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2-05-16 10:47:2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三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10以內自編應用題

  【活動目標】

  1、理解加法中得數(和)與兩個加數的包含關系。

  2、能根據一幅圖畫編加法應用題,答題列式。

  3、 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

  【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畫面提供的信息,創編加法應用題。

  難點: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理解“加”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教具:

  樹枝、屋檐、樹枝和屋檐、兩根電線桿背景圖各一;小鳥磁鐵10個;筆1支;活動單47A-D《小鳥飛來了》(每張4題為一套,裁好用回形針別在一起)。

  2、學具(倆人共用)共14套:

  活動單47A-D《小鳥飛來了》(每張4題為一套,裁好用回形針別在一起)筆每組1支。

  經驗準備

  1、幼兒前期經驗,有試編應用題的經驗

  2、規則:兩人結伴,一人選活動單編加法應用題,另一個人接過活動單回答列算式。交換角色做下一題。

  【活動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環節1:討論玩法(約10分鐘)

  通過磁鐵演示,幫助幼兒理解畫面信息。基于“看圖編應用題”的活動經驗,與幼兒討論確定活動規則。

  1、學習編題

  教師:“今天派派、麥麥給小朋友帶來了新的看圖編題的活動單,(用小鳥磁鐵在背景圖上呈現出活動單47A的第一幅畫面)看這幅圖你能看懂嗎?你能跟根據這一幅圖來編應用題嗎?誰來試試看?”

  請個別幼兒試編應用題。

  教師變換背景為屋檐與樹枝的活動單47C的第一幅畫面說:“再來看這張圖,怎么編題呢?”指導幼兒再次試編應用題。

  2、討論規則

  教師出示裁好的4套活動單47A-D《小鳥飛來了》:“這個活動名字叫小鳥飛來了,派派和麥麥像以前玩看圖編應用題那樣,一個人編題目一個人解答列算式,然后再交換,合作的很好,你想不想也和好朋友一起來合作玩呀?”

  教師繼續說:“兩個人一起玩時,先拿幾套活動單?(一套)

  放在兩人什么地方?(中間)

  然后誰先來選活動單來編題?(由倆人商量后決定)

  一人選活動單編好題目后,由誰來解答列式?

  (由另一個人)

  活動單由誰保管?(由列式的人保管)

  接下來怎么做?(倆人交換角色重新開始)

  一套題有四張每人要編幾道題?(每人編兩道)

  這個活動和看圖編應用題的規則一樣,小朋友們會玩了嗎?”

  (二)進行部分

  環節2:分組操作(約10分鐘)

  1、分組操作

  請幼兒開始操作

  教師提醒幼兒:先結伴在選活動,游戲雙方可以坐在同一邊方便看活動單

  2、觀察指導

  教師巡視各組幼兒操作,重點指導新活動。

  觀察幼兒是否理解“小鳥飛來了”意圖,看幼兒是否能合作,根據現場幼兒發展水平分層指導。

  (三)結束部分

  環節3:交流評價(約10分鐘)

  重點討論“為什么不一樣的事情,列出的算式卻是一樣。” 并請幼兒根據算式自編應用題,加深對算式抽象意義的理解。

  (點評操作中好友合作的情況)

  1、交流

  教師:“今天小朋友去玩過‘小鳥飛來了’你是和誰一起玩的?誰愿意來及介紹一下你們編的題目?”

  請出兩結伴幼兒,用小鳥磁貼在背景圖上擺出活動單上的圖景,演繹輪流編題、回答列式過程。

  教師提問他們各自列出的算式意義以及得數(和)與兩個加數的關系。

  例如:1+9=10每個數什么意思?為什么1+9=10?(因為1和9合起來就是10)

  教師:“有哪些小朋友編的題也列出了同樣的算式?”

  教師:“你們編的是同樣的事情嗎(不是)

  那為什么列出的算式會一樣呢?”

  (因為他們的數量關系是一樣的)

  教師:“今天在編應用題時,你們遇到困難了嗎?”

  如果幼兒提出來,教師則問“是什么?”并組織幼兒討論解決方法。

  2、評價

  教師:“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個新本領,你和朋友合作愉快嗎?”

  教師根據現場幼兒的表現進行補充點評。

  評價要點:(1) 能理解一幅圖的圖意,根據圖意編題、答題列式。

  (2) 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

  3、結束 請幼兒將活動單和自己的爸爸媽媽進行交流。

  【活動反思】

  孩子們能理解加法中得數(和)與兩個加數的包含關系,能根據一幅圖畫編加法應用題,答題列式。但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上大多數幼兒可以達到,個別幼兒不愿與同伴一起合作,將材料全放到自己那邊,還有的幼兒不遵守活動規則,一邊編題一邊說出式子,下次我需要在強調活動的規則。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數量在10以內的物體按厚薄等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

  2、激發幼兒參與操作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學習將數量在10以內的物體按厚薄等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

  活動難點:

  學習將數量在10以內的物體按厚薄等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大小不等長方形報紙

  厚薄不同的書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出示書本引出活動)

  老師:小朋友們好,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呀?

  (幼兒回答)

  老師:是的,今天老師帶了很多書寶寶呢,我們看看這些書寶寶有什么不一樣呢?

  (幼兒回答)

  老師:小朋友們觀察的很仔細,有些小朋友說的也很好,這些書寶寶看起來有的厚有的薄,那一共有基本書呢?我們能不能按照書的厚薄跟它們排序呢?

  (幼兒思考)

  二、引導幼兒對書本進行排序。

  老師:好的,現在老師要請孩子們來排一排哦,我們先從五本書開始,不著急,慢慢來,先請一位小朋友來試試看哦。

  (請幼兒來操作)

  老師引導孩子先找出最薄的,再找出剩下中最薄的,直到排完。)

  老師:好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排的對不對呢?先從最薄的開始,然后厚一點,厚一點,厚一點,,,直到最后一個最厚的。

  老師:好啦,那我們再添加兩本吧,要怎么排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在要怎么排吧!

  (繼續請幼兒來進行排序)

  老師帶領幼兒集體檢查驗證

  出示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引導幼兒進行比較,說出最大的,大的,最小的。

  老師:那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幾個正方形吧,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呢?大小不一樣,那誰來比一比說一說,把比較的結果告訴我們呢?

  (請幼兒來回答)

  老師帶領幼兒集體表述。

  三、活動結束。

  老師:好啦,今天我們學習比較了厚薄,以及復習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大小比較,孩子們要記得哦,在家也可以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有材料自己復習哦。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讓誰先吃好呢》是一個幽默生動、結尾出人意料的繪本故事,將乏味的"排序"完美地蘊藏在美妙的故事里,將繪本與數學知識、生活經驗完美地結合起來。所以我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了此次數學活動。在活動設計中,我以"讓誰先吃"的故事情境為切入口,利用情境推動幼兒對于高矮、大小和輕重排序經驗的不斷建構,活動目標在過程中自然展現、層層鋪展、一一達成。讓幼兒在活動中表達、探索、操作,潛移默化地學習到數學知識,體驗排序帶來的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按要求進行輕重排序,嘗試記錄結果。

  3、積極參與排序活動,體驗排序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按動物個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長短、尾巴長短、體重的輕重進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難點:在數石頭游戲中,比出動物間的輕重關系。

  【教學實施過程】

  一、初步了解動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

  (1)師: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一些動物朋友,看,都有誰呢?數一數,一共有幾位?(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鱷魚、毛毛蟲)

  (2)師:這些動物朋友身上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什么呢?(例如:我們可以叫它長耳朵小兔、大嘴巴鱷魚、高個子長頸鹿、長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蟲)

  2、發現桃子引出故事。

  (1)師:咦,他們都在看什么呀?(桃子)

  (2)師:看看,這個桃子長得什么樣?

  (3)師:哇,這樣一個愛心形狀的大桃子,看著就很好吃,饞得動物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可是6個動物1個桃子,讓誰先吃好呢?

  二、結合故事,引導幼兒按動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動物高矮、大小、長短排序。

  1、按個子的高矮排序。

  (1)師:"按照個子高矮的順序吃怎么樣?"長頸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說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誰的個子最高了。

  (2)師:于是,他們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樹開始量身高。請你們仔細的看看,有沒有人耍賴皮犯規?

  (3)師:對呀,量身高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比,站站直,不能算上耳朵和尾巴。看,他們站好了,誰最高?第二高是誰呢?第三高呢?接下來輪到誰?第五高?最矮的一個是誰呀?

  (4)師:按照個子高矮的'排法,最高的是長頸鹿,所以桃子得它先吃。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1)師:"不行,這么大的桃子,當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鱷魚張著一張大嘴發話了。于是,動物們都張大了自己的嘴巴,請你們看一看、比一比,按照嘴巴大小的順序,該怎么排呢?

  (2)請個別幼兒在上前操作,比一比進行排序,教師總結。鱷魚嘴巴最大,該它先吃,如他愿了!

  三、引導幼兒按動物的輕重進行記錄和排序。

  1、討論比重方法。

  (1)師: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勁兒的跺著腳,直說:"不行"。它會要求比什么呢?你們真的說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體重的順序來排。

  (2)師:那體重該怎么稱啊?用什么好辦法呢?運用蹺蹺板稱重,一頭坐小動物,一頭放石頭。

  師:想一想,蹺蹺板是平的代表什么意思?蹺得高的表示重還是輕呢?蹺得低呢?如果蹺蹺板左邊重右邊輕呢?

  2、教師交待操作要求:為了公平起見,請我們小朋友來做裁判。先看好是哪位小動物在稱重,然后數一數蹺蹺板上石頭的數量用數字記錄在"石頭"下面的格子里,最后看看蹺蹺板是平的還是翹的,用數字進行排序。

  3、幼兒記錄,教師觀察指導。

  4、交流操作結果,教師記錄反饋糾正。

  5、引導幼兒一同來看著記錄表進行體重的排序。

  師:那么我們一起來看著這張記錄表,給小動物們排排體重吧!看來桃子該給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導幼兒思考逆轉排序。

  1、師:毛毛蟲心想:"比誰最高,長頸鹿是第一名;比誰的嘴巴最大時,鱷魚是第一名;比誰最重,犀牛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長、尾巴最長時,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它該比什么得第一呢?

  2、對呀,為什么不管什么順序,都要從最大的開始!毛毛蟲也想到了,我們可以反過來嘛,要論誰的個子最小,毛毛蟲是第一;要論誰的嘴巴最小,毛毛蟲也是第一;耳朵最短、尾巴最短、體重最輕,這第一名不都是毛毛蟲嘛!大家一致認同了,于是毛毛蟲痛快地鉆進桃子里先吃了起來。

  四、拓展延伸

  1、師: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從小排到大、從矮排到高、從短排到長"的情況發生?

  2、師:小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比較方法,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找到許許多多的排列方式。動物們依據自身的特點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實在你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請你們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厲害的?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以綜合活動進行展示,活動中的主要內容偏向以數學,通過聆聽本活動,讓我發現繪本的不同形式的展現,繪本不一定是語言活動的專屬,主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細心觀察,便能發掘繪本中更多的價值。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三篇】相關文章: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5篇05-13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3篇05-11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4篇05-10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四篇05-06

抽獎游戲大班數學教案04-29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左右04-24

大班數學教案四篇05-11

大班數學教案三篇05-08

大班數學教案(15篇)04-15

大班數學教案逛超市教案04-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真实高潮国产对白视频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专区 |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 | 一级a做视频在线观看国 | 香蕉国产成版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视频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