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探究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說課的內容
1、教材分析
2、教法、學法
3、教學過程
4、作業、板書設計
5、教學反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之后,對力的平衡進行研究,包括其定義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2、這一節內容是對牛頓第一定律的進步一詮釋(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也為后面學習壓強和浮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力的平衡是分析力學問題不可缺少的理論和方法,所以本節課是整個八年級的重點。
教材分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什么是平衡狀態。
(2)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會初步分析物體平衡時在豎直或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其大小關系。
(3)區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了解二力平衡。
(2)、通過探究活動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影響誤差的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感悟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享受學習的愉悅。
三、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二力平衡條件及判斷二力平衡的兩種方法。利用平衡條件判斷和利用物體的狀態判斷。
(2)、利用力的平衡建立力的大小的關系式。
2、教學難點
(1)、區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2)、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際運用。
四、課時安排
安排1課時,探究過程很容易得出正確結論,不需要太多時間。主要就是通過列舉實例,強調條件分析。
五、教具準備
啤酒瓶、雨傘、玩具車(演示用);小車、鉤碼、細線、帶滑輪的長木板等。
針對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準備采用讓學生來做演示實驗、學生討論分析、教師點撥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教法、學法
一、復習牛頓第一定律,設疑導入新課。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能不能反過來說?
創設情景分析身邊的事物————(上述問題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能把當前的問題同牛頓第一定律聯系起來,同時進一步讓學生認識物理就在身邊的道理。)我采用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共同分析它們的受力示意圖。
接著引入平衡狀態和二力平衡的概念。為此我特準備了2個二力平衡的趣味實驗,用以激發學習熱情。
教學過程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請學生代表發言,分析實驗器材或裝置有什么要求。
2、學生代表演示實驗,得出結論。
3、在得到二力平衡條件的'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結論進行提煉處理,使學生易記、易用。最后總結成八個字: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三、應用、鞏固。
1、思考:判斷二力平衡的方法有哪些?
2、用實例讓學生分析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區別。
3、補充:同一直線三力平衡的大小關系。
4、練習(投影展示)
主要內容:判斷二力是否平衡,找平衡力,畫力的示意圖、利用一個力確定另一個力的大小。
一、作業設計
課本第59頁自我評價與作業第2、4、5題。
二、板書設計
7.4探究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
1、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2、二力平衡:當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
3、二力平衡的條件: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4、物體受非平衡力時運動狀態會改變
作業、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重點是二力平衡的條件,為了能使學生對這個重要的內容深刻理解:
一方面要認真做好演示、探究實驗,主動地探求二力平衡條件,
另一方面要多用實例來強化“靜止和勻速直線”和“同體、等大、反向、共線”等關鍵詞。
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
教學反思
我的課說完了,謝謝你們!
【探究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說課稿】相關文章:
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說課稿11-04
科學探究:怎樣產生感應電流說課稿11-03
物體的形狀改變以后說課稿11-02
旋轉時物體的什么發生變化?10-12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說課稿11-02
怎樣與人相處說課稿11-03
怎樣才是美說課稿11-02
物體運動的快慢是相對的對嗎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