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版技術與設計2說課稿 系統的基本特性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廣東版技術與設計2說課稿 系統的基本特性,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廣東版《技術與設計2》
第三單元《系統與設計》
第二節《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
2、本節是《系統與設計》單元中的重點,共分2個課時,系統的基本特性是第一課時,學生在學習這節內容之前,已經對系統及系統的分類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使學生對系統有一個深入的理解,而且為下一課時學習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及以后系統的優化、系統的設計等教學做好準備。
3、本節教材通過對豐富的案例進行分析、探究,力求使學生理解系統的基本特性,認識系統的基本思想,知道應用系統的基本特性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4、通過前節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系統并不僅僅是技術系統。所以,如果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能引導學生將系統的基本思想逐漸應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之中,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5、本節教學內容,是理論知識的學習,相對比較抽象、枯燥。各知識點教學,基本上遵循:
“案例了解”—“分析原因”—“總結歸納”—“上升理論”的模式,這種類似“填鴨”的模式如果用得多了,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疲勞和反感;同時,一味地堆砌案例,會導致學生過分關注案例本身,而缺乏對案例背后的技術原理、技術思想的學習把握。
6、本內容安排1個課時。
二、學情分析
我校學生實際情況:
(1)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
(2)限于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學生碰到復雜問題時,雖然也會思考,但更多時候思考往往不全面,缺乏系統的觀點和方法。所以對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有著強烈的心理需求,關鍵看教師如何引導和把握。
三、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系統的基本特性。
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分析,使學生懂得應用相關理論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分析系統的基本特性
難點:應用系統的基本特性分析問題
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的信息,然后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有意義的方式來探究發現和建構新知識。由于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給予一定的幫助
偏理論性知識的教學,所選案例是否更具體、直觀、生動,更有針對性,對啟發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思考至關重要。
所以在準備本節教學內容時,我首先想的是,如何將文字的案例具體形像化。比較可行的辦法是盡可能多地利用圖片、視頻、實物等,讓學生充分獲得感性的認識,再經過總結歸納上升為理性認識。同時,案例的.選擇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
2、練習法:
對應所選案例設計相關練習,有助于強化知識點,更有助于對案例背后的技術原理、技術思想的學習把握。
說學法
1、分析總結歸納法:
“問題提出”—“分析討論”—“總結歸納”—“上升理論”
2、合作學習法: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1)有利于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2)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3)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4)有利于培養學生表達、溝通和交流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根據以上的教學理念和設想,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內容:
(一)新課引入:(2分鐘)
復習:大千世界,系統無處不在。什么是系統?教師拿出自己的手機,問:老師的手機是一個系統嗎?為什么?
學生:因為它滿足了構成系統的三個必要條件——
第一,至少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組成系統;
第二,要素(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形成一個整體;
第三,這個整體具有的功能是各個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沒有的。
問:那么系統有什么特性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系統的基本特性。
(二)新課教學:
1、學生閱讀教材:系統的基本特性,初步認識系統的基本特性。(3分鐘)
2、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15分鐘)
(1)美國“阿波羅”計劃中的飛船和運載火箭是由700多萬個零件組成。這些零件都很普通,甚至沒有一個是新研制的,為什么能實現把人送上太空的功能?
(各部分按照一定的結構組成了系統,從而實現了整體的功能。)
(2)傳說,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經給文學家巴爾扎克雕了一座塑像。塑像雕好之后,大受人們的稱贊,人們特別對雕像上巴爾扎克的一雙手贊不絕口,都說這雙手太逼真、太生動了。羅丹聽到人們的議論后,卻毫不猶豫地從塑像上砍去了這雙手。羅丹這樣做的目的何在,雕塑家的這一行為給你以怎樣的啟示?(讓人們看到其它的美所在。不能離開整體去分析任何一個組分,一個系統組織的好不好,就看它的整體功能實現的怎樣。羅丹砍去雕塑雙手的目的在于使人們注意雕像的整體,而不僅僅是注意這雙手。)
(3)為了保護草原植被,當地政府頒布了禁止大量捕殺野狼的法令,這是什么道理?(狼捕殺羊、野兔等食草性動物,使其數量減少,從而起到保護植被的作用。)
(4)人們為什么要發明自行車?自行車為什么要有剎車功能?自行車的作用是提高速度,使人們可以更快地到達目的地,而剎車的作用卻是減速,兩者相矛盾。為什么還要剎車呢?(任何系統都具有某種目的,都要實現一定的功能。在某些情況下(如下陡坡),行車速度和安全要求這兩個具體目標產生了矛盾,就得通過剎車來減速,進行協調,從而保證自行車更好地到達目的地。)
(5)家用電冰箱不能緊貼墻壁放置,汽車在雪地行走輪胎要加鏈條,這是都為什么?(冰箱放置與墻保持距離,目的是有一個適當的散熱空間,從而保持正常工作。
一般汽車在雪地上會因為打滑而無法正常行走,因此在輪胎上加鏈條是起防滑作用。)
(6)自行車為什么要不斷地進行更新換代?
(當外部環境條件變化時(路況改變-跋山涉水,市場需求變化-舒適休閑),自行車就必須更新換代(如增加新的功能,提高性能、舒適度),才能繼續存在和發展下去。)
(7)一塊石頭看起來是靜止的,可時間長了也會風化。
3、交流總結。(15分鐘)培養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教師適時評價、補充歸納,得出系統的基本特性。
(三)、反饋
思考:下列事例體現了系統的什么特性?
(1)人們往往希望汽車跑得又快又省油,但車速過快會格外耗油,有個折中的最適當的速度叫經濟速度,最省油。
(2)過度發展畜牧業,導致綠洲變成荒漠。
(3)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4)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5)要經常給機械手表上鏈,即上發條。
(6)春捂秋凍。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第三章系統與設計
第二節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系統的基本特性
整體性、相關性、環境適應性、目的性、動態性
教學反思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課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
(1)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作為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切入口,根據實際情況,合理使用教材;
(2)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3)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主動建構知識。
不足:
(1)課堂語言還待進一步優化,使問題點撥恰到好處;
(2)要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增強自主性。
【廣東版技術與設計2說課稿 系統的基本特性】相關文章:
蘇教版技術與設計2說課稿 系統的優化11-02
系統的設計說課稿11-11
技術與設計1說課稿 發現問題說課稿11-03
聲音的特性說課稿11-11
聲音的特性說課稿11-04
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 發現問題說課稿11-02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設計2篇12-17
《呼風喚雨的世紀》 說課稿與設計12-17
2~5的分與合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