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欣賞《大中國》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音樂欣賞《大中國》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說教材: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永恒主題,需要通過多種形式在不斷的熏陶、感染下,潛移默化地讓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愛祖國的情感。但相對來說我們對孩子進行愛祖國教育比較局限于語言類活動,《大中國》這首廣泛傳唱的歌曲,則以強烈的音樂感染力表達了真摯的愛國情懷,可以讓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中產生愛祖國的情感。
雖然這是一首成人的流行歌曲,但其節奏明快,歌詞形象具體,旋律歡快、雄壯、有力。前半部分主要是用歡快的旋律闡述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和祖國之最的內容,最后一小段的旋律是比較舒緩的,起伏較大,抒發了強烈的愛祖國情感,用高音使愛國情感得到升華。大班幼兒通過兩年的幼兒園音樂活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理解和欣賞的能力,如:他們能夠區分《搖籃曲》《進行曲》等不同節奏和性質的樂曲,并能用簡單的方式表現樂曲的內容,有一定的音樂欣賞基礎。《大中國》這首歌曲中前后歡快和舒緩的旋律差別比較明顯,幼兒能根據歡快、緩慢的旋律感受音樂的性質。另外大班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對祖國的知識經驗積累也能幫助他們對歌詞內容的理解。所以雖然這首歌曲音域較寬,不適合幼兒演唱,但無論從歌曲的旋律還是歌曲的內容看,都是比較適合幼兒欣賞的.。音樂欣賞活動《大中國》是建構式課程主題《中國娃》中的一個教學活動,在《中國娃》這個主題中覆蓋了很多內容,如聰明的中國人、祖國之最、娃娃到北京、有趣的漢字、國寶熊貓等,而《大中國》這首歌曲內容涉及到祖國的地域遼闊、民族團結、祖國之最等,所以我覺得這個活動放在主題開展的中期進行比較合適,在開展過相關活動后,幼兒積累了少數民族、祖國之最等相關的經驗后,更容易理解歌曲內容。
說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三個目標:
1、萌發愛祖國的情感和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2、理解歌詞內容,體驗作品歡快、雄壯的特點。
3、嘗試用合適的動作來表現作品的內容和感情。
這三個目標從情感、知識、能力的角度依次遞進,把情感目標放在第一位,是因為我覺得有了愛祖國的真情實感才能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理解歌詞和感受旋律,在此基礎上達成第二個知識目標。而第二個知識目標又是第三個能力目標的達成基礎,因為讓幼兒在體驗作品的特點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才能引導幼兒更好地進行表現表達。第三個能力目標設置,考慮到的是大班幼兒已有初步自主表現的能力,《綱要》中也提到:要為幼兒提供自主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法。在欣賞中嘗試讓幼兒用不同的動作進行表現和表達,不僅可以更好地讓幼兒表達自己對歌曲內容的理解,也能借助動作更形象地表達對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說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大中國mtv一段多媒體課件大中國cd音樂。
2、經驗準備:積累少數民族、祖國之最等相關的經驗說教學流程:觀看mtv,激發興趣(情感激發,為下一環節做輔墊)分段欣賞,理解歌詞(目標二服務)完整欣賞,感受旋律(為目標二服務)自主欣賞,表現表達(為目標三服務),整個活動,在層層遞進中逐步達成教學目標。
說教學過程:
(一)觀看mtv,激發興趣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mtv形象生動的畫面和歌手深情的演唱把視覺和聽覺合二為一,非常符合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讓孩子一開始就有一種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力,可以在活動一開始就很好地把幼兒的愛國情感激發出來,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欣賞歌曲的活動中。
(二)分段欣賞,理解歌詞
1、老師分段演唱后提問,你聽到歌曲里唱了哪些美麗景色?
2、根據幼兒回答,教師以歌詞做歸納,同時出示多媒體風景圖片。
3、教師幫助幼兒分析不易理解的幾句歌詞!靶值芙忝谩、“兩條龍”分別是什么意思?在這個環節采用分段欣賞的形式更有利于幼兒聽清楚歌詞和分析理解歌詞內容,活動中主要采用了多媒體演示法,當幼兒提到哪句歌詞時就運用多媒體課件點擊出示相應的風景畫面,這樣有了多媒體畫面的出示,把歌詞內容進一步形象化,更易于幼兒理解和熟悉。另外,活動中還通過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回憶歌詞內容,并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如:在歌曲中說到“兄弟姐妹”、“兩條龍”這對于我們成人來說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兄弟姐妹指的是56個民族,兩條龍指的是長江與黃河,這里作詞者就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這樣的比喻并不能馬上理解其含義,所以我有必要通過提問法來幫助幼兒分析和理解歌詞,使幼兒對整個音樂的內容有一個全面地了解。通過運用多媒體演示法和提問法的綜合運用,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了歌詞內容,使幼兒做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而適時地提問和出示畫面還使幼兒使終保持著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回憶已有經驗,對歌詞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
(三)完整欣賞,感受旋律
1、音樂前后旋律有什么不同?
2、出示圖譜,幫助幼兒感受前后兩種不同的旋律。
3、對比欣賞,進一步感受前后兩種不同的旋律。在這個環節中由于重點要讓幼兒感受歌曲的旋律,所以在選擇音樂時要選擇音像效果好,旋律中配器較為合理的音樂,這樣就能突出歌曲的性質,渲染歌曲的氣氛。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運用了傾聽法和圖譜演示法。傾聽是音樂欣賞的基礎,傾聽法主要讓幼兒用多次不同方式的傾聽來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變化。首先采用完整的傾聽,請幼兒說說這首歌曲的音樂前后有什么不同?再通過圖譜演示法,以圖譜中不同的圖案、線條表現樂曲旋律的變化,給孩子直觀的視覺感受,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歡快、舒緩兩種不同的旋律,最后通過對比欣賞,進一步感受明確前后兩種不同的旋律。通過聽覺和視覺的交替運用,幼兒對歌曲旋律的把握就較為清晰和明確了。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能理解前后兩種不同的旋律,在老師的引領下增強了幼兒感受旋律的能力和對比欣賞的能力。
(四)自主欣賞,表現表達
1、再次欣賞mtv,觀察歌手的演唱動作,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
2、教師引導幼兒用合適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3、幼兒隨音樂自主表達。為了突破讓幼兒自主表現這個難點,在引導幼兒對歌曲內容用合適的動作進行表現時主要運用mtv動作示范法和同伴互學法。mtv中歌手的示范動作可以引發能力強幼兒的表現靈感,自主創編合適的動作,能力弱的幼兒可以模仿mtv歌手的動作進行表現。在這個環節中能力強的幼兒還可以帶動能力弱的幼兒,幼兒間可以相互學習。既滿足了能力強幼兒自主表現的愿意,又帶動能力弱幼兒進行表現。這樣一個運用mtv動作的示范符合綱要中提到的: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獲得美的熏陶。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動作表現進一步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ㄎ澹┭由旎顒
1、可以在區角活動或者午餐前后反復欣賞、反復體驗感受音樂的旋律。因為一個作品的特點不是一次活動就能全部領悟到的,可以讓幼兒在反復欣賞中,不斷去感受,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2、也可在區角活動或者午餐前后播放《我愛你,中國》《中國,慈祥的母親》等愛祖國的歌曲,以進一步激發幼兒愛祖國和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因為愛國教育需要長期感染和熏陶,光光一個活動不可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機滲透,潛移默化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