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瓷器大班主題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麗的瓷器大班主題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麗的瓷器大班主題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德化制瓷歷史悠久,是“中國三大瓷都”之一,因此,“美麗的瓷器”在本土課程里是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主題,在幼兒日常生活中美麗的瓷器隨處可見,可他們卻很少與之互動。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對操作、探索活動較感興趣的實際情況,我將家鄉的傳承文化--瓷器做為教材之一,讓幼兒在欣賞、探索、感受、表征等活動中進一步了解家鄉陶瓷,了解瓷都文化,培養幼兒熱愛瓷業、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體驗探索、表演、成功的樂趣。
二、說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我制定了目標1,并將其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即:通過看、講、操作等手段,讓幼兒探索、感知,并表現美麗的瓷器,體驗成功的樂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
1、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2、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幼兒對勞動者的熱愛。
因此,我將目標2制定為:感受家鄉陶瓷藝術的美,萌發幼兒熱愛瓷業、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
根據山區幼兒“完整表達事物或過程的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目標3: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在活動準備前期,我發動家長與幼兒參與收集各種瓷制品的圖片、照片和瓷器及各種輔助工具,為幼兒的探索活動提供有利的物質條件和相關的環境創設。家長資源發揮了較好的現身作用,促進了家園的有效互動。
活動準備中期我利用散游活動,組織幼兒參觀了陶瓷展覽城,并將參觀過程拍成錄像帶,以便幼兒在觀看錄像后在腦中對參觀的過程有一個回放,引發幼兒想進一步了解的欲望,這對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準備后期,我用實物、圖片和照片布置好陶瓷欣賞角、圖片展和迷宮,為幼兒的自由探索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幼兒能夠隨時隨地運用多種感官盡情地欣賞、感受陶瓷藝術的美。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好問及具體形象占優勢的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操作探究法:本次活動我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在參觀后進行操作,主要是讓幼兒在探索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讓幼兒分組進行表征活動,通過感知和表現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2、多媒體教學法:即通過看錄像讓幼兒在腦中對參觀的過程有一個回放。
3、游戲法:以“走迷宮”的形式引導幼兒運用形容詞形容照片上的瓷器,讓幼兒在玩中學、想中學、議中學。
4、表演法:在活動的最后,我讓幼兒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自由表演,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1、活動開始,我直接導入,以參觀圖片展、陶瓷欣賞角的形式,為幼兒提供自由探索的機會,引導幼兒摸一摸、捏一捏、敲一敲,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瓷制品的色彩、造型、質地及種類。在這里,幼兒的觀察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第二個環節是觀看“參觀陶瓷展覽城”的錄像,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家鄉美麗的瓷器。這一環節主要是利用多媒體設備這一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讓幼兒在腦中對參觀的過程有一個回放。通過問題1:“你在看錄像時有什么新發現?”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陶瓷制品的工藝特點;問題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大家幫助你嗎?”引導幼兒了解陶瓷的制作材料;通過問題3:“你最喜歡展覽城中的哪件瓷器?為什么?”引導幼兒感知瓷制品的造型美、色彩美和用途。三個問題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探索、獲取答案,使幼兒學會積極思考、互相幫助,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力求實現目標難點的突破。然后我在小結中滲透愛瓷文化、愛勞動人民、愛家鄉的情感教育。
3、第三個環節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活動環境,以玩游戲“走迷宮”的形式,引導幼兒運用學過的`形容詞形容照片上的瓷器。在這個環節中,我始終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并指導幼兒游戲,不僅豐富幼兒的詞匯,而且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了家鄉瓷器的品種繁多、獨具特色的特點等相關知識。
4、第四個環節是活動的高潮。《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在這一環節中,我尊重幼兒的意愿,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引導幼兒選擇材料不同、技能不同的表征活動。在此,我提供給幼兒一個自由嘗試、大膽操作的機會,充分挖掘、調動幼兒原有的各種經驗,及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對遇到困難的幼兒及時給予積極的鼓勵和適當的幫助,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與運用。本環節的組織我注重活動的過程,在指導過程中,我重點鼓勵幼兒大膽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表征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到愉快、輕松,體驗動手操作和成功的樂趣,讓所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操作,轉化為幼兒內在的、自我的知識結構,突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5、第五個環節是布置陶瓷展覽城,引導幼兒將自己制作的各種作品布置成展覽城,然后自由參觀評價。這個環節,主要強調幼兒人人動手、互相幫助,評價時幼兒能無拘無束地講述自己的見解,反駁他人的觀點,提出自己新的疑惑。我則引導幼兒用較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幫助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
6、第六個環節,我讓全體幼兒隨樂曲《采瓷舞曲》表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整個活動。
7、最后是活動延伸,我利用離園時間,引導幼兒向家長介紹自己的創作,再次讓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并通過家長的參與,使家長們親身體會到對幼兒的教育是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的。
美麗的瓷器大班主題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德化制瓷歷史悠久,是“中國三大瓷都”之一,因此,“美麗的瓷器”在本土課程里是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主題,在兒童日常生活中美麗的瓷器隨處可見,可他們卻很少與之互動。根據大班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兒童對操作、探索活動較感興趣的實際情況,我將家鄉的傳承文化--瓷器做為教材之一,讓兒童在欣賞、探索、感受、表征等活動中進一步了解家鄉陶瓷,了解瓷都文化,培養兒童熱愛瓷業、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體驗探索、表演、成功的樂趣。
二、說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結合大班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我制定了目標1,并將其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即:通過看、講、操作等手段,讓兒童探索、感知,并表現美麗的瓷器,體驗成功的樂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1、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兒童實際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兒童愛家鄉的情感。2、引導兒童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兒童對勞動者的熱愛。因此,我將目標2制定為:感受家鄉陶瓷藝術的美,萌發兒童熱愛瓷業、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
根據山區兒童“完整表達事物或過程的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目標3: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發展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在活動準備前期,我發動家長與兒童參與收集各種瓷制品的圖片、照片和瓷器及各種輔助工具,為兒童的探索活動提供有利的物質條件和相關的環境創設。家長資源發揮了較好的現身作用,促進了家園的有效互動。
活動準備中期我利用散游活動,組織兒童參觀了陶瓷展覽城,并將參觀過程拍成錄像帶,以便兒童在觀看錄像后在腦中對參觀的過程有一個回放,引發兒童想進一步了解的欲望,這對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準備后期,我用實物、圖片和照片布置好陶瓷欣賞角、圖片展和迷宮,為兒童的自由探索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兒童能夠隨時隨地運用多種感官盡情地欣賞、感受陶瓷藝術的美。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兒童好奇、好動、好問及具體形象占優勢的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操作探究法:本次活動我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在參觀后進行操作,主要是讓兒童在探索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讓兒童分組進行表征活動,通過感知和表現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2、多媒體教學法:即通過看錄像讓兒童在腦中對參觀的過程有一個回放。
3、游戲法:以“走迷宮”的形式引導兒童運用形容詞形容照片上的瓷器,讓兒童在玩中學、想中學、議中學。
4、表演法:在活動的最后,我讓兒童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自由表演,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1、活動開始,我直接導入,以參觀圖片展、陶瓷欣賞角的形式,為兒童提供自由探索的機會,引導兒童摸一摸、捏一捏、敲一敲,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瓷制品的色彩、造型、質地及種類。在這里,兒童的觀察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第二個環節是觀看“參觀陶瓷展覽城”的錄像,讓兒童進一步了解家鄉美麗的瓷器。這一環節主要是利用多媒體設備這一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讓兒童在腦中對參觀的過程有一個回放。通過問題1:“你在看錄像時有什么新發現?”引導兒童進一步了解陶瓷制品的工藝特點;問題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大家幫助你嗎?”引導兒童了解陶瓷的制作材料;通過問題3:“你最喜歡展覽城中的哪件瓷器?為什么?”引導兒童感知瓷制品的造型美、色彩美和用途。三個問題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讓兒童自己去發現、探索、獲取答案,使兒童學會積極思考、互相幫助,進一步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力求實現目標難點的突破。然后我在小結中滲透愛瓷文化、愛勞動人民、愛家鄉的情感教育。
3、第三個環節我為兒童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活動環境,以玩游戲“走迷宮”的形式,引導兒童運用學過的形容詞形容照片上的瓷器。在這個環節中,我始終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并指導兒童游戲,不僅豐富兒童的詞匯,而且讓兒童進一步了解了家鄉瓷器的品種繁多、獨具特色的特點等相關知識。
4、第四個環節是活動的高潮。《綱要》中指出“幼師應成為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尊重兒童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兒童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在這一環節中,我尊重兒童的意愿,根據兒童的個體差異,引導兒童選擇材料不同、技能不同的表征活動。在此,我提供給兒童一個自由嘗試、大膽操作的機會,充分挖掘、調動兒童原有的各種經驗,及時關注兒童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對遇到困難的兒童及時給予積極的鼓勵和適當的幫助,讓兒童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與運用。本環節的組織我注重活動的過程,在指導過程中,我重點鼓勵兒童大膽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表征活動,充分發揮兒童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兒童在活動中感到愉快、輕松,體驗動手操作和成功的樂趣,讓所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操作,轉化為兒童內在的、自我的知識結構,突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5、第五個環節是布置陶瓷展覽城,引導兒童將自己制作的各種作品布置成展覽城,然后自由參觀評價。這個環節,主要強調兒童人人動手、互相幫助,評價時兒童能無拘無束地講述自己的見解,反駁他人的觀點,提出自己新的疑惑。我則引導兒童用較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幫助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
6、第六個環節,我讓全體兒童隨樂曲《采瓷舞曲》表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整個活動。
7、最后是活動延伸,我利用離園時間,引導兒童向家長介紹自己的創作,再次讓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并通過家長的參與,使家長們親身體會到對兒童的教育是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的。
【美麗的瓷器大班主題說課稿】相關文章:
大班主題美麗的瘦西湖教案04-06
大班主題活動《有趣的線條》說課稿11-24
大班主題探究活動《水》說課稿12-21
幼兒園大班主題說課稿01-19
大班主題美麗的四季教案03-31
大班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美麗的花》09-22
幼兒園大班主題說課稿:烏鴉喝水12-26
《美麗的顏色》說課稿12-21
美麗的黃昏說課稿11-04
美麗的西湖說課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