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馬說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馬說說課稿1
一、我授課的題目是《馬說》,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通篇寫馬,實則寫人。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文章對自己不著一字,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卻充溢其中。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引發學生的思考:當代千里馬是否也要依賴于伯樂?
二、通過這篇文章的教學,我準備達到以下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因為新課標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3、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完善自身素質,成為堅毅、執著、博學、謙遜的人才”的育人目標。4、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
三、在教學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幾點:
1、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2、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引導和培養學生根據注釋和積累解決實詞虛詞等重點字詞的能力和習慣,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3、文以載道,語文課程是人文和科學性的統一,所以在本節課上,我引導學生樹立的情感和正確的人才觀,以便在以后的成長路上如何去把握自己施展自己。
四、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通過短片感知人才的意義及重要性、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練筆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
2、誦讀品味法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書聲朗朗”。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3、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勇于討論營造出“議論紛紛”的課堂氣氛。
4、情感激勵法通過教師寄語,勉勵學生樹立人生觀成才觀。通過語言呼告讓課堂教學“高潮迭起”
五、教學過程
1、人才觀的樹立:通過《天下無賊》的人才觀初步讓學生感知人才的意義及重要性。
2、解讀標題標題為“馬說”,實則為“說說馬”,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問題,用來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
3、講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課件)
4、朗讀課文,解讀文本(非讀無以訓練語感,非讀無以激發美感)
當今語文教學要溯本求源,探其精髓,勿忘“讀”這個本。所以,這個環節就是“邊探究文本邊朗讀,解讀到一定的深度,朗讀也到位了。”按照這樣的指導思想:第一步:教師范讀。范讀是為了體現教師的示范和楷模作用。第二步:全體朗讀。這樣是為了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朗讀
時注意重點字音及停頓。第三步:細讀課文、疏通文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著重詞語解釋和句子翻譯,將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在本子上,全班進行交流。基本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劃出本課的重點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見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教師進行歸類板書。(課件展示)
這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并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第四步:個別學生朗讀,學生集體評議,并說明理由。這樣學生的誦讀必須建立在對文章的理解上。學生的評議可能回涉及到這么幾點:
(1)5個“也”字句的語氣。
(2)整篇文章所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疑”和幫助“解疑”。
第五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把握正確語感、語氣進行朗讀。
5、精品細讀教師此時應提出提綱挈領的問題(抓住十一個“不”字讓學生對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學生已較透徹地把握了文章。接下來該呈現出文章最實質的內核了,“文章是說馬,但作者真的只想說馬嗎?”學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馬、食馬者、伯樂”的寓意了。
6、情感延伸你如何看待當代社會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
對這個問題,教師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對較消極的學生要適當地進行鼓勵。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7、作業練習布置:①背誦全文②以“千里馬”代筆給“伯樂”寫一封信。8、老師寄語
我在教學最后留給同學們一段話,(用多媒體出示)。本節課的落腳點應該是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上,樹立遠大理想,抓住機遇,鼓足信心和勇氣去展示自己。
馬說說課稿2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馬說》,它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文中充溢著憤懣之情和潦倒之意。教材入選此篇,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古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引發學生思考。下面我將針對本課按照確定目標、落實目標和檢測目標進行說課。一、目標的確定
一、相關課標摘引: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二、課標相關內容解讀:
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關鍵是誦讀、積累和體會,在誦讀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在誦讀中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在積累中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因此,對《課程標準》相關內容中的關鍵詞解讀如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其中“正確的”可以分解為讀準字音,讀準停頓,讀準重音,讀準語調等;“流利的”朗讀,可以分解為讀的連貫,不指讀,不詞化,讀出一定的速度;“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分解為讀出心理的變化,讀出態度的變化,讀出心情的變化等等,這些變化都落實在語氣上,即讀準語氣。
“理解基本內容”可以分解為知道文章大意,對于常用的文言詞語,關鍵的句子能準確的說出其現代漢語意。“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可分解為: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能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做出思考,表述感受。(三)確定學習目標:依據《課程標準》、文章核心內容,我確定學習目標如下:1、朗讀課文,讀準停頓及重音,讀出語氣,并熟讀成誦。
2、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能說出文章大意及重要文言詞語的準確含義。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教師點撥,能夠說出本文的深層含義,并能體會作者的感情。(其中目標1為學習重點,目標3為學習難點)二、目標的落實
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語感,而且也積累了一些文言常用詞語的用法。這篇文章可讀性強,文字也不算很深,但學生受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的限制,難以完全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基于這種情況,本節課以朗讀為主,讓學生能夠熟讀成誦,對于內容則不過份深入。
具體教學過程預設如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課
1、由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解讀標題,介紹“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大屏幕顯示)3、展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讀出文意1、學生自讀,讀準字音。
學生自讀課文,劃出需要注意的字音;學生發言,教師板書歸類(如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等);同桌試讀課文,相互聽評,達到讀準字音的程度。
2、對照注釋,讀通文意。學生對照注釋,邊讀邊譯;(著重詞語解釋和句子翻譯,將不能解決的字詞句記錄下來。)然后就近交流,解決疑難字詞;(大屏幕顯示檢測題目)小組競賽,檢測學習結果;教師針對學生回答,酌情點撥。
3、全班齊讀,感知文意。(要求讀得通順,不讀破句。)(落實目標1、目標2)
(三)再讀課文,讀出情感
1、大屏幕顯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
①文章開頭就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②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③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不知馬的?
(這些問題的設置,目的是使學生仔細品讀“也”字句的不同語氣和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點撥。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準節奏、重音和語氣,要讀得響亮、沉穩、流暢。
可采取以下方式來讀:個人朗讀,集體評議;小組內互讀、互評;朗讀挑戰賽(教師也可參與);男女生競讀。(采用多種形式的讀以及教師的參與,在于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落實目標1、目標3)(四)三讀課文,讀出意趣
本環節是教學的難點,我的設想是通過“一談二問三總結”來完成。
一談:你對本文的哪句話最有感慨,談談你的感想。
二問:伯樂和千里馬各指什么?作者借伯樂和千里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在此,簡介寫作背景,體會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的見解。
三總結: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最后學生一起背誦課文,注意情感的把握,要求背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落實目標1、目標3)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說說你所知道的其他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大屏幕打出提示內容)
你還知道哪位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他寫下了什么作品?作品什么內容?如果你遇到不如意的事,你會怎么辦?
(設計此環節,使學生梳理這類作家作品的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啟示。)(六)本課小結,教師寄語
懷才不遇自古有之,人生不如意事也是十有八九,但幸福與苦難總是同在,當我們身處人生低谷時,千萬不要喪失信心與希望,學會珍惜一切,因為磨難會讓我們變得更堅強、更有力。(七)布置作業:
給韓愈寫一封信,撫慰他懷才不遇、憤懣不平的心情。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直觀對稱,突出重難點,高度濃縮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馬說韓愈
伯樂不常有——不以千里稱也(痛惜)
食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憤怒)托物寓意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嘲諷)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盡量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并采用多種形式,以讀貫穿始終,在拓展延伸和布置作業時,設計具體的、開放性的題目使學生有話可說,并有所得。三、目標的檢測1、檢測題目:
樣題1:找出“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通假字并解釋。檢測內容:學生對重點文言詞語的積累與掌握。
樣題2:根據提示默寫,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檢測內容:學生對文章的背誦與理解。
樣題3: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檢測內容: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1)能夠準確地找出通假字,并準確解釋其含義。(2)能夠寫出要默寫的內容,沒有錯別字。
(2)檢測標準:
(3)能夠寫出“懷才不遇、悲憤”等表現作者情感的同義詞語。3、評價方法:
通過表現性評價預期使80%以上學生能夠當堂達標,課后輔導達成率約為90%。以上是我關于《馬說》一課的說課,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馬說說課稿】相關文章:
《馬說》說課稿14篇11-08
八年級《馬說》說課稿11-25
《馬說》閱讀答案03-27
韓愈的《馬說》07-02
韓愈《馬說》習題11-19
韓愈馬說課件11-12
韓愈《馬說》教學設計11-17
馬說評課稿12-27
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說課稿范文11-25
說“屏”說課稿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