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號鳥》的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寒號鳥》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教材
1、教材
《花臉》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同齡人的故事》中的第二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理解對于六年級學生并不難,這篇文章是散文家馮驥才先生寫的一篇精品散文的選段,語言質樸,“我”種種童趣的心理、動作、語言描寫非常出色。對于學生學習通過人物描寫感受人物情感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2、教學目標
六年級第二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是要求學生能圈畫出重點詞語,感受重點詞語的感情色彩。感受人物動作和心理表現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我”對花臉的心理感受描寫以及我戴花臉的動作描寫,因此,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設置為而通過關鍵語句(包括心理描寫及動作描寫)體悟“我”對花臉的喜愛、我對英雄的崇拜。而通過花臉這一民俗理解“我”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于如今遠離傳統民俗的六年級學生來說有點難,因此我將這設為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六(4)班孩子學習較認真,但還不會深入文本分析課文,學生以前的語文學習較死板,思維不太開放。
二、說教法
基于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取了朗誦閱讀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我將教學過程設為幾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
我設置了過年的情景,讓學生回想自己的經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導入新課。因為學生課前已預習了解花臉,讓他們說出對花臉的理解,老師加以明確,這是有助于理解文章的。
(二)聽錄音,感知課文內容
1、聽錄音
我沒有讓學生自己讀,而是先聽朗誦錄音,聽錄音中能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感情,對于從農村小學畢業的六(4)孩子的普通話規范也有好處。
2、感知內容
在聽完錄音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文章內容,這是理解文章的基礎。
(三)、深入文本、感知情感。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設計了一個對學生來說有點挑戰性的問題,
1、作者是怎么寫出自己對花臉的喜愛的?他對花臉的喜愛有有什么變化?
這個問題能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找出能體現作者情感的語句閱讀并體會情感,在實施這個教學環節時主要讓學生自己去朗讀,去分析,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也得到了體現。而我作為一個老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并提示學生注意作者抒寫情感的方法。
(四)探索主題、拓展
學生大多能理解作者對于英雄的崇拜,但是作者對民族文化的熱愛這一情感是大多數學生無法依靠自己理解到的。因此,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從作者喜愛的關羽臉譜的原因中我們能悟到什么?”讓學生先說,自由發言,自圓其說。在此基礎上我再深入補充,將主題講透。在我看來,“自由發言,自圓其說”能避免解讀文本主題的唯一性,因為文學教學的重點不是解讀主題,而是學習藝術技巧。另一作用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說說你喜歡的英雄的故事
這是讓學生利用說的機會充分鍛煉自己的口才,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五)、總結
我以填空的方式讓學生回憶這堂課的所學。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也能讓學生初步了解從內容、藝術、主題方面學習文章的方法。
(六)、布置作業
1、完成《每課練習》作業
2、寫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描寫中要體現出你的喜愛。
每課練習中的課內閱讀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鞏固課文知識,而課外閱讀也是馮驥才所寫的《捅馬蜂窩》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馮驥才,其中的練習也具有針對性。
小習作練習是讓學生將課內學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上,真正能學以致用。
四、說板書
五、說教學效果
整體看來,這堂課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注意力比較集中。通過學生的分析和朗讀體會到了人物情感,部分學生學會了通過人物描寫去分析人物情感的閱讀方法,在主題探索環節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從課后的作業來看,學生對于基礎字詞的掌握不太好,這主要是因為我在課堂上沒有梳理生字詞所致。
這堂課的另一問題是缺乏較好的教學技能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這也是我以后課堂教學急需改進的地方。
【《寒號鳥》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寒號鳥》說課稿07-27
《寒號鳥》說課稿01-18
《寒號鳥》說課稿(通用10篇)10-13
《寒號鳥》教案11-11
《寒號鳥》教案02-26
《寒號鳥》教案04-01
寒號鳥故事03-18
寒號鳥作文10-18
《寒號鳥》教學反思11-30
寒號鳥教學反思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