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歌》初中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雨之歌》初中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材簡析
地位:課文《雨之歌》是黎巴嫩詩人、畫家紀伯倫的作品,是第二單元《組歌》中的第二首散文詩。本單元所選的散文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應讓學生透過文字,去捕捉作家們的情感律動,去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
內容:《雨之歌》一文屬于散文詩。作者以優美的、精妙的語言歌頌了雨———無私奉獻的愛的使者。在詩人筆下,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二、學情分析
本文的學習者是八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和語言鑒賞能力,雖然這種文體接觸的還不多,但我相信,經過老師的適時點撥,學生能順利完成本文的學習的。
三、教學目標及說明
1、知識目標:
1)積累經典字詞。這個環節要求同學們在初讀時完成,請同學們自己積累,一是陌生字詞,二是用得好的重點字詞。此環節旨在積累字詞,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在反復誦讀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
2、技能目標:
欣賞文章精妙的語言,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
語文學習的兩大板塊之一——欣賞,而欣賞品味語言,一要把握欣賞的角度,就要借助朗讀,品味詩人的寫法,不僅會品,還要會自己寫,故確立了欣賞語言、學習寫法的技能目標,這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這一目標在本文的學習中作為重點和難點來處理,借助朗讀,品味語言來實現)
3、情感態度目標:
朗讀課文,體會散文詩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文中作者用滿腔熱情贊頌了雨———無私奉獻的的精神,正確理解這種精神,并把握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及其突破
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的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來實現的。
四、過程分析:
第一步: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完成對雨的形象的認識,即賞析雨的形象。本環節,有三讀:一。學生自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并完成字詞積累。二、老師范讀,目的是親自示范指導學生朗讀,并請學生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且借助聯想和想象體會雨的形象。三讀,學生齊讀,邊讀邊思考:從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樣的雨?
這個環節借助朗讀手段不僅使學生把握雨的形象,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二步:繼續賞析。
(1)賞析語言美。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美,美在詩人用詞的精妙,美在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美在語句中蘊涵著詩人的情感。請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同學們分享感受吧。
以此引導學生品味文本語言,把握本文的語言特色,語言運用技巧。
(2)賞析感悟美。這篇文章的感悟很美,美在詩人在歌頌雨的同時,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予我們人生的啟迪。這個環節如果學生能自己發現這類的句子,就讓學生自己說;如果學生不能快速發現,老師就點撥一下?傊,既讓學生了解這一方面,又不能有太大的難度。
第三步:仿寫。請學生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詩人為何能夠把一個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寫得如此生動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其次是作者以豐富的想象來美化雨,而且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請學生們展開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達能力,選擇自己喜愛的大自然的某一種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采用第一人稱仿寫一番。
要求:采用第一人稱;運用比喻、擬人或排比等修辭手法。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先寫再讀,然后師生共評。為了使仿寫的效果更好,我布置了作業:將課堂上的仿寫加以整理寫在作業本上,至少仿寫兩個。
最后,再次齊讀,體會文章的韻味。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課堂結束。
板書為了體現課堂學習思路,學習重點,且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美的印象,我是這樣設計的:
雨之歌
紀伯倫
雨美
語言美
感悟美
五、教法分析
針對教材特點與學生情況,教學時先以優美的語言導入,通過學生自由朗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等形式積累感性認識,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在賞析語言上,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即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多種修辭綜合運用的好處,體會語句中蘊涵的詩人的情感。
仿寫這一環節,提高學生運用比喻、擬人或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的能力。
設計的各環節循序漸進,設計問題時有一定梯度,由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
六、評價分析:
在教學設計方面,力求教學目標符合實際,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教學內容力求結構化,生活化,整合化,尤其是注重了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在教學實施方面,力求教學過程情境化,活動化,激活學生思維,大膽質疑,發表不同意見,以學生問題為出發點,形成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同時,關注方法指導,充分體現學科特點,做到因材施教。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適時適度,試驗操作科學準確。注意到學生參與的態度、廣度和深度。教師語言力求做到生動準確,親切有感染力,板書突出課堂重點內容。
在教學效果方面,注意了三維目標的達成。
【《雨之歌》初中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銀屏之歌說課稿11-14
春之歌說課稿11-08
“問號”之歌說課稿11-15
那達慕之歌說課稿11-14
那達慕之歌說課稿11-02
“問號”之歌說課稿11-02
《長江之歌》說課稿10篇11-15
初中語文說課稿11-03
雨說說課稿11-02
雨巷說課稿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