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裝舞會說課稿

時間:2021-11-03 18:29:4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化裝舞會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裝舞會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化裝舞會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我所教學的是蘇教版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化裝舞會》,本單元以“生活的滋味”為主題,編選的是寫人記事類現代散文,選文通過敘寫生活中平凡而普通的人物,傳達人類豐富而美好的情感。這些作品堪稱經典,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又能使學生從文本閱讀中了解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課文通過回憶一樁童年往事,描摹出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變化,間接表達出這樁童年往事對作者心靈成長產生的影響。課文跌宕起伏、頗具戲劇性的情節和作者復雜的心理變化描寫相互照應,使得課文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并啟發讀者思考課文的生活價值和思想意義。

  2、教學目標的確立

  中職語文新大綱在基礎模塊中指出“閱讀各種優秀作品,體會其豐富內涵,加深和拓寬對自然、社會、人生等問題的思考和認識”,還提出要“注重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感受教材中文學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藝術魅力,學會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閱讀寫人記事類散文的基礎,但是,僅僅了解了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是遠遠不夠的。真正把握事件還包括挖掘事件的意義,理解它們與主題的密切關系。記事類散文雖然也有人物有情節,但是它與小說的最大不同是真情實感。成功解讀此類散文,必須要著意于精神,著力于文字。

  知識目標:品讀課文,了解作者所述的童年往事,理解“化裝舞會”在文中的深刻涵義。

  能力目標: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從敘述的起伏變化和人物心理的變化兩個角度學習本文獨特的敘述方法。

  情感目標:體會童年往事對作者心靈的觸動和一生的影響;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道德層面的思考。

  教學重點: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學習本文獨特的敘述方法;

  探究課文主題,調動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驗。

  確立依據:立足文本,指導學生讀懂文本,讀透文本;體會樸實語言中傳遞的信息,學習寫作技巧。在情感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滲透,引導學生帶著一顆敏感的心觀察生活,融入生活。

  教學難點:理解“化裝舞會”在文中的深刻涵義;體會童年往事對作者心靈的觸動和一生的影響,引發道德層面的思考。

  確立依據:通過對文本的深層次學習,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以人文精神關注文本,審視隱藏在文本表面之下的作者的思維活動。

  二、學情分析

  1、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記事類散文作品,因為這類散文語言樸素,情感真摯,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但職校生缺少對人生、對社會的獨立思考,情感體驗比較蒼白,對課文的理解難免會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我將根據中職生的求知規律,在本課學習上給予正確引導。

  2、課文內容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但是作者亨利希曼對學生來說是完全陌生的,他生活的國家和時代背景,包括后來的寫作生涯,這些資料適當補充給學生對于學習本文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設想

  1、設計思路

  遵循學生“整體感知——理解文意——欣賞評價”的感知規律,在教學中我采取“整體感悟、研讀賞析、主題探究、情感拓展”的教學思路,引領學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變化,通過問題的研討,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領略作者敘述方法的獨特魅力。

  2、教學時數

  一課時

  3、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它既直觀、節約時間,又能利用情境營造課堂氛圍,引發學生的興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快速進入角色。

  四、教法分析

  本文敘事娓娓道來,語言淺顯易懂,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基于此,我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根據“誘思探究”教學論“變教為誘,變學為思”的教學原則,著重引導學生探究、討論,絕大部分時間讓學生活動,在學習探究中把握。具體方法如下:

  1、導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以問題導路,逐步深入,各個擊破是本課的主導教法,貫穿于整堂課的教學實施過程中。

  2、點撥法——啟發思維,拓展思路。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的一把金鑰匙。教師的啟發誘導再貫穿始終,這樣就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3、情境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情境法既有利于直接獲得感性認識,快速進入角色,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五、學法指導

  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解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具體方法如下:

  1、誦讀法——重點朗讀與自由朗讀相結合,要注意語速、語氣,體會作者的情感。

  2、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研討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它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4分鐘)

  導語:童年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人的品性在童年開始形成。我們長大后成為什么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童年時的所學與所為。在童年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值得我們留戀的,讓學生講述一件自己難忘的童年往事來導入課文。

  (設計依據: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導入,開門見山。)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6分鐘)

  1、投影要掌握的重點字詞。(學生齊讀)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編纂(zuǎn)幢(zhuàng)襤褸(lánlǚ)裸露(lù)

  帷(wéi)幕癖(pǐ)好猝(cù)不及防

  (2)解釋下列詞語

  【編纂】編輯,撰述;按照一定的題目、體例和方法編輯檔案文獻的活動。

  【襤褸】指衣服破爛,不堪入目。

  【癖好】對某種事物的特別愛好;積久成習的愛好;特殊的愛好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防備。

  【揮霍無度】揮霍:搖手稱揮,反手稱攉,意即動作敏捷,引申為用錢沒有節制;無度:沒有限度。指濫用金錢,沒有節制。

  (設計依據: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要求學生平時積累、掌握一定量的基礎字、詞。)

  2、提問:課文敘述了一件什么樣的童年往事?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寫這件事?(落實知識目標)

  (設計依據:第一問主要檢查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二問則是檢查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三)走進文本,研討賞析(20分鐘)

  1、讀一讀,想一想

  在情節設置中為什么要花那么多筆墨描寫化裝舞會的場景?(落實教學重點)

  學生齊讀“大廳里的舞會莫名其妙……溫暖的香氣。”“我看見了被柔和的燈光……毫不疲倦地旋轉著。”和第13段。教師播放一小段關于化裝舞會的視頻。

  設計依據:這個環節主要是創設情境,初步體會課文敘述結構特點,并為理解“化裝舞會”的涵義做準備。

  2、找一找,說一說

  在這件事中,“我”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根據相應的情節,找出有關描寫。并說一說“我”的心理變化與情節之間的關系。(落實能力目標)

  肇事逃逸,擔心被父母知道而遭責罵,“我害怕起來”;

  想到被撞婦女和她的小兒子沒有飯吃,我感到很不好受;

  等待舞會,受到家里輕松而熱烈的氣氛感染,把擔心拋到了腦后;

  舞會時,當得知那個婦女來到時,又緊張,害怕,“當時嚇得臉都變白了”;

  聽到婦女的訴說后,這種害怕又變成了同情;“別的小孩的遭遇感動了我,就像我現在被人叫下樓來一樣難過。”想著給婦女東西作為補償。

  當被事情處理好之后,心理歸入平靜,“我睡得比昨晚安靜些”;

  當事情超出預料之后,又生出了好奇,透露心思給施蒂納。

  (設計依據: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抓住并整理出關鍵語句,體會作者高超的敘述手法。)

  3、細節賞析(落實教學重點)

  (1)作者在敘述化裝舞會舉辦時為何兩次提到了自己的媽媽?

  (2)“我”和婦女之間的對話只有兩句,為什么能夠打動“我”,讓我難過?

  設計依據:本單元學習重點要求把握作品的細節,體會其語言魅力。通過學習,使學生從中學會對細節的關注與把握,增強對文本的`觀察力和感受力。

  4、分組討論:文中最后說“施蒂娜是個很好的演員,她演出了她自己導演的一幕悲劇”,你是怎么理解的?(突破教學難點)

  另一個化裝舞會——真實地再現了社會的現實。

  悲劇——這出戲表現的是窮人的不幸,對于一個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來說近乎殘酷。

  設計依據:培養合作學習能力。這個問題的設置為接下來探究課文主題做好準備。

  (四)深入文本,探究主題(6分鐘)

  這件童年往事對作者一生的影響到底是什么呢?請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落實教學難點)

  投影“我不會忘記這件事。當時我只有七歲,正沉入在表面上的繁華幸福生活的時候,曾有一次從別人拉開的帷幕背后看見了貧窮,看見了自己的過錯。”

  設計依據:抓住關鍵語句進行揣摩,有助于把握主題。知人論世,補充介紹作者的人生經歷和寫作成就,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

  (五)情感拓展,引發思考。(7分鐘)

  1、議一議:作者為什么稱施蒂娜所扮演的貧窮婦女是“良心雕像”?(落實教學重點)

  設計依據:潛藏于文體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氣質的表達,以及更深一層的對于社會文化精神凝結,這在敘事散文的字里行間并不明顯,須得通過教師點撥、情感拓展來達成。

  投影:偉大的哲學家康德說過“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準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雖然“我”還只是個孩子,不能理解社會階層的差距,不能看透貧富產生的根源,但人之初本是向善的,他觸動了“我”的良心,知道了一個盤子對食不果腹的窮人是多么的重要。同時讓“我”產生了憐憫之心,這次珍貴的內心體驗是作者人生的第一筆財富。

  2、談一談

  聯系彭宇案、小悅悅事件等熱門話題,適當展開討論。(突破教學難點)

  (啟開學生的心扉,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在文學作品中窺視靈魂,從文學作品中體驗人生、豐富情感。正面引導學生拒絕冷漠,做人做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自覺擔負起作為一個社會人的道德責任,從而達成情感目標的教學。)

  (六)總結提升(2分鐘)

  本文通過女仆導演的一件小事,對作者幼小的心靈加以觸動、教育,讓他也讓讀者明白世上的貧富差距,從而多存憐憫之心。最后我想和同學們分享康德的經典名言:“有兩樣東西,愈是經常和持久地思考它們,對它們日久彌新和不斷增長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實著心靈:我頭頂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準則。”

  (通過引用康德的經典名言,把課堂的德育滲透和情感體驗帶入高潮。)

  (七)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

  2、推薦閱讀:魯迅的《一件小事》、張潔的《揀麥穗》,結合課文,進一步學習敘述方法。

  3、以童年往事為主題,寫一篇敘事散文,題目自擬。要求:不少于500字,著重寫出童年往事對自己的啟迪和影響。

  (作業的布置是課堂教學的檢驗和延伸,目的是鞏固課堂教學成效。作業1是檢查課堂教學效果,作業2、3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將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轉化為文字表述,既訓練了思維能力,又鍛煉了寫作能力。)

  七、教學反思

  (一)收獲

  1、在教學設計中我采取由易到難,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感性認識的順序,環環緊扣,拋出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參與性,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篩選信息和概括、闡釋等閱讀能力,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教學目標。

  2、課堂教學有效滲透了德育、美育,融入了人文精神的因子,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不足

  1、我在設計時傾向于“淺文深教”,但在具體實施時,發現有難度的問題學生消化得還不夠。

  2、課文的敘述方法很值得學習,但一節課的時間很緊,對學生的寫作技巧指導上未能展開。

  (三)改進

  1、針對教學個體的接受能力,嘗試分層教學。

  2、加強課后寫作輔導。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懇請評委老師指正,謝謝!

【化裝舞會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麻雀說課稿12-20

《牧童》說課稿12-17

《蜜蜂》說課稿12-17

《荔枝》說課稿12-17

《陽光》說課稿12-17

《冰花》說課稿12-17

美術說課稿12-16

巴西 說課稿11-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美女少妇免费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理论视频 | 欧美黑白配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五月天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开心五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