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說課稿

時間:2021-03-05 17:20:5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密度》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密度》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密度》說課稿

  《密度》說課稿1

各位老師好:

  我是陽光中學的一名物理教師寧二寬。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物質的密度》。說的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是將來學習浮力和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實驗探究是本節(jié)的重要內容,通過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加深對密度知識的理解。密度公式是學生在初中接觸到的第一個物理公式,應注意強調公式在計算過程中的應用和變形。在實際生產生活中密度知識有著廣泛的應用,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知道可以根據(jù)密度鑒別物質,計算質量和體積。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難度較大,確定的教學目標不宜過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單位,嘗試用密度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

 。2)會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會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實驗,歸納出物體的質量、體積和密度三個物理量之間的數(shù)學關系,初步體驗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

  (2)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七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密度知識的探究與測量,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2)通過密度知識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善于應用物理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良好品質。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義。

  (2)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會公式變形和單位換算。

  難點:

  (1)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2)靈活運用密度計算公式,將密度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四、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充分地動手、動腦,并更好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我采納了科學探究的方法來形成科學概念。首先讓學生分別測量不同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將測得的結果填入事先設計好的表格中,然后引導學生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進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單位。這一教學方法包括了討論、啟發(fā)、探究式教學和生活實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法是教師研究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任何一個好的教法,都必須能夠培養(yǎng)好的學法。由于物理學具有實踐性、理論性和研究問題的科學性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要符合這些特點。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以實驗為本的科學。"所以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是學好物理最有效的方法,而在實驗激發(fā)出興趣與求知欲后再進行分析、推理,從而達到實驗與理性思維的高度統(tǒng)一,這樣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才是最深刻的,所以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為:實驗探究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2分鐘)

  首先我會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拿戒子給學生看,然后提問:同學們,怎樣鑒別戒子的真?zhèn)文兀?/p>

  學生積極思考給出不同的答案,然后對學生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來學習本節(jié)課程。

 。ǘ┬抡n教學(30分鐘)

  課堂教學是學生物理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進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的主要途徑。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首先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觀察書中的六幅圖片,讓同學們從體積和質量的角度來歸納每組圖片有什么異同?進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通過實驗探究物體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密度。

  2、學生實驗,獵取有效數(shù)據(jù)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密度概念建立的基礎。我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選取不同的研究對象進行實驗,并發(fā)給每小組相應的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數(shù)據(jù)。以小組為單位,不同小組選取不同的物質進行測量,一可以節(jié)省時間,二可以獲得多種物質的多組數(shù)據(jù),由此得出的結論才具有科學性。三可以加強全班同學的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及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學生實驗結束后,選取幾個小組的數(shù)據(jù)投影展示,并讓其小組成員分析質量與對應體積比值的特點。在此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分析給予鼓舞引導及評價。

  3、尋找規(guī)律,引出密度概念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經(jīng)過討論、綜合分析各小組測量結果后得出的結論。

 。1)、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

  (2)、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由此得出物質與體積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這個物質特性通俗地說就是物質分布的密集程度。如實驗中比值大的鐵物質分布密集些,而比值小的松木物質分布稀疏些。這就像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擁擠些,而居住在鄉(xiāng)村的人分散些。因此我們把物質的這一特性稱為密度。

  4、舉例分析,加深理解概念引導學生由密度的定義得出密度的定義式、兩個常見的單位及換算關系。并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密度公式:

 。1)弄清各個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記住公式及其推導公式和應用,應用公式進行計算時要注意單位要一致。

 。2)明確公式中三個物理量的關系。

 。3)是密度的定義式、計算式而不是決定式,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的大小應由物質的種類決定,而與質量、體積無關。

  然后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同學展示若干道相關練習題,學生認真思考獨立作答,從而鞏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三)課堂小結:(2~3分鐘)。

 。ㄋ模┱n堂作業(yè):(4~5分鐘)。

 。ㄎ澹┌鍟O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并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贾米鳂I(yè)。

  針對八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我布置的課堂作業(yè)是:課時達標練與測

  七、說小結

  1、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2、教學策略的選用。

  八、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密度》說課稿2

  我是來自莘縣古云鎮(zhèn)初級中學的張士占,我說課的課題是八年級上冊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節(jié)。本次說課我將分為五個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既是質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對物質世界認識的進一步探索,同時也為壓強、浮力的學習奠定基礎。教材三個內容,即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密度的公式和單位、密度公式的計算和應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掌握測量固體、液體質量的方法,也具備了一定實驗、觀察和思考能力,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成熟,根據(jù)這些具體情況,我將本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確立為: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單位,會查密度表。

  通過實驗探究,找出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領會比值定義這一科學思維方法。

  通過自學了解密度的公式單位和密度表。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yǎng)團結合作精神。

  3、重點難點

  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理解密度的概念;

  難點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學法

  根據(jù)教材和學情特點,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討論法,問題發(fā)現(xiàn)法等,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三、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將從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1、情境導入(2分鐘)

  可以從一些影片的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問“房屋倒塌,演員受傷了嗎?”“如果你是導演,該如何設計墻磚?”從而引入新課。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

  2、互動交流實驗探究形成概念(15分鐘)

  根據(jù)教材的安排,教師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內容,做出具體的安排。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來設計比較簡單的實驗,讓學生先了解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為更深入的探究這一問題做好鋪墊。讓問題簡單化。

  設計實驗:選擇研究對象時,我準備了鋁、鐵、銅三種物質,每個小組選擇一種物質,可依據(jù)教材進行實驗,難度小。

  進行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學生動手,老師巡視引導,提示:不要隨意篡改數(shù)據(jù),應該尊重實驗數(shù)據(jù),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作風。

  分析與論證: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發(fā)現(xiàn)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我要求將數(shù)據(jù)圖像化,以此培養(yǎng)學生用圖像表達信息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學生經(jīng)過自主分析數(shù)據(jù),組內討論,得出的初步結論還不完善,或還存在感想、疑問,急需交流討論,解決問題,豐富實驗素材。

  評估與交流,組織學生開展全班交流,各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心得。通過開放式的交流討論,學生深刻的認識到:“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質,比值不同,比值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從而得出密度的概念。

  在以上合作探究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結論,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密度的概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也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等全方位得到提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持久興趣。

  3、精講點撥(10分鐘)

  重點講述密度大概念、公式、單位及密度的應用;對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的理解。主要是對以上問題知識的解疑,讓學生對概念得以鞏固。

  4、拓展應用(5分鐘)

  為使學生能更深入的理解密度的概念及這一物質的特性,安排稍微有點深度的題目,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5、全員達標測試(8分鐘)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習程度,安排了簡單的測試,盡可能的使所有學生能夠達標,所以測試內容比較簡單,為下一課時的計算訓練打下基礎。

  四、板書設計:

  為了使學生對密度的知識有個系統(tǒng)全面的掌握,板書如下:力求簡單明了。

  第二節(jié)、密度

  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概念: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

  公式:密度=質量/體積=m/v。

  單位:kg/m3g/cm31g/cm3=1×103kg/m3。

  五、教學創(chuàng)新:

  1、本節(jié)課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輸和強加給學生,依據(jù)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jīng)驗,我采用實驗自主探究和自學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建立概念,自主了解密度的公式、單位,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3、我除了讓學生探究固體的特性,還探究液體的,甚至可以要求學生課后利用各種資源探究氣體的,力求探究結論的科學性。

  以上是我對“密度”的整體設計,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還請各位專家同行批評指正,謝謝!

  物理教學中的困惑

  物理教學以實驗為主,實驗課是不是就是任課老師的事,實驗教師擺好器材,就沒什么事了嗎?我覺得的實驗課實驗老師必須跟班上課,輔助任課老師完成任務。

  現(xiàn)在的學生知識基礎差,有部分學生學習起來確實困難,所以教學必須放低難度,放慢進度。但考試時還是有些簡答分析題,就連老師簡述出來就比較困難,正式考試少考這類的題,考一些自然現(xiàn)象、科技知識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常識的問題。

  《密度》說課稿3

  說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要說的密度一節(jié)屬于第二部分,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內容,它們形成了經(jīng)典力學的初步知識。眾所周知,經(jīng)典力學包括了質量、時間、空間三大基石。初二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中基本具備了絕對的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因而第七章第一節(jié)開始就進行絕對質量觀的教學,第三節(jié)的密度是對質量認識的進一步延伸,是對物質世界認識的進一步探索。

  再從本節(jié)的編排看,課本首先從第二節(jié)的實驗入手,提出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如何鑒別不同的物質?接著用實驗分析、歸納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識的簡單應用。這種方法,體現(xiàn)了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綜合素質。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會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學習一點研究問題和定義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探索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現(xiàn),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說教學重點根據(jù)大綱及學生實際,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是本節(jié)的重點。

  說教學難點由于初二學生邏輯思維正處于發(fā)展初期,如何處理實驗中的數(shù)據(jù)進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法本節(jié)有關密度的知識都是從實驗中分析歸納出來的,因而本節(jié)課著重采用實驗探究法。

  學法學生要想正確的從實驗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們必須掌握數(shù)學法、分析法、比較法和歸納法

  教具準備每兩人一天平,砝碼,體積不等的兩個木塊和兩個鐵塊,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思維,突破教學難點,我還制作了一個課件。

  說教學過程

  1、激趣引學

  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是新大綱規(guī)定的物理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課前我設計了一個來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實驗,如何鑒別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讓他們總結辨認的依據(jù),當他們意識到可以利用顏色、味道等特性鑒別物質時,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我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著手,拿出上節(jié)課測量過的體積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顏色的銅、鐵、鋁讓學生辨認,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到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這也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容。

  2、密度的概念

  新大綱要求:實驗不僅是物理教學的手段,它還是提高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改成了每兩人一組的分組實驗。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實驗中,當學生測出了質量與體積之后,我改變了教材中直接要求學生計算m/V的編排方法,鼓勵學生自己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我提出了一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問題:根據(jù)測出的質量和體積,仍然能得出什么結論?面對這樣的問題,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根據(jù)認識心理學,有一部分學生可能會想到直接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去尋求某種規(guī)律,有的甚至能得出質量與體積成正比這樣的結論,還有部分學生,他們可能想到要對這些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運算。當學生討論得出利用m和V可以計算它們的比值時,我用課件出示鼓勵性的評語,并播放一段音樂,以松緩剛才緊張的思維。然后引導學生應用數(shù)學法分析m/V的含義,利用比較法、歸納法得出密度的概念。并告訴學生: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是初中階段的一種重要方法。

  在這一過程中,我還要引導學生欣賞天平平衡時的對稱美,領會物理學方法的和諧美,感受物理概念的簡潔美。促使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進而促進學生德育、智育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加深對物理學的熱愛。

  3、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公式屬于本節(jié)的重點,它要求學生能弄清公式的來源,并能記住公式。要記住公式,除了了解各個字母代表的物理量,還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義,并用密度公式進行計算。在這一部分,我利用知識的遷移理論,設計了一些跳一跳能摸到的問題:

 、僭鯓佑嬎銌挝惑w積某物質的質量?計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谌绾斡米帜副硎具@個公式?怎樣計算密度的單位?

 、垡荒緣K,體積為10cm3,質量為6克,它的密度多大?若切掉它的3/4,剩下的密度多大?

 、芨鶕(jù)密度的公式,我們能說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嗎?利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索,教師適度點撥,然后讓學生自己總結。通過這樣的辦法,加深學生對密度公式的理解、記憶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的解題格式和嚴謹?shù)倪壿嬎季S。這里通過對公式物理意義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現(xiàn),形成基本的、樸素的、唯物物理學思想

  物理學史在學生緊張的勞動之后,課件出示“王冠”圖,告訴學生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識鑒別王冠的故事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不怕困難,積極探索,服務人類的科學思想。

  小結

  一堂成功的物理課,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物理學知識,還要學生學到一定的物理學方法,甚至要形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學思想。小結中,我準備先讓同桌的學生相互回憶本節(jié)學過的主要內容,讓這些知識同化到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識體系。老師再從物理學方法和物理學思想兩個方面著手,總結學生在這堂課中的表現(xiàn),肯定他們的成績,指明他們努力的方向。體現(xiàn)成功教學的激勵機制。

  練習

 、傧蜃孕熊囕喬却驓,輪胎內空氣的密度如何改變?

 、贏BC三種物質的質量M和V的關系如圖所示,誰的密度大?

  《密度》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九年級物理教材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中的第三節(jié)《密度》的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密度定義建構的過程。

  2、本節(jié)內容在初中物理體系中的作用、地位:

  密度這一節(jié)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它反映了物質屬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識質量和體積的基礎上運用比值定義法建立的概念。它既是后面學習和理解比熱容、電阻等物質的屬性的基礎,又為今后學習壓強、功率等運用比值定義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礎。密度在力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探究認識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會查密度表。記住水的密度。能聯(lián)系實際運用密度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2、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引入密度概念的過程中,體會利用比值不變反映的數(shù)量關系來定義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生活中有應用密度知識的意識,感受物理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三、教學重點:探究密度概念建構的過程

  教學難點:對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法:實驗法、講解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等

  學法:探究式、討論式、合作式等。

  五、教學準備:土豆塊1cm38cm327cm3、木塊1cm38cm327cm3大約各5套

  圓柱體組大約10套。

  六、教學流程

  1、引入

  教師引導學生合作:用天平測量體積相同的木塊、鐵塊、銅塊的質量。然后指兩名學生代表說出結果。此時教師總結說出:體積相同的不同物體,它們的質量是不同的。再引導學生觀察有這個情景你還能想到那些問題?指多名學生說出。此處有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這節(jié)課探究的問題:體積不同的同種物質,它們的質量怎樣?指學生說出。接著教師引導:體積不同的同種物質它們的質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同種物質它們的質量與體積是什么關系呢?從而確定這節(jié)課探究的課題。這樣引出本節(jié)課的探究課題,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為這節(jié)課順利的探究問題打下了基礎。

  2、新授

  有了確定出的課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說出探究的一般思維程序,這個一般思維程序學生在初二的時候就已經(jīng)能掌握了,故此處學生就能很容易的說出下一步是什么了?

  猜想:這里有學生說出猜想的內容是什么。接著引導學生說出探究的下一步。

  設計實驗:這一步時有教師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前后位成為一個小組展開合作交流,討論出實驗中運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什么及實驗的步驟、設計的表格。隨后指兩名學生代表說出他們的實驗步驟及設計的表格。有不當?shù)牡胤,可以讓其他的小組幫助解決。也可以由教師適當?shù)倪M行補充。這樣做不但可以充分的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思維,而且還可以使小組中學習比較差的同學在學習比較好的同學的帶動下,來彌補差生的不足,使差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其次還提高了學生合作的意識,有利于學生之間良好關系的發(fā)展。下一步

  實驗驗證:讓學生合作進行探究,有五個小組探究土豆塊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另五個小組探究小木塊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探究時教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下一步

  歸納分析:讓學生在小組內對實驗數(shù)據(jù)展開討論交流,得出結論,然后再找兩名學生代表說出他們得出的結論:同種物質它們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不對的、不全的地方,讓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補充。最后教師再進行適當?shù)难a充。此處的歸納分析得出結論并加以應用,這是中考中能力題中最難的部分,故在這一步驟上要平時加強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下一步

  得出結論:得出結論后,再讓學生分別對這兩大組土豆塊和小木塊進行比較,仔細觀察土豆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及小木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進行比較,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然后再說出結論:體積相同的這兩種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是不相同的。若學生交流不出來,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數(shù)據(jù)中的哪次和哪次試驗,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得出結論。在讓學生進行數(shù)據(jù)比較的時候,對一部分中等的學生來說難度有點大,因為通過數(shù)據(jù)比較進行歸納分析,學生在初二的時候并沒有形成能力。此時再引導學生繼續(xù)思考,如果再換用其他別的物質也會發(fā)現(xiàn):體積相同但是它們的質量是不同的。

  因此,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就能很自然的引導學生得出: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不同的物質它們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這個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種物質所特有的性質,我們把這種性質用一個新的名詞來表示:那就是密度。此處有教師講解引出。引出密度這個詞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點出密度就是每一種物質所具有的性質。密度這個概念很抽象,是一個難點,只有教師講解才能引導學生得出。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從性質上運用比值定義法推導出密度的定義,然后教師舉例子幫助學生理解,例如:一杯水倒出一半,剩下水的密度怎樣變化?

  3、鞏固練習:目標反饋練習一中的選擇題1、2小題。有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有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密度的定義推導出密度的公式,這是利用了等價信息交換處理法。接著有教師講解密度公式的內涵。此處學生對內涵的理解首次接觸這種模式,還需要在以后的練習中加強練習,這為以后學習其他的公式做準備。內涵的運用一般出現(xiàn)在選擇題中,經(jīng)常做為考點。接著有教師引導出密度的單位,先從國際單位,再從生活中的單位,最后引導出生活中的單位和國際單位的換算關系,教師演示推導過程。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鞏固公式、單位。

  5、讓學生觀察小資料,你能發(fā)現(xiàn)那些信息?讓學生說出,從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接著讓學生找出水的密度,并要求掌握住。接著引導學生說出水的物理意義。

  6、鞏固練習:見目標中的達標練習1、2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7、課堂小結:可以有學生交流得出,教師進行適當?shù)难a充。

  《密度》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滬粵版教材八年級物理上冊的第四章第3節(jié),是力學的基礎部分,與前幾章的“簡單現(xiàn)象”相比,知識的講述深入了一步,本節(jié)既是質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對物質世界認識的進一步探索,同時也為九年級的液體壓強、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條件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材由三個段標組成,即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單位、密度知識的應用。教材首先由“鐵塊的質量比木塊大”的問題的爭論開始,用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來認識物質密度這一特性,內容豐富;對于密度公式和單位的認識,教材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以及查看常見的固體、液體、氣體的密度表等活動方式,來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單位;對于密度知識的應用,教材通過三條途徑來展開的:一是根據(jù)密度的大小比較,來鑒別物質、發(fā)現(xiàn)物質;二是通過密度公式變形測算出物體的質量;三是通過密度公式變形測算出物體的體積。

  2、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一種特性。知道密度單位、含義及寫法讀法,會進行不同密度單位之間的換算。了解常見物體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運用密度公式進行物質密度的簡單計算。

 、七^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實驗和比較方法,認識到某中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進一步體會比值定義法在密度概念建立過程的應用。

 、乔楦袘B(tài)度目標:用實驗探究引起學生對密度知識的直覺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密度是物質本身特性的討論,對生活中有關密度的知識或現(xiàn)象產生關注。

  3、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重點:密度概念的理解。

  難點:密度概念的建立。

  關鍵點:通過組織好實驗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關鍵點。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現(xiàn)階段能力發(fā)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水平不高,學生已有“物體體積越大,質量越大”生活經(jīng)驗,已初步掌握了測量固體、液體質量的方法,同時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比較強,樂于參與實驗,但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有欠缺,在本課密度概念教學時,將通過實驗、討論、辨析和訓練,強化學生對密度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由于本節(jié)是概念教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jīng)驗,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輸和強加給學生,依據(jù)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教學心理學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形象化的實驗,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自主建構密度概念,教師僅僅是學生概念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為此,本節(jié)課采用“科學探究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由于本節(jié)屬于概念教學,學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經(jīng)驗積累了一些與質量、體積有關的感性認識,但由于初二學生的感性認識和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經(jīng)驗的形成是片面或錯誤的,這會干擾正確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教學中要注意設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維慣性)的干擾,本課主要采用“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會利用比較、類比以及“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正確建立密度的概念。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逡胄抡n

  列舉同種物質的物體之間質量大小的比較,如一根鐵釘和一個鐵塊,比較其質量大小,依據(jù)是什么?列舉不同種物質的物體之間的質量比較,取一個大木塊和一個小鐵塊,比較其質量大小,如何比?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一般是不相等的。從而導入新課課題“探究物質的密度”。

 、嫘抡n教學

  1、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盘岢鰡栴}

  提出問題:同種物質,它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不同種物質,它的質量與體積之間又有什么關系?

  ⑵猜想與假設

  鼓勵學生對上面的討論進行大膽的猜想與假設,學生的猜想是多種多樣的,千奇百怪的,有些甚至是離譜的,教師要充分給予肯定,并進行適當引導,得出有用的結論。

 、侵贫ㄓ媱澟c設計實驗

  為了研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設計的思路如下:

  ⑴選擇研究對象:取木塊、鐵塊作為研究對象;

 、七x擇器材:實驗中應該選擇哪些測量工具;

 、菍嶒炦^程安排:實驗的步驟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證據(jù)?怎樣收集?

 、葘嶒炘O計過程中要考慮到:物質的種類、質量多少、體積大小三個因素。

 、冗M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用不同大小的木塊、鐵塊進行實驗。將實驗數(shù)據(jù),通過處理,填寫在課本的表中。

  ⑸分析與論證

  組織學生圍繞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組討論,看看能得出什么規(guī)律?

  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得出:木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塊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就增大幾倍,即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鐵塊也存在同樣的結果。

  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木塊和鐵塊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由于學生不容易想到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的質量,教師可以適時補充: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等于物體單位體積的質量。從而讓學生真正體驗和發(fā)現(xiàn):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確實不同,這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從而得出物理量“密度”的概念:物理學中,將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试u估:

  “鐵塊質量比木塊質量大”這句話應該怎樣說才科學?

  2、密度公式與密度單位

 、艑τ诿芏裙胶蛦挝坏恼J識,教師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以及查看常見的固體、液體、氣體的密度表等活動方式,來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單位。

 、埔⒁庖龑W生弄清公式的來源,會用數(shù)學形式表示密度的大小,了解各字母的代表的物理量。

 、峭ㄟ^質量單位,體積單位的回憶,讓學生正確認識到密度國際單位是kg/cm3,并讓學生知道密度其他單位g/cm3與其換算關系。

 、扔捎诿芏葐挝皇且粋比較復雜的復合單位,因此對單位的換算、讀法、寫法以及含義,可以通過水的密度來學習讓學生體會清楚,從而將密度的定義具體化。

 、山處熆梢远嗯e幾個常見物質的密度,讓學生練習和體會。(如銅、鐵、鋁等)

  ⑹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密度是物質本身的特性,強化對密度概念理解,進一步組織學生討論兩個問題:

 、僖煌八鸵坏嗡膫密度大?

  ②將鐵塊壓成鐵餅,鐵的密度變大還是變。

  通過討論,學生要認識到密度是物質本身的特性,與質量、體積和形狀無關。

  3、密度知識的應用。

  密度的公式屬于本節(jié)的重點,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物理公式,要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公式變形。根據(jù)公式變形,結合課本例題,引導學生利用密度公式進行密度的計算。要讓學生認識到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計算物質密度的大小?梢宰寖蓚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教師要引導其他學生對黑板上板演的例題,進行評價,從而歸納密度計算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正確選擇公式,書寫格式規(guī)范;二是單位換算正確,計算結果準確。

 、缱灾鳉w納,評價小結

  引導學生進行本課知識的歸納,反思和回顧本課學到了什么。在知識歸納基礎上,進行學法小結,總結出本課利用了比較、“比值”定義的方法研究物理概念。

  針對本課內容進行分層次的反饋練習。教師進行巡視,收集問題,及時點評。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粗淺認識,整個設計過程一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專家給予批評和指正,謝謝!

【《密度》說課稿】相關文章:

測量物質的密度說課稿11-13

物質的密度簡要說課稿11-05

密度與社會生活說課稿11-05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密度說課稿11-06

鹽的密度10-12

小學作文:人口密度12-31

物質的密度說課設計11-12

提高生命的密度議論文01-10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鱒魚說課稿11-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小泽玛丽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天堂在线 | 亚洲福利在线看国产精品 | 一本清日本在线视频精品 | 最新日本在线观看网站 | 午夜福利757永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