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

時間:2021-03-01 10:54:1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

  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時下正是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的季節。《小蝌蚪找媽媽》這一活動中的"小蝌蚪"、"青蛙"作為表現"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兒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腦袋,細尾巴的家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說,這節課的"教育資源"就來自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適應了《指南》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這點要求。大班幼兒會有條理細致的觀察動物的形態特征,也很會用語言及繪畫的形式表達動物的外形。而且他們已經聽過了相關的故事,歌曲,對《小蝌蚪找媽媽》故事很感興趣,如果通過"認識故事--想象發展--創作繪畫"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這樣不但可以延續幼兒的興趣,想象力的發展,還可以結合課題,發展幼兒在童話閱讀中表現力的發展。

  二、說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繪畫連環畫的技能,能根據故事內容合理的分配畫面主要動物的位置和大小,并表現出情景中動物對話時面對面的動態。

  2、在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基礎上,根據故事線索創編出新的故事內容。

  3、鼓勵幼兒交流協商,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制定連環畫。

  三、說重點和難點:

  大班幼兒在繪畫個體動物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了,但是孩子們才創設情境時,繪畫出的動物也都是個體的,在畫面中缺乏交流,對此我把培養幼兒繪畫連環畫的技能,能根據故事內容合理的分配畫面主要動物的位置和大小,并表現出情景中動物對話時面對面的動態。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圖片的對比放大,讓幼兒了解情景繪畫時,要加強畫面中主體物的聯系。此外我還將在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基礎上,根據故事線索創編出新的故事內容。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幼兒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但是如果加上了已有經驗的枷鎖,大部分幼兒都會照搬經驗回憶,而不愿動腦筋創新。對此我將通過提示引導的方式拋磚引玉,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

  四、說經驗準備:

  要求幼兒在課前已學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歌曲,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圖書中的故事動物的個體形態及主要線索"如:大眼睛,寬嘴巴,四條腿,白肚皮"等。

  五、說教具及材料準備:

  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課件、獨立動物若干和故事情節的背景圖若干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勾線筆,油畫棒,襯板。

  六、說活動過程:

  1、以課件導入課題,引導幼兒回憶故事主要情節。

  出示青蛙媽媽,拋出問題:"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媽媽,看看它是誰的媽媽?"以此來引出本次活動。

  教師說:"昨天我們聽了《小蝌蚪找媽媽》故事,小蝌蚪們都遇到了哪些媽媽呢?"教師邊演示ppt,邊引導幼兒回憶故事主要線索"大眼睛,寬嘴巴,四條腿,白肚皮"為創編故事做準備。

  用ppt排列出金魚,烏龜,白鵝說的特征,引導幼兒根據特征猜想類似的動物,創編新的故事情節(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提醒和幫助)。

  2、了解連環畫的情節性,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小蝌蚪與其他幾只動物的交流是面對面的。

  教師說:"連環畫真好看,我們也來畫一畫《小蝌蚪找媽媽》好嗎?"教師再通過語言引導說:"那你們發現這個故事中,小蝌蚪和其他動物是怎么交流的嗎?"(教師演示ppt,放大畫面,引導幼兒觀察出它們是面對面交流的)

  3、教師示范,引導幼兒了解畫面的布局的大小,位置要合理。

  出示背景圖和獨立的動物卡片。

  教師說:"連環畫要注意點什么呢?老師這有一個小池塘,一群小蝌蚪,兩只鴨媽媽,誰來擺一擺,要怎樣放在畫面中。"通過此環節復習鞏固知識點:動物交流時要面對面。

  再用同樣的方法出示三條不同大小的金魚,讓幼兒來擺放,以此來了解畫面中的動物大小要適中。

  4、幼兒繪畫,體驗創作的樂趣。

  教師提出要求,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選擇的畫面來繪畫故事情節,故事內容可以自己創新,根據線索要求繪畫出不同的動物。老師巡回觀察,適時的加以指導:

  (1)小蝌蚪整體游動的方向是一致的。

  (2)每個人要確認自己繪畫的畫面中,小蝌蚪遇到對象的特征是什么。

  (3)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和桌面及周圍環境的整潔。

  5、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請小朋友們把自己畫出來的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貼到教室的展板上,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按順序排列好。

  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說說哪組繪畫的連環畫故事有創新,最精彩。然后,教師結合動物的動態和整體畫面的布局進行適當的鼓勵和點評。最后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六、活動延伸:

  在接下來有關"春天在哪里"的主題活動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師生共同布置的"小蝌蚪找媽媽"的主題板塊,復習有關故事、歌曲,學做"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游戲。并且可以請幼兒繼續創編出更多的"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課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以小蝌蚪找媽媽為線索,介紹了青蛙的生長過程。本課有六幅圖,與六段話中相對應:第一幅圖畫的是沒有長腿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來游去。第二幅畫的是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蚪,在詢問鯉魚阿姨。第三幅圖畫的是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錯將烏龜認做媽媽。第四幅圖畫的是小蝌蚪尾巴變短了,找到了青蛙媽媽。后兩幅講小蝌蚪已經長成青蛙,跳上荷葉,并和媽媽一起捉害蟲。課文對每幅圖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文字描述。

  本課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青蛙生長的特點,懂得要保護青蛙和小蝌蚪。

  本課的教學要求是: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認真觀察圖畫,并通過朗讀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說學生

  學生對這課的內容是十分感興趣的,但真正很清楚青蛙成長過程的學生不多,因此,在教學中設計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充分感知課文,利用課件吸引學生。同時,本課篇幅較長,需要指導學生的朗讀,特別是讓后進生朗讀好課文,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三、說設計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用一則謎底是青蛙的謎語導入,再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頭飾,讓生形象感知兩者的差異;

  然后請生提問,看看有什么問題要問它們。這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朗讀看圖,整體感知。

  1、讓學生準備讀文:先說說遇到不會認的字怎么辦,再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這樣可以避免生因畏難而不讀。

  2、范讀課文(可由師范讀,也可由在自由讀中表現得很好的孩子來范讀。)

  3、學生再讀,標出自然段和生字。

  4、同桌互讀,正音。

  5、指名接讀課文,注意翹舌音和后鼻音的正音。教讀長句。

  (三)自主識字。

  1、小組內自主識字,比方法,比識字量。

  2、檢查自學。注意鞏固翹舌音和后鼻音,交流好的方法,多表揚愛動腦筋的同學。

  3、用生字說詞。

  (四)看圖說話,精讀課文。

  1、第一自然段抓小蝌蚪的樣子和“快活”理解。結合圖片和自編動作來感受體會,讀好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的快活心情。

  2、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在仔細看圖后抓住小蝌蚪的變化和相近的句式,從扶到放讓學生學著自學。在朗讀練習中用自讀、對讀、輪流讀和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

  重點體會并讀好以下幾個地方:

  對鯉魚媽媽有禮貌的問話;

  叫媽媽時高興激動的心情;

  鯉魚、烏龜和青蛙媽媽說話時慈愛的語氣。在表演中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3、第六自然段的學習中選擇了青蛙捕捉害蟲的科普錄像,播放,使學生通過真切可感的情境,了解青蛙捕捉害蟲的本領和可怕的害蟲形態以及少先隊員打著紅旗保護青蛙的活動,從而把保護青蛙這一認識水平深化為高尚的道德品質。

  4、讓生利用課件和板畫小結青蛙的生長過程。全文分角色朗讀和表演,升華感情。

  (五)指導寫字。

  “變”字注意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兩點的方向。“變、條”兩字都要注意上下兩部分大小比例恰當。其余四字交給學生自學。最后比賽。

  《小蝌蚪找媽媽》教材解讀 《小蝌蚪找媽媽》分別采用了詩歌、童話和情境識字等不同體裁,從不同角度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動物世界。在這一板塊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預設豐富多彩的教學環節與內容,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動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本課的巧妙在于將一個科學知識很自然地蘊涵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中,其特點如下:

  (1)思路清晰,主線分明。

  (2)語言優美,生動形象。

  (3)情節生動,趣味性強。

  (4)插圖精美,有助教學。

  教學本課應圍繞識字、讀書的重點,把朗讀和看圖及隨課文識字結合起來,與觀察生活結合起來,與積極思考、努力發現結合起來。要注意不同學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個別差異進行有重點的、有針對性的指導。

  因此,根據教材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和一個部首,會寫10個字,掌握“皮”字的筆順。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小蝌蚪變化、成長的過程,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15個生字和一個部首,會寫10個字。了解小蝌蚪變化、成長的過程。

  (一)識字寫字

  本課生字的呈現方式和指導方法可以靈活多樣。學生借助圖畫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根據圖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來的畫下來,和同學一起想辦法認識。引導學生說說生字條中已經認識的字,并說說是怎么認識的。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認識的字,教師予以指導,可出示生字卡片領讀。

  有的字可在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隨機識記。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圖片時,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著重強調“皮”字的筆順。也可以在學完課文以后,集中生字條里的生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如:“阿、頂、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辦法記住字形。

  學習“甩”可以和“用”相區別,最后一筆可以想象成動物甩出的長尾巴。“已”要和“己”相區別,可以教學生說說小口訣“張口己,半口已”。

  (二)朗讀感悟

  這篇課文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有點長,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練習時間。

  如:學生看著圖,自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小蝌蚪的媽媽是什么樣的?讀后討論交流,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當指導讀懂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描寫小蝌蚪是按怎樣的順序說的?小蝌蚪可愛嗎?你喜歡這些小蝌蚪嗎?見過或養過小蝌蚪的學生還可以說說它們還有哪些地方可愛。如:小蝌蚪外貌描寫“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語言生動富有感情,特別適合指導朗讀,要讀出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當讀到小蝌蚪迎問鯉魚、追問烏龜的段落時,老師可結合課文插圖或課件展示,讓學生主動發現小蝌蚪前后的變化。可采取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分小組自編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動作,在情境中對話。在表演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特別是在對話部分給予指導。

  小蝌蚪要讀出焦急的心情;

  鯉魚親切、熱情;

  烏龜好笑、認真。

  當讀到課文描寫青蛙的那幾句話時,可以引導學生積累詞句,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讀一讀,并且學用結合。如,“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用“碧綠”“雪白”各說一句話。“他們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可讓學生邊讀邊做動作。通過各種形式學習語言,加深對優美語言的積累和記憶。

  讀到課文最后時,老師可巧設懸念:小青蛙一找到媽媽,就跟媽媽學捉害蟲的本領。他們天天捉害蟲,一天能捉多少害蟲呢?我們也去探究一下,好嗎?教師可以適當補充資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約吃70多只蟲子,一年按捕食7個月計算,可消滅害蟲5萬只左右;

  一只澤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滅害蟲4萬多只。此處水到渠成就向學生滲透了保護青蛙的意識。

  在指導學生朗讀和感悟課文的過程中,最好能播放課件,使學生豐富對課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沒有條件制作課件的,可以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來感染學生。

  (三)鞏固訓練

  習題中的“說一說,畫一畫”設計得很巧妙,通過學生親自動口說,動筆畫,從實際生活中了解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小蝌蚪變化分成幾個步驟,學生在敘述的過程中可能在語言組織上要遇到困難,教師要加強指導,讓學生把話說得有條理。這部分內容也可以作為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學生也可以把自己親自觀察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

  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3

  說教材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看圖學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涵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有、在”等6個生字。借助圖畫通讀課文,了解青蛙的成長過程。

  2、情感目標:通過朗讀,感悟小蝌蚪的獨立堅強以及不怕困難的精神,初步懂得如何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這篇課文是本學期的最后一篇閱讀課文,學生通過將近一年的學習,識字量大大提高,基本上能讀通課文,而且一年級的學生又喜歡朗讀。因此,讓學生多讀。以讀促悟,達到教學目標。

  說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識字、寫字和朗讀上,認字寫字,讀通課文,初步了解青蛙的變化。在自主識字的過程中,歸納識字方法。本課的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小蝌蚪找媽媽的艱辛,學習小蝌蚪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具準備

  1、教學課件。

  2、生字卡片。

  3、頭飾。

  說教學

  教學中,應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質疑——歸疑。先用課件展示小蝌蚪,接著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通過朗讀、畫簡筆畫、表演、討論等各種形式了解青蛙的成長過程,學習小蝌蚪不怕困難的精神。最后強調青蛙和媽媽一起捉害蟲,課外收集有關青蛙怎樣捉害蟲的資料,告訴學生要保護好青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科學,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認識“灰、迎”8個生字,會寫“條、變”6個字。借助圖畫通讀課文,初步了解青蛙的變化。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學生戴頭飾表演朗讀,感悟小蝌蚪找媽媽的艱辛,學習小蝌蚪不怕困難的精神。鞏固識字。在教學過程中,以小組合作識字、朗讀感悟法為主,以畫簡筆畫、表演為輔。小組合作,化被動為主動;通過朗讀,邊讀邊畫,化抽象為具體;戴頭飾表演,感悟小蝌蚪的獨立堅強。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課件出示小蝌蚪,了解蝌蚪的樣子。問:它們的媽媽是誰?指名讀課題,你為什么這樣讀?齊讀課題。質疑,老師歸納出3個問題:小蝌蚪為什么找媽媽?怎樣找媽媽?找到后,發生什么事情?

  學生質疑中所歸納的問題正是教學目標中要完成的任務。這時學生想解決這些問題,學習的興趣由此激發,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學習,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學解決這些問題。

  二、圖文對照,讀通課文

  1、引導孩子說說這篇課文與以前讀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沒有拼音的課文要怎么讀。(看圖猜一猜再讀,猜不出來的和同學一起猜,也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3、數一數課文共有幾幅圖。(告訴孩子一幅畫對應一段文字,讀課文時,可以看一幅畫,讀一段文字。這樣慢慢地一段一段往下讀)

  4、自由讀課文。

  5、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評價。

  在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的過程。

  三、再讀課文,感悟青蛙的變化

  1、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發生變化的地方做記號。

  2、交流反饋。

  “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

  “過了幾天,長出幾條后腿。”

  “過了幾天,長出幾條前腿。”

  “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長成了青蛙。”

  “不知什么上時候,尾巴已經不見了。”

  3、齊讀課文。

  在書上畫線,避免學生分散注意力,同時,也鞏固了識字。

  四、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小組合作識字,提示識字方法。

  2、抽讀生字卡片。

  3、認讀生字,并組詞。

  4、指導寫字,強調:“條”字上面是折文,不是反文。

  5、學生獨立寫字,老師巡視。寫得好的蓋紅花。

  小組合作,會讀的做小老師,學生互幫互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蓋紅花,起著激勵作用。

  五、小結

  1、讀課文的方法。

  2、青蛙的變化過程。課件出示:按青蛙變化的順序在()里編上序號。

  3、認字寫字。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準備參加下一節課配音演員選拔賽。

  2、收集有關青蛙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1、引出小蝌蚪,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他是誰?(出示小蝌蚪)

  2、小蝌蚪長得怎么樣的?

  (出示)池塘里有幾只()、()、()的小蝌蚪。

  3 、對!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來快活地讀讀書,就讀第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小蝌蚪在快樂的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傷心事,你們聽!

  尋人啟事

  大家好!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里?聽說二丁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揭示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2、朋友有困難,我們得頂力相助,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尋找媽媽吧!

  3、小蝌蚪最后找到媽媽了嗎?他們是怎么找到媽媽的?

  4、我們先看看小蝌蚪怎樣向鯉魚媽媽打聽媽媽的,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原來的樣子有什么變化?都用筆在書上劃出來。交流。

  我現在來當鯉魚媽媽,你們做小蝌蚪,你們向我打聽。(師生對讀,邊讀邊做動作)

  5、誰愿意上來表演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動作都表演進去!

  評價一下,他們演得怎么樣?動作都到位了嗎?怎么樣是“迎”?原來這樣面對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小蝌蚪為什么迎上去?他的心情怎樣?(急切)用急切的語氣讀小蝌蚪的話。

  再請幾個小朋友來演一演。

  6、齊讀第二段(鯉魚媽媽的話應親切、熱情。)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繼續游啊游,過了幾天??又長出了兩條前腿。(出示)

  為什么說是“又”長出兩條前腿。

  2、你真會學習。老師再請你們自己學習下面的課文,劃出它們怎么向烏龜打聽媽媽?讀懂課文再請你自己表演表演。

  3、學生表演,評議。

  4、連忙追?怎樣才是連忙追。小蝌蚪為什么連忙追上去?心情怎樣(急切而又高興的)?

  練習讀小蝌蚪的話。

  他為什么會把烏龜當作媽媽?

  5、讀烏龜的話。你從烏龜的話中知道了什么?(板書:大眼睛、綠衣服)

  6、齊讀這第三段。(烏龜的話親切而溫和)

  四、小結,學習第四段

  1、小蝌蚪聽了烏龜的話,又去找媽媽。他找到媽媽了嗎?小蝌蚪為什么這次肯定青蛙就是他的媽媽呢?

  2、鯉魚媽媽和烏龜的話誰對呢?

  3、青蛙的樣子,課文上是怎么描寫的?讓學生比較。

  小蝌蚪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雙大眼睛,正在捉小飛蟲。

  小蝌蚪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顏色是綠的,肚皮上的顏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來的,正在捉小飛蟲。

  哪一句寫得好?(課文上寫得好,覺得青蛙很美很可愛。)

  齊讀這一句話。

  4、那么課文上是怎樣把青蛙寫得可愛的呢?寫青蛙的動作,用了哪些詞兒?

  (板書:蹲 披 露 鼓 )

  5、啟發:這些表示青蛙動作的詞,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著一對大眼睛”換成“瞪著一對大眼睛”,怎么樣?

  6、寫青蛙身上顏色也是很講究的。誰能把這些詞兒找出來?

  (板書:碧綠的 雪白的)

  7、比較:

  青蛙披著綠的衣服,露著白的肚皮。

  青蛙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

  8、指導朗讀。突出四個動詞和這兩個形容詞。

  9、看圖,這時的小蝌蚪變得怎樣了?(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這時,小蝌蚪已經變成了小青蛙了。

  10、小蝌蚪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該多高興啊!你們想,小蝌蚪會對青蛙媽媽說些什么?誰能說一句話,后面用感嘆號,把小蝌蚪找到媽媽的喜悅心情表達出來?

  11、小蝌蚪和媽媽見面了,大家都非常高興,它們的話該怎么讀呢?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朋友讀媽媽的話。分角色朗讀。

  (通過多種朗讀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表演能力和朗讀水平,增強對文章的感悟。)

  五、總結:

  1、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呢?你能看圖填一填嗎?

  小蝌蚪先長出(),過了幾天,又長出(),再過幾天,()變短了,不知什么時候,小蝌蚪的尾巴(),變成了()。

  2、小蝌蚪已經長成了青蛙,它們和媽媽一起捉蟲了。一只青蛙年能捉一萬五千多條害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小朋友要做保護青蛙的小衛士。

  六、作業:

  課后作業:通過閱讀課外讀物或向家長了解有關青蛙的其他知識。

  本課總結

  學生自主識字、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明白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學生質疑——解疑的過程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學生的自學能力,朗讀能力得到了訓練,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11-25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15篇)11-21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15篇11-04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15篇)11-25

小蝌蚪找媽媽說課稿匯編15篇11-25

小班美術活動說課稿11-03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11-21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原文05-26

有關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課件09-20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3篇03-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人妖另类激情综合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 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物视频 |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久久 | 日本乱亲倫频視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