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

時間:2022-07-20 14:25:0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1

  一、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數學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第二部分內容,對數函數是一類特殊的函數,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運用很廣泛。同時,通過對對數函數及其圖象和性質的研究,既可以從具體的感性認識上來對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更好的理解,也可為以后研究冪函數、三角函數等其它函數的圖象和性質起示范和鋪墊作用。

  2、學情分析

  剛入高一的學生,仍保留著初中生許多學習特點,能力發展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折階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維。由于函數概念十分抽象,對數函數又以對數運算為基礎,同時,初中函數教學要求降低,導致初中生運算能力有所下降,這雙重問題增加了對數函數教學的難度。但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指數函數及其性質,學生已經初步對新函數的研究方法有所了解,為本節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掌握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及性質,并應用性質解決簡單數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對數函數性質的探索過程,體會函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和轉化思想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勇于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成功意識,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掌握對數函數的圖象及性質。

  難點:由圖象探究函數性質,應用性質解決具體問題。

  二、教學方法及手段

  1、教法

  根據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以自主探究法和講解法為主,以練習法為輔,引導學生自己觀察、歸納、分析,培養學生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使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

  2、學法

  (1)類比學習:通過指數函數類比學習對數函數。

  (2)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分成7個小組,通過小組內討論交流,歸納得出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3、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教學教程

  1、情境引入

  通過銀行的復利計算問題,逐步引出對數函數。

  設計意圖:情景來源于生活,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反應對數函數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融入到學習中。

  2、新知探索

  通過上述模型,讓學生給對數函數下定義。

  學生用描點法畫和的圖象,教師再借助于計算機再畫幾個對數函數的圖象,讓學生觀察并總結出一般情況。

  以“你們能根據圖象歸納出對數函數的性質嗎?”設問,引導學生能過圖象的特征得出對應的性質。

  例比較下列各組數中兩個值的大小:

  (1)log23.4和log28.5;

  (2) log0.33.4和log0.38.5;

  (3) loga3.4和loga8.5(a>0,且a≠1);

  (4) log23.4和log3.42;

  (5) log3.42和log0.38.5。

  3、鞏固練習

  (1)比較大小:

  lg6________lg8;ln1.3________

  (2)比較正數m,n的大小:

  若,則m_____n;若,則m_____n.

  4、總結提煉

  (1)自主探究新知識的方法;

  (2)本節課應用了哪些數學思想。

  5、布置作業

  (1)閱讀教材P70~P72,梳理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性質等知識點;

  (2)教材P74—7、8

  四、板書設計

  2.2.2對數函數及其性質

  一、概念例題

  二、圖象

  三、性質

  四、教學反思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2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

  2.掌握對數函數的性質.了解對數函數在生產實際中的簡單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數學交流能力和與人合作精神.

  2.用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通過對對數函數的學習,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使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數函數有關性質的研究,培養觀察、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以及數學交流能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傾聽、接受別人意見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

  1.對數函數的定義、圖象和性質.

  2.對數函數性質的初步應用.

  教學難點

  底數a對對數函數性質的影響.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作業講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指數和對數這兩種運算,請同學們回顧指數冪運算和對數運算的定義并說出這兩種運算的本質區別.

  在等式ab=N(a>0,且a≠1,N>0)中,已知底數a和指數b求冪值N就是指數問題,已知底數a和冪值N求指數b就是我們前面剛剛學習過的對數問題,而且無論是求冪值N還是求指數b,結果都有一個.

  在某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個數y是分裂次數x的函數,y=2x,因此,若已知細胞的分裂次數x的值(即輸入值是分裂次數x),就能求出細胞個數y的值(即輸出值是細胞個數y).這樣,就建立起細胞個數y和分裂次數x之間的一個函數關系式.你還記得這個函數模型的類型嗎?

  反過來,在等式y=2x中,如果我們知道了細胞個數y,求分裂次數x,這將會是我們研究的哪類問題?

  能否根據等式y=2x把分裂次數x表示出來?

  分裂次數x可以表示為x=log2y.

  在關系式x=log2y中每輸入一個細胞個數y的值,是否一定都能得到唯一一個分裂次數x的值?

  師: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在關系式x=log2y中,把細胞個數y看作自變量,則每輸入一個y值,都能得到唯一一個分裂次數x的值.根據函數的定義,分裂次數x就可以看作是細胞個數y的函數,這樣就得到了我們生活中的又一類與指數函數有著密切關系的函數模型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3

  我校是一所農村高中學校,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發散性思維還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因此,一直以來,我的數學課堂教學的側重點是: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力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我本次授課的內容是《對數函數及其性質》,整個課題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大概需要3個課時來完成,我提交的是第一個課時的教案.

  函數是高中數學的核心,對數函數是函數的重要分支,對數函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數函數這部分教學內容,蘊含了函數與方程及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是后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內容.因此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對數函數的興趣是這節課的首要任務.為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我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了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把重點放在如何準確把握對數函數的圖象與特征上.下面從三個方面來說明我的教案設計.

  一、教學把握得當

  (一)概念引入自然.我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了考古學家是如何估算古遺址的年代,然后讓學生動手計算當碳14的含量P取不同數值時相對應的`生物死亡年數t,最后再引導學生共同觀察t與p之間的關系,從而自然而然的引入概念.

  (二)透徹講解定義.在引入對數函數的概念后,許多學生可能未能及時地意識到它只是一個形式定義,因此我通過材料1來幫助學生消化與掌握概念.

  (三)堅持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一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畫圖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通過讓學生自己畫圖,使得他們對圖象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印象更加深刻.這樣處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

  (四)巧妙地突破難點.我采取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的形式,由他們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相互補充的方法得出對數函數的性質.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圖象的認識.

  另外,學生討論完畢后,我先讓一個小組選派代表上講臺跟全班同學交流他們所得到對數函數的一般圖象和性質,然后再請其它小組選派代表提出補充意見,再由老師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做不但使學生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識、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突出雙邊活動,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也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五)靈活處理例題與練習題.我是通過兩則材料(材料2、4)來加深學生對對數函數性質的理解與運用.材料2是作為例題來體現的,目的是讓學生利用對數函數的單調性來解決,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來解決問題.其中材料2的第1、2小題是以具體數字為底數的對數值大小的比較,第3小題則是以字母為底數的對數值大小的比較,這樣子設計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的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而材料4是以練習題的形式出現的,它是材料2的再現,以口答的形式解決,目的主要是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至于材料3是為了提高學生如何求對數型函數定義域的認識而設置的.

  二、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一方面為學生展現自己的才華提供了平臺:(一)鼓勵學生在得到具體的對數函數圖象并且經過充分的討論后敢于上臺把觀察得出的結論與其他同學交流;(二)為學生之間互相點評各自解答的練習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講解對數函數的性質時,多媒體演示的直觀性、生動性躍然于紙上.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課堂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既有教師的講解,又有小組的合作討論,還有師生的互動交流.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氣氛,做到了寓學于樂.

  小結側重于再次講解對數函數的圖象特征及其性質,以期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與教學目的相呼應.

  數學這門科學需要觀察和探究,我所設計的這節課就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然后觀察、探究新知的過程,但由于缺乏經驗,難免有不足之處,真誠地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學者的批評指正,使我能夠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A版數學必修一》第二章2.2.2《對數函數及其性質》。

  我說課的程序主要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五個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指數函數和對數概念后,通過具體實例了解對數函數模型的實際背景,學習對數函數概念進而研究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學生已掌握的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為類比學習對數函數提供了前提,同時對數函數作為常用數學模型在人口、考古等生活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參加生產和實際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而本節蘊含的歸納、類比、數形結合的思想為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奠定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具體實例初步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體會對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對數函數的圖象,探究并了解對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依據以上標準和學生學習發展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掌握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類比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類比指數函數的學習,從特殊到一般,通過對不同底數的對數函數圖象的分析、歸納出對數函數的性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勇于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難,制定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

  難點:對數函數的圖象、性質,底數a對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影響;

  二、學情分析

  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剛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有較強的好奇心,且在之前指數函數的學習中已初步掌握了研究函數的方法,但對抽象事物的理解有所欠缺,對對數概念的理解還不夠透徹。

  三、教學與學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要啟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指數函數的圖象、性質類比學習對數函數的圖象、性質,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圍繞圖象思考,數形結合,加強直觀教學,同時在例題的講解中,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為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結合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并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以引導探究為主,啟發學生思考、分析、歸納,在提出猜想后通過投影儀演示底數變化對對數函數圖象的影響。

  老師的教是為學生更好地學,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我確定學法為自主探究法,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分析做出歸納。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以下環節:

  實例引入、直觀感知——總結類比、形成概念——類比探究、分析歸納——知識應用、提升能力——師生交流、歸納小結——作業布置

  (一)實例引入、直觀感知

  1、在某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個數y是分裂次數x的函數,因此,知道x的值(輸入值是分裂次數)就能求出y的值(輸出值為細胞的個數),這樣就建立了一個細胞個數和分裂次數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問題一:這是一個怎樣的函數模型類型呢?設計意圖:復習指數函數

  問題二:如果知道了細胞個數y,如何求分裂的次數x呢?這將會是我們研究的哪類問題?設計意圖:為了引出對數函數

  問題三:在關系式每輸入一個細胞的個數y的值,是否一定都能得到唯一一個分裂次數x的值呢?

  設計意圖:既為了更好地理解函數,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

  2、在2.2.1的例6中,考古學家利用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遺址的年代,對于每一個C14含量P,通過關系式,都有唯一確定的年代與之對應.同理,對于每一個對數式中的,任取一個正的實數值,均有唯一的值與之對應,所以的函數。

  問題三:你能在以前的學習中找到類似以上兩個函數的例子嗎?(促進學生思考這種函數的特點)

  問題四:你能類比指數函數得到此類函數的一般式嗎?

  設計意圖:體現了類比和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二)總結類比、形成概念

  問題五:你能根據指數函數的定義給出對數函數的定義嗎?

  (師生共同歸納出對數函數的定義)

  問題六:與中的x,y的相同之處是什么?不同之處是什么?

  設計意圖: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對數函數與指數函數的聯系,從而得到對數函數的定義域

  (三)類比探究、分析歸納

  問題:有了研究指數函數的經歷,你會如何研究對數函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提示學生進行類比學習

  合作探究1;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下列函數的圖象,并觀察圖象,探求他們之間的關系。

  合作探究2:結合指數函數的學習經驗,你有什么猜想?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與驗證。

  設計意圖:體現“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

  教師通過幾何畫板動態演示對數函數圖象隨底數變化的規律,進一步促進學生理解對數函數的圖象特點。

  合作探究3:對照指數函數的性質,總結歸納對數函數的性質。

  (學生討論并交流各自的發現成果,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適時歸納總結,并板書對數函數的性質)

  (四)知識應用、提升能力

  例1: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1)(xx)(2)(xx)

  (該題主要考查對數函數的定義域,可在此總結函數定義域的限制)

  例2:利用對數函數的性質,比較下列各組數中兩個數的大小:

  (1),(2),

  (3),(4),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回顧利用指數函數的有關性質比較大小的步驟和方法,完成前3小題,第四題可通過教師的適當點撥完成解答,最后進行歸納總結比較數的大小常用的方法

  思考鞏固:已知,比較m,n的大小

  設計意圖:該題不僅運用了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還培養了學生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但有一定難度

  (五)師生交流、歸納小結

  由學生小結,相互補充完善,教師再次強調對數函數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既首尾呼應又為后續學習對數函數的應用鋪墊。

  (六)布置作業

  教材P73練習1,2

  設計意圖:練習難度不大,是對本節知識的鞏固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5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對數函數及其性質》,《對數函數及其性質》是高中數學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的第2課時的教學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媒體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六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編寫意圖

  《對數函數》出現在職業高中數學第一冊第四章第四節。函數是高中數學的核心,對數函數是函數的重要分支,對數函數的知識在數學和其他許多學科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經學習了對數、反函數以及指數函數等內容,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對數函數”這節教材,指出對數函數和指數函數互為反函數,反映了兩個變量的相互關系,蘊含了函數與方程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是以后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教學目標設計:

  依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指數函數的定義,掌握對數函數的圖性質及其簡單應用。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和科學正確的計算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認識事物的特殊與一般性之間的關系,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勇于提問,善于探索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理解函數的概念、掌握函數值的求法、函數定義域的求法是本節課的重點

  2、學生的基礎較好,大多數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好,因此可以通過描點,讓學生動手畫圖像,觀察圖像的特征,進一步理解性質,因此我將本課的難點確定為: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從具體到一般地探索、概括對數函數的性質。

  四、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實例出發啟發指數函數的定義,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設問、課堂討論來加深理解。在對數函數圖像的畫法上,我借助多媒體,演示作圖過程及圖像變化的動畫過程,從而使學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很好地突破難點和提高教學效率。

  說學法“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盡可能地增加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以下學法指導:

  比較法:在初步理解函數概念的同時,要求學生比較兩種概念,特別加深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性。

  觀察分析:讓學生要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新問題

  (2)探究式學習法:學生通過分析、探索、得出對數函數的定義。

  (3)自主性學習法:通過實驗畫出函數圖象、觀察圖象自得其性質。

  (4)反饋練習法:檢驗知識的應用情況,找出未掌握的內容及其差距。這樣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五、教學媒體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學媒體設計如下:

  教師利用多媒體準備的素材①對數函數的圖像②例題和習題③與本節課相關的結論

  設計意圖:利用電腦,演示作圖過程及圖像的變化的動態過程,例題和習題,從而使學生直接的接受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很好地突破難點和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增大教學的容量和直觀性、準確性。

  六、教學過程的設計:

  環節一:引入課題,初步感知概念

  1.知識回顧

  1)學習指數函數時,對其性質研究了哪些內容,采取怎樣的方法?

  設計意圖:結合指數函數,讓學生熟知對于函數性質的研究內容,熟練研究函數性質的方法——借助圖象研究性質.

  2)對數的定義

  設計意圖:為講解對數函數時對底數的限制做準備.

  2.教學情景

  由學生前面學習的熟悉的細胞有絲分裂問題入手,引入對數函數的概念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際問題,體會函數

  環節二:新知探究,構建概念

  (一)對數函數的概念

  1.定義:函數,且叫做對數函數(logarithmic function)其中是自變量,函數的定義域是(0,+∞).

  學生思考問題:①為什么對數函數概念中規定②對數函數對底數的限制:

  設計意圖:為學習對數函數的定義,圖像和性質做鋪墊(

  (二)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教師和學生通過列表,描點畫出函數1)(2)(3)(4)的圖像,并引導學生類比指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觀察,歸納對數函數圖像的特征,得出性質。

  探索研究: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下列對數函數的圖象;(可用描點法,也可計算器)(1)(2)(3)(4)

  環節三、典例分析,深化知識、

  例1:

  解:(略)

  設計意圖:本例主要考察學生對對數函數定義中底數和定義域的限制,加深對對數函數的理鞏固練習:

  環節四、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本節課主要講解了對數函數的定義,圖像和性質及其求定義域,了解通過圖像觀性質。

  環節五、作業布置(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對本節課學生知識水平的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延伸與,注重知識的延伸與連貫,強調學以致用。通過作業設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相關文章: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02-20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說課稿07-20

對數函數及其圖像與性質試題03-31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教學反思04-18

《對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說課稿12-31

《對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說課稿11-09

《對數函數圖像與性質》說課稿07-06

對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說課稿11-04

對數函數及其性質的測試題03-3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尤物国产在线精品三区蜜芽 |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国产 |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 中文字幕不卡视频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另类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