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猴子種果樹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猴子種果樹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只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一味聽別人意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表演,從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說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在教學中運用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基于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的傳授點
通過學習課文,開展小組討論,使學生能通過課文中的對話,對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認識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一味聽別人意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
2,能力的培養點
通過學習課文,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全方位的培養。
3,思維教育的滲透點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4,習慣的著眼點
通過滲透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互學互幫,自主學習的習慣。
4,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寓意。
三、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學時,通過圖畫、錄象、語言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展開想象,把圖上所描繪事物同課文中的詞語情景聯系起來。
2、朗讀體會法: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詞語描繪的情景和蘊涵的意思,培養學生的語感。
3,表演體驗法:在分角色的表演中,通過語氣、動作的夸張,再現寓體的生動情境,展示每個學生自學自悟的結果,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四、說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鑒于以上考慮,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圖象激趣,學習生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可愛的生字娃娃形象學習鞏固生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掃除學生閱讀路上的攔路虎,形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朗讀多樣,培養語感。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可以利用多種朗讀方式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二年級的課文簡單淺顯,課上借助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一讀就懂,在每次讀書之前都精心設置了一個導入過程,或用簡潔生動的導語,或借助畫面、音像等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 。此外,課上采用讓學生自由大聲朗讀,男女聲分讀,小組賽讀,指名讀,愿意的學生站起來讀......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在課中讀的次數多了,背誦也就水到渠成。這樣學生積累了語言材料,增長了見識,加強了對書面語言的感受程度,這和《新標準》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學生達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優美”和“閱讀的興趣”。
(三),多邊互動,探索文本。
這個環節可以分以下幾步:
(1)、指導學好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首先創設情境: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猴子種下了一棵梨樹苗,接著讓學生看多媒體動畫演示小猴子給梨樹澆水施肥的情景,啟發想象:猴子當時會想些什么?然后告訴他們梨樹的生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從而體會到猴子這樣做是因為它非常心急地想吃到梨子。然后指導學生讀出猴子的心急:是啊!這只猴子剛剛種下梨樹苗,就急著想吃梨子,多心急呀!怎樣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讀出來呢?大家試試看!
這一環節的設計借助多媒體的生動場景演示,模擬展示猴子種樹的過程。充滿童趣的動畫,能激發孩子的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主動學習、輕松學習奠定基礎。這里的朗讀指導,旨在讓學生體會猴子想吃果子的急切心情。簡潔而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順其自然的朗讀,準確到位的互動,入情入境的想象說話,為學生理解課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由扶到放學習第2—8小節,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里我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后放,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讓學生默讀第2—8小節,想想說說猴子三次種果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整體感知這部分的相似結構。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這兩小節是寫猴子聽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結構與第四、五節、第六、七節相似,只要指導他們會學了這兩節,就為自主學好下文打好基礎。因此,在教學這兩節時,我讓學生先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把寫猴子的做法和這樣做的原因的句子畫出來,再想想句子的意思,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農諺、梨五杏四的意思,接著重點指導好朗讀:烏鴉對猴子說話:“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梨樹呢?”要讀的急;你有這個耐心嗎?讀出對猴子的耐心表示懷疑,還要讀出烏鴉的'語言個性。最后上來表演交流。教師做適當地提示與指導。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以放為主。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了前兩節,已經對相似結構的四、五,六、七節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這幾節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接著引導他們按照前面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然后交流表演。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啟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可采用圖文對照導讀、個性體驗品讀、同桌感悟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由于這部分出現了三種動物,且他們之間進行了較多的對話,緊扣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地去模仿各個動物的言語,通過他們的讀去體會各個動物的心理,喜鵲和杜鵑的話“你能等得及嗎?”“你不著急嗎?”要讀出對猴子耐心的懷疑,另外還要讀出它們不同的語言個性,讀喜鵲的話聲音要清脆悅耳;讀杜鵑的話聲音要響亮婉轉一些。而猴子所對應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還是等不及”則要讀出猴子急于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心態。
(3)、學習第九自然段,感悟寓意
第九自然段是最后一段,我讓學生聯系前面的課文思考,設疑:故事中的這只猴子一想吃水果,可是到頭來,什么樹也沒有種成。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啟發中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再用多媒體展示樹葉枯萎和猴子無精打采的動畫,讓學生說說此時想對這只垂頭喪氣的小猴想說些什么。這時的猴子形象與上課伊始剛種梨樹時猴子的神采飛揚形成鮮明對比,便于學生更深刻和真實地揣摩猴子此刻的心情,于是,學生會有感而發對猴子想說的話。這樣創設特定的情景,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既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增強了學習興趣,對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四)、引導續編,深化情感。
這一環節,我準備創設這樣的情境: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這只猴子聽了小朋友們的話后,會怎么做呢?
意在通過續編故事,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充分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了學生的持續發展。
(五)、實踐拓展,內化遷移。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知識積累的開始。這一環節,我分二步走。第一步,讓學生讀一讀一些做事有耐心的一些諺語和成語,例如“欲速則不達”,還有德國的“一鍬挖不成水井,一天蓋不成羅馬城”;阿拉伯的“參天大樹從種子開始”等等;第二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自學其它童話,促使能力遷移。
(六),指導生字,養成習慣
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頭戲,我通過與漢字朋友打招呼、給漢字找朋友的活動中,讓學生與生字多次見面,加深印象。通過“熱身運動”——復習筆畫、學習新筆畫為寫字作鋪墊。指導書寫時,通過電腦老師教筆順,教師的范寫,學生的描紅、臨寫,師生的共同評議,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把握漢字的筆畫,間架結構,以及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寫好。
【小學語文課文猴子種果樹說課稿】相關文章:
黃果樹瀑布課文原文及說課稿12-08
小學語文課文《鯨》的說課稿12-22
小學課文《黃果樹瀑布》教后記12-17
《黃果樹聽瀑》課文原文06-30
語文課文《生命生命》說課稿范文03-15
《黃果樹聽瀑》的課文原文07-01
課文《黃果樹瀑布》教后記12-17
《黃果樹瀑布》課文教后記12-17
黃果樹瀑布說課稿11-09
有關《猴子種果樹》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