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和容積單位說課稿

時間:2021-11-09 09:35:4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容積和容積單位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容積和容積單位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容積和容積單位說課稿3篇

容積和容積單位說課稿1

  一、說教學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們理解容積的含義,知道容積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會計算容積。

  2.理解容積和體積的聯系與區別。

  3.感受毫升、升的實際意義。

  4.培養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說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概念,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系。

  四、說教學難點。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說設計意圖。

  一般情況下,學生們要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等

  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在引導學生們復習舊知的基礎上進行容積概念的教學,我聯系生活,一開始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使學生們認識到有些物體能容納東西,有些物體則不能,從而感知容積。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們做實驗,直觀地發現只有裝滿沙子的體積才是容器的容積。 同時,為學生們提供足夠的實際例證,讓學生們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積所表示的含義,從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積。

  在讓學生們感受容積和體積的聯系時,我采取小組討論的方法,強調學生們自主探索,經歷觀察—思索—討論—驗證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明確容積的計算方法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從容器的里邊測量長、寬、高,計算出實物的容積,這樣引導學生們根據所學知識,充分放手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

  讓學生們明確在計量容積的時候,一般都用體積單位。但要強調這是一般情況,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生們對升和毫升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的知識時,我事先讓學生們準備好各種裝液體的瓶子,如礦泉水瓶、墨水瓶等,讓學生們通過實際觀察,發現裝有這些飲料的瓶子商標上凈含量的單位都是升或毫升,學生們就會發現液體的體積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單位。

  讓學生們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個難點,我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調動學生們的各種感官去感受,通過對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個比較重、比較多的印象;對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裝在了滴管里,從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讓學生們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當全部的水都滴出來的時候,發現正好接近一個小瓶蓋,使學生們很快的產生一個可以橫向類比的標準。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讓學生們進行估算,這樣有層次地操作,可以為學生們留下適當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

  在學生們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讓學生們說一說生活中見過那些物體是用升和毫升做單位的。在設計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這部分時,我讓學生們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積是一升的容器中,學生們通過實驗,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學中借助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們構建數學模型,讓學生們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豐富了學生們的數學體驗,提高了學生們的應用能力。

  學生們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后,我告訴學生們一個生活小常識,那就是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一個人除了正常的進食以外,平均每天應喝1400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當于2瓶半礦泉水那么多。本節課的最后我給學生們留下了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如何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為下節課預熱。這樣課后給學生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嘗試、去探索,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本節課我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充分給予學生們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們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

容積和容積單位說課稿2

  一、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P50頁—51頁容積和容積單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容積的含義,知道容積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會計算容積。

  2.理解容積和體積的聯系與區別。

  3.感受毫升、升的實際意義。

  4.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概念,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設計意圖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要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為此,我這些活動充分貫穿于以下幾個教學中。

  我在引導學生復習舊知的基礎上進行容積概念的教學,此部分我基于生活、立足舊知,一開始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使學生認識到有些物體能容納東西,有些物體則不能,從而感知“容器”。又通過讓學生分析一個盒子裝滿了沙子,一個盒子沒裝滿沙子的實驗,引導學生直觀地發現只有裝滿沙子的體積才是容器的容積。同時,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際例證,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積所表示的含義,從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積。在讓學生感受容積和體積的聯系時,我采取小組討論的方法,強調學生自主探索經歷觀察—思索—討論—驗證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明確容積的計算方法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從容器的里邊測量長、寬、高,計算出實物的容積,這樣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習的知識,充分放手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而讓學生明確在計量容積的時候,一般都用體積單位。但要強調這是一般情況,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生對升和毫升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的知識時,我事先讓學生準備好各種裝液體的瓶子,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發現裝有這些飲料的瓶子商標上凈含量的單位都是升或毫升,從而學生會自然而然的發現液體的體積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單位。

  那么在這里讓學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個難點,就是對于很多成年人來說對這兩個概念的掌握也不一定就是很清晰。所以,我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感受,通過對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個比較重,比較多的印象;對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裝在了滴管里,從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讓學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可以很大層次上的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促進了師生的和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全部的水都滴出來的時候,他們會發現正好將近一個小瓶蓋,使學生很快的產生一個可以橫向類比的.標準,然后當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讓學生進行估算時,他們就會做出一個比較準確的判斷。這樣有層次地操作,可以為學生留下適當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

  在學生對于一升和一毫升有了一個非常感官的印象后,我再拿出像摩托車油箱,一瓶農夫果園等等,讓他們判斷該用升還是毫升作單位,就應該是比較容易判斷的了。

  在設計容積單位及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這部分時,我課件演示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能裝一升液體的容器中,既為了給學生一個比較直觀的判斷,又沒有誤差,我制成了課件。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與觀察對比中,很快的判斷出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系,這樣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判斷出升和毫升之間的關系,就是1升等于1000毫升。這樣,借助生活原型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模型,讓學生對這些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豐富了學生的數學體驗,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后,我要請同學們幫我估一估,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我出示學生每天都在飲用的純凈水桶和他們喜歡喝的“美年達”瓶,然后說:“老師發現你們每天排隊在前面打水的時候,都會裝這滿滿的一小瓶,那么老師想請你們幫我估一估、算一算這個大瓶桶倒入這個小瓶中,到底能倒多少瓶呢?也就是說這一大桶水到底夠多少同學喝呢?”教師讓學生記下相關的數據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容積和容積單位說課稿3

  一、說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50頁—51頁容積和容積單位。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容積的含義,知道容積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會計算容積。

  2.理解容積和體積的聯系與區別。

  3.感受毫升、升的實際意義。

  4.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說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概念,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系。

  四、說教學難點。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說設計意圖。

  一般情況下,學生要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等。

  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在引導學生復習舊知的基礎上進行容積概念的教學,我聯系生活,一開始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使學生認識到有些物體能容納東西,有些物體則不能,從而感知容積。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做實驗,直觀地發現只有裝滿沙子的體積才是容器的容積。 同時,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際例證,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積所表示的含義,從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積。

  在讓學生感受容積和體積的聯系時,我采取小組討論的方法,強調學生自主探索,經歷觀察—思索—討論—驗證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明確容積的計算方法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從容器的里邊測量長、寬、高,計算出實物的容積,這樣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充分放手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

  讓學生明確在計量容積的時候,一般都用體積單位。但要強調這是一般情況,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生對升和毫升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的知識時,我事先讓學生準備好各種裝液體的瓶子,如礦泉水瓶、墨水瓶等,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發現裝有這些飲料的瓶子商標上凈含量的單位都是升或毫升,學生就會發現液體的體積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單位。

  讓學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個難點,我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感受,通過對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個比較重、比較多的印象;對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裝在了滴管里,從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讓學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全部的水都滴出來的時候,發現正好接近一個小瓶蓋,使學生很快的產生一個可以橫向類比的標準。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讓學生進行估算,這樣有層次地操作,可以為學生留下適當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

  在學生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那些物體是用升和毫升做單位的。在設計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這部分時,我讓學生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積是一升的容器中,學生通過實驗,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學中借助生活原型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模型,讓學生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豐富了學生的數學體驗,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學生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后,我告訴學生一個生活小常識,那就是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一個人除了正常的進食以外,平均每天應喝1400m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當于2瓶半礦泉水那么多。本節課的最后我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如何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為下節課預熱。這樣課后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嘗試、去探索,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本節課我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充分給予學生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

【容積和容積單位說課稿3篇】相關文章:

分享容積作文11-24

形容積極向上的詞語和句子12-18

形容積極向上的詩歌朗誦稿06-25

形容積極上進的四字詞語及解釋11-01

大樹和小草說課稿11-15

松鼠和松果說課稿11-12

將相和說課稿11-11

開花和結果說課稿11-11

《余角和補角》說課稿11-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香蕉久久高清国产精品观看 |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 色色影院五月婷婷 | 亚洲精品字幕中文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