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比較輕重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比較輕重,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輕重1
一、課題:
數學活動——比較輕重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并初步學會記錄。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三、活動準備:
1、兩個蛋殼小娃娃、一籃玩具、一桶水、一個布娃娃,蘋果、梨、柑橘各一個。
2、每個幼兒一架自制天平稱、一個小籃(內裝玻璃珠、木珠、積塑等)、記錄紙、筆等。
四、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兩個蛋殼小娃娃:“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小娃娃,它們是用什么做的?(蛋)這兩個小娃娃,一個是用蛋做的,一個是用蛋殼做的。請小朋友想辦法分辨出哪一個是蛋?”請一幼兒上前分辨,并說出方法。教師小結:“剛才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種玩具、材料,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教師:“你們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輕重?”啟發幼兒說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3、教師出示自制的天平稱:“要想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教師在天平稱一頭放木珠,一頭放玻璃珠,請幼兒觀察,哪邊重,哪邊輕。師小結:“玻璃珠重,木珠輕,重的一頭垂下去,輕的一頭翹起來。”
4、幼兒第一次分組操作活動—比較兩種物體輕重。
(1)請幼兒從籃子里拿兩樣東西比輕重。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操作結果。
5、教師出示三種水果:“老師這兒有三個水果,蘋果、梨,柑橘它們誰重、誰輕?”請一名幼兒用教師的天平稱,共同得出結論后,教師在黑板的記錄紙上示范記錄結果。
6、幼兒第二次分組操作活動—比較三種物體的輕重。
(1)請幼兒從小籃子里拿三樣東西比輕重。
(2)請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輕重2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簡便的方法區別和記錄物體的輕重,初步了解輕重與大小、多少、資料等的辨證關系。
2、培養幼兒好探究、敢實踐的科學精神,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兩、三個小件物體、一張記錄單、一張操作單、一支水彩筆。
2、分組資料:用褲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樂磁帶"大桶與小桶"。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扮演啞劇"舉重",引出課題:
1、我在干什么?舉了幾次?每一次的結果怎樣?你覺得為什么會這樣?
2、說明:物體、人都有輕重之分,輕重是相對而言的,需要進行比較。你們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較輕重的方法嗎?假如沒有秤,你會用別的方法代替嗎?假如將"輕重"結果記錄在紙上可以怎么表示?怎樣表示最簡單、最清楚?
(二)幼兒嘗試用各種日常的'資料比較物體的輕重并加以記錄。
介紹操作方法和記錄要領:
1、請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身盆子里兩個物體的輕重,并把結果記在對應方法欄的下面;然后到后面的桌上選擇一種或幾種資料,試試:用它能不能比較物體的輕重?結果又是怎樣的?請你也將結果記在相應的方法欄下面;最后我們再來看看:你幾次比較的結果是否一致?
2、幼兒嘗試用目測和其他各種簡便的方法比較盆中物體的輕重并加以記錄。
3、匯報并交流:
你用了什么資料、怎樣比較物體的輕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出的結果是否一致?你覺得問題在哪里?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么?
4、操作練習:
印章嬰幼兒也想玩蹺蹺板比輕重的游戲,請根據紙上蹺蹺板的平衡情況在兩邊敲上一定數量的印章。
(三)聽音樂"大桶與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輕的東西自然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體現了尊重幼兒的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思想。活動一開始,教師以游戲的方式引入活動,選用壓蹺蹺板這一生活場景,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對比較輕重產生了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對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較,進行多角度順向與逆向的提問,激發了幼兒積極思考,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整節活動設計緊湊,環環緊扣,幼兒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過程中,比較了物體的輕重,體驗了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輕重3
活動設計背景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越來越喜歡動手操作,進行簡單的對比、分類、估量、判斷等活動,對周圍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輕重、大小感興趣,喜歡嘗試比較,。針對這個特點,因此,我設計了數學活動:比輕重,讓幼兒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并通過目測、手握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發展感知與判斷能力。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能正確判斷并用通順、完整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體驗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能正確判斷并用通順、完整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活動準備
1.小熊、小兔、小鴨子毛絨玩具各一件;蹺蹺板;電腦課件。
2.每人一個學具筐,裝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積木兩塊,大小相同的玻璃球兩個,棉花球一個,小磁鐵一塊,兩個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適量的水。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利用蹺蹺板和毛絨玩具創設動物樂園的情境,并進行演示。啟發幼兒用目測判斷的方法比較小動物的重量,說出幾個小動物中誰最重、誰最輕、誰不重也不輕。通過目測的方法判斷輕重,生動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導人了活動,又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多種材料的探索。
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學具進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
(1)任意選擇兩件物品,感知并發現有的物品輕,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說一說有什么感覺。(有的東西重,有的東西輕。)
(2)比較大小不同的木制積木,了解大的積木重、小的積木輕。
(3)比較同樣大小的玻璃球的輕重。
(4)發現同樣大小的棉花球與玻璃球,棉花球輕,玻球重。
(5)比較大棉花球與小磁鐵,幼兒比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輕,小磁鐵重。
3.生活中的運用。
為幼兒提供兩個完全一樣的水杯,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1)先比較、判斷兩個水杯的重量。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體驗通過多種思維方式改變物體輕重。
教師引導幼兒比較生活中兩個一樣的水杯的輕重,將活動引入生活,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比較時,通過幼兒探索如何將兩個一樣重的杯子變成不一樣重、不一樣重的杯子變成一樣重,調動了幼兒思維的創造性,而對于思維品質的培養是大班數學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標。
通過前面的活動,幼兒對輕重有了感性的認識,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經驗,挑戰幼兒思維,通過對天平中不同的西瓜與梨,同等重量點燃著的蠟燭,皮球與融化冰塊的比較,為幼兒探索比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得幼兒在爭辯中,思維進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體現了尊重幼兒的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思想。活動一開始,教師以游戲的方式引入活動,選用壓蹺蹺板這一生活場景,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對比較輕重產生了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對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較,進行多角度順向與逆向的提問,激發了幼兒積極思考,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整節活動設計緊湊,環環緊扣,幼兒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過程中,比較了物體的輕重,體驗了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
小百科:輕重,指重量的大小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語出《左傳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輕重】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輕重11-26
數學教案比較輕重03-28
大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比較輕重》09-22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比較輕重01-05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11-22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12-07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01-09
比較物體輕重教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