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數學口算乘法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口算乘法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的第68頁到69頁,也是第6單元的第一課時。《口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法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教材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創設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口算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課內容的一個知識生長點就是表內乘法,將整十、整百、整千數和一位數相乘轉化成表內乘法來進行計算,以此來滲透轉化思想的學習方法。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不僅為今后學習乘法估算和筆算乘法奠定了基礎,所以它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數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的過程,理解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 能力目標
在觀察、比較、分析、類推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3. 情感目標
通過具體、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難點:探索發現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的規律,并理解口算算理。
四、說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根據本節課內容特點和小學四年級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法、討論探究法、設疑思考法、逐步滲透法和師生交際相結合的方法。
五、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首先,我通過創設兒童游樂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不知不覺地運用舊知識的鑰匙去打開新知識的大門,進入新知識的領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解決新問題,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并通過觀察、比較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發現規律,進而類推出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老師帶同學們去游樂園玩的故事情境,通過多媒體演示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童趣而又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的開始,我創設了一個“要去游樂園,必須先渡船過河”的情境,這樣復習表內乘法和萬以內數的組成,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進入學習狀態。
2.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先出示游樂園的場景圖,由“小朋友們遇到了一些困難,我們來幫幫他們吧”,引出小朋友提出的三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口算的必要性,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還可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
第一個問題:“我們4人去玩碰碰車吧,每張門票9元,需要多少錢?”這是舊知識,學生大都能夠很快得出9×4=36(元),并回憶乘法的意義,9×4表示4個9元的和,為后面探索新知做了有效的鋪墊。
第二個問題:“我們4人去坐有軌電車吧,每張門票10元,需要多少錢?”在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列出乘法算式10×4,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給學生獨立的思考空間,有思路的同學,在小組里介紹自己的方法,這樣既幫助了差生,又讓優等生得到成就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體現新課標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然后再全班交流。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背景和自身思維
方式的不同,學生肯定會會有不同的算法。有的用4個10相加;有的會聯想第一個問題,想到9個4是36,再加1個4就是40;或想到10×4表示4個十,也就是40。只要學生說的算法合理,就給予充分肯定,鼓勵算法的多樣性。如果沒有學生想到10×4表示4個十,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得出這一方法,為后面總結口算算理打基礎。
第三個問題:“我們3人去玩激流勇進吧,每張門票20元,需要多少錢?”先讓學生列出乘法算式20×3,再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算法。學生會出現幾種不同的算法,如3個20相加得60,或者先不看因數末尾的0,計算2×3,再在末尾添一個0,也就是把20看成2個十,2個十乘3得6個十,即60。教師肯定學生的不同算法,學生自然地會進行比較、分析哪種方法更好,更簡便。我不急著歸納出哪種方法簡便,把問題帶到后面的學習中,讓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自己進行比較,每進行一次比較就是一次思維的突破,就是一次提高。
接著出示課本第69頁的做一做,讓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答案。在計算這些題目時學生會用自己喜歡的那種方法,在計算20×7時,學生如果用加法會發現比較麻煩,從而讓學生自然的對計算方法進行優化。 學生在計算20×7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出200×7,2000×7的口算方法。使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規律。
然后揭示課題,并進行小結。讓學生觀察今天計算的乘法算式與以前學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學生會發現以前學的是一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而這節課口算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從而引出課題——口算乘法。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3.自主練習,鞏固深化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課標的強調,“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因此,在練習設計中,我不僅講究層次化、趣味化、彈性化,還融入趣味性,以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做得愉快,練得開心!
首先,我創設游樂園舉行闖關游戲獲得免費門票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一關:口算題卡。也就是課本第71頁練習十五的第一題。我想通過這道題來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對答對的同學獎勵一張“旋轉木馬優惠券”,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關:搶答比賽。老師出示手中的口算卡片,學生不用舉手,直接搶答,看誰算得又快又對。我想通過這道題,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口算技能。然后課件出示剛剛卡片上的所有算式和得數,并分成兩組。學生觀察左右兩組算式的因數和積,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強調學生遇到如“40×5”這樣的題時,積末尾0的個數要比因數末尾的多一個。
第三關:火眼金睛,用手勢判對錯。設置幾道學生容易出錯的題,讓學生來判斷,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再出現同樣的錯誤。
第四關:解決問題。“環衛工人每天在游樂場撿礦水瓶約400個,5天大約能撿多少個?”培養學生運用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教育學生不要亂扔垃圾,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五關:智慧沖浪。我設計這樣一個拓展題目,240=()×()=()×()=()×()=()×()=()×()……比一比看誰將這條龍接得最長。擴大題目的思維廣度,學生除了常規的“8×30,3×80、6×40,60×4可能會出現:1×240=240 10×24=240 2×120=240 20×12=240等方法。這樣做,既可以每個學生都參與練習,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發展和提高。
4.知識梳理,師生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充分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小學三年級數學口算乘法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乘法口算》說課稿07-15
數學《乘法口算》說課稿07-15
《口算乘法》說課稿06-09
三年級數學口算乘法的說課稿10-27
三年級數學口算乘法說課稿12-01
三年級數學口算乘法說課稿07-20
《口算乘法》說課稿(精選17篇)10-16
《口算乘法》說課稿(精選20篇)04-02
三年級數學口算乘法說課稿(精選14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