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我們秉承的指導思想實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學生快樂健康全面的成長。
二、教材分析
雙手頭后前擲實心球是人教版教材水平三六年級的教學內容,是小學體育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手頭后前擲實心球是投擲類項目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自身力量的重要手段。
三、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是六年級學生,學生普遍的活潑好動,有一定的體育認知,對體育運動的參與性較強,因此在教學中應少說多練,讓學生重點體會協調用力的順序。
四、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通過學習使同學們了解雙手頭后前擲實心球的動作方法,激發學生們的運動興趣,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2) 技能目標
通過學習使80%同學們能夠基本掌握雙手頭后前擲實心球的動作要領,發展同學們的身體素質,提高同學們投擲能力。
(3) 情感目標
培養同學們的團結合作意識,以及同學們克服困難勇于挑戰自己的意志品質。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蹬地、挺腰、甩臂的用力順序
教學難點:動作協調連貫、快速甩臂
六、教法與學法
(1)講解示范法
(2)完整教學法
(3)分解教學法
(4)循序漸進法
(5)評價法
七、 教學過程
(1)開始環節:——3分鐘
課堂常規——集合整隊、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師生問好、宣布本課內容。
隊列隊形——原地三面轉法、行進間齊步走—立定,重點培養同學們整體意識,提高同學們的注意力。
(2)準備環節:——7分鐘
慢跑活動、徒手操——使同學們充分熱身,為上好本堂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3)主體環節:——27分鐘
1、教師示范并講解動作要領
解決問題——讓同學們在腦子里面有一個整體的動作表象
2、學生們進行徒手持球練習(3—5次)
3、學生們進行有球持球練習(3—5次)
解決問題——熟悉球性、正確掌握持球的姿勢
4、學生們坐于墊上前擲實心球練習(5—7次)
解決問題——讓學生們體會快速甩臂這一項
5、學生們跪于墊上前擲實心球練習(5—7次)
解決問題——讓學生們體會挺腰、甩臂的協調用力順序
6、學生們站在墊后前擲實心球練習(7—10次)
解決問題——讓學生們體會蹬地、挺腰、甩臂的協調用力順序
7、游戲:障礙跑往返接力(分4組)
通過游戲同學們充分活動下肢,使同學們全面發展。
(4)結束環節——3分鐘
放松活動、總結、學生收回器材
八、教學反思
雙手前擲實心球對于發展學生的力量素質有著良好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不能正確的掌握用力方式,本節課主要針對雙手頭上擲實心球正確用力順序展開教學。
上完本節課后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自己感覺整堂課比較流暢,環節銜接的比較好,但對于好多細節問題由于缺乏經驗不能夠很好的把握。
本次課主要是讓學生體會雙手頭上擲拋實心球的用力順序,采用了坐式和跪式頭上拋球以及完整的技術動作加以反復練習,在最后的游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上肢相配合設計成過往障礙返接力跑的形式。通過游戲讓學生在這個氛圍中學會交流、合作、分享實踐的成果,培養了學生樂于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和勇敢頑強的優良品質。
小學說課稿 篇2
活動目標:
1、態度、情感目標:樹立尊師觀念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2、知識目標:讓生明白如何與老師溝通和交往;學會正確處理與老師之間的誤會;懂得老師既是良師也是益友。
3、行為目標:使學生能主動走近老師與老師交朋友。
活動準備:
1、準備能引起生共鳴的故事。
2、音樂帶《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拍手歌》、《朋友》。
活動過程:
一、心靈深處的呼喚
1、在《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的背景音樂下,學生進場。老師在門口與學生一一握手。
2、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心理健康輔導俱樂部,我想問一下大家剛才所播放的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3、有誰懂得這首歌所表達的意思。
4、小結:是的,我們老師很辛苦,為了讓你們學到更豐富的知識,經常整夜工作,深夜時分還在為你們批改作業、、、、、、
二、真情相約
1、下面,童老師想請大家跟我跳段舞《拍手歌》。
2、大家玩得開心嗎?
3、平時,在學校里,我們和老師要是也能這樣快樂的相處,成為好朋友,那該多好啊!可是現實卻不盡然。
三、友情對對碰
1、你認為與老師溝通和交往時,的困難是什么?
2、可以和你身邊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
3、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曾經歷過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和班上的同學正在大掃除,突然,一個同學報告說棟梁同學在石頭堆里玩火,我又急又怕跑到石頭堆旁,看到棟梁全身臟兮兮的站在火堆旁、、、、、、
問題: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么做、、、、、、
問題:如果你是棟梁,聽了老師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你會怎么做、、、、、、
棟梁也是二話不說就走了,批評過程中,他一聲不吭。一直到一個月后,我到他家去家訪時,他才對我說出了真相;"那天他是想把掃除的工作做好,他掃樹葉時突然想到我們學校的清潔工徐伯都是把樹葉掃到石頭堆去,然后點火把樹葉燒干凈才不會有太多的垃圾,他不是貪玩,可我卻對他又兇又批評的,他很傷心。"聽了棟梁的話,我當時心里一陣發酸,也責怪自己當時疏忽大意,不了解事情真相就胡亂批評。于是我真城地向棟梁道了歉。最后棟梁笑了。
提問:當初棟梁應該怎么做,才能讓老師不會誤會呢?
4、小結:
其實,只要你主動與老師溝通,把你想表達的心里話說出來,老師就會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誤解;多一份關愛、少一份責怪。也許師生情誼就會情深似海。
5、在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被老師誤會的事情?請周圍的同學互相說說與大家溝通一下。
(請幾位學生與全班交流一下)
四、真情行動:
1、是的,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和老師產生誤會。今天,童老師特意請來了我們學校的幾位老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里話。掌聲有請老師。
2、老師們,歡迎你們到心理健康輔導俱樂部,我是小記者__
非常感謝你們的實話實說,讓我們掌聲歡送這幾位老師。
3、聽了老師的心里話,你有什么想說的,就大膽說吧!
4、其實對老師說心里話的方式很多,像我們每個班級都有一個悄悄話信箱。你可以把你想說的話寫在紙上然后投到信箱中;也可以找老師直接面對面的談心等等。只要你大膽地說出來,誤會一定會解決的。
5、你們說說要怎樣做才算和老師交朋友呢?
(請生回答)
6、和老師交朋友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屏幕。
7、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很多老師來參加這次活動,如果愿意與老師交朋友的同學,請行動起來到老師身邊去與老師握一下手,或來個擁抱。
五、真情共勉
在活動結束之前,我想送給大家幾句話:
①友誼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蒼石,珍惜友誼生活就會充滿陽光!
②多一個朋友,多一份真情;多一個機會,多一條路!
③師生情誼長,溫馨和諧萬萬年!
④人生的快樂,在于你是否擁有真誠的朋友!
⑤和老師交朋友的感覺真的很好!
活動到此結束,讓我們相約下次的心理活動!再見!!!
小學說課稿 篇3
1.課題
填寫課題名稱(小學數學認識類課題)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學到了什么)認識、了解、掌握;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會/體會/初步了解了……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習興趣;體會與生活密切相關;交流合作的意識;獨立思考的能力等。
3.教學重點
本章的知識點(宏觀的、具體的)
4.教學難點、易錯點
5.教學方法(一般從中選擇3個就可以了)
(1)討論法
(2)情景教學法
(3)問答法
(4)實驗法
(5)講授法
6.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小數的認識為例)
通過生活實例舉例,觀察超市中零食區的價格,觀察歸納出價格數字的特點,引出小數的定義。
(2)新課教學
①通過學生討論,學習小數的讀法;
②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小組討論,學習小數的寫法;
③通過例題來加強小數讀寫的方法,并初步學習小數的元角分應用的理解。
(3)鞏固練習
①練習一
②練習二
(4)課題總結
采取師生互動的方式共同來回顧我們今天學習的小數的認識,并提問學生回答小數讀寫的方法,并強調元角分的應用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5)作業
通過視頻展示/繪制卡片的方式給學生布置今天的作業內容。
7.板書
(有標題、圖形、例題、專業術語)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富饒的西沙群島》內容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安排了四篇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分別向學生展示了遼闊祖國的迷人景色與地方特色。《富饒的西沙群島》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文章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對大自然風光的熱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群島風光的魅力。二是學習課文里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一)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富饒、五光十色、珊瑚、成群結隊、千奇百怪、祖祖輩輩等詞語。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南海島風光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了解文章采用總-分-總的寫作方式并學會運用。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我將采用以下教和學的方法:
1、自主學習法。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都采用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自主讀課文,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自主讀的同時教給讀書的方法。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采用了合作學習法,通過學生自主讀全文,交流、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說說讀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教學開始,我先向學生播放西沙群島的風光圖,通過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把學生自然地引到本課的主題——富饒的西沙群島。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1、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的基礎。在學習課文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既為學習課文作好準備,也加強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三環節:整體把握課文(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方法)
1、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每段的大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并簡要概括。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標記,看看這篇文章講課意見什么事情?富饒的西沙群島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把自己從文中了解到的內容作上記號并向全班匯報。通過匯報,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四環節:精讀感悟,從中感受細沙群島的廣闊和富饒
我采用以下方法我采用以下幾個步驟:
1、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通過看地圖了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島,同時明白“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西沙群島總的特點。
2、朗讀2~6自然段,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是圍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兩個方面向我們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2~6自然段,想想畫畫,看看哪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群島的物產豐富的呢?
3、同位交流,品位重點
(1)學習第二段,找出風景優美的句子。說說“五光十色”的意思,并進行替換詞語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研讀第3~4自然段,潛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物產。(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找出西沙群島的物產,用筆畫下來。)
(3)引導合作學習:海底不僅有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和全身披甲的大龍蝦,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魚。同桌兩人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意思。
4、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和之前的閱讀積累,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會貝殼的美麗、海龜的有趣、海鳥的多,從而升華情感,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
5、鞏固全文(將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落實之后,我將引導學生將個人情感有一個升華)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通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這一課的板書是這樣的:先板課題:富饒的西沙群島,然后在下邊板出它的兩個特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簡單明了,起到了有效輔助教學的作用。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的,這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靈。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通過讀課文,可以從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為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也能從語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貴的品質,如堅強、剛毅、淡泊名利等,但是還是缺乏深度,需要進一步走進文本研讀課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別是對她高遠的追求,人生的意義的發現等較深層次的問題需要作為重點來研讀。讓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感悟到她的內在美,從心靈深處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懷著對居里夫人無限的敬意朗讀課文,讀出對她的敬意和贊美。
(三)教學目標是:
1、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2、體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贊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一是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二是讀懂居里夫人的事跡,從具體的事例中領悟跨越百年的美麗就是居里夫人所體現的科學精神。
二、 說教學思路
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更多的考慮到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全部流程都是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的,分為四個大部分:走進居里——解讀美麗——升華美麗——書寫美麗。從易到難,從淺到深,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熱情。使學生的思維在整節課中始終處于激活的狀態,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真正的鍛煉,讓學生真正享受到思維的樂趣。
三、 說教學方法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的教學原則。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新課標中高年級的閱讀要求,我主要采用質疑問難——理解感悟——感情朗讀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體現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學習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五.說教學程序。
小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數》第一節《數一數(一)》P19-20頁教學內容,在我校三年級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課教材內容《數一數(一)》,實際上就是對“千“的認識和感受,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來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進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數位間的十進關系,發展學生的數感。這是進一步學習 “萬”及以上數的認識和多位數四則運算的基礎知識,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本課內容是普通學校教材,主要針對的是普通學校學生,主要包括了四個知識點,第一個問題由撥計數器的情境出發,從序數的角度,由千以內的數和一千之間的關系引出對“千”的認識。第二個問題結合拼擺小方塊的活動,體會“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關系,直觀感受“千”的大小。第三個問題就是結合數數活動進一步感受“千”的意義,掌握三位數的數數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試一試”,集合估計和對比想象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針對普通學生這是2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安排解決前三個問題,這對于我們聽障學生來說課時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課只有30分鐘,尤其是第三個問題數數更是難點,遇到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時的轉化更是難點,所以本節課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個問題,并且在教學第一個問題“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的內容,為學生下節課學習數數分散了難點,提前做好了鋪墊。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體會“千”的由來,體會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即“滿十進一”的道理,初步發展位值概念和數感;掌握千以內三位數的組成;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借助計數器的操作與的直觀演示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撥一撥、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涂一涂等方法,使學生充分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形成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并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以上三個目標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目標的確定適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
4、教學重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義;理解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本課緊緊圍繞著重點,通過誘導準備、新知探究、遷移運用三個主要環節,讓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
5、教學難點:
計數單位“千”概念的建立與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的理解。
因為“千”是新的計數單位,又比較大,尤其聽障學生在生活中對千以內的數接觸較少,缺乏感性認識,比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生對幾個幾的理解不夠清楚,表達能力也較差,所以對四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的理解也是本課的難點,不給定義,只需理解就可。
二、說學生:
本班共7名學生,年齡在9——15歲之間。整體上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都較差,需要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才能進行。其中A類生4名,有較強的學習意識,B類生3名,需要老師的不斷關注, 1名學生聽力特別好,語言清晰能正常的溝通交流。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本課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誘導啟發法、講解法。
本課創設了生活圖畫情境與問題情境,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較抽象,利用計數器與中方塊動畫的直觀演示,既直觀又生動,便于學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聽障學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課堂上必須通過老師不停的誘導、啟發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體驗樂趣,發展創造性。本課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為此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計數器、方格圖等
四、說教學設計:
本節課安排了五個環節。1、誘導準備;2、探究新知;3、遷移運用;4、回顧總結;5、拓展延伸。
(一)、誘導準備:
首先讓學生看圖讀話,感受生活中的大數,體會數學于生活,以及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其次順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課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變化過程
本環節借助計數器上的撥珠活動,幫助學生從序數角度體會到“千”的由來,同時也強化了“滿十進一”的道理,這一環節有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值概念的體會。同時這也是下一步學生具體數三位數時的一個難點,教學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幾十九加1、幾百幾十九加1的訓練,為下一步數數分散難點提前做好鋪墊。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個?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己猜想,小組討論說說自己是怎么樣想的,然后進行匯報,最后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觀察演示活動,依次得出結論。
然后讓學生觀察并感受一千個笑臉圖、一千元人民幣、一千米的長度(學生親身跑過)來進一步體會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應用。
本環節主要借助展示的數方塊活動讓學生認識“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并在活動中讓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為今后學習三位數加減運算的計算方法做好鋪墊。
(三)、遷移運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題:看圖說數、用圖擺數和填空題。
這一環節緊緊圍繞本課重點,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的組成、理解數位間的關系及變化,觀察性、操作性較強,學生比較有興趣,達到了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回顧總結:
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本課學到了什么,這既是對本課知識的一個回顧總結,也是發展學生語言表達的極好方式。
(五)、拓展延伸:
1、布置拓展延伸題:你能從八百八十七數到一千嗎?
這是把下節教學內容布置給學生進行提前預習嘗試,為下節課學習做好鋪墊,也是考察學生能否用今天所學知識獨立解決新的問題。
2、布置作業,完成《練習冊》P16——18頁習題。
五、說板書設計:
數一數(一)
一個一個的數,10個一是一十
十個十個的數,10個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的數,10個一百是一千
一、十、百、千都是計數單位。
主要展示三種數數方法,體現相鄰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體現了“千”概念建立的過程。板書內容色彩分明,重點突出,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一目了然,符合聾啞兒童以目代耳的認知特點。
小學說課稿 篇7
一、教學目的
1、能聽懂、會說和會讀akite,apuzzle,apuppet,adoll
2、能聽懂、會說和會讀日常交際用語Ilikepuzzles.Me,too.
Ilovedolls.Thankyouverymuch.
3、能聽懂、會說和會讀句型What’sthis/thatinEnglish?
It’sa…Doyoulike…?Yes,Ido./No,Idon’t.
4、初步了解名詞的單復數。
5、能運用所學的句型了解對方對某物是否喜歡。
二、教學重點
1、能準確的運用What’sthis/thatinEnglish?
2、運用Doyoulike…?來詢問對方的喜好
三、教學難點
1、能在運用Doyoulike…?句型的時候能準確運用名詞的單復數。
四、教學策略
從孩子們感興趣的玩具談起,把孩子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起來,同時也把孩子們帶進我們所要學習的新內容。通過做拼圖游戲,出示新單詞,學習新單詞,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避免枯燥無味的單詞教學。讓孩子們用所學的新句型,自編兒歌,既能幫助孩子記憶掌握新知識,又能讓孩子們運用所學知識。
五、教學準備
1、所學過的相關玩具
2、風箏、木偶、布娃娃的拼圖
3、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Step1Freetalk
1、Greetings
2、T:Boysandgirls!Look,wehavemanytoyshere.
Doyouliketoys?
Ss:Yes,Ido.
T:Me,too.
Look,what’sthisinEnglish?
S:It’sacat/…
T:Look,what’sthatinEnglish?
S:It’sa…(apuppet,puppets)
板書以上句型并帶讀
What’sthis/thatinEnglish?
It’s…
(用這樣的句型帶學生拿著實物玩具或者課件齊說兩組)
【設計目的:通過談論玩具,既復習幫助學生復習3B所學的句型,又導入了新課,自然過渡到單詞的學習。而且這樣也能對新課中的日常用語Me,too.進行滲透。】
Step2Presentation
1.T:Youdidagoodjob.Nowlet’splayagame,OK?
Ss:OK.
T:Look,what’sinthebox?
Ss:Apuzzle.
T:Good.It’sapuzzle.(猜對的發一個小獎品以資鼓勵。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學puzzlepuzzles)
T:Doyoulikepuzzles?
Ss:Yes,Ido.
T:What’sthisinthebox?
S:It’sakite.
(教學kite,kites并且不斷復現like句型。)
T:Doyoulikethiskite?
Ss:No,Idon’t.(Learn‘No,Idon’t.’)
板書以下句子并帶讀
A:Doyoulike…?
B:Yes,Ido.Ilike…
NO,Idon’t.
2.T:Ilikepuppets,puzzles,kitesandIalsolikedolls.Ilovedolls.Doyoulikedolls?
Ss:Yes,Ido.
T:Look!Thisdollislovely.Iloveitverymuch.Doyoulovedolls?
Ss:Yes,Ilove.
T:Here’sa/an…foryou.
Ss:Thankyouverymuch.
Ss:Notatall.
板書并帶讀
Here’sa/an…foryou.
Thankyouverymuch.
Notatall.Step3Readandsay
1.T:(課件展示人物圖片)Great!Weallliketoys.Look,whoarethey?Dotheyliketoys?Let’slistenandanswer.Andwherearethey?
Ss:YangLingandNancy.Theyareathome.
T:Yes.Listen.Whatdotheylike?
Ss:Listen.(出示表格,邊聽邊做)
Name
YangLing
Nancy
T:Let’sask.YangLing,YangLing,doyoulikepuppets/…?
Ss:…
T:Nancy,Nancy,doyoulikekites/…?
Ss:…
【通過先讓學生聽課文,然后對課件中的人物提問,讓電腦進行回答的形式呈現課文。學生感到好奇,而且對所問的問題和得到的回答都記憶深刻。】
2.老師帶讀,學生齊讀,分角色齊讀,分角色個別請幾組讀。
【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讀課文,加深對所學習課文的印象,同時鞏固記憶課文,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對于讀的好的同學給于適當的鼓勵,促進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激發更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通過“角色扮演”的活動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也使學生從學說到會說句型,并且給表演好的同學發“笑臉”作為獎勵。】
Step4Consolidation
1、Sayachant.
1、)T:I’mtired.Let’shavechant.OK?
Doyoulikepuzzles?
Yes,Ido.Yes,Ido.
Ilikepuzzles。
Oh,metoo.Oh,metoo.
2、)出示幾個新詞(puppets,kites,ms,讓學生改唱。)
2.請你擔任班級小記者,調查你的同學喜歡什么樣的東西?請用上以下句型
A:Doyoulike…?【提示:可以詢問1、水果(apples,pears等)2、玩具(dogs,puppets,kites等)3、文具(pens,rulers等)】
B:Yes,Ido.No,Idon’t.Ilike…
A:Oh,Isee.Thankyou.
3、Let’sdosomeexercise。(打開評價手冊,做P11頁)
【每節課我都盡量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能夠訓練到,讓聽說領先,讀寫也要跟上,逐漸向高年級的要求靠近。】
Step5Homework
1.ListenandreadPartA.
2.請你擔任小記者,調查你的家人喜歡什么樣的東西?并把調查的內容記錄下來。
七、板書設計
Unit4Ilike…
A:What’sthis/thatinEnglish?B:It’sa…
>A:Doyoulike…?B:Yes,Ido.Ilike…NO,Idon’t.
A:A:Here’sa…foryou.B:Thankyouverymuch.
八、教學后記
本節課的核心教學內容是“談論喜好”。Doyoulike…這個句型學生在3B中已經接觸過,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根據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通過創設情境和運用直觀教具展開話題,進行教學,受到了教好的效果。另外,我們還設計相應的游戲,玩拼圖,猜物,編兒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活動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玩中用知識。整節課孩子們在愉悅的氣氛中度過,在游戲中學習新知,輕松自在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小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5以內的加法”,它是義務教育課程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加法和減法”的 第一課時。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0~10,掌握了2~10的分與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以后學習加減法計算和解決加減法實際問題的重要基礎。教材分兩個層次組織教學。第一層次通過組織學生觀察小朋友澆花場景圖中人數的情況,引導學生要求“一共有幾個小朋友”需要把原來的3人與又來的2人合起來就是一共的人數,由此引出“2+3=5”,初步感受加法的意義,并領悟計算方法;學生認識“+”號,正確讀出算式。第二層次通過“試一試”學生熟悉的場景圖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理解掌握計算方法。最后通過“想想做做”的1~6題進一步加深對加法含義的認識,掌握加法計算的過程和方法。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學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初步掌握得數在5以內的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的加法。教學難點是結合具體的情境理解加法的意義。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加法的意義,掌握5以內的加法我制作一個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準備小棒、圖片等學具。圍繞教學目標,我預設的教學程序分三大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復習舊知。激發興趣,做好知識準備;
我創設游戲搶答,課件展示一些5以內的分與合,通過口答,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習5以內的加法作好準備。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掌握新知,訓練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初步探究的能力。
我分兩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這里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利用課件出示小朋友澆花的場景圖,引導學生獨立觀察、同桌交流知道了什么,根據圖中想到什么?接著引導學生同桌討論,交流認識到:把原來的3人和又來的2人合起來一共有5人。在老師小結的同時,學生用手勢表示進一步體會加法表示“合起來”的意思。第二步,在學生讀算式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理解“要把兩部分合起來”需要用加法來計算。這樣既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又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層次學會計算,掌握方法。
我再次創設學生玩蕩秋千的情境,多媒體出示兩組圖,引導學生觀察,交流所獲得的信息,體會要把1個女孩和2個男孩合起來是3個小朋友,就要用加法計算。然后學生列出算式后計算結果,在交流中掌握把1和2相加就是把1和2合起來的方法,進一步建立加法的含義,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
第三環節實踐運用鞏固對加法的認識。在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的能力。
結合書中練習主要分3個層次進行鞏固。
【小學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小學音樂說課稿。11-25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小學音樂說課稿 《故鄉的小路》說課稿11-02
小學美術優秀說課稿01-20
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01-19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01-19
小學美術說課稿《黑與白》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