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五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5課,文章主要寫了大禹治水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大禹的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崇高品質。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寫:大禹怎樣治水的。第三段寫: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寫: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傳的英雄。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針對二年級學生特點,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如下: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力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會讀、會寫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認識1個偏旁。
3、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第一課時特點,我確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初步感受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
【說學情】
古代傳說是學生感興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難在學生心中樹立,這是時代的局限。為此,我力求在第一課時就讓“大禹”的偉大形象在學生心中確立,怎么辦呢?利用多媒體,要學生從一開始就牢記“大禹”的名字,并用書上的插圖作為幻燈片的背景,讓大禹的形象深入學生的內心。
【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本課時,試圖使用如下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競賽法等等。總之,想讓學生在輕松、競爭的氛圍中學習新知,陶冶情操。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禹的圖片)這是誰?告訴你們,他是我國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板書“大禹”)通過預習,你知道他做過什么?(板書“治水”)
2、齊讀課題,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相機板書:為什么?怎樣?結果?)
意圖:用圖像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自然結題。學會質疑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力爭做到:學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師要教授的。
二、初讀課文
(一)自讀課文
要求:認真拼讀生字,把課文多讀幾遍,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意圖:學生有疑問后會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這時,讓他們自己讀書,滿足了這種需要,同時,自瀆課文也是在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消滅“攔路虎”
1、看書上的字,一齊拼讀。
2、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師領讀。
3、一口喊出這個字。(齊讀、開火車讀)
意圖:學習生字可以靈活機動,有學生齊讀,有指名讀,有開火車讀還有小老師領讀,形式豐富,學生感興趣,學起來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讀書比拼
1、師生大擂臺(分別讀一句。)
2、下面,老師來做裁判,我們來一場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們班的女生讀書棒,還是男生讀的強。
意圖:采用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試較量中做到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
四、解決問題
現在,黑板上的問題你弄明白了嗎?課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畫出相關的句子。
意圖:學生的質疑不是形式,此環節要學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讀了書,又學會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五、做操寫字
看著這些字你想提醒別人注意什么?(相機寫出這幾個字)
意圖:學生并不喜歡寫字,在動筆前讓學生動起來,做做寫字操,活動了手指也調動了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在描紅寫字時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展示學生的作業,鼓勵其他學生繼續寫好字。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內容較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為早上多睡了一分鐘,帶來的是20分鐘的遲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嘆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臉紅的尷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寶貴的教訓。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二、說學情
由于學生小,時間觀念不強,對于如何珍惜時間缺乏感性認識。本文是一篇十分優秀的文章,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創設情境,在讀中感悟,從中體會元元的焦急與尷尬,也使這件事成為寶貴的教訓,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對自己嚴格要求,珍惜時間、科學利用時間。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四、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教學難點:在朗讀中體會元元的心情,感悟時間的寶貴。
五、說設計理念:
1、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讀、寫。作為二年級的學生,自讀探究的能力還沒有形成,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行有效引導,潛移默化地滲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讓學生知道要“分秒必爭”。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氣氛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了解“一分鐘”,珍惜“一分鐘”、科學利用“一分鐘”。
六、說教法學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選擇適當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依據課標理念、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我采用“一法為主、多法相輔”的策略,以“讀悟結合法”為主,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為輔,優化結合。
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本節課我將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具體的教法學法我會在下面的教學流程中結合著展開來說。
七、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步感知課文,通過范讀、自由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熟悉課文內容,在交流合作中認識9個生字,并會寫“嘆、哈”等8個生字;第二課時在競賽和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體會元元的心情,感悟時間的寶貴。我今天說課的內容為第二課時。
八、說教學流程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紅領巾”真好》一文是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清新優美的兒童詩,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語言生動活潑,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全詩分三節,結構基本相同,每節都采用了自問自答的形式展開敘述。整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為人們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潑、動人的畫面,唱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美與愛的贊歌。
紅領巾、小鳥對于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并茂,學生們樂于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中應在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發揮詩歌利于朗讀的優勢,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多形式讀文,體會小鳥的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小衛士”的快樂自豪,從中受到美與家的啟發熏陶,激發積極投身愛鳥護鳥公益活動的熱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如下目標:
1.知識和能力:
認識“嘰、喳、蓬、躍”等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識字規律。借助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在朗讀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讀,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有愛鳥護鳥的意識,感受到做“愛鳥護鳥小衛士”的快樂與自豪
三.說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蓬”、“撲棱棱”的正確讀音。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說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在識字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視識字方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在閱讀理解上,利用課件的動畫效果,學生的角色表演,教師的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架起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學習語文,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引領學生自讀自悟,進行審美和探究。
2“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讀,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并在讀的基礎上,學生經歷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發展思維和語言,加強理解和體驗,從而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五.教法學法
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按每段課文的深淺程度,選用如下幾種教法方法:
1.談話激趣法
2.整體閱讀法,這種方法是從教材的整體出發,采用“從整體入手--分解導讀--再回歸整體”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種講讀方法,既體現了小學語文教材(一課一事)的特點,也符合兒童由“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律。
3.情境教學法
教師根據講解的需要,可運用電教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寓教于趣,寓教于樂,提高教學效果。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六,說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紅領巾)這是什么?(板書課題)你可以給它加上一個量詞嗎?(一塊紅領巾),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題,想知道什么?如:是誰贊揚“紅領巾”真好?它們為什么要贊揚少先隊員呢?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題“紅領巾”指的是誰?
1.要求學生借助漢語拼音,先讀準生字的字音,再輕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字音重點:“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嶄”是翹舌音。提示:“棱”在“撲棱棱”詞中變讀為一聲。
展示生活識字成果:“牌”字在哪兒見過?(門牌號、刻字牌匾)
編歌謠識字:幾只小雞嘰-嘰-嘰,一群小鳥喳-喳-喳。
2.指名分節試讀課文,讀后評議。
3.整體感知:你讀懂了些什么?
板書:“快樂的小鳥”
“機靈的小鳥”
“愛鳥‘紅領巾’”
4.現在你知道了紅領巾是誰了嗎?所以,課題中多了一個標點符號,那就是雙引號,表示這里的紅領巾指的是少先隊員。
(三).學習第一小節:可愛的小鳥
1.師:清晨,太陽慢慢地張開了笑臉,寂靜的大森林熱鬧起來了,你聽,誰來了?(幾聲鳥叫)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小鳥吧!
你看到了什么?或你覺得這些小鳥怎么樣?(可愛機靈活躍快樂開心)
2.清晨,這些可愛又機靈的小鳥在森林中干什么呢?請小朋友們打開書126頁,自己讀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3.它們在林中干什么呢?指名說。
(1).多么快樂,多么活躍啊!自己讀讀這些詞語吧!(出示詞語:唱歌,嘰嘰喳喳蹦蹦跳跳蓬松撲棱棱捕捉害蟲)
(2).誰來帶大家讀讀?
(3).開火車讀
(4).你能用上面的詞語來說一句話嗎?理解“蓬松”的意思。它的反義詞是什么?
4.誰愿意用朗讀把可愛的小鳥帶給大家?(指名讀,隨機正音)
其他的小朋友邊聽邊想,你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小鳥?你想怎樣去讀呢?
嘰嘰喳喳:唱歌多么快樂啊。(應該讀得歡快)。
蹦蹦跳跳:小鳥跳得多么輕巧啊。(應該讀得輕快)
一會兒一會兒多么自在,多么悠閑啊。
多么可愛的小鳥啊!誰再來讀一讀。
1.指名后師生對讀
2.和你的同桌讀一讀
(四).寫一寫:理躍捉
七.說板書設計
“紅領巾”真好
少先隊員
可愛的小鳥
機靈的小鳥
愛鳥的“紅領巾”紅領巾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狐假虎威》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準備、說教學過程、說板書這幾個方面來對本課做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狐假虎威》是九年義務教育,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共九個自然段,講的是一只狐貍,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的故事。本文語言形象生動,特別是對狐貍,老虎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特點——狐貍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
二、說學情
二年級是屬于低年級,學生課堂注意的時間不會太長,他們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主要是通過“讀”來獲得,二年級的學生對寓言故事非常感興趣,所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不難,難的是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的特點、新課標的要求及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制定了3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認識“假、威”等1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轉”會寫“眼、爪”等四個生字。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文故事性強,理解重點詞句,對了解事情經過,從而明白狐貍成功的原因十分必要。教學中,余老師把了解事情經過,分析人物神態和對話,體會動物內心世界作為教學重點,把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定為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上余老師致力于建構簡單而富有時效,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一) 切入課文,突顯一個“趣”字
余老師由手指游戲導入課文,“一個手指頭啊,就像毛毛蟲”,兩個手指頭啊,好像什么?三個手指頭啊,又好像什么?一直玩到五個手指頭。這個游戲,就像是一團線。余老師呢,牽起了那根線頭。孩子們呢,手、眼、心齊用,一路抽絲剝繭。有意思地找到了五個手指頭表演的——有著鋒利的爪子,有著百獸之王之稱的老虎。自然而然地引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隨文識字,凸顯一個“活”字
1是學生在自讀中,余老師充分從學生的識字經驗著手,調動學生的生字積累,引導學生隨文主動識字。如“嗓”“轉”。這個嗓字這么復雜,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問題拋出來,孩子們動起腦筋來。加一加,編字謎,如此識字,有趣更有效。“轉”字是個多音字,一個讀音是第三聲,一個讀音是第四聲。怎么很好地把它讀準確呢?余老師從兩種讀音的不同意思入手,交給孩子辨析的方法。當“轉”字表示改變方向或位置時,讀第三聲;圍繞一個中心運動,讀第四聲。余老師的這種,先借助語境讀準多音字,再聯系舊知識進行拓展補充的教學方式,既符合兒童特點,又結合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力求識用結合。
2是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相互提醒難點字,在相互提醒中互補識字。由此,讓學生獲得隨文主動識字的成功體驗。并把這種體驗轉化為新的學習內動力。以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主動識字的愿望和興趣。從而主動養成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
(三)分層朗讀,突顯一個“實”字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本課,余老師以讀為主,多讀組合,以求實效。比如:在初讀時,余老師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品讀,賞讀時,余老師要求孩子們讀得有滋有味兒;導讀時,余老師滲透方法;自讀時,學生便可以循法練讀。期間,余老師相機啟發、誘導、點撥、指導運用,真正讓學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會讀到會讀。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更好地體現教學重點和教學內容余老師設計了以上板書。狐貍和老虎的卡通畫,代替了原本冷冰冰的兩個詞語,讓整個板書生動起來。狐貍、獅子和嚇跑百獸這三者之間的線條設計也頗耐人尋味。狐貍借了老虎的威風是實線,狐貍嚇跑百獸用的是虛線。事實上真正嚇跑百獸的是老虎,所以老虎嚇跑百獸余老師又設計成了實線。實線虛線之間,讓孩子對課文的內容理解又有了提升。
老師們,這節課上完了,但留給余老師與我的思考卻有很多很多,在此,我真心的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行給予我們最真誠的幫助。謝謝大家。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小馬過河》選自未來出版社大班上冊藝術領域的內容,活動中根據小馬過河的故事情節進行添畫,學習畫馬的外形。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的發展和繪畫能力的提高。這符合《綱要》中的要求,在支持和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幼兒知道小馬過河的故事。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畫馬的外形,提高繪畫能力。
情感目標:喜歡畫畫,體驗繪畫的我樂趣。
三、說活動方法
大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親自動手的能力,因此活動中我將使用到觀察法、發現法、演示法,使幼兒能順利的理解活動中的內容。幼兒的天性就喜歡玩耍,因此為了滿足幼兒的需求,我在活動的末尾設計了一個游戲,讓幼兒能在玩中學到知識。
四、說活動準備
相關活動的卡片若干、游戲道具、布置好活動場地
五、說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引出主題我會講述小馬過河的故事,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順利的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
2、出示圖片,初步感知接下來,我將出示有馬的卡片,,讓幼兒仔細觀察,大概了解馬的外形。
然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畫馬,在過程中我會對幼兒進行有必要的指導,及時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體驗游戲,深化理解通過走“獨木橋”的游戲,讓幼兒體驗到小馬過河的勇敢精神。
4、教師小結,活動結束對幼兒講述一些鼓舞性的話語。
【有關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五篇】相關文章:
有關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10篇10-10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1-12
有關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10-06
二年級語文上冊北京說課稿12-07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識字11-13
語文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快樂銀行》說課稿12-20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回聲》說課稿12-17
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 青蛙看海說課稿11-02
初一語文上冊:《風箏》說課稿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