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二級年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第4節《動物聚會》。
說教材:
本單元在編寫上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生活,強調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乘法意義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題圖以學生喜愛的童話形式出現,目的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學情分析:
根據前兩節課的學習,二年級學生已經對乘法有了初步認識,并能夠初步用乘法解決問題。由于本班學生思維敏捷,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并且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與應用數學的意識,會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各種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乘法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我班學生實際,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難點設為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
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實踐、共同探討獲得新知。教學中我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且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掌握“移多補少”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圓片
教學過程:
根據《課標》指出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創設了秋天到了,滿山遍野的果實都成熟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們決定開一個“慶豐收”的聯歡會的童話故事,引出新課。
通過實踐這一環節的設計非常成功,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據《課標》要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所以把本環節分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兩步。
(1)提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主題圖、為提出數學問題做好準備。然后鼓勵學生根據發現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問題,先讓他們和同桌說一說再匯報,這樣很好的保護了孩子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接著課件出示這節課要重點研究的4個問題。
(2)解決問題:
學生有了前兩節課的基礎,很快列出了第一個問題“一共有幾只小鳥?”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這時引導學生說出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3分別表示什么?理解3×3的意義。
接下來讓學生們在小組內列出下面兩道題的算式并說明理由。然后集體訂正。在這兒我把原來的一個小環節“體會6×3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移到了后面的練習“連一連”中,因為大家在研討時覺得這部分的訓練目的和“連一連”的訓練目的相同,都是讓學生理解一個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沒有必要前后兩次重復,又浪費時間。
最后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根胡蘿卜?”,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因為我把主題圖中的每捆4根胡蘿卜改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在上課之前我認為同學們都能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變成乘法算式,可上課時還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怎么辦。這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用圓片代替胡蘿卜,分別擺出3個一堆,4個一堆,5個一堆,然后擺成每堆相同的數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和討論一下就明白3+4+5可以變成3個4,我適當的給予表揚。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再回歸到主題圖上,這時趁機運用鼓勵性的語言: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學生們踴躍的回答:只要從5根胡蘿卜里拿出1根放到3根里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體會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時既培養了孩子思維的靈活性;又加深了對“移多補少”的方法的理解。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本環節讓學生通過連一連、說一說、擺一擺、算一算的數學活動,給學生搭建一個想像、發展的平臺,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理解、去發現、去突破難點。
四、總結延伸、情知共融
在總結延伸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談收獲,再評價一下自己和他人,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五、達標檢測
相信通過再次實踐,學生能在有趣的童話情境中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能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他們的發現問題、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各種能力一定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數學廣角DD簡單推理”是新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09頁的教學內容。這是一節有趣的活動課,也是一節邏輯思維訓練的.起始課。本節課主要要求孩子們能根據提供的信息,進行判斷、推理,得出結論,使學生初步接觸和運用排除法。教材試圖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簡單事例,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孩子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他們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喜歡做游戲,喜歡與他人合作,同時也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我將整堂課設計成一節猜一猜、做一做的游戲課,讓學生通過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猜測、推理游戲,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推理的經驗。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了解簡單的推理知識,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條理思考問題的意識。
過程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體驗邏輯推理的思想與方法,體會邏輯推理條件與結論之間的聯系。
情感態度目標:感受邏輯推理的趣味性、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品質。
重點: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
難點:培養學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所以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我采取游戲引入、情境教學與談話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說教學過程
對于本節課的設計,我試圖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在“想猜”中領悟
現平時,只要老師拋出“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樣一句話,學生們就會爭先恐后地舉起小手急著要猜。可見“猜想”是學生們最樂意解決的問題。這節課引入環節。我就設計了讓學生猜想,共分三個層次,先讓學生“瞎”猜(即漫無邊際地猜),學生從中意識到這樣是猜不到確定的答案的;然后在我的提示下“猶豫”猜,結果有兩種答案,還不能確定,學生從中感悟到有了前提條件,答案的范圍縮小了;最后在我的再次提示下,學生很快猜出了正確的答案,學生從中領悟到了“猜想”要根據前提條件去推理的。這個猜想環節為本課對順利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讓學生領悟到邏輯推理其中條件與結果的密切聯系,同時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二)在“交流”中提升
這節課中,教學例1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理清信息,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從眾多的信息中選擇關鍵的信息推理出某種結論。通過讓學生小組內交流想法,培養學生進一步有序的思考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學生講清思路之后,我又提出能不能用一種簡潔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思維過程和結論呢?由此引出連線法,使學生明白原來自己的想法可以用連線的方法表示出來,給學有余力的學生一個思考的好方法。
(三)在“闖關”中內化
闖關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對課堂的興趣。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猜想并敘理從中內化了邏輯推理的來攏去脈、前因后果,體驗推理的過程,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四)德育滲透與運用新知相結合
師: “下課離開教室的時候,我最后一個走,聽課老師也不能第一個走。那應該誰先離開呢?真棒!跟后面聽課的老師也揮揮手說再見吧!這一環節既鞏固應用了所學新知,又滲透了文明禮貌的德育教育。
六、說板書設計
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板書,設計的很簡潔。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創設情境
師:你們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笑笑、機靈狗他們正在一起搭積木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圖)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看一看,連一連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淘氣、笑笑、機靈狗分別站在什么位置?
生:淘氣站在物體的前面,笑笑站在物體的側面,機靈狗站在物體的后面。
師: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呢?請同學們動手連一連。把書翻到28頁找到連一連。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么連的?
生:淘氣看到的是第一幅圖,笑笑看到的是第二幅圖,機靈狗看到的是第一幅圖。
師:通過連一連,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了淘氣和機靈狗看到的是一樣的。
師:說的非常好,雖然淘氣和機靈狗站在不同的角度,但是他們看到的卻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
活動二:搭一搭,看一看
師:下面我們也學著淘氣、笑笑、機靈狗一樣,用三個小正方體搭一搭,從它的正面、上面、右面進行觀察,并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生活動。
師:誰愿意上前面來展示一下你搭的物體。
學生上前面展示。
師:剛才同學們用三個小正方體搭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老師也搭了兩個,請看(電腦出示28頁練一練1題),這兩個物體從上面看是什么形狀呢,請同學們動手連一連。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么連的?
生:第一個物體的上面是第二幅圖,第二個物體的上面是第一幅圖。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用三個正方體搭了很多種不同的物體,并從它的正面、上面、右面進行了觀察,同時說出了這三個面不同的形狀,你們表現的非常棒。
師:老師也搭了一個物體,請看(電腦出示第2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物體是用幾個正方體搭好的?
生:4個。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物體,從上面看是圖幾,從正面看是圖幾?
請同學們動手填一填吧。
師:你是怎么填的?
生:從上面看看到的是圖B,從正面看看到的是圖A。
師:你能用四個正方體搭出其他形狀的物體嗎?請你們試著搭一搭。
并進行觀察。
師:誰愿意上前面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學生上前面展示。
師:剛才同學們搭的都很認真,而且搭出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愿意接受挑戰嗎?(出示29頁3題)自己動手找一找,填在書上。
學生獨立完成。
師:你是怎么填的?
生1:從正面看是圖A的物體有1、3、4。
生2:從正面看是圖B的物體有2、5、6。
師:你們真是好眼力,通過剛才這道題,你發現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生自由說。
師:大家說的都很好,也就是說,從同一個方向看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相同。
三、拓展應用
師:這節課,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出色,下面我們就用這節課學的知識來做一個游戲。請你搭出從正面看是**的物體,再搭出從側面看是*的物體。
師:剛才同學們搭出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也就是說從正面或者側面看形狀相同,但是搭出來的物體不是唯一的。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學會了拼搭物體。
生2:我知道了從同不同的方向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相同。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制作作息時間表》是山東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泰山出版社第二冊下)第一單元第四課教學內容,繪制表格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本課以“制作作息時間表”為任務,從創建表格到修改表格,使學生學會對表格進行簡單的編輯操作。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簡單表格的繪制方法;了解表格的基本構成及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按照要求創建空白表格,并在表格中輸入內容;能夠對表格進行簡單的調整。
教學重點:
表格的創建及表格中文字的編輯和表格的調整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準備:
各種表格范例。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和范例對比組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老師剛剛接到一個任務,想請大家幫忙來完成,你們愿意嗎?這個任務就是“制作作息時間表”。(板書:課題)
二、新授
(出示范例1)表格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我們把表格中的每個小格稱為什么?
我們對表格已有初步了解,現在我們就來創建一張空白表格。
1、 創建表格。
請同學們參照課本21頁,繪制一張由12行3列組成的空白表格。
指生到前面邊講解邊操作。
指生總結操作步驟
① 單擊工具欄中“插入表格”按鈕,按住鼠標左鍵拖動,完成操作。
② 也可以通過菜單欄中“表格”—“插入”—“表格”來完成此操作。
(教師表揚鼓勵)
表格創建了,怎樣編輯表格中的文字呢?
2、 在表格中輸入文字。(學生自學)
請同學們參加照課本22頁編輯表格內容,完成練習,比比哪組速度快。(小組合作,交流)
指生回答,你是怎樣在表格中輸入文字的?可不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實現光標的移動?
利用鍵盤上的光標控制鍵→←↑↓或者Tab鍵,也可以將光標從一個單元格移動到另一個單元格。
(教師及時表揚,給予肯定)
(出示范例2)怎樣將你作息時間表格中的內容設置成這樣?
3、 設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誰能大膽到前面來操作給同學們看,你是怎樣想的?
生演示,講解;師總結操作步驟
①選單元格;②在表格中單擊右鍵,出現快捷菜單,選中“單元格對齊方式”;③單擊“中部居中”按鈕。
表格中文字的字體設置方法與已經學過的普通文字的字體設置方法相同。
請同學們快點完成自己的操作吧。
4、(出示范例3)改變表格的大小、列寬和行高。
師演示,學生跟著操作。
① 調整表格的大小操作步驟:將鼠標指針移到表格的頂角,指針變斜雙箭頭時,按住左鍵拖動鼠標即可調整表格的大小。
② 調整表格列寬:將鼠標指針移到表格線上,指針變成狀時,按住鼠標左鍵左、右拖動即可調整列寬。
③ 行高的調整方法與列寬相似,請同學們快試一試吧。
師:操作過程中,誰還有新發現?
(1)拖動表格左上角的標志,可以調整表格的位置。
(2)用“表格屬性”對話框可以對表格進行精確設置。
現在這張表格,老師是滿意了,可是老師的領導是個愛挑剔的人,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裝點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5、 作品展示,學生相互交流,互評,師點評。填寫評價表。
6、練習鞏固。
參照課本25頁課程表,制作自己的課程表,并以“課程表”為名保存在自己的“練習”文件夾中。(由于時間關系,可以課余時間完成)
三、小結。
誰能根據這節課的學習,總結你有什么收獲?(生答)(師總結)通過本課學習,我們掌握了繪制簡單表格的方法,了解了表格的基本構成以及對表格進行簡單的調整。經過檢查,同學們掌握得非常好。俗話說,有來無往非禮也,同學們有什么事情盡管說,老師也是樂于助人的人。
板書設計:
制作作息時間表---制作規則表格
1、 創建表格
2、 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3、 設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4、 改變表格的大小、列寬和行高
教后小記:
本節課,我采用任務驅動、教學范例等方法組織教學,效果良好。例如:開頭我設置了整體教學任務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又用表格范例設置任務,放手讓學生探究,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讓他們在 “玩”中學,在學在“玩”,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課內容。
【【精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四篇】相關文章: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精選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3篇10-15
精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3篇10-13
二年級數學上冊《分蘋果》說課稿12-24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找規律說課稿11-04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說課稿 認識線段11-02
高中數學說課稿(精選10篇)11-02
二年級下冊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11-12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找規律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