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3-01-06 17:52:5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數學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說課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說課稿范文

數學說課稿范文1

  1.教材分析

  1-1教學內容及包含的知識點

  (1)本課內容是高中數學第二冊第七章第三節《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最后一個內容

  (2)包含知識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和兩平行線的距離公式

  1-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和前后聯系

  本節課是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最后一個內容,在此之前,有對兩線位置關系的定性刻畫:平行、垂直,以及對相交兩線的定量刻畫:夾角、交點。在此之后,有圓錐曲線方程,因而本節既是對前面兩線垂直、兩線交點的復習,又是為后面計算點線距離(在直線和圓錐曲線構成的組合圖形中)提供一套工具。

  可見,本課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1-3教學大綱要求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1-4高考大綱要求及在高考中的顯示形式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在近年的高考中,通常以直線和圓錐曲線構成的組合圖形為背景,判斷直線和圓錐曲線的位置或構成三角形求高,涉及絕對值,直線垂直,最小值等。

  1-5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教學目標

  (1)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公式及公式的推導過程,能用公式來求點線距離和線線距離。

  (2)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方法和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能力。

  (3)認識事物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轉化的辯證法思想,培養學生轉化知識的能力。

  (4)滲透人文精神,既注重學生的智慧獲得,又注重學生的情感發展。

  確定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xxxx年4月第一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高考考試說明》(xxxx年)

  1-6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確定依據:由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確定

  (2)難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的推導

  確定依據:根據定義進行推導,思路自然,但運算繁瑣;用等積法推導,運算較簡單,但思路不自然,學生易被動,主體性得不到體現。

  分析“嘗試性題組”解題思路可突破難點

  (3)關鍵:實現兩個轉化。一是將點線距離轉化為定點到垂足的距離;二是利用等積法將其轉化為直角三角形中三頂點的距離。

  2.教法

  2-1發現法:本節課為了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使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愉快地自覺學習,通過學生自己練習“嘗試性題組”,引導、啟發學生分析、發現、比較、論證等,從而形成完整的數學模型。

  確定依據:

  (1)美國教育學家波利亞的教與學三原則: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漸進性原則。

  (2)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思想。

  2-2教具:多媒體和黑板等傳統教具

  3.學法

  3-1發現法: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學生經過練習、觀察、分析、探索等步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論證后得到一般性結論,形成完整的數學模型,再運用所得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問題。

  一句話:還課堂以生命力,還學生以活力。

  3-2學情:

  (1)知識能力狀況,本節為兩線位置關系的最后一個內容,在這之前學生已經系統的學習了直線方程的各種形式,有對兩線位置關系的定性認識和對兩線相交的定量認識,為本節推證公式涉及到直線方程、兩線垂直、兩線交點作好了知識儲備。同時學生對解析幾何的實質中,用坐標系溝通直線與方程的研究辦法,有了初步認識,數形結合的思想正逐漸趨于成熟。

  (2)心理特點:又見“點到直線的距離”(初中已學習定義),學生既熟悉又陌生,既困惑又好奇,探詢動機由此而生。

  (3)生活經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點線距隨處可見,怎樣將實際問題數學化,是每個追求成長、追求發展的學生所渴求的一種研究能力。豐富的課堂數學活動能夠讓他們真正參與,體驗過程,錘煉意志,培養能力。

  3-3學具:直尺、三角板

  3.教學程序

  教學環節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三分鐘)喚醒舊知師:“距離產生美”。昨天我與**同學相隔遙遠,彼此毫無感覺,今天的零距離蕩漾著親切,卻少了想象的空間,看來把握恰當的距離才能感知美好。

  (1)你有什么辦法能得到我(A點)和**同學(B點)之間的距離?

  生:思考,回答。

  (2)“形缺數時難入微”。(1)中的各種辦法中哪個較好?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生:比較,回答。

  教學機智:針對學生的回答,老師進行引導。老師進行鋪墊、遞進,或深入、拓展。

  師:由此看來,兩點間距離公式成為解決該問題的首選。讓我們一鼓作氣,繼續努力。提問一:還原學生的數學現實,誘發動機,樂于參與。

  提問二:既可點燃數形結合的思想,又可喚醒兩點間距離公式。

  根據認識發展理論,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是在其認識的過程中伴隨同化和順應的認知結構不斷再建構的過程,達到以舊悟新的目的。(1)(2)兩問的解決為后繼知識作好了鋪墊。

  4.教學評價

  學生完成反思性學習報告,書寫要求:

  (1)整理知識結構

  (2)總結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

  (3)總結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發明發現,學習障礙等,說明產生障礙的原因

  (4)談談你對老師教法的建議和要求。

  作用:

  (1)通過反思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化。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思維內化,知識深化和認知牢固化的一個心理活動過程。

  (2)報告的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

  (3)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缺陷,思維障礙,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自己的教法的滿意度和效果,以便作出及時調整,及時進行補償性教學。

  5.板書設計

  (略)

  6.教學的反思總結

  心理歷練,得意之處,困惑之處,知識的傳承發展,如何修正完善等。

數學說課稿范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我校七年級備課組基于新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三節學習完成自主開發的一節復習課。

  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在以了解的幾何性質及判定定理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幾何推理解題途徑思考——逆向思維。

  邏輯推理是初中數學幾何部分一節十分重要的內容,而開展新思想方法的訓練也突顯出其重中之重。其主要體現在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兩個方面。

  本課時既是對前面所學的平行線性質及判定定理的一個回顧和延伸,又是為以后學習幾何證明反正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它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圖形遷移能力。本節課不論從知識技能還是思想方法上,都是一節十分難得的素材,它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動手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應用意識和抽象建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學生掌握到:“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線的性質”后,能較順利完成簡單的“角的關系直接得直線平行”或由“平行線直接推得角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逆向思維方式在解決平行線有關問題,經歷的“觀察—猜想—說理—驗證”的思維過程也是以后學習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所以本節課的重點為在平行線判定方法及平行線性質的進一步理解運應用基礎上了解與應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由于從說理方法來看,對于幾何邏輯思維尚處于起始階段的七年級學生來講,認知難度較大,所以本節課的難點是:運用逆向思維解決平行線有關問題。突破難點的關鍵是:采用教師引導和學生合作的教學方法

  二、目標分析

  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年齡特點,從“知識技能、學習過程、情感態度”三個角度考慮,本節課確定以下教學目標。七年級學生對幾何說理缺乏足夠深度和廣度,只有通過“探索”這樣特定數學活動,獲取一些經驗方法,逐步形成較為完善嚴密的幾何說明體系。知識技能目標

  1、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幾何語言能用語言說明幾何圖形。進一步熟練運用“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線的性質”解決有關幾何問題并會進行說理(通過閱讀課標,分析教材,本節課的重點為平行線判定方法及平行線性質的進一步理解運應用,而作為解決重點的方法不是讓學死記,而是主動嘗試與探索。)

  2.了解應用逆向思維方式分析問題。(課標要求“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所以數學思維方式訓練顯得越來越重要,同時在初步掌握的基礎上又應用具體問題情境中。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運用“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線的性質”解決有關幾何問題過程,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意識,使學生逐步掌握說理基本方法。新舊教材設計不同,學生較之以往,邏輯推理能力有所下滑,對判別條件說理有一定難度,但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變強,那么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索,就成為突破教學瓶頸和培養學生學習品質的有效手段,這也成為落實新的教育理念到課堂的關鍵。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平行線有關幾何問題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面對挑戰,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教學過程的設計體現了建構主義的以創設“學習環境”為主要任務的理念。體現了以主動學習為核心的教學操作策略,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活動為中心,以學生主動性的知識建構為中心的思想。本教學過程設計體現以知識為載體,思維為主線,能力為目標的原則,突出多媒體這一教學技術手段在輔助知識產生發展和突破重難點的優勢。基于這種教學理念,整個教學過程按以下流程展開:

  四、教學過程流程圖

  創設情境→復習鞏固→例題學習→設問質疑→建立模型→實驗驗證→說理嘗試→抽象建模→變式應用→反饋拓展→小結→布置作業

數學說課稿范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生二年級初步學習組合數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組合數。教材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這也是《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基于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操作等數學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并培養學生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2、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初步學會有序的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方法、過程和結果。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全面地思考問題。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能夠把物體進行簡單的組合,但他們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感性層面,無法做到有序搭配。所以本節課,我盡量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方法去主動發現和獲取知識。

  三、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采用了觀察演示和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法,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建立起了自信。學生在操作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相評價的學習過程中獲取了新知。

  四、教學流程

  依據新課程所追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三維整合”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為以下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握手問候

  所以上課伊始,我和同學們親切的握手問好。讓學生在回答“怎樣握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按一定順序操作”的重要性,再為學生創設游園的教學情境,從而揭示課題。這樣不僅很快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還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和生活之間是緊密聯系的。

  第二環節:穿衣搭配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創設了游園的情境,并設計搭配服裝的環節,學生通過拼擺學具、動筆連線等方法,能夠自主設計出6種不同的搭配方式,在后來的實踐課中,在學生匯報時,我引導學生總結出幾種記錄搭配過程的方法,并得出連線加序號的方法最簡便,這樣的設計既激起了學生對組合的興趣,又給了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同時也為下面每次有序搭配奠定了基礎。

  在穿衣搭配這個環節的基礎上我又設計了選擇早餐、解決門票、設計路線這三個環節,循序漸進的讓學生體會到了“按一定順序操作”的.重要性,并學會了“全面的思考問題”,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最后是第六環節:合影留念

  在經歷了熱情高漲的游園活動后,會演雜技的小猴寶寶和貝貝出現了,全班同學要分別和它們合影,計算出照片數量后,順勢留了一道課后思考題“要是我和寶寶貝貝排成一排照一張像,我們三個的位置有多少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呢?”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為下節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突出重點,把體現本節課主要思想的“按一定順序思考”板書在黑板的主要位置,并讓學生用學具在黑板上操作搭配的方法,更加明確了學生思考的過程。

  六、反思總結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游兒童樂園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應用,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然而,本節課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不少問題。例如當學生說出各種搭配方法時我不應該急于要歸納、提升方法,可以抓住學生有爭議的地方讓學生再次體驗。如果師生、生生能夠進行豐富交流、討論,學生的識就會提高、思維就會越發活躍。

數學說課稿范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青島版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

  2.教材簡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減法,意圖是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十幾減九是在學生學習了十幾和九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是二十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是學習兩位數減去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知識,能為后繼教材的學習做好遷移準備。

  3.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況中提取、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計算十幾減九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十幾減九。

  數學思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重視算法多樣化,培養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度: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交流,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的快樂,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教材重難點:根據教材特點,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分別是: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十幾減九的算法。

  教學難點: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究并理解十幾減九的算法。

  本課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讓他們學會遷移,用類推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仍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比較、綜合的意識。在濃厚興趣的狀態下,學生產生較強的自信心和表現欲望,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

  三、說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與啟發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一年級學生主要依賴于直觀性的教學進行思維。動手操作讓學生手腦協作,更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英國教育家皮斯博說:“如果你想兒童能夠獨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應該采取加強這種智慧品質的方法。”要把學生培養成富有創造力的開拓型人才,在教育方法上應采取啟發式。正如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各方面的特點,我想通過五個環節來完成我的教學:創設情景,活躍氣氛;引導參與,探究算法;自選算法,嘗試練習;分層練習,在玩中學;總結體驗,擴展延伸

  (一)創設情景,活躍氣氛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開始時學生的狀態就為本節課定下了基調。一開始我便用猴老板賣桃子這故事引入,激發學生求知欲。

  課件出示:猴老板喊:“賣桃啦!賣桃啦!又香又甜的桃,快來買呀!”小兔走過來,說:“猴先生,我買9個”。

  提問學生: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還剩多少個?)

  要求還剩多少個該怎么列式?又是怎么計算呢?

  這樣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探究的欲望,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引導參與、探究算法

  首先要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為新知的學習找到相關的理論基礎,讓學生學會遷移,學生在學習了十幾和九的加法之后,已基本了解了學習的思路與方法,可大膽放手,讓學生以6人小組,充分利用自己的學具,自主學習,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同時還應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有些學生可以不利用學具,直接想出結果,也應該給他們展示的機會。

  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尋找適當地機會用課件演示拿桃的過程,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一個一個拿,拿了9個,還剩3個;

  (2)先拿盒子外的2個,再拿盒內的7個,這樣一共拿去9個,還剩3個。

  (3)從盆里拿出9個,剩下1個和外面的2個合起來是3個;

  (4)先從12個中去掉10個,再用多拿的1與2合起來是3個。

數學說課稿范文5

  設計的思路:

  1、關于教材

  《數字與編碼》是新課程第十冊數學廣角中的一節實踐活動課,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并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字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標準》中指出,第二學段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運用數表示事物,并能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數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有了初步體會,特別是在一年級上冊認數的時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數版塊中就已經出現了像郵政編碼、門牌號、車牌號這樣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數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這一知識點學生是已經知道的,而數還可以用來編碼,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大熟悉的,本節課就是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通過實踐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字編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關于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實際的調查、分析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知信息數字化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初步形成數字符號性的認識,培養對應思想和符號化思想。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對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獲得一些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教學重點:體會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嘗試對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

  教學難點:編號時要注意簡潔明了和科學性

  3、關于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是介紹郵政編碼,在這里我是想讓學生初步感悟一一對應思想。從這一目的出發,我是這樣安排的:根據教材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利用學生比較熟悉又相對比較簡單的郵政編碼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信片上的兩個不同編碼,在區分中明白為什么這兩個編碼會不同,初步理解同一個地方郵政編碼就相同,又通過詢問同一個地方會不會有兩個編碼,暗示一個地方只有一個編碼與它相對應,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接著讓學生比較、觀察老師提供的一些郵政編碼,在對比中理解各個數字的含義。當學生發現了一些數字相同時,再次詢問會不會兩個不同的地方而郵政編碼是一樣的?再次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

  第二個環節我是想讓學生在看到了數字編碼在郵政編碼中的運用后,能舉一反三,聯系生活舉一些例子,隱含數學生活化的思想。所以我就讓學生根據課前調查,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的編碼情況,使學生真正明白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也從中感悟到信息數字化的快捷、簡單和科學性。

  第三個環節我是想讓學生在探究中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中的一一對應。根據前一環節,我就順著學生說到的身份證,揭開了探究身份證號碼秘密的篇章。在本環節中,我安排了這樣的幾個步驟:先是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號碼放在小家庭中一起交流,通過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等方法,去探索里面所隱藏著的秘密,并把各自的意見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小家庭意見;接著以小家庭為單位,發表剛剛探究的成果,教師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適當補充,使學生明白各個數字的不同含義,以及15位與18位的不同,理解為什么要升位;再就是在學生初步理解了編寫方法的基礎上,嘗試給自己也編一個身份證號碼,在編寫中進一步體會數字化的簡潔、科學性,也再次感悟了一一對應重要思想。而最后一句這些信息既然也可以用語言文字描述,為什么要選擇數字表達?讓學生在思考中,再次深深體會信息數字化的簡潔性,真正體現學為所用。

  最后一個環節我安排的是拓展運用,是想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感悟編碼的科學性。正好結合我們學校還沒有學生證這一真實情況,讓學生幫助想想,如果我們學校要個每位學生做一張學生證,而在上面又要有一個學生證號,你覺得在這個號碼中應該反映出哪些信息比較好。在學生自己編寫、一起交流的過程中,科學性就比較明顯地體現了出來。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的說課稿07-12

數學的說課稿11-30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用數學”數學說課稿03-20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02-13

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模板07-13

《數學樂園》說課稿07-11

《數學梯形》說課稿07-07

數學溫度說課稿01-14

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03-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v天堂v日本v | 色综合中文字幕色综合激情 | 亚洲精品色在线 | 亚洲AV福利永久看片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人与动人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