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 1
教學內容:P37~P39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具體感受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培養數感。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
3、通過游戲,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數位,練習三位數讀、寫,以及比較大小,培養學生開放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數字卡片,撲克牌
教學過程:
一、游戲
學生數字游戲,4人或2人一組進行活動,用數字牌擺數。
二、練習
1、完成習題7、8題
(1)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作業。
(2)完成習題8,理解題意,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習題9
學生估計,50字太少,5000字又太多,大約有500字左右。
3、完成習題10
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第一份是100,第二份是2,第3份是3)
4、數學游戲:
(1)學生用抽簽的形式代替轉盤,自己做這個游戲
(2)說說這樣贏的'機會比較大?
5、實踐活動:
學生估計有多少片樹葉,說說自己怎樣估計。
三、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練習都復習了什么知識?
五、測量
一、教學內容:P40~P48
二、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的長度。
2、在測量中,統一建立度量單位。
3、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
4、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5、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6、能估計一些物體長度,并進行測量。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2、難點: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3、關鍵: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課時劃分:
6課時
五、教學進度:
第8~9周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讀數、寫數的能力。
2、通過練習,使學生懂得同一個數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教學準備:
小黑板、0~9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用0~9的數字卡片擺一擺三位數與四位數,同桌比較大小。
二、練習:
1、完成練習題1和練習題2
(1)指導讀題,看計數器上珠子的位置,完成練習。
(2)完成練習題2
找出規律,自己動手填一填,集體訂正。
2、完成3、4題的練習
(1)第3題:指導讀題,理解題意。說說不同數位上,同一個數有什么不同。
(2)第4題:讀數時要注意“零”的讀法:7002、4050、10000......
3、完成第5題
(1)理解題意,說說自己有什么信息的獲得。
(2)說說自己是為什么這樣選擇
4、完成第6題
(1)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小結:
說說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 3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2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的理解和掌握。
培養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
難點:靈活運用加減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情境引入加減混合運算,如:“小貓釣魚,上午釣了5條,下午釣了3條,但中午吃掉了2條,小貓最后還剩幾條魚?”
復習回顧(5分鐘)
復習加減法的規則,特別是運算順序(先乘除后加減,有括號先算括號里的)。
分組練習(15分鐘)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發放練習卡片,卡片上包含不同難度的加減混合運算題目。
小組內輪流解答,互相檢查答案,教師巡回指導。
游戲環節(10分鐘)
設計“數學接力賽”游戲,每隊輪流上臺解答題目,答對得分,答錯不扣分但失去答題機會,最后得分最高的隊伍獲勝。
總結反饋(5分鐘)
學生分享學習心得,教師總結加減混合運算的關鍵點,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
作業布置:
完成課后練習冊上的加減混合運算題目。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 4
教學目標:
鞏固學生對基本平面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認識。
培養學生觀察、分類和計數的能力。
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準確識別并計數各種圖形。
難點:區分相似但不同的圖形,如正方形與長方形。
教學過程:
圖形展示(5分鐘)
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基本圖形,引導學生復習它們的名稱和特點。
圖形分類(10分鐘)
分發印有各種圖形的.卡片,要求學生按形狀分類,并說明理由。
圖形計數(15分鐘)
展示一幅包含多種圖形的圖片,要求學生快速識別并計數每種圖形的數量。
可以設置小組競賽,看哪組最先完成任務且準確率最高。
創意繪圖(10分鐘)
鼓勵學生用給定的圖形創作一幅畫,并解釋所用圖形的數量。
總結與分享(5分鐘)
學生展示作品,分享創作思路,教師總結圖形識別的技巧。
作業布置:
在家尋找并記錄日常物品中的基本圖形,第二天分享。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 5
教學目標:
加深學生對鐘表時間的認識,能準確讀出整點、半點及一刻鐘。
學會進行簡單的時間加減計算。
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時間的讀寫方法和簡單的加減計算。
難點: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進行時間間隔的計算。
教學過程:
時間認知(5分鐘)
通過實物鐘表或多媒體展示,復習時間的讀寫方法。
時間游戲(10分鐘)
“我說你猜”游戲,教師說出一個時間點,學生快速在鐘表模型上撥出。
時間計算(15分鐘)
通過情景模擬(如電影開始和結束時間),引導學生計算電影播放時長。
小組內互相出題,練習時間加減,如“小明7:30起床,8:00吃早餐,他起床后多久吃早餐?”
時間規劃(10分鐘)
設計一天的簡單時間表,包括起床、上學、午餐、放學、做作業、睡覺等時間,討論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總結與反思(5分鐘)
學生分享時間管理的小技巧,教師強調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作業布置:
制定個人周末時間表,并嘗試按照時間表執行。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 6
教學目標:
鞏固學生對20以內加減法運算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多樣化的練習題,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
難點:快速準確地進行計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練習題卡片
實物教具(如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或游戲引入加減法運算的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你們知道什么是加法嗎?什么是減法嗎?誰能舉個例子?
復習舊知(5分鐘)
快速回顧加減法的'基本法則和計算方法。
通過多媒體展示幾個簡單的加減法算式,讓學生快速回答,以檢驗他們的掌握情況。
練習環節(20分鐘)
分發練習題卡片,每張卡片上包含幾道2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錯誤。
完成后,鼓勵學生之間互相檢查答案,并討論解題思路。
游戲互動(10分鐘)
設計一個“加減法接龍”游戲,學生分組進行,每組輪流出一道加減法題目,下一位學生需迅速給出答案并出一道新題。
通過游戲,既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又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總結提升(5分鐘)
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加減法運算技巧,強調計算準確性和速度的重要性。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練習中的收獲和遇到的困難,教師給予指導和建議。
布置作業(5分鐘)
布置適量的加減法運算練習題作為家庭作業,鞏固課堂所學。
提醒學生注意書寫規范,保持計算準確性。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 7
教學目標:
加深學生對平面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等)的認識。
培養學生觀察、分類和比較的能力。
激發學生對數學圖形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別并命名常見的平面圖形。
難點:根據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理解圖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各種平面圖形的實物或圖片
分類卡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通過展示一組有趣的圖形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圖形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提問:你們認識這些圖形嗎?它們叫什么名字?
新知講解(10分鐘)
逐一介紹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特征。
使用實物或圖片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圖形的邊、角等概念。
圖形分類(15分鐘)
分發分類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一個平面圖形。
學生根據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將相同類型的圖形放在一起。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分類方法和理由。
創意拼圖(10分鐘)
提供一些平面圖形的拼圖材料,讓學生自由組合,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通過拼圖活動,加深學生對圖形的理解和記憶。
總結提升(5分鐘)
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平面圖形及其特征,強調圖形分類的重要性。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拼圖活動中的創意和收獲。
布置作業(5分鐘)
布置一項“圖形日記”作業,要求學生記錄自己在家中發現的各種平面圖形,并簡單描述它們的特征。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 8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并能準確讀出整點和半點的時間。
讓學生了解人民幣的基本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和金錢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整點和半點的時間表示方法,認識人民幣的基本單位。
難點: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以及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時鐘模型
不同面額的人民幣教具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通過一個關于“小明的一天”的故事,引入時間和貨幣的概念。
提問:小明早上幾點起床?他用什么買東西?
時間認知(10分鐘)
使用時鐘模型,講解整點和半點的時間表示方法。
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時間點的時鐘圖片,讓學生嘗試讀出時間。
貨幣認識(15分鐘)
介紹人民幣的基本單位(元、角、分)及其換算關系。
使用不同面額的人民幣教具,讓學生識別并理解其價值。
設計一個簡單的購物游戲,讓學生用人民幣教具模擬購買商品,加深對貨幣的理解。
時間管理(10分鐘)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比如制定學習計劃、作息時間表等。
通過小組討論,分享各自的時間管理小技巧。
總結提升(5分鐘)
總結本節課所學的時間和貨幣知識,強調時間管理和金錢意識的重要性。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課堂上的收獲和感悟。
布置作業(5分鐘)
布置一項“我的一天時間規劃”作業,要求學生記錄自己一天中的時間安排。
同時,布置一項“小小理財家”作業,讓學生記錄自己一周內的零花錢收入和支出情況。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 9
教學內容:
課本P37~P39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具體感受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培養數感。
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
通過游戲,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數位,練習三位數的讀、寫,以及比較大小,培養學生開放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學生數字游戲:4人或2人一組進行活動,用數字牌擺數。
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作業。
完成習題,理解題意,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習題訓練:
完成習題,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用抽簽的`形式代替轉盤,自己做這個游戲,并估計樹葉數量,說說自己怎樣估計。
小結:
回顧本節課復習的知識點。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 10
教學內容:
課本P40~P48
教學目標:
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的長度。
在測量中,統一建立度量單位。
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
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能估計一些物體長度,并進行測量。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難點: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教學過程:
復習與導入:
復習之前學過的長度單位。
導入新課,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新課講解:
講解千米、米、厘米、分米、毫米等長度單位的含義和用法。
演示如何進行單位換算。
實踐操作:
學生分組進行物體長度的測量,使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和方法。
學生匯報測量結果,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
小結: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知識點,強調重點。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 11
教學內容:
連續兩問的應用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結構,正確、熟練地分析、解答連續兩問的應用題。
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學過程:
復習:
復習之前學過的相關知識點,如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
通過補充問題訓練和補充條件訓練,為下一步練習連續兩問的應用題做好知識上與心理上的準備。
新課講解:
講解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結構和解題技巧。
通過實例演示如何正確分析、解答連續兩問的.應用題。
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目,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解題過程,教師進行點評和糾正。
提高練習:
提供一些難度較高的連續兩問的應用題,讓學生嘗試解答。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小結: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知識點,強調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解題技巧。
【二年級數學《練習課》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練習課教案(精選20篇)04-19
數學練習課教學反思09-03
小學數學練習課教案設計(通用10篇)05-03
筆算乘法練習課的教案10-19
數學公開課教案01-09
初中數學公開課評課稿12-27
數學公開課的評課稿優秀05-19
除法的初步認識練習課教案08-11
乘法口算的練習課教案范文08-01
《第二單元練習課》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