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一課時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第一課時說課稿(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藤野先生第一課時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是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短僖跋壬酚洈⒘俗髡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著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風波”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于是他決定棄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我們也知道初中的學生也正處于自我意識覺醒,青春叛逆時期,讓他們了解名人、偉人的經歷,理解他們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喚起學生內心美好的情感,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追求。所以依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2、理清思路,梳理線索,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3、學習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現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讓學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教學需要2個課時。而且如果講課時不分巨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在這篇文章的兩個重點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敘事線索,學生比較好把握,所以我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貴品質”這一重點,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從易到難的掌握本文的兩個重點。而課堂要真正地成為學生的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我設計一中心“問題”促使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對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但要領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感,課文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的詞語、句子,就必須讓學生通過朗讀獲得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ǖ谝徽n時)
(一)檢查預習
出示“讀一讀,寫一寫”,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二)導入新課
學必求良師。一位好的老師有時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魯迅在國家風雨飄搖的時候,遠赴他國求學,在苦苦追求而屢遭侮辱時,一位恩師以無私的愛和真誠的幫助給了魯迅莫大的斗爭勇氣。這位恩師就是——藤野先生。
。ㄈ┱w感知,探討研讀:
第一:首先讓學生閱讀標題,揣測文章內容,思考如果沒有閱讀課文,假如讓你來寫這篇文章,你會寫些什么,主題會是什么?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學生一般會說寫一些和老師之間發生的故事,用寫事來反映這個人。這時候老師表揚學生,因為他的寫作思路和大文豪魯迅是一樣的。然而,老師此時也要點到課文是從開頭就開始寫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的故事嗎?引起學生對文章段落層次的思考及魯迅這樣安排材料的意圖。
第二:讓學生默讀全文,圈點出文章變換的幾個地點,層次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移劃分文章的段落,明確本文的段落層次,重點研讀魯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部分。
。1)在 ,表達對 的厭惡;
。2)在 ,回憶與 的交往;
(3)在 ,表達對藤野先生的 和 。
(通過圈點整體感知文章結構,從而明確全文是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
(四)研讀賞析
在這一環節重點突破本課的另一個個學習重點——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并學習通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要求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速讀第二部分“在仙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1)、在這一部分主要敘述了哪幾件事?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評價魯迅心中的藤野先生。說說理由。
結合第一題總結出這一部分共敘述了四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多方面的高尚品質:(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完成板書。)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 ——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了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使學生認識到通過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畫人物的好處。在第二題中通過“偉大”這個詞,連通課文的前后,讓學生重點了解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這一高尚品質,魯迅雖然是弱國的國民,但藤野先生卻給他滿腔熱忱的幫助和指導,魯迅的醫學專業成績“及格”。這“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可日本的“愛國青年”對此卻無端猜疑,“借”了魯迅的筆記查看,他們的言行充滿對弱國國民的歧視。藤野先生和“愛國青年”對魯迅的態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遇到了一個如此好的老師,可魯迅又為什么會棄醫從文呢?是什么觸動了他?(引起學生的思考,自然地過渡到第二課時的重點內容。)
藤野先生第一課時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中學語文課標》要求,閱讀文學類作品時,要體驗情感,領悟主題,得到啟示,能夠正確評價作品,并且會品味語言。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敘述類文學作品,選用魯迅的.《藤野先生》我認為比較恰當,但是難度較大。魯迅在文中回顧了留學日本的經歷,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贊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貴品格,又把愛國情感融匯其中,很巧妙。
二、學情及學法分析
初二的學生學習本文,有一定的難度,一是閱歷較淺,二是心理不夠成熟。
魯迅在寫作時,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說的與他想的往往不同。
鑒于以上原因,課上要多用閱讀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師的講授引導下,看清文中的魯迅。安排兩課時,一課時歸納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點。二課時歸納主題,解決句義,突破難點。實際操作時,目標重點難點是交融的。
三、目標
根據三維目標的要求,依據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標如下:
1.閱讀中識字解詞,歸納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點詞句的運用,體會深遠含義。
3.喜歡本文,進而喜歡魯迅,喜歡推敲咀嚼文學作品。
4.教學重點是寫人的具體化,難點是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對主題的理解。
四、過程
1.導入:板書文章標題后,提問:“藤野先生是誰?”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預習過的學生,就可以答出“魯迅的老師”。
再提問:“什么時候的老師?”
也可以答出“留學日本時的老師“。
三提問:“魯迅認為這個老師怎么樣?”
這一問題是擊中難點,初二學生不容易說清楚。于是引導學生閱讀文本。
2. 一讀文本:找出文中寫了關于藤野的幾件事。此環節要盡量多給學生自學的時間, 教師學生都要保持安靜。學生利用以往的學習經驗,完全可以歸納出來。教師不要代勞,不要養成學生課堂懶惰的習慣。
師生共同明確:
(一)相識。<生活樸素,教學嚴謹>
(二)改講義。<嚴格要求,循循善誘>
(三)問裹腳。<實事求是>
(四)漏題門。<正義感。>(此處會有學生質疑,“藤野”對此事并無表示。這時要引導學生細讀這段文章,“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干事托辭檢查的無禮,并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表出來!边@后面的表態和行動,有沒有藤野參與。學生會發生激烈的討論,最后明確“也”字的意義,應該有藤野參與。此處提醒學生讀書要仔細。點擊難點)
(五)話別 <師生情深>
小結:可見藤野是魯迅最感激、最愛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師。板書
在這一環節中,應該不斷突出重點,歸納出事件之后,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導學生寫人的具體化。比如話別一段,“我”告知他將離開,寫藤的神態,“他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寫出了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變化,傷心,想挽留,又無可挽留。想表示悲傷,堅韌的個性又使他掩蔽。于是“我”急忙安慰。師生二人,可謂心有靈犀,令人感動。
在“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后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并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后的狀況。”一段,質樸的敘述,淺白的語言,卻浸透了依依離別的深情。
大家齊讀,品味,體驗沒有抒情勝于抒情的效果。
五、總結說課
這是我安排的第一課時,依據課標和教學理念,我主要運用了閱讀品味法,朗讀體驗法。注重教師的啟發引導,同時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的個性張揚。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把握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情緒變化。
板書:
藤野先生
魯迅
感激
愛戴
恩師
敬仰
藤野先生第一課時說課稿3
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內容:
1、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2、圍繞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來分析文章
教學要求:
1、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當堂練習作文片段
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從中了解到三味書屋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臺學醫時的一位日本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讓我們來一起學習魯迅的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個明白。
明確本文出處、教學重點、寫作背景以及與《回憶我的母親》寫法上的不同。
二、簡介作者
留學目的:魯迅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的。1904—1906年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原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婶斞缸罱K并沒有成為一名醫生,他后來放棄了醫學,從事了文學,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理清全文結構層次
提示: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投影顯示文章結構層次圖如下:
相識前 相識相處時相別后
東京(離往、初到、在)仙臺(回)北京
見聞感受;相識肖像;聲調深切;懷念相處四件事例:珍藏講義;懸掛照片;相別神情 話語;多寫文章。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那全文的暗線是什么呢?
分析講解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
明確這些語句體現了人物什么特點。(投影顯示如下)
。1)外貌描寫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動作 體現人物特點
(3)說話聲調 治學嚴謹
。4)介紹解剖學歷史 生活儉樸
。5)忘帶領結,穿舊外套
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為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
2.學生默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
提問:“我”很吃了一驚的原因是什么?“我”為何感到“不安”?
。2)糾正解剖圖
藤野先生對學生要求嚴格,工作一絲不茍,循循善誘,忽易近人,和藹地指出魯迅圖中的錯,可當時的魯迅有點任性,口頭答應著,心里卻不服氣。哪個成語可恰當地概括這中情形?試著找出與此成語相反的詞語。
。3)關心解剖實習
由“很擔心”到“總算放心了”,從中我們了解到藤野先生對魯迅真誠的關心,為人是多么熱情誠懇。
。4)了解女人裹腳
投影顯示如下:
事情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要求嚴格
關心解剖實習為人熱情誠懇
了解女人裹腳可貴的求實精神
提問:學了6—23段文字,我們懂得了學寫類似作文要注意哪幾點?
投影顯示如下:
明確:
、賹W會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跀⑹聭撚性斅
③上下文注意過渡
④敘事時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讀到此,我們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為人正直,他真誠地關心著魯迅,熱情地幫助魯迅,對待魯迅沒有絲毫的民族偏見。讀到此,我們會想:在這樣一位老師的真誠幫助下,魯迅定然能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學成回國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國?婶斞缸罱K卻作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日本學生懷疑魯迅考試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題目,他們根本看不起中國人,因為當時中國是弱國。二是因為看電影時,魯迅看到中國人為俄國人作偵探日本人抓獲要槍斃時,日本學生拍掌歡呼,對中國人民大肆污蔑。魯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同時感到中國人思想的麻木。這時魯迅覺得,“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要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當首推文藝。為此,他決定棄醫從文。
從上述兩件事情,我們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樣關心魯迅的人非常少,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誠幫助、熱情關心在魯迅心中顯得猶為珍貴。因此,魯迅對他特別感激,感情也特別深摯。
3.請一個學生朗讀32—35段,要求學生找出師生惜別時兩人的神情言行的語句,并仔細揣摩,體會出師生間的真摯情感!八哪樕路鹩行┍В坪跸胝f話,但竟沒有說。”“凄然”、“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嘆息”、贈照片、題字、“叮囑”寄照片和寫信。
4.齊讀36—38段,明確這一部分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懷念之情。魯迅后來給藤野先生寄過照片了嗎?寫過信了嗎?他把老師忘了嗎?魯迅時時記起藤野先生,懷念他,感激他,贊美他,魯迅對先生的懷念之情具體表現在哪里呢?
、僬洳刂v義
、趹覓煺掌
③多寫文章
有關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我們今天都講了,余下的內容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這些事情與藤野先生有何聯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來統攝全文的?這也就是全文的一條暗線。
小結(投影顯示如下):
1.把握全文的結構層次。
2.明確本文的敘事線索。
3.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4.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
藤野先生第一課時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在頻繁更換篇目的語文教科里,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魯迅的《藤野先生》便是這樣的經典。這篇回憶錄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贊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學文的思想變化,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的確立
1)新課標要求本單元教學,要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了解社會人生;要繼續了解敘事精華作品的文本特征,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和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思路和線索;體會作者感情。
2、過程和方法目標:抓住精進的段落,深入領會重點語句對文章的感知有整體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始終要突出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
教學重點:
1、正確朗讀,理清思路和線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并學習通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二、說學情
初二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散文知識,本文可以側重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品讀分析。但是同時學生不能真正領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需要老師加以引導,就會使學生更好進入作品的天地。另外,學生個性鮮明,但語文基礎與語文能力較差,個體間學習水平差距比較大。重點難點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戰。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一)教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朗讀感受法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性散文寫的是作者終生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議論抒情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包含感情。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情感之中
3、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ǘ⿲W法。(依據“三有利”原則)
①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谟欣诎l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于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塾欣谕诰驅W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345”優質高效課堂模式,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上。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課文語言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日本古箏曲《櫻花》,創設情境
這節課,我設計的導語是: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最尊重的老師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中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今天我們就跟隨魯迅去認識這位可敬的異國教師——藤野先生。
(二)明確目標,任務引領
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一開始就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做什么,那么他們便能更好地組織學習這節課我確定的學習目標是(同教學重點)。
。ㄈ┵Y料助讀,檢查預習
指名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介紹魯迅,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的積累。
。ㄋ模└惺苷n文,自主學習
學生帶著問題看大屏幕展示的思考題:
。1)文章寫了那么多的事,這些事發生在哪里?分別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
。2)文章的敘事線索是什么?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線索有明線和暗線明線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的過程組成
暗線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貫穿始終
3贊揚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過渡:我們感知了課文內容,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們就隨著作者的敘述,去深入的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找作者深深懷念藤野先生的原因。
。ㄎ澹┖献魈骄,討論交流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啟迪、相互彌補、相互質疑、相互競爭的效果,從而對課文加深了理解,進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這節課,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在仙臺”部分)
1、在這一部分里,作者主要記敘了哪幾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
2、你認為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什么?說說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發人深省的往事是什么?請你帶著感情復述一下這件往事
。▽W生在自主學習后討論明確:)
1、共記敘了四件事: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 ——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了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2、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當時的社會貧窮落后,處處受辱挨打而藤野先生卻誠懇地對待作者這樣一個弱國子民,真誠的幫助一位來自弱國的學生
3、棄醫從文(學生復述后,再請同學予以評價,重在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師小結】:作者選擇了棄醫從文,因為他“覺得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及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魯迅先生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他當年棄醫從文的原因,貫穿著一種情懷,那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重點研讀,品味語言
品味語言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發展思維能力應教給學生品味語言的方法,可以首先從關鍵詞入手,其次從句式入手,最后從修辭入手。
我將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涵詠品味語言,記住文筆精華。
[學生很容易找到第一段對清國留學生的描寫、對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寫等處佳句]
(七)體驗反思,鞏固檢測
魯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選擇,每一次選擇的支點都是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動盡管我們同學的年齡不大,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選擇請說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也和魯迅先生比較一下,看看你選擇的支點是什么?與魯迅有什么不同?
藤野先生第一課時說課稿5
一、說教材
。ㄒ唬┪谋镜慕庾x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回憶性散文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贊揚了他正直熱情,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文中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二)教學的設想
以其他人物的活動為切入點,解讀《藤野先生》一文特定的社會環境。作者為什么要離開東京去仙臺學醫,后來又棄醫從文?魯迅先生是抱著醫學救國的理想去日本求學的。后來為什么思想發生了轉變?其中三件事對魯迅先生影響極大。一是“東京見聞”。二是“匿名信事件”。三是“放電影事件”。
1.引領學生深入細致地解讀文本,破解魯迅先生發生思想轉變的密碼。魯迅先生在仙臺求學時期,文章寫了“藤野先生認真地為我添改講義”;“藤野先生糾正我的解剖圖”;“藤野先生詢問我中國人尊重鬼”的三件事。通過這三件典型事例,表現藤野先生正直,無偏見,熱情關心異族學生。這些就是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原因。此外,向“我”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這件事。一方面是表現藤野先生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促使魯迅先生深層次的思考中國社會現狀的問題。魯迅先生“很為難的時候”,就是不敢面對國民劣根性的時候,因為“裹腳”裹住的不僅是中國女人的腳,裹住的還有中國向前發展的腳;沉睡的雄獅,向前進取的腳;以及中華民族實現夢想的腳。魯迅先生“很為難的時候”還是藤野先生引發魯迅思想轉變的關鍵所在。使他深刻地認識到醫學只能拯救人的肉體而無法喚醒沉睡的國人。唯有“吶喊”才能喚醒全體國民。正是這個原因,魯迅才離開藤野先生,堅定地走上了棄醫從文的道路。
2.引領學生了解敘事作品的文體特點,概括作者的寫作風格。《藤野先生》是以魯迅先生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還有一條內在的暗線,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材料很多,如寫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仙臺途中對日暮里和水戶的深刻印象,寫仙臺醫專日本“愛國青年尋畔和看電影事件”,寫作者棄醫從文都是圍繞這條內在的線索來組織的。文章篇幅雖長,但脈絡分明,材料雖多,卻井然有序。本文最主要的寫作特點是刻畫人物抓住特征,突出精神品格。文中通過具體的幾件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
。1)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為我添改講義。說明藤野先生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
。2)糾正解剖圖。體現藤野先生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的工作態度。
(3)關心解剖實習。表現藤野先生待人熱情誠懇的性格特征。
(4)向“我”了解女人裹腳,表現藤野先生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此外,還用了一些表現手法來刻畫人物的特征。如寫藤野先生,寫他的“黑瘦”,“八字須”,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戴著眼睛”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衣著模糊”,冬天穿外套,用白描的手法,勾畫出一位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如寫清國留學生,“頭頂上盤著大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這段話,抓住了盤辮子這個細節,反映清國留學生的精神面貌。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幽默的語氣,詼諧的口氣,對他們進行似褒實貶的諷刺,刻畫了他們丑惡的群像,揭示這些留學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質,浸透著對他們的厭惡之情。此外,本文的語言特點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不論是抒情議論的語言,還是震撼作者靈魂的典型事例,字里行間都充溢著作者憂國憂民的感情。這些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去領悟。
。ǘ┙虒W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和線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抓住文章的主要特征。
2.領悟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
(三)教學難點重點
“醫學救國”至“棄醫從文”的轉化原因及過程。
二、說教學流程
。ㄒ唬┮髮W生查找文獻資料,了解作者寫《藤野先生》的歷史背景。
(二)默讀全文,給生字詞注音,釋義。
。ㄈ┰O置教學問題,師生共同交流
1.全文是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述線索的,是一條明線,還有一條暗線,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請舉事例說明。
2.本文最主要的寫作特點是人物刻畫抓住特征,突出精神品格。文中寫了哪幾件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
3.結合課文的語句,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表現手法。
三、說課后拓展
。ㄒ唬┪恼碌臉祟}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寫其他事情的。這些事與藤野先生有什么關系?
(二)為什么作者對在仙臺所受到的優待用“大概是物以稀為貴”來解釋呢?
。ㄈ┳髡邽槭裁匆x開東京來到仙臺?后來為什么棄醫從文?用概括性的語言進行表述。
【藤野先生第一課時說課稿】相關文章: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06-14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05-14
藤野先生說課稿12-30
藤野先生說課稿07-30
《藤野先生》說課稿07-30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01-29
《藤野先生》說課稿范文精選06-13
《藤野先生》優秀說課稿02-23
《藤野先生》說課稿范文01-16
《藤野先生》優秀說課稿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