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勞動與技術下冊說課稿 相框架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勞動與技術下冊說課稿 相框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相框架》。
《相框架》是四年級勞動與技術下冊中的一課。今天我就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說說我的設計和想法。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相框架》是四年級下冊中的一課,屬于工藝小木工制作,讓學生利用冰棒簽給相片做一個框,起到美化的作用。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識圖、畫線、鋸切、打磨等木工技能,并運用所學技能,發揮想象,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小相框。
2、學情分析
現在的學生大多生活在溫暖的家庭中,受到長輩們的呵護,常常出門游玩,會有許多照片。給相處做一個相框架,既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又能夠起到美化的作用,讓相片更有紀念意義,學生們一定十分樂意。所以,本節課學生通過操作練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培養學生敢于思考創新,設計制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3、教學目標
①認識相框架的作用,掌握小相框的基本制作方法。
②通過設計、制作活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自我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③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展現學生的獨特個性。
④培養學生親身實踐的和意識,增強學生廢料利用、保護環境的意識。體會勞動與創新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鼓勵學生利用廢舊物品方便和美化生活。
4、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相框架的制作不包含新的操作技術,而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見過許多相框、相架,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分析相框的制作方法和如何設計小相框。而非如何設計出式樣新穎、外形美觀的小相框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所使用的各式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手段。教師不僅要運用適當的技術去鼓勵指導學生思維和自動學習,亦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教材的內容,甚至教學的環境等,來決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情景教學、點撥引導、示范講解、激情勵趣等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激發他們的積極主動性,讓他們有充分自由想象、創造的空間,學會“怎么學”。我利用了觀察分析法、模仿學習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互助法等方法讓學生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準備
長扁冰棒簽、小刀、白乳膠、砂紙、相片
2、教學過程
(1)欣賞圖片,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采用的是欣賞導入的方法。運用課件展示一幅幅小相框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并隨機提問:同學們喜歡照相嗎?你的相片放在哪兒?想想把自己親手做的相框放在家中,是多么自豪的事情!欣賞圖片后思考:你見過哪些相框?他們是什么形狀的?用到哪些材料?你知道是怎么制作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制作相框架,板書課題:相框架。
(2)點撥引導,分析構成
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目標指出:“通過讓學生體驗探究,初步形成科學的精神與態度,具有初步的技術探究能力。”
學生平時接觸過各種相框、相架,對它們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學中讓學生分組討論相框的構成,研究它的制作方法和要點,并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與遷移。教師根據學生的研究結果,用課件出示重點,演示制作過程。這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制作方法,示范演示來得更加印象深刻。并追問:在制作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由此引發學生的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
(3)實踐操作,開拓創新
學生在了解相框結構之后,老師邊講解邊示范,讓他們初步掌握工藝木工的設計和制作程序,然后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這樣既能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使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還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對相框進行創新,并且進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制作習慣。播放“勞動最光榮”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制作相框,老師隨機指導這一環節,意在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新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老師盡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制作出一件真正屬于自己的作品。
(4)欣賞評價,課外延伸
學生制作完后相互參觀,找出各自作品的優點和不足。在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也帶動審美能力的提升。每位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后,老師請同學們欣賞其它相框圖片。比一比誰的相框做得最漂亮?在制作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由學生評價后,并頒發巧手獎、創新獎,讓學生從中領略到勞動成功后的喜悅。繼續開拓學生的思維,想一想:你認為怎樣改進才能使相框更加美麗?用其他材料也能做相框,用其他材料設計并動手制作一個(小組合作)。
(5)總結提煉,滲透德育
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談收獲,進一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學生“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意識。
五、說教學反思
小學勞技課是一門融知識、技術于一體,實踐性和思想性都很強的課程。如何正確把握勞技課的特點,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施教,無疑成為了我們在勞技教學方面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重要問題。現在我根據自己在教學中的實際情況,談談我的想法。
1、欣賞引趣,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愿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好的勞技課應是教師親切樸實的教態、精美的制作、精練活潑的導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在最佳的精神狀態下迅速地投入到對新知識的學習中,把好奇心發展為主動探索。導入新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因人因課而異。本節課中,我利用課件給學生展示各種不同樣式的相框,輕松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動手操作的愿望,讓學生自然地集中起他們的全部注意力,去學習,去實踐。
2、啟發誘導,加強現場教學
勞技課不同于其他學科,它充分體現出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這一特征,讓學生在課堂這種特定的客觀環境中實踐特定的行動。課前,我利用創設問題情境法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討論相框的構成,研究它的制作要點和方法;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邊出示重點邊演示制作過程。這樣做即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他們的學習效果得到了肯定,更加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3、注重培能,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
勞技課的教學除了要讓學生初步學習一些基本的勞技知識和技能外,還應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上。學生是實踐的主體,在勞動實踐中,由于小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較差,加上缺乏鍛煉,在進行實踐時,有時會出現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情形,這時教師應恰當的組織好學生的分工協作,讓他們結成對子或分成小組,當一人實踐時,他人可以在旁邊提供幫助和照顧,以保證勞動實踐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讓學生在掌握原有的制作方法的基礎上,再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找出新的創造方法,共同創造出新穎的勞動成果。例如,書中一些材料和工具是一個人不容易準備齊全的,所以,我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上交作品。通過各小組的團結合作,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使學生之間的協作意識增強了,讓學生懂得了勞動不再是個人行為,而是需要能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出了美觀、實用、具有創造性的作品。
4、注重成果評價和課堂不結
當一節課即將結束時,要對勞技課時行講評和小結,對學生的勞動成果作出評價,使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各自作品的優點和不足,不斷增強自己的審美情趣。課堂小結時,引導學生說出這節課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感想和收獲,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意識。
總之,勞技課是眼、鼻、耳、口、手等多種感官參與的復雜的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我們應充分準備每節課,精心設計教學模式,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勤于動手,反復訓練,以培養他們的勞動技能,讓他們在勞動中增長知識和才干,成為未來社會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四年級勞動與技術下冊說課稿 相框架】相關文章:
勞動與技術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打繩結04-22
四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計劃(精選10篇)03-21
勞動與技術 十字繡說課稿05-02
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1-12
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2-07
四年級下冊英語說課稿11-20
《勞動的開端》說課稿01-16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06-10
四年級下冊《蓮葉青青》說課稿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