿11-04
揠苗助長說課稿12篇11-09
第五冊:《揠苗助長》說課稿精選3篇12-17
改寫《揠苗助長》作文01-29
《揠苗助長》課文片斷賞析12-30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15篇02-20
改寫《揠苗助長》作文5篇01-29
揠苗助長擴寫作文07-21
《花團錦簇》說課稿范文03-15
《冰花》說課稿范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