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2-07-04 17:13:1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學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數學教案匯編15篇

三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2、理解分數各部分名稱,會正確讀寫幾分之一。

  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直觀地認識幾分之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體會分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敘述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準備:

  各種圖形的紙片若干、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出示:今天是小胖的生日,小丁丁帶了一個蛋糕來為他祝賀,他們倆會怎么分這個蛋糕?(對半平分)

  每人能分到幾個蛋糕?(討論)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認識

  1、(交流,匯報)小胖和小丁丁每人能分到幾個蛋糕呢?(半個)

  2、半個蛋糕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

  3、在數學中,我們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指導的讀法和寫法。

  4、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所以小胖和小丁每人能分到個蛋糕。

  5、動手操作

 。1)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紙片中選一個你喜歡的圖形,動手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顏色,并說一說。

 。2)那么空白部分又占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3)看圖說一說

  A、把一個圓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圓形紙片的,是(

 。﹤圓形紙片。

  B、把一個三角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三角形紙片的,是(

 。﹤三角形紙片。

  C、學生自己選一個圖形說一說。

 。4)觀察比較兩個圖形的涂色部分都是它們的,大小是否相同?

 。ㄒ粋正方形、圓……都是一個整體,因為整體大小不同,所以所得到的二分之一的大小也不同。)

  (二)、認識

  1、小胖和小丁丁正準備切蛋糕時,小巧和小亞也來祝賀小胖的生日了,于是他們決定四個人平分這個蛋糕,那又該怎么分呢?每人再拿出一個圓形紙片替代蛋糕,動手折一折,分一分。(可以同桌商量)

 。1)交流方法。

 。2)每人能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樣想的?

 。3)說一說是什么意思。會寫嗎?一起來書空一下。

  2、動手操作

 。1)你能從另外一些圖形中找到嗎?(每人再選一個圖形,折一折、涂一涂,并且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得到它的的,然后全班交流。)

  (2)在這些圖形的空白部分中有沒有它的?

 。3)看圖說一說

  A、把一個正方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4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正方形紙片的(

  ),是(

 。﹤正方形紙片。

  B、學生自己選一個圖形說一說。

 。4)正方形和圓形紙片的涂色部分同樣都是它們的,大小相同嗎?為什么?

三年級數學教案2

  一、教學內容:

  學習小數是認數的一次重要擴展,在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往往采用小數表示。本單元初步教學小數的知識,也為第二學段系統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基礎。全單元編排四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例2:認識小數

  例3:小數的大小比較

  例4: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寫一位小數;能結合具體內容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三、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的讀法和寫法。學會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及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時間:

  4課時

  五、教具準備:

  課件和配套光盤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精品資料設計

三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不同題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練習三第1題)。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乘法計算順序是什么?在豎式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習三第2題。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學生分組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連續三次進位的題目,指名回答時要讓學生說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幾,是如何得到的。

  2.練習三第3題。

  (1)出示題目中條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小云有5本相冊,每本96張照片;小蘭有4本相冊,每本126張照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小云有多少張照片?

  小蘭有多少張照片?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練習三第4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4.練習三第5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5.對比練習(練習三第6題)。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上下兩道題,說一說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發現的?再動手計算。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學生,你獲得哪些解決問題的經驗?

三年級數學教案4

  單元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幾何直觀圖,使學生了解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并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學會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能解決簡單小數的比較問題。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認識小數對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小數的認識,小數的大小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小數加減的實際應用。這些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見過小數甚至用過小數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旨在將日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地運用小數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加、減法的計算。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初步認識了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并且學習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里是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材中出現的小數的小數部分都只有一位或兩位,小數的計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這兩部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是小數的初步認識為小數加、減法的學習做準備,而在小數加、減法的學習中,學生對小數的認識更加深刻,為今后系統地學習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課標分析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小數,發展數感。

  2.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能讀、寫小數,會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4.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了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及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養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1毖生進行課前調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弊急柑炱健⒌繾映印2分硬幣、1克鹽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交流,了解單位與工具

  1繃私庵柿康ノ

  課前,老師請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誰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老師把學生說的物品的質量寫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噸……

  教師指出: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噸都是計量物品輕重的單位。其中的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恕⑶Э、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咱們將要研究的內容。

  2比鮮豆ぞ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現了哪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教科書第1頁圖上的各種秤,并作必要的補充與說明。

  二、動手操作,認識克

  1苯淌Τ鍪疽恍∩籽危ㄖ1克),估一估它的質量

  請學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來稱?

  經過討論,學生確定要用天平來稱。

  2苯檣芴炱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強調指針左右擺動得一樣就平衡了)。

  3背蒲

  教師示范用天平稱出這一小勺鹽的質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鹽,說一說感受。

  4蹦闃道2分的硬幣有多重嗎?誰來估一估

  學生用天平稱出2分的硬幣重1克。用手掂一掂,說一說感受。

  5畢胍幌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拿出學生能想到的一些輕的物品。

  6碧致郟耗閎銜什么情況下使用克作單位

  三、課堂活動

  1狽腫榛疃:稱學習用品

  先估一估,再稱一稱,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寫記錄單。

  2倍懶⒆饕擔看圖,填一填(教科書第2頁)

  指導學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后延伸

三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課學習的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

三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115~117頁。

  【教學目標】

  1?感受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初步建立起對稱的概念。

  2?經歷觀察、操作、交流等過程,在此過程中有積極的學習心態。

  3?感受生活中物體的對稱美,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對稱

  1.開門見山,指出學習課題:對稱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新的知識--對稱。

  2.獨立看書第115~116頁

  教師:請同學們看書115~116頁,邊看邊想,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組內說說自己的發現

  教師:看了,想了,想不想說說呢?請大家先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發現或看書后的想法。

  要求:組內每個人均要發言,老師可以通過看、聽、問的方式了解組內說的情況。

  4.全班交流

  抽代表在全班交流,有不同的發現時,其他小組派代表補充,相同發現不重復發言。

  要求:發言時要說明是組中集體的認識還是個別認識,如果有個別認識,應說明是誰認識到 的。

  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注意調控,如果學生表達偏離建立對稱概念的目標時,要適時適宜導回,并注意點到對稱的本質,即對稱事物(以及后面的軸對稱圖形)的共性:可以分為兩部分,這兩部分完全一樣。不要在美、漂亮這些非本質屬性上過多糾纏!

  有!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教學安排。此安排充分利用了教科書上的素材,充分發揮了教科書的作用。學生獨立看、想,然后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習方式的變革。]

  二、在生活中(室內、室外、校外)找對稱現象,拓寬對稱外延的認識

 。1)教師:同學們通過看書、交流知道了許多物體是對稱的。其實生活中遠不止這些對稱現象。想一想,你還發現過哪些物體是對稱的?為什么說它是對稱的?先獨立想,再告訴同伴,好嗎?

 。2)抽代表全班交流,相互學習。

  在解釋為什么說它是對稱時,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說出基本意思即可。

  三、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對稱的認識

  (1)書上第117頁第2題做墨漬圖。

  (2)書上第117頁第3題:搭積木,無積木者可用小棒、圖片等代替。 要求:要邊做邊說,如:我搭了一口箱子,是對稱的

  四、在辨析中深化對對稱的認識

  通過小黑板(或課件)出示許多圖片(也可就用書上第119頁練習二十第1題的素材),讓學生辨析哪些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并簡述原因。

  五、通過生活中的反例進一步深化對對稱的認識

  教師:生活中有沒有不對稱的事物呢?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再相互說說,最后全班交流。教師要引導點穿:不對稱的事物也有!但有些事物不對稱的話就不美、不諧調、不方便。如:缺了一只眼、一只耳朵、一只手、一條腿的人或其他動物。

  六、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對稱)能閉上眼睛想一想對稱的物體有什么特點嗎?(可以分為兩部分,兩部分完全一樣)

  指出:正因為生活中有許多對稱現象,我們這個世界才會這樣美麗、漂亮,想知道關于對稱的更多知識嗎?下節課我們再繼續研究它。

三年級數學教案8

  【教材、學情分析】

  《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長

  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是后面認識面積單位和探索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重要基礎。這部分內容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面積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知識,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早就已經對面積

  有了初步的體驗,只是還沒有將生活體驗轉化為知識體系,學生對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的安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激活探究面積的數學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具體的事物認識面積的直觀含義。

  (2)學習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不同物體的面積大小。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比較課本和黑板的面積大小入手,讓學生體會面積的直觀含義。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面積大小,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在具體的動手操作中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關聯的情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再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樹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比賽導入:同學們],喜歡畫畫嗎老師這里有兩片樹葉,想請同學們幫它們涂上顏色,誰愿意幫這個忙呢

  2、設問:想想看,到底誰涂得快呀為什么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選擇樹葉涂色比賽作為導入,一是緩解課前緊張氣氛,鼓勵學生以輕松的心態上課;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ā┨骄棵娣e的含義

  1、摸一摸,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葉子,引導出“表面”。

  (2)談話:教室里有許多物體,你去摸摸看這些物體的面。

  師;你摸到了那些物體的面呢

  (4)教師示范摸物體的面,學生動手摸數學書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導

  學生體會各種物體都有面,并且讓學生體會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較面的大小。

  摸課桌面和凳子面,體會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

  個比較小。

  3、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

  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4、揭示面積的含義,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對熟悉的事物的表面進行比較,使學生首次感受面積的含義。學生在說的同時通過模仿、遷移可以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從而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直觀化,便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

 。ǘ└惺芷矫鎴D形的大小

  1、認識平面圖形面積的含義

  師:如果我們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畫在紙上,得到了兩個什么呀

  這兩個平面圖形有什么關系呢引出平面圖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圖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揭示完整定義: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平面圖形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的面積對于小朋友來說也很難想象。為了進行直觀教學,將平面圖形從物體的表面“請”下來,通過物體表面的面積很順利地遷移到平面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面積有了清楚的認識。】

  2、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1)情景再現,判斷大小

  學生用“面積”的概念表述導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圖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較大小

  出示某學校的平面圖

  先討論,再說一說發現了什么比較兩個差別大平面圖形(小結:觀察法)

  比較生活區和辦公樓的面積

  先讓學生猜測,再同桌互相合作動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結:重疊法,測量法)

  出示不規則圖形(探究出:數方格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用觀察法比較面積大小到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大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會合作,是新課程對當代小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們將來適應社會所必須的。通過集體的智慧,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

  3、教學“試一試

 。1)獨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2)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交流匯報等方式,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三、練習反饋,應用新知

  1、我會想:“想想做做”第4題。

  完成后追問:圖形上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圖形的什么?(分辨面積和周長)

  2、我會看:“想想做做”第2題

  我們祖國的國土面積就是居世界第三位。這就是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我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今天老師從其中描出了江蘇、安徽、四川、湖南四個省份。觀察一下,你想說什么嗎?你能從圖中看出那個省份面積最大,哪個省份面積最小嗎?引導學生說說如何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

  3、我會數:“想想做做”第3題。

  這里還有四個圖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呢?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數格子)

  自己數一數、再比一比。(自主學習匯報,集體交流)

  這個圖形你是怎樣數的啊?(交流半格的數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不同的應用中體會比較的方法隨具體情況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不同圖形的面積的比較理解,體會這些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你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請小朋友來談談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收獲?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面積的含義

  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觀察法重疊法測量法數方格法

三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x頁例x及練習一第x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

  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出示第x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x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x頁第x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三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動感知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并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給予學生探索求周長的策略。

  2、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并在過程中體驗成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并通過探索求周長的策略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3、通過操作活動,能夠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學會與他人合作。

  重難點

  理解周長的定義,掌握求圖形周長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新課

  師: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在一個農莊里住著一位王老伯,他種了許多的蔬菜,還養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可是,這群淘氣的小動物經常跑到菜地里偷吃莊稼,看著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莊稼被小動物們糟蹋了,王老伯非常著急。為了保護這些蔬菜,王老伯想了一個辦法,他打算用籬笆將菜地圍起來,怎么圍呢?唐老鴨幫忙設計了兩種方案,仔細觀察一下,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種封閉,第二種沒有圍完,不封閉,學生交流后認識到第一種最好。)

  師:經過同學們的認真分析,王老伯也選擇了第一種方案。在菜地的一周圍上了籬笆,保護了蔬菜。菜地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菜地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周長的認識(板書——周長的認識)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菜地的周長,現在你能找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嗎?誰來試一試。

  1、(重點引導學生畫出樹葉的周長,指出國旗的周長、數學書、鐘面的周長。)

  師:不管從哪里開始,只要沿著圖形的邊線畫滿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2、描周長

  師:剛才我們指出了圖形的周長,你能用筆描出圖形的周長嗎?

  請用紅線描出下面圖形的周長,看誰描的最漂亮。(老師巡視)

  師:現在我們看看唐老鴨又是怎樣把周長描下來的。(課件演示)

  3、初步概括周長定義。

  師:現在,如果讓你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什么是周長,你覺得該怎么說?

  生: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教師同時板書)。

  4、完善周長概念。

  師:米老鼠看到唐老鴨把圖形的周長描得這樣好,也不甘落后,找來了4個圖形,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那些圖形能找出他們的周長,哪些不能找出它們的周長?(課件出示)

  師:像第二、第四這樣沒有圍攏,有缺口的圖形,我們叫做不封閉圖形,它們沒有周長。第一、第三這樣首尾相連,圍攏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他們才有周長。

  師:現在你覺得“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這句話完整嗎?如果不完整,還應該加上什么詞語才準確。

  生: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它的周長

  (師適當板書封閉圖形,完善周長概念,然后讀一讀,要求讀出里面的重要詞語)

  三、實踐交流、突破重難點

  1、師:現在我們認識了周長,現在能不能利用周長幫王老伯算一算,到底要準備多長的籬笆才能把菜地圍好呢?

 。ㄒ龑W生計算三角形的周長)

  2、小組合作完成正方形、五角星、圓的周長。

  師: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幫王老伯解決了難題,現在老師還有一個難題:下面3個圖形的周長怎么計算呢?

  四、回顧小結,鼓勵發現

  師:回顧一下,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周長,其實周長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希望大家能多把學到的知識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數學知識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三年級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了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并準確解答。

  2、借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征與解答方法。(情感)

  活動重點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活動難點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越性。

  活動過程

  一、課前游戲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大數與小數)

  寫數猜數: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的和與差。填入統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全班猜數,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教師填寫后兩列的和與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質疑:當和與差比較大時,還能猜嗎?有必要去尋找方法.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征: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和小數。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為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二、創境新授

  (意圖:借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是蘋果,小數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匯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

  啟發: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將總數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用7-2算出桔子個數。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范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差=小數的2倍,再除以2=小數

  小數+差=大數的2倍,再除以2=大數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2)理解列式:假設爸爸少25歲就和小強年齡一樣,小強和爸爸的年齡和45歲就變成了是45-20=20歲。20歲表示是兩個小強的年齡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強的年齡。知道了小強的年齡,爸爸的年齡又怎樣算呢?完整口述假設過程,上臺板演,學生欣賞

  (3)再次強調求和差問題的方法:解答和差問題你最感欣賞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

  回到猜數游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與小數: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數據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的方法,對后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的方法。

  三、探究變化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學分數。理解平均分數的意義。

  A、數學:(96+8)÷2=104÷2=52(分) 語文:96-52=44(分)

  語文:(98-8)÷2=88÷2=44(分) 數學:96-44=52(分)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B.數學: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語文:192-100=92(分)

  語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數學:192-92=100(分)

  C、數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2、認真選擇(機動題):大強和小強共有300元去買書,大強給小強50元兩人的錢就一樣多了,你知道大強和小強各有多少錢?

  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么?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轉化成小數,(和-差)÷2=小數;或者將小數轉化成大數,(和+差)÷2=大數;巧用平均數移多補少等。

  五、欣賞變化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課堂延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著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們就要進行一次購物,請同學們看圖!

  二、探索新知:

  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

  2.誰能提出數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

  3.誰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

  4.誰愿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

  例如: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錢?

  12×4=48(元)

  6.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

  三、拓展應用

  1.數一數:

  2.買鉛筆

  3.實際應用

  4.7×3+48×6+35+2×8

  2×6+54×9+63+6×7

  5.填表。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了解了怎樣用豎式來計算。下課后,請同學們試一試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13

  學習目標: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會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2、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點:

  會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學習難點: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口算

  9÷3   5×3

  20×4   80÷2

  400÷2   30÷3

  2、計算并且驗算

  56÷4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展示

  三年級(1)、(2)兩個班共捐書256本,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書?

  (1)齊讀題目,并指名說已知條件與問題。

  (2)、要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書應怎樣列式?

  (指名回答:256÷2)

  (3)教學用豎式計算256÷2

 、賹W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在本子上試算。

  ②師指名板演并嘗試說計算過程。

  (4)、師生共同交流算法

 、俪。用2個百除以2,商1一個百,1寫在百位上

  ②乘。用口訣“一二得二”算出商1個百乘除數2等于2個百,寫在2個百的下面。

  ③減。用2個百減去2個百等于0,后面還沒除完,不寫0。

 、懿椤z查余數0是否比除數小。

 、莘。把被除數十位上的5放下來繼續除

  (再重復上面的筆算步驟。)

  (5)指名2-3名學生講算法

  (6)、師;這樣計算正確嗎?請你在練習本上驗算一下。(指名板演,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7)、口答。

  (二)、練習

  獨立完成課本第17頁的“做一做”①、②并驗算。

  432÷2   522÷3

  (請二個同學板演并指名學生說說怎樣計算的)

  (三)小結計算方法。

  (四)、出示課件(第二條信息與問題)

  三年級5個班捐了857本書,那么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還余多少本?

  1、學生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2、比較與前面幾題的不同點。

  3、師:算式857÷5=171……2,這個結果對嗎?我們用前面的方法進行驗算行不行?,大家來試一試。

  指名板演并交流匯報。

  4、148×4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不等于被除數?

  要怎樣才能等于被除數呢?(加上余數2)為什么?

  5、師小結①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商和除數的乘積再加上余數等于被除數。

  ②沒余數的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的不同。(在對除法驗算時,一般用商乘除數,如果有余數,還要加上除數。)

  6、口答。

  (五)、練一練

  課本第17頁的“做一做”④并驗算。

  635÷3

  生獨立計算并驗算,指名板演后老師講評。

  (六)總結:大家通過學習知道怎樣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三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xx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與復習”的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進一步發展學生估算意識,養成驗算的習慣。

  3、進一步體會加減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發展估算意識,養成驗算習慣。

  3、體會加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出示主題圖,問:他們在爭論什么?

  2、獨立回憶“萬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再小組內討論,交流。

  二、解決問題

  1、復習三位數加減法豎式計算題。

  (1)先進行估算。

 。2)獨立完成計算,并說出計算方法。

  (3)集體點評。

  2、復習驗算。

  (1)驗算方法。

  (2)獨立完成練習八第1題并驗算。

 。3)集體討論。

  3、復習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1)出示練習八第2題主題圖。

 、僬f說圖意。

 、谛〗M內討論。

 、郦毩⒔鉀Q問題。

 、芙M織學生集體交流。

 。2)和復習第2題。

 、俾撓祵嶋H再提問。

  ②集體討論。

三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時間:

  累計節數: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水災自救知識,在遇到水災威脅時,能夠及時自救。教學過程:

  一、引入:

  人們常把水成為“生命之源”,是的,有水才有生命,是水給了生命的存在,延續的力量,但同樣水也有剝奪人類寶貴生命無情的時刻。

  二、新授:

  1、說一說,你家附近都有哪些河流,他們有沒有過肆虐的時候?當時怎么樣?

  2、救助課堂

  水災自救逃生嚴重的水災通常發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區,遇到突如其來的水災,該如何自救逃生呢? 1.如果來不及轉移,也不必驚慌,可向高處(如結實的樓房頂、大樹上)轉移,等候救援人員營救。

  2.為防止洪水涌入屋內,首先要堵住大門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門檻外側放上沙袋,滿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滿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預料洪水還會上漲,那么底層窗檻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斷不漲,應在樓上儲備一些食物、飲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燒開水的用具。

  4.如果水災嚴重,水位不斷上漲,就必須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東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門板等,都可用來制作木筏。如果一時找不到繩子,可用床單、被單等撕開來代替。

  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試試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發信號用具(如哨子、手電筒、旗臶、鮮艷的床單)、劃槳等是必不可少的。在離開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較多熱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點等,

  并喝些熱飲料,以增強體力。

  6.在離開家門之前,還要把煤氣閥、電源總開關等關掉,時間允許的話,將貴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樓上的柜子里。出門時最好把房門關好,以免家產隨水漂流掉。

  7.落水后,要屏住呼吸,放松身體,人體就自然的浮出水面了;如果有水草纏住了腳,千萬不要慌張,屏住呼吸,輕輕的解開。 8.游泳時,遇到腳抽筋,不要緊張,要彎曲身體,雙手抱腳,等待救援。 8.水災后應謹慎選擇飲用水,事先儲備的飲用水才是最安全的。因此應事先儲備一些干凈水放在清潔密閉的空間里。如必須飲用河水、雨水等要燒開殺菌。

  9.夜晚直升機在救援時,可用手電筒、蠟燭向直升機發送救援信號。白天可用鏡子反光和揮動顏色鮮艷的物品。

  三、安全小常識互幫互助共同脫險

  四、總結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08-26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1-14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12-27

三年級數學教案07-01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1-14

三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06-23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02-24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03-04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9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2-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亚州欧美中文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 | 亚洲区不卡顿区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