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餅問題說課稿

時間:2023-05-04 13:12:0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烙餅問題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烙餅問題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烙餅問題說課稿3篇

烙餅問題說課稿1

  一、說教學內容

  “烙餅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P112“數學廣角”中的內容。主要通過討論烙餅時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節省時間,讓學生體會在解決問題中優化思想的應用。烙餅雖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家務勞動,但里面蘊涵的數學問題和數學思想卻是深刻的,教材的編排目的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烙餅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從而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思想,讓學生體會統籌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二、說學情

  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基礎,可以說,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能很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還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但這里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內容,“烙餅問題”學生是陌生的,而且“烙3個餅”的最佳方法與實際生活是有距離的,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困難。如何突破難點,讓學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呢?這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谝陨纤伎迹抑贫艘韵陆虒W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烙餅這一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并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2.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特別是“烙餅的數量與時間之間的規律”的探究是本課的難點。指導探究“三張餅”的最優化方案是本課的重點。

  四、說學具、教具準備

  學具為每組學生三個硬幣,為攻破三個餅烙法提供實踐操作材料。變抽象為直觀。在教具的安排上,我同樣安排了“三張餅”作演示用,并以直觀的多媒體相輔,進一步增加直觀性,提高教學效率。

  五、說教學策略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以學定教、教服務與學的教學思想。在教學活動中,主要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在突破本課重點時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探究最佳方案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時優化思想的應用。體現“做中學”的'理念。在教學活動中,體現由引——幫——放的教學策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讓學生觀察、探索、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烙餅問題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并利用多媒體將知識直觀動態地展示出來,同時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創新意識。

  本著“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的指導思想我設計了六個板塊的內容:

  第一二個板塊是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目的有兩個:一是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二是為本節課提供一種好的環境。

  第三四板塊是自主探究,優化策略。

  這一部分內容通過“操作感悟——抽象內化——鞏固應用”三個片段,使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沿以下四個步驟:“兩張餅的烙法(基礎)→三張餅的最佳烙法(難點)→雙數餅、單數餅的烙法(提升)→最佳方案、雙數餅:兩張兩張烙;單數餅:兩張兩張烙+最后3張餅交叉烙(優化)進行探究。

  1.探索烙3張餅的最少時間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優化的數學思想只能是“滲透”而不能“明透”,也就是說只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理解,而不能僅僅靠傳授。因此,本課中蓄勢----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礎的方法,自認為運用得恰到好處。例如,圍繞“烙2張餅最少要花6分,為什么烙1張餅與2張餅所用的時間一樣多呢?你們是怎么想的?”這個問題,讓學生體會烙2張餅是用足了空間,而烙1張餅浪費了空間和時間,為探索烙3張餅埋下了伏筆。

  2.學生的自主探索是需要動機的,如果總是在教師的命令之下被動探索,那么效果是不會好的。要讓學生主動探索,產生探索的源動力,關鍵就是要把握認知沖突,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索的全過程中。本課中,探索烙3張餅的最少時間,就是運用了“初步嘗試暴露問題,再引導重新操作”的策略,學生的探索積極有效。例如,在探索最佳方案時請學生回憶一下,“1個餅和2個餅都要用6分的原因是什么?”的問題,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操作,謎底終于被慢慢揭開----原來只要不讓鍋浪費空間,就可以做到時間最少。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滲透數學優化思想,不是靠幾道題目的講解和練習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隨時隨地引導學生自覺運用,在運用中逐步培養和提高應用意識。本節課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不以探索到的具體某次烙餅的最佳時間為終極目標,而是重點引導學生在后繼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方法,自覺應用。例如,探索了3張餅的最佳方法,在討論烙5張餅時,學生想到了把5分成2張和3張進行思考,因為都有前面的結論和方法,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于“零起點”去進行從頭探索。同樣,在7張、9張時推廣應用,逐步探索得出規律。

  第五六板塊是總結內化,拓展應用。

  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在烙兩個餅、三個餅的優化方案的基礎上,通過烙更多的餅,把學習過程層層推進,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了動態的過程,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逐步構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尤其是,本課的點睛之筆還在于課末的生活化應用。眾所周知,烙兩個餅、三個餅是研究統籌思想的精典范例,但如果僅局限于此,還不夠深刻,至少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上還有所欠缺。因此,在課末我安排了“為媽媽設計烙餅方案”的環節。通過圍繞“要烙 15 個餅,怎樣烙時間最省”這一問題的討論,讓學生自覺地意識到“把 5 個餅看成一份”,從而把新問題轉化成舊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牢固地構建起烙餅策略的數學模型。

  六、教學中的困惑

  《課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現在人人都知道數學于生活,應該體現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但是如果脫離了我們的生活實際,即便這樣時間最短又有什么意義呢?以烙餅為例:為了體現時間最短,在烙三個餅子時,先烙1號2號的正面,然后把其中1號翻個面,另一2號則拿出去放一邊,同時把外面的3號餅放進去烙,兩分鐘后,1號餅熟了拿出,同時把鍋里的3號翻個面、把外面的2號餅再放進鍋里烙,如此折騰確實花費的時間是最短的,在時間上來說確實是最優化的策略,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沒見過一個餅子沒烤熟,只烤半邊,然后放一邊涼一會再烤另半邊的做法,應該說在理論上是最優化策略,在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能不能換一個既貼切生活又能滲透優化思想的例子呢?

烙餅問題說課稿2

  本課主要是通過操作學具模擬烙餅過程,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讓學生初步形成優化的思想,并能用此思想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學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同時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3個餅方法,探究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教材的主題圖是呈現媽媽正在烙餅,并且說出烙餅的方法: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強調只能烙兩個餅相當于只能烙兩面為后面學生理解放滿做好鋪墊。這些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是容易解決的。所以在這里我就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然后,讓學生自己思考,如果給全班每個人多烙一個餅,最少烙幾次?讓學生體會到餅太多,比較復雜,從而讓學生有從簡單入手的需求,更好的引導出一個餅,兩個餅等方法。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化難為易的數學思想。

  2、思考討論,小組合作:

  根據學生化簡思想,引導出兩個餅最少需要烙幾次?通過學生反饋比較烙2次和烙4次的區別,讓學生體會為什么烙2次的方法好,感悟放滿,不浪費。知道放滿就是每個鍋一次要烙兩面,初步感知面數與次數的關系。

  而后出示幻燈片,讓學生思考,烙三張所用的時間。這里的如何盡快的烙三張餅,也是本節課的中難點。同樣通過學生反饋比較烙4次和烙3次的區別,體驗為什么烙3次就行,怎么烙的。再次感知面數與次數的關系。但有些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可能還只浮于表面,理解得不是很透徹。這時,我就在這里讓學生上講臺展示講解的方式,通過讓他們自己去動手擺一擺,說一說的方法,來體會共需要幾次。通過不斷討論學生進一步鞏固尋找最優方案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適當時候進行提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

  3、鞏固應用,拓展思維

  通過烙4個餅 ,因為我每次烙都是放兩個,放滿的,沒有浪費過,4次是最少的。讓學生知道要烙最少,必須做到什么。通過出示10個面,探究計算方法:102=5

  面數最多烙幾面=最少的次數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面數跟次數之間的關系。

  教法學法:

  在這次教學中,主要運用小組合作討論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時優化思想的應用。

烙餅問題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烙餅問題》。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基礎性就體現在為其他學科提供了學習的思想內容和主要通方法,這也是課標與眾不同之處,增加了一些數學思想方法的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優化問題是人們經常要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但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烙餅問題就是通過討論烙餅時怎樣操作最省時間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從中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3、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教材情景圖中展示的信息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

  2、通過學具模擬烙餅過程,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思考、討論等活動,并能尋找規律。

  過程與方法(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1、使學生學會用優化的思想去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各種數學活動,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探究,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帶來的喜悅,使學生逐步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3張炳的方法。因為烙餅問題就是通過討論烙餅時怎樣操作最省時間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從中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而掌握3張炳的方法問題是烙餅時最節省時間的關鍵所在,因此必須讓學生深刻理解熟練掌握,所以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烙3張餅的方法。

  教學難點是通過烙餅得出規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如何讓學生從烙不同張數的餅得出烙餅得規律。這是學生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一個質的飛躍,也是邏輯推理能力向創新意識的飛躍,因而我認為教學難點是通過烙餅得出規律。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我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以學生為本,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每個學生都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教學方法上,采。直觀演示、動手、引探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力求每人都有不同的發展

  2、學法: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的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來構建學習方法。

 。3)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說教學程序:

  本著“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的指導思想我設計了六個板塊的內容:

  第一二個板塊是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目的有兩個:一是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二是為本節課的難點做鋪墊。

  第三四板塊是自主探究,優化策略。

  這一部分內容通過“操作感悟——抽象內化——鞏固應用”三個片段,使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沿以下四個步驟:“兩張餅的烙法(基礎)→三張餅的最佳烙法(難點)→雙數餅、單數餅的烙法(提升)→最佳方案、雙數餅:兩張兩張烙;單數餅:兩張兩張烙+最后3張餅交叉烙(優化)進行探究。

  1、探索烙3張餅的最少時間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優化的數學思想只能是“滲透”而不能“明透”,也就是說只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理解,而不能僅僅靠傳授。因此,本課中蓄勢————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礎的方法,自認為運用得恰到好處。例如,圍繞“烙2張餅最少要花6分,為什么烙1張餅與2張餅所用的時間一樣多呢?你們是怎么想的?”這個問題,讓學生體會烙2張餅是用足了空間,而烙1張餅浪費了空間和時間,為探索烙3張餅埋下了伏筆。

  2、學生的自主探索是需要動機的,如果總是在教師的命令之下被動探索,那么效果是不會好的。要讓學生主動探索,產生探索的源動力,關鍵就是要把握認知沖突,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索的全過程中。本課中,探索烙3張餅的最少時間,就是運用了“初步嘗試暴露問題,再引導重新操作”的策略,學生的探索積極有效。例如,在探索最佳方案時請學生回憶一下,“1個餅和2個餅都要用6分的原因是什么?”的問題,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操作,謎底終于被慢慢揭開————原來只要不讓鍋浪費空間,就可以做到時間最少。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滲透數學優化思想,不是靠幾道題目的講解和練習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隨時隨地引導學生自覺運用,在運用中逐步培養和提高應用意識。本節課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不以探索到的具體某次烙餅的最佳時間為終極目標,而是重點引導學生在后繼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方法,自覺應用。例如,探索了3張餅的最佳方法,在討論烙5張餅時,學生想到了把5分成2張和3張進行思考,因為都有前面的結論和方法,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于“零起點”去進行從頭探索。同樣,在7張、9張時推廣應用,逐步探索得出規律。

  第五六版塊是總結內化,拓展應用。

  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在烙兩個餅、三個餅的優化方案的基礎上,通過烙更多的餅,把學習過程層層推進,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了動態的過程,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逐步構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尤其是,本課的點睛之筆還在于課末的生活化應用。眾所周知,烙兩個餅、三個餅是研究統籌思想的精典范例,但如果僅局限于此,還不夠深刻,至少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上還有所欠缺。因此,在課末我安排了“為媽媽設計烙餅方案”的環節。通過圍繞“要烙15個餅,怎樣烙時間最省”這一問題的討論,讓學生自覺地意識到“把5個餅看成一份”,從而把新問題轉化成舊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牢固地構建起烙餅策略的數學模型。

【烙餅問題說課稿】相關文章:

熱烙餅問題說課稿05-30

《烙餅問題》教學設計07-31

烙餅問題教學設計01-16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04-05

《烙餅問題》教學設計07-31

烙餅問題教學設計08-03

烙餅問題教學設計03-13

烙餅問題評課稿09-26

烙餅問題教學設計最新06-22

烙餅問題教案設計08-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日本 |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另类不卡 |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 | 亚洲最大的中文视频网站 | 三级网站免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