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范文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
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 法:演示法、講解法
學 法:觀察法、說一說、寫一寫
課前準備:計數器1個、100以內數目表一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揭示課題(6分)
1.讀出下列各數。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師報數,學生在本子上寫數。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個兩位數,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這個數寫作( )。
(2)一個數,百位上是l,十位、個位都是0,這個數寫作( )。
二、出示教學目標(1分)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三、新授。(17分)
1.教學例4。
(1)按照數的順序.學生逐行獨立完成。教師出示放大的100以內數目表,指定學生填寫。
(2)讓學生回答例4提出的兩個問題。
①給十位是3的數涂上綠色,個位是3的數涂上黃色,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涂上粉色,引導學生逐項完成。
②你從表里發現哪些排列?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橫行看、豎行看等來發現。
從橫行看:第一行是填單數,第二行是填雙數.每一橫行的個位都是1、2、3、4、5、6、7、8、9、0。
從豎行看:每一豎行的個位數都一樣,十位上的數是0、1、2、3、4、5、6、7、8、9排列(0沒寫出來)。
提問: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第5行第8個數是多少?55前面一個數是多少?
2.教學例5。
(1)出示小棒圖。
教師問:左邊有多少根小棒?右邊有多少根小棒?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237
教師追問:“左右兩邊的小棒,哪邊的多?(左邊多)42和37兩個數比較。哪個數大?”
學生回答,老師再做說明。
(42和37相比較,42大,37小,我們用“>”來表示它們的關系)
(2)出示計數器圖。
讓學生觀察后問:
“左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右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2325.又問:“23和25這兩個數相比較,哪個數大,哪個數小,應該怎樣表示?”老師在 ○ 里填上“<”大家齊讀式子兩遍。
另一幅圖提問個別學生誰大于誰?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3.做課本第42頁“做一做”。
四、跟蹤練習。(8分)
1、把下列卡片按數的大小順序,先從小到大排,再從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適當的數。
47○37 88○90 □<95>66
35○36 61○59 □<75>□
3、游戲題:找朋友
五、堂清練習(8分)
1、比大小,在○填上“>”、“<”或“=”
18○24 56○46 35○40 78○72
24○42 69○96 18○81 84○9個一
2、把下面的數按要求排列順序
43 21 38 79 100 880
> > > > > >
< < < < < <
六、板書設計
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
行:十位相同
列:個位相同
28○35 48○43 78○87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去括號是中學數學代數部分的基礎知識,是以后化簡代數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識點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接受該知識點存在一個思維上的轉換過程,所以又是一個難點,因此該知識點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生經過觀察、合作交流、討論總結出去括號的法則,并較為牢固的掌握。
2、能正確且較為熟練地運用去括號法則化簡代數式。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2、培養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產生、發展及形成過程,培養探索精神。
2、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培養他們的協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去括號時符號的變化規律。
難點: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時符號的變化規律。
教法與學法分析:
1、分目標突破法
2、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目標一:掌握去括號法則
1、情境引入
由圖書館人數增減問題得出兩個等式。
2、小組探究等式特點,試著找到去括號規律,并理解去括號的依據是乘法分配律。
a+2(b+c)=a+(2b+2c)
a-2(b+c)=a-(2b+2c)
從而得出去括號法則。
3、鞏固練習去括號法則,找出去括號時的注意事項。
小試牛刀
去括號
(1)x+(-y+3)=
(2)x-2(-3-y)=
(3)-(x-y)+3=
(4)3-(x+y)=
乘勝追擊
判斷正誤,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x2-(3x-2)=x2-3x-2
(2)7a+(5b-1)=7a+5b-1
(3)2m2-3(3m+5)=2m2-9m-5
二、目標二:會去括號、合并同類項
1、溫故知新
同類項、合并同類項復習
2、例題學習
化簡:
a-2(5a-3b)+(a-2b)
化簡下列各式
(1)-3(1-2a)+3a
(2)2x2+3(2x-x2)
(3)5(3a2b-ab2)-4(-ab2+3a2b)
3、解決問題
飛機的無風速度為akm/h,風速為20km/h.
則飛機順風時的速度為______km/h.
則飛機逆風時的速度為______km/h.
飛機順風飛行4h和飛機逆風飛行3h的行程差是多少?
三、戰無不勝
當a是整數時,試說明:
(a3-3a2+7a+7)+(3-2a+3a2-a3)一定是5的倍數
四、總結要點五、鞏固提升
板書設計
整式的加減(二)
———去括號
去括號法則: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注意:
1、都不變,或都變
2、別漏乘。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第八冊《小學點的認識與加減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課前練習,引出課題
1、改寫下面的單位 (先填分數再填小數)
25厘米 =()米 9分米=( )米 3厘米=( )米 7角=( )元 6分=( )元
2、讀數
180.018.00 1.800 1800
為什么你們讀的都不一樣呢?(小數點在移動)(板書:小數點) 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師:(板書課題:小數點搬家)哦,原來小數點要搬家了。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小數點為什么要搬家?它怎么搬家的?……
二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一)觀看課件:
1.話說森林里,山羊開了一家快餐店,顧客可真不少。小數點就說:“我去玩一玩,一會兒再回來。”說完就“嗖”的一聲跑走了。誰知它一走,顧客也跟著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電話:小數點快快回家。小數點接到電話急忙回家。它隨便找個位置就跳了上去。(¥4.00)過了一會兒,小數點覺得很奇怪“沒有顧客?為什么會這樣呢?”小數點想了想,說:“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數點搬到了4的前面(¥0.40)這時就有一些動物來快餐店了。小數點很開心,想著“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數點又往左再搬一次家(¥0.04)。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極了。小數點開心極了,想著“我真是個天才!”
(二)分析探討,找出規律
師:小數點向哪邊搬家的?快餐的價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山羊快餐店從一個客人都沒有,到現在生意比以前更興隆。這是為什么呢?
(生說)
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小數點回來后,快餐價格的具體變化。 這些變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在組內討論:
1.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
2.小數點移動后這個數發生了什么變化?
3.小組匯報 。
匯報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老師小結歸納:
小數點向左移動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左移動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左移動 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倍;
小練習:
1、口答:
(1)把34.2縮小到原來的1/10是 ;
(2)把34.2縮小到原來的1/100是 ;
(3)把34.2縮小到原來的1/1000是 ;
2、我會算:
15.6÷10=60.1÷100= 73.5÷1000=
動腦筋想一想:
來了這么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這時,快餐價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讓學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組中交流,最后填書本上40頁的試一試 )。
試一試
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 倍;
……
師:誰來說說小數點向右搬家的變化?為什么后面寫著省略號?你能再填一句嗎?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小數點右移,原來的數就會擴大(板書),小數點左移,原來的數就會縮小(板書)。
出示“四句歌”
小練習:
1、口答:
(1)把0.08擴大10倍是 ;
(2)把0.08擴大100倍是 ;
(3)把0.08擴大1000倍是 ;
2、我會算:
0.98×10=0.34×100= 0.87×1000=
三、實踐應用
小數點這樣跳來跳去,嚴重的影響了山羊的生意,我們能把它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嗎?(結合生活實際,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四、綜合應用
通過剛才小數點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規律,小數點真是個神奇的小家伙,我們在學習中應如何應用它呢?
1、下面的數與0.285比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
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2.8528500.02850.00285
2、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那么這個數擴大__倍;如果這個數要擴大到原來的100 倍,這個小數的小數點應向___移動___ 位。
3、小山羊要去進貨,途中要經過一條小河,你能幫它過河嗎?
4、我會選。
(1)把0.5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這個數就擴大到原來的 ()。
A. 10倍 B. 100倍 C. 1000倍D. 10000倍
(2)把6.72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
A. 0.672B. 0.0672 C. 67.2D. 672
(3)把23.4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這個數就( )。
A.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B.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C. 縮小到原來的 D. 縮小到原來的
(4)把0.285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這個數就( )。
A.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B.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C. 縮小到原來的 D. 縮小到原來的
5、思考題: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數嗎?如果有,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小數。
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小數點搬家
0.04 元0.40元 4.00元
小 10倍
1/100 數100倍 1/1000 點倍
1/10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復習利息、成數等概念
1.做整理和復習第1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另請兩名學生加以回答,教師補充完整。
提問:同學們準備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什么事情呢?讓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及時表揚那些準備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的學生,適時進行勤儉節約的教育。
2.做整理和復習第2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義是什么?
利息是怎樣計算的?
讓幾名學生回答.然后將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用幻燈顯示,請學生齊讀一遍。板書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3.做整理和復習第4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另請兩名學生分別對兩個問題加以回答。
4.做練習三的第3、4題。
把全體學生分或兩組.一組做第3題,另一組做第4題,答案直接寫在課堂練習
本上: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中間出現的錯誤。最后進行集體訂正。
二、復習有關利息、成數的應用題
1.做整理和復習第3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要求利息,必須知道哪些數據?(引導學生在題中找出本金、利率、時間 各是多少。)
計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讓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一邊巡視,一邊及時糾正學生中出現的錯誤。最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三的第1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教師無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讓學生計算利息。教師行間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小結:我們國家還有許多貧困地區的兒童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許多小朋友都像小英一樣把零用錢節省下來存入銀行,既支援了國家建設,又可以把利息捐獻給希望工程。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平時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為貧困地區的兒童獻一份愛心。
3.做練習三的第2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教師說明:購買建設債券是支援國家建設的另一種方式,和儲蓄在實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債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儲蓄。
抽取兩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巡視,等全體學生做完以后,集體訂正。尤其要提醒學生注意題目要求的是到期時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記把本金加上。
4.做整理和復習第5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一成五是多少?
這道題里單位1是誰?
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哪種方法更簡便?(方程解法和算術解法)
分別請兩名學生回答這兩個問題。
請兩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分別用方程解法和算術解法進行解答,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最后進行集體訂正。
5.做練習三的第5題。
請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詳細介紹:
教學內容:教科書2—4頁新學年開學第一天,分類,練習一第1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學習按由小到大的順序觀察并數出圖中的人和物的個數,或按方位數出周圍物體。
2.學習物體分類,并把同一類物體圈起來。
3.學習指物數數,認相應的數字。
(二)能力訓練點
1.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畫或周圍物體,學習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數數,培養數數能力。
3.引導學生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為學生介紹數學知識的用途,滲透學習目的教育。
2.結合觀察圖畫,初步培養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的思想感情以及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進行入學教育。
2.引導觀察圖畫,數圖畫中人和物的個數。
3.學習分類,初步知道什么是同類物體,把同一類物體圈在一起。
教學難點
1.按一定順序指物數數。
2.理解物體分類。
3.學習用完整、規范的語言表述。
教具、學具準備
1.放大的掛圖或幻燈片,內容是教科書2—3頁的開學圖。
2.教學“分類”用的實物圖,幻燈片或電腦軟件和認識1—10數字及相應的整體圖畫。
教學步驟
一、教師談話,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從你們邁進學校大門那時起,你就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了。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我們要學習很多知識,其中數學是我們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數學知識用途很廣,從數物體個數的1、2、3……;買東西要花錢,汽車行駛的快慢,工廠生產的機器零件及產值,農業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學家研制發射人造衛星、原子彈、導彈及航天飛機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這說明,世界雖大,但到處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數學書的封面,下方中間最大的兩個字就是“數學”,上面的圖畫中三只小鴨子與小朋友抱著的一只小鴨子之間就含有不少數學知識,圖畫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擺方法,里面藏著很多數學秘密。這說明學習數學很重要,也很有趣,我們現在就從這本書學習開始。
二、引導觀察,指物數數
出示圖畫,引導數數。(指圖)這幅圖畫是一所小學新學年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學校環境很美,你們看,這幅圖里都畫了些什么?
1.看圖無序觀察。
學生看什么說什么。(有學生、老師、有的澆花,有的踢球,有樹、有小鳥……)
2.引導有序觀察學說完整話。
(1)邊指邊數出數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師,一面五星五旗,一個足球)
(2)邊指邊數出數量是2的人或物。(兩個同學向老師敬禮,兩個同學在澆花,兩把噴壺)
(3)邊指邊數出數量是3、4、5……10的人或物。(3個同學在踢足球,4棵葵花,5個大字“歡迎新同學”,6朵花,天上飛著7只小鳥,樓旁邊有8棵樹,一共有9個學生,一位老師,一共有10名師生。)
(4)按順序數一數畫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師談話:通過看這幅圖我們知道,學校到處都有數學,而且這里的老師、同學互敬互愛,整個校園充滿著團結、歡樂的氣氛。
3.觀察周圍物體指物數數。
(1)數一數教室有幾個門?幾個窗?每個窗上有幾塊玻璃?有幾盞燈?教室墻上掛著幾張畫?……
(2)橫著數,一排有幾張桌子?豎著數,一行有幾張桌子?
(3)數一數,你左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右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前邊一排有幾個同學?后邊一排有幾個同學?
三、認識同類物體,學習分類
1.出示或顯示4頁左方上鉛筆和皮球圖。(沒有集合圈)
(1)圖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們各有什么用途?
(2)引導同學自己說一說: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類物品,(出示或顯示集合圈)引導學生用右手食指也在兩個球外面畫一個圈。
(3)講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學們玩的球,是同類物品邊說邊把兩個球圈起來,這樣表示它們是同一類物品。而鉛筆是寫字用的和球不是同類物品。
2.觀察4頁右上方的圖。
(1)引導同學認真觀察,看看圖畫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屬于同一類,用鉛筆圈起來。
(2)啟發學生指著示范圖說一說,哪些屬于同類,應該怎么圈?為什么?(因為大雞、小雞、公雞、母雞都是雞,屬于同類,應圈在一起,而書包和氣球它們不是同類物品)
(3)學會看書,指導練習。
打開書第6頁,看練習一,第1題,而后教師讀題。
(1)完成左圖。提問:圖中的四種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類的?
學生回答,幫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類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類。
請同學動手把同類物品圈起來。
(2)完成右圖。圖中的哪些物品屬于同類?把同類物品圈起來。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圈。
(3)即興練習
①請同學看看自己的書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幾類?(各種書屬于同類,各種本子屬于同類,還有文具盒……)
②打開文具盒,仔細看看,有哪些物品屬于同類?(鉛筆、鋼筆、圓珠筆等屬于同類)
四、指圖數數,認識數字
1.出示4頁下圖。
2.請同學們指著圖,數一數每個圈里各有幾個物體?認識圈旁邊的數字。
3.指名到前面,指著數出任意一個圈內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
(如這個圈里有1、2、3、4、5,5條魚,這個數字是5)
4.同學們自由互相數圈里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
五、組織室外活動,認識學校,鞏固分類
1.課上教學內容結束之后,可組織學生從學校門口開始,參觀認識學校,邊看邊引導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壇、教學樓、辦公樓、樹木、操場上有老師、同學……)數一數有多少棵樹?……。
2.然后問,看到的這些人和物,哪些屬于同類?
六、全課小結
今天你們都學習了什么?(看圖數數,分類,數數,認數字。)
七、布置作業
1.回家和家長說一說今天學了什么?
2.觀察周圍物體數一數個數,說說哪些屬于同類。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加深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能用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2、提高學生對應用問題數量關系的分析能力和對正、反比例的判斷能力。
二、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斷。
2、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
一:找到題中不變的量;
二:根據不變的量寫出關系式;
三:判斷成什么比例;
四:列出比例式;
五:解比例。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5: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20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A.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① 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② 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③ 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B. 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根據比例的意義,學生獨立完成,并在小組中交流。
學生匯報:
解:設要捆元。
30=20xx
= 36030
=12
答:要捆12包。
五.應用反饋 課件出示:
1. 教材60頁做一做第2題。(單價乘數量等于總價,總價一定)
2. 課件上的練習題。
指名扮演,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鞏固新知,訓練解題能力。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