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說課稿

時間:2021-11-02 15:23:5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海峽兩岸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峽兩岸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峽兩岸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評委,親愛的各位專家和同行:

  上午好!

  我叫,,來自xx小學。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小學音樂第十一冊第七單元《海峽兩岸》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設計”、“說教程”三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海峽兩岸》呈現三個部分的教學內容,第一部分內容圍繞“福建音樂”安排的演唱《采茶燈》、并聆聽樂曲《八駿馬》,第二部分內容圍繞“臺灣音樂”安排的聽賞跟唱《丟丟銅》、《天烏烏》,并聽賞《宜蘭童謠》、《高山青》,第三部分內容歌曲演唱《愿祖國花好月圓》這三個教學是有意讓學生在不同形式與內容的音樂中能較全面地了解海峽兩岸在音樂文化乃至多方面都同根同源,緊密相聯,臺灣與大陸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我選取了的是第二部分圍繞“臺灣音樂”組織的教材做為本課的教學內容。新課程打破學科中心,不是不要學科,而是不僅僅需要學科,還需要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相關文化的融合。因此,我以臺灣童謠及相關欣賞為主體內容以感受“臺灣音樂”這個主題來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

  2、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帶領學生聽賞《天烏烏》、《丟丟銅》、《宜蘭童謠》、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使他們感受樂曲輕快、歡樂的情緒;聽賞《高山青》,了解臺灣當地的風俗民情,體驗樂曲的情緒感受臺灣音樂的魅力,并體會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方言模仿、律動參與、視聽結合等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記憶樂曲主題;通過反復聆聽,輔以跟唱和肢體動作,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思維。

  ③“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了解臺灣音樂的基本特點;引導他們了解欣賞的方法。

  3、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主要解決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臺灣音樂的特點,能真正體會樂曲意境,又能對樂曲產生深刻印象,深切感受臺灣的風俗民情。

  教學難點:了解到《丟丟銅》、《天烏烏》、《宜蘭童謠》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 教學設計:

  圍繞這些目標與難點在本節課中,我利用臺灣閩南方言為突破口有趣的導入到新課,通過聽內容、聽情緒、唱韻味,讓學生充分感受臺灣音樂的魅力。突出體現了新課標的“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等教學理念。為了更好的體驗和感受音樂作品,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欣賞,一環扣一環,層層遞進,循序漸進,前面是后面的鋪墊,后面又是前面的復習和總結。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興趣萌發。

  師:同學們你們聽這一節課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好聽的歌曲。(播放)一上課就先學生聆聽歌手孫燕姿的歌曲《天黑黑》,課一開始就吸引學生們的眼球。這個環節主要是利用六年級學生對于流行音樂有濃厚興趣這一特點,同時也是有效的利用新課程中流行音樂與民間傳統音樂之間的關系,進而引入到《天烏烏》的欣賞,導入教學,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并為后面用方言演唱歌曲打下了基礎,做好了鋪墊。

 。ǘ﹪L試體驗——情感激發。

  1、聽賞《天烏烏》。

  (師:孫燕姿的`《天黑黑》好聽嗎?你們想不想聽老師給大家唱一首《天烏烏》?你們不要笑喲真的有一首好聽的歌叫《天烏烏》)。(播放)接著老師用方言激情示范唱,沒等老師用方言范唱完那同學們肯定是按耐不住,躍躍欲試了,接下來的環節就是讓學生自主聽聽、唱唱、說說、猜猜。聽聽—讓學生聆聽,唱唱—饒有興趣的跟唱音響資料臺灣童謠《天烏烏》,說說—讓學生說說跟我們平時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猜猜—你覺得它是哪里的民歌呢是什么方言?并順勢導入到新課,在這寬松的氛圍中學生可以自由的談論、哼唱,老師做簡單的介紹和總結是臺灣的童謠并順勢導入到新課。這個環節遵循了新課程中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學生感覺到有意思、自己想學,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初步了解臺灣童謠的特點及閩南話。

  2、學唱《丟丟銅》。

  師:我們來學唱一首臺灣童謠吧!它叫《丟丟銅》(出示歌單)

  A、教師講講《丟丟銅》的來歷,一邊放《丟丟銅》的音樂。(二百多年前,山路交通不便,宜蘭的的伐木工人將砍下來的木材捆綁成木排,放在河里順流運送到淡水港,在回家的路上,他們邊走邊唱,唱成了這首歌!皝G丟銅”是象聲襯字,模擬他們經過的山洞里滴水的聲音。后來,火車通到了宜蘭,歌曲在流傳中歌詞也漸漸改頭換面,但原來輕快和詼諧的襯詞依然保留下來了。)

  B、學生靜靜的認真欣賞《丟丟銅》。(播放)(學生聽賞《丟丟銅》)說一說歌曲表達了什么意思?)

  C、哼唱歌曲《丟丟銅》學生看譜,試著輕聲跟唱。

  D、學生自學歌詞,解釋歌詞:這首歌曲用的是福建閩南方言演唱的,歌詞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請同學們找一找?

  E、讓我們再來聽賞一遍歌曲,學生提問:“丟丟銅”山洞里的滴水聲。“碰孔”隧道。說說它跟《天烏烏》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從而引出分析臺灣童謠的特點,音樂表現特點,以及音樂的調式和調性。這里一定是要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法去詮釋。由此拓展到“民歌”是中國人民在社會實踐中為表情達意而口頭創作的一種歌曲形式。通過口傳心授在群眾世代相傳中不斷得到加工提煉,具有集體創作的特點。是音樂創作的源泉,結合孫燕姿的音樂《天黑黑》流行音樂中也有民歌,跟前面也遙想呼應了。

  F、邊看譜邊隨樂曲演唱,中間有一些什么音樂表現記號?應該怎么演唱?它在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新課程要淡化知識技能,也不是不要知識技能,而是不僅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還要講究學習的過程與方法,要使學生自主地將新的知識技能與已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我在這里改變了原來的先學樂理再演唱的傳統音樂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先通過反復的聆聽和學唱后再自己去探索它所發揮的作用,從而掌握了了知識。

  我們經常可以遇到這樣一種現象,很多我們聽起來較難把握的通俗歌曲,沒有人教但學生唱得很好。究其原因,是學生具有較強的聽唱與模仿能力。所以,在歌曲學唱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能力,創設機會讓學生聆聽歌曲,讓學生在“聽”中熟悉旋律,在感受與體驗中輕松愉快地學會歌曲。

  在這個環節中我就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反復聆聽和自學歌詞、學唱《丟丟銅》,了解到了臺灣音樂的特點和音樂表現特點。

  3、欣賞《宜蘭童謠》

  師:我們唱了這么多好聽的臺灣歌曲,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大陸非常著名的作曲家鮑元愷先生,他曾經走遍寶島臺灣采風,收集了許多臺灣民謠,整理、創作出動聽的管弦樂曲《臺灣音畫》,將美麗的臺灣以交響音畫的表現手法,生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其中的第三樂章——《宜蘭童謠》。

  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欣賞教學我們老師的首要任務是多聽聽你將與學生分享的音樂,找出音樂的表現特點,設計一些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焦點”問題和表現特點的參與活動,讓學生的思維跟隨音樂一起行進。于是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1、初聽《宜蘭童謠》

  在欣賞《宜蘭童謠》時讓學生帶著幾個問題去聆聽,這也就是新課程標準下的有效欣賞,讓學生知道“聽什么”,才能吸引他們對音樂的注意力,做到認真聆聽。(小精靈的話)

  問題一:你聽到樂曲中有模仿一些什么的聲音?這首樂曲是以下哪一些樂器演奏的?(出示圖片)你能模仿一下嗎?

  問題二:聽到樂曲的主題音樂時一起哼哼唱唱,學生說一說音樂的感受。

  2、由問題一引出師:讓我們來認識樂曲演奏的主要樂器。

  方式:分別播放演奏的樂曲主題,出示樂器圖示,讓學生聽辨樂器音色特點。

  3、由問題二引出:音樂主題。

  4、復聽音樂。

  問題三:主題音樂演奏了幾次?(你們聽聽有我們熟悉的音樂嗎?你認為是什么音樂?)引導學生聽出《丟丟銅》、《天烏烏》的音樂素材。

  為了解決《宜蘭童謠》管弦樂欣賞中的幾個問題,我把《天烏烏》和《丟丟銅》放在了前面進行了學習,這樣學生因為對《天烏烏》和《丟丟銅》的旋律比較熟悉了,所以很輕松的就能找出并哼唱出其主題音樂了,前面是后面的鋪墊,后面又是前面的復習和鞏固,這也是我的設計意圖所在,讓學生明白了三首樂曲的關系,從而解決了教學的難點,讓整個音樂貫穿整堂課!

 。ㄈ⑺季S拓展、情感升華

  1、師:小結,一位大陸的音樂家能創作臺灣地方色彩濃郁的音樂作品,不僅是深入臺灣當地體驗、感受的結果,也是他滿懷對臺灣的熱愛之情,相同的語言,一樣的膚色,同時龍的傳人,一灣淺淺的海峽隔不斷血濃于水的情誼。我們與臺灣永遠是一家人。你們又什么想法嗎?(希望祖國能早日統一,愿祖國花好月圓。

  2、在《愿祖國花好月圓》的歌聲中結束這節課,也為下一節課做好了鋪墊!

【海峽兩岸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海峽兩岸作文01-02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麻雀說課稿12-20

《牧童》說課稿12-17

《蜜蜂》說課稿12-17

《荔枝》說課稿12-17

《陽光》說課稿12-17

《冰花》說課稿12-17

美術說課稿12-16

巴西 說課稿11-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鲁丝片一区二区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 | 永久国产盗摄一区二区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婷婷综合另类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