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01-02 18:04:07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四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教案

四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中括號產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2、能準確規范計算有關算式題,感受數學符號的奇妙。

  教學重點:

  1、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2、正確解答帶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猜謎語:圓周分兩半,左右各一邊,計算常使用,見它要先算。

  2、說運算順序

  60÷15×2 60÷(15×2) 30×8+12÷4 30×(8+12)÷4 30×(8+12÷4) 360÷(12+6)×5

  3、在這些算式中,小括號起什么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號內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怎么辦?

  5、板書課題:中括號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你知道嗎?自讀,談收獲。

  2、說一說360÷【(12+6)×5】運算順序。

  3、獨立計算,一生板演。

  4、集體交流。(重在運算順序)

  5、對比、發現、深化認識。(課件出示)

  比較360÷(12+6)×5和360÷【(12+6)×5】的計算過程和結果有什么不同?

  6、總結運算順序(學生總結,老師整理)

  三、拓展應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先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2、練一練(獨立計算,交流運算順序)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總結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

  2、中括號有什么作用?

  3、說一說在含有括號的算式里,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4、作業:課本79頁5、6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23頁例7和“練一練”,練習五第1-5題及自主練習1-3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探索商不變規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一般過程,獲得一些探索數學規律的經驗,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使學生在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與創造性,感受數學結論的嚴謹性與確定性,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難點:體驗數學規律的探索過程,感受數學結論的嚴謹性與確定性。

  教學準備:

  作業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練習導入:

  聽說我們正在學習《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青蛙博士要來考考我們,你們敢接受它的挑戰嗎?請看屏幕:

  120÷40= 320÷80= 540÷90= 140÷70= 540÷60= 100÷20=

 。ㄇ懊2道題找學生回答,看來很多同學都想接受挑戰,那么我們下面開啟搶答模式!最后一道一題搶答完畢,提問:以最后一道題為例你們是怎么這么快算出來的?生:因為10÷2=5,所以100÷20=5。為什么呢,哦,解釋不清是吧!不著急,今天這節課的過后,你就會明白了。)今天的學習之旅我們就從這道除法算式正式開始吧!

  探索規律:

  觀察發現、提出猜想

  多媒體出示例7空表格。我們先把剛才的除法算式填寫到這個表格中來。請同學們觀察表格。

  序號

  被除數

  除數

  除法算式

  商

  1

  100

  20

  100÷20

  5

  2

  100×2

  20×2

  3

  100×4

  20×4

  4

  100÷2

  20÷2

  5

  100÷4

  20÷4

  (1、先出示第一行,填入表格的同時復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2、出示第2行前兩空,從表格中你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發生了什么變化?你能寫出除法算式和商嗎?指名回答完成;3、第3、4、5行,先讓學生說說被除數和除數發生了什么變化,再寫出除法算式和商。)

  比較每次算出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商一直都是5)

  這其中有什么規律嗎?先仔細觀察表格1分鐘,再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并和學生一起討論。

  組織反饋, 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如下:

  通過第2、3行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

  通過第4、5行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

  談話:能不能把這兩句話合并成一句,意思不變,怎樣表達?自己先試著在小組厘說一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談話:數學要求我們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完整的意思。

  舉例驗證、發現規律

  談話:剛才我們總結的規律是從100÷20=5的變化中發現的,那么在別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另外一個相同的數是否都成立呢?我們一起動手驗證一下吧!請大家參考例7自己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商有沒有變化。學生舉例驗證,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活動。

  讓學生在小組李分別介紹自己舉例驗證的結果。反饋展示(實物投影):你們所舉的列子能說明上面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如果不正確,你有什么要補充的?(學生提出并板書:0除外,為什么說清楚)(先展示幾個同學的作品,邊展示邊評價:他們的舉例有效地驗證了我們的總結是正確的。然后展示一名同學的反例,咦,這里出現了問題,他的舉例發現了另外一種我們一直忽略的現象0不成立。記錄下這可以載入史冊的名字和算式。正因為有他的縝密思考,才完善了我們的規律。掌聲向他表示感謝!)

  階段總結、提煉學法

  規律得到了,齊讀。誰能說一說我們剛才是怎樣發現、完善這一規律的?(觀察發現——提出猜想——舉例驗證——發現規律)

  數學家的故事(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與中國數學家陳景潤)

  鞏固提升:

 。ㄒ唬⒁幝傻倪\用

  完成第23頁“練一練”。

  出示表格并提問:表中后面所列的這些算式和第一道算式有什么關系(被除數和除數同乘或者同除相同的數)?談話:請你根據第一題的結果,應用我們發現的規律很快地填出后面的題。請同學回答,并說一說得出商的思考過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2,商不變……)

  “練一練”

  先說說被除數和除數分別是怎樣變化的,再直接填出商。

  被除數

  30

  30×3

  30×10

  30÷2

  30÷3

  除數

  6

  6×3

  6×10

  6÷2

  6÷3

  商

  5

  根據36÷12=3判斷對錯(說說如何改正)

 。1)、(36×2)÷(12÷2)=3 ( )

  (2)、(36×0)÷(12×5)=3 ( )

 。3)、(36÷4)÷(12÷4)=3 ( )

  通過本組題的判斷,你覺得我們在運用剛才總結的規律時,必須緊緊抓住哪些關鍵詞。ㄍ、同除、相同的數、0除外)

  3、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填空

 。1)、100÷25=(100×4)÷(25×□)=400÷100

 。2)、120÷24=(120÷□)÷(24÷6)=20÷4

 。3)、120÷30=(120÷10)÷(30÷□)=12÷3

  4、根據每組第1題的得數,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商或者除數

 。1)、420÷20=21 840÷40= 210÷( )=21

 。2)、888÷24=37 444÷( )= 37 555÷15=

 。ㄒ幝傻哪孢\用,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先除以同一個數再乘同一個數其實可以看成同乘一個相同的分數!!六年級我們會學到的。)

  5、下面是新明鄉3所小學購買計算器的數量和所付的錢數:

  星光小學

  東山小學

  李莊小學

  所付的錢/元

  900

  300

  600

  數量/個

  45

  15

  30

  他們所購買的計算器價格相同嗎?請口答并說明理由!

  三種可能:(1)、計算;(2)、觀察比較發現;(3)、算式溝通聯系。

  全課總結

  經過今天這節課的探索,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是怎樣發現這個規律的?

  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只有不變嗎?(還有變化)什么不變?什么改變?怎樣改變的?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被除數和除數發生變化 同乘或者同除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在變與不變中,數學展示了他獨特的魅力,引得無數人為他癡迷!

  3、今天這節課快要結束了,同學們,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

  在除法中,還有可能出現余數。那么在使用這一規律時,余數變不變呢?怎么變?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結束這節課的學習,課后大家積極探索,老師期待你們的精彩表現!

  2、根據36÷12=3判斷對錯(說說如何修改)

 。1)、(36×2)÷(12÷2)=3 ( )

 。2)、(36×0)÷(12×5)=3 ( )

  (3)、(36÷4)÷(12÷4)=3 ( )

  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填空

 。1)、100÷25=(100×4)÷(25×□)

  (2)、120÷24=(120÷□)÷(24÷6)

 。3)、120÷30=120÷□

  4、根據每組第1題的得數,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商或者除數

 。1)、420÷20=21 840÷40= 210÷( )=21

 。2)、888÷24=37 444÷( )= 37 555÷15=

  5、下面是新明鄉3所小學購買計算器的數量和所付的錢數:

  星光小學

  東山小學

  李莊小學

  所付的錢/元

  900

  300

  600

  數量/個

  45

  15

  30

  他們所購買的計算器價格相同嗎?口答并說明理由!

四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學習畫垂線,認識點到垂線的距離。(課文第66頁的例2、練習十一中的地3、4的相應小題,第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線最短。學會用三角板準確的畫垂。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畫垂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用三角板準確的畫垂線。

  教學難點:準確的畫出垂線。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線最短。

  教具準備:三角板、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憶一下,你記得什么叫垂直嗎?

  2、看我們的數學書,每兩條邊都是怎樣的?怎樣用三角板畫垂線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畫垂線。

  板書課題:畫垂線

  二、探究新知

  1、過直線上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三角板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通?梢杂萌浅邅懋嫶咕。

  1)先畫一條直線。

  2)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出的直線就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直角頂點是垂足)。

  強調:讓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落在給定的這點上;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畫線前讓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通過這個已知點。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畫線。當要求直線通過其一點時,要考慮到筆畫的粗細度,三角板的邊與已知點之間可稍留一些空隙。

  2.教師講解示范后,學生自己動手嘗試著畫一個,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垂線,該怎么畫呢?

  學生動手嘗試,小組內交流。

  2)直線外一點A與直線上任意一點連接起來,可以畫出很多條線段。

  學生獨立的畫出幾條線段,其中包括一條垂線。

  小組內研究交流:這幾條線段在長度上有什么特點?

  小結: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最短,它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距離。

  三、鞏固練習

  1、68頁4題畫一畫。

  2、69頁5題。我們在測定跳遠成績時,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呢?為什么?

  3、69頁6題怎樣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個量角器畫一條直線的垂線嗎?

  四、課堂小結:通過學習畫垂線,你有什么體會?

  五、作業:練習畫垂線。

四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繪制平面示意圖,通過制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

  2、通過繪制平面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合作繪圖、練習鞏固

  目標:是通過看圖回答問題,復習、鞏固有關圖上方向、角度、距離等知識,為下面自己繪制平面圖作準備。

 。1)停車場在廣場的方向,距離大約是米。小紅家在廣場的偏方向,距離大約是米。

 。2)地鐵站在廣場東偏南45度方向,距離廣場100米。你能在圖上標出地鐵站的位置嗎?并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學校的錄相或圖片

  問:學校中有哪些建筑?現在有一些數據,能根據這些數據將這些建筑物在平面圖上標出來嗎?出示數據:教學樓在校門的正北方向150米處。圖書館在校門的北偏東35度方向150米處。體育館在校門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處。活動角在校門的東偏北15度方向50米處。

  2、小組討論:你們打算怎么完成任務?有什么問題要解決嗎?

  3、小組匯報完成平面圖繪制的計劃,教師進行梳理:

 。1)繪制平面圖的方法:

  先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再確定各建筑物的距離。如果學生沒有說道,老師可以進行引導:你們打算怎樣在圖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從而幫助學生確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

 。2)小組合作完成,可以怎樣分工,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務。

  4、小組活動,繪制平面圖。

  5、展示各組繪制的平面圖,集體進行評議。

 。1)評價繪制的正確性,如果平面圖有問題,說一說問題是什么,應該怎樣確定位置。

  訂正后交流:你們組認為在確定這點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怎樣確定?

  教師小結:繪制平面圖時,一般先確定角度,再確定圖上的距離。

 。2)比較各個平面圖,為什么有的圖大,有的圖?

  小結: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圖的大小也不同。練習:1、完成書上習題21頁3、4題并訂正。

  二、在紙上設計小區,并說明各個建建筑的位置。

  老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建筑物的圖片:如醫院、學校、商店、銀行、郵局、藥店等

四年級數學教案5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

  師生談話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話題。

  二、展示目標

  1.經歷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計算的過程。

  2.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出示例1。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列式,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列。

  2.學生自己試著用豎式計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3.完成后說說是怎樣算的。

  同桌說說后,在全班說說。

  4.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68 × 19= 292× 46= 109 × 37=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1.在自主嘗試計算、交流等活動中,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培養知識遷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學數學,使學生漸漸關心身邊的數學,善于用數學的眼光來審視客觀世界中的豐富多彩的現象

  一、情境的創設:

  教師談話,引出旅游團就餐問題。

  二、展示目標

  1.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觀察情景圖說說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別計算選擇兩種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錢。

  3.學生試著筆算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選擇的同學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寫在本上。

  交流計算的方法。

  重點交流乘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試一試。

  先估計積是幾位數再口算。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七、綜合練習

  采用書中的練習題。

  第三課時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3)估算、計算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培養估算的習慣,培養數感。

  設計意圖教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更新和反思的藝術,只有牢牢搭住時代發展的脈搏,與時俱進,才能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這朵藝術之花才會永不凋謝。

  一、情境的創設:

  談話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二、展示目標

  1.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讓學生看圖并說出圖中的信息,再提出問題:估算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2.展示:說說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你是怎樣估算的。先小組內交流,再班級交流。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

  試一試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綜合訓練

  采用書中練一練的習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6

  課時:1

  教學目標:1、在有趣的計算中培養學生的估算策略。

  2、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熟練小數的運算。

  教學過程:

  一、解決問題。

  問題1、CAI-1呈現P51的第1題的信息。

  1、你根據這個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列式解答。

  問題2、第2題,

  1、師生一起解讀統計表。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問題3、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個別輔導。

  二、估一估,算一算。

  P52的第4題。

  1、示范解決。

  2、學生任選一行或一列計算。

  3、匯報你是怎樣選兩個乘數的?探討估算的策略。

  第5題,估一估,算一算。

  可以采取游戲的方法,1人說數,另一人說需要多少錢。

四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P39例1(減法性質)P43/例3(除法性質)

  教學目標:

  1.知道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一個數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難點:學生自己探索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購物:

  一個電腦桌497元,一種電腦椅203元,另一種電腦椅235元。帶1035元買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還剩多少錢?

  學生自己選擇條件,獨立解答。

  匯報:

 。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

 。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書: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觀察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幾組算式嗎?

  教師板書。

  學生發現規律,并相應進行語言描述,初步總結減法性質。

  觀察這幾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板書: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

  誰能試著用字母表示?板書:

  a-b-c=a-(b+c)

  小練:

  (1)一本書一共有234頁,我昨天看到第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還剩多少頁沒有看?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匯報時對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優解法。

  在其他的運算中是否也有這樣的規律呢?

  a+b+c=a+(b-c)

  a×b×c=a×(b÷c)

  a÷b÷c=a÷(b×c)

  究竟哪個是對的呢?請小組合作驗證。

  小組合作驗證;可以采用代入數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舉實例的方法等等。

  小組選擇自己認為可能的規律進行驗證。

  最后驗證出第三個是正確的。

  小練: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

四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學生會用簡便方法計算乘、除數是5、25、125的乘、除法式題,提高計算的速度。

  2.練習中,培養學生仔細觀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并能迅速、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暅蕚

  1.請學生敘述用5、25、125乘、除的算式怎樣進行簡便計算?

  (1)陳述過程準備(自言自語式)。

 。2)小組互說(四人小組)。

 。3)指名代表性地敘述。

 。4)教師復述。

  2.填空練習

 。1)請全班同學做第58頁中練習十四的第1題。

 。2)設問:你認為教材中首先編排這6道題的目的是什么?

 。3)對!(為我們今天的練習作準備)。

 。ǘ┗揪毩

  1.做練習十四第2題。

 。1)指名口答:說一說簡便計算的第一步,應當明確乘數、除數是5,25就想到用乘以10再除以2或用乘以100再除以4來計算。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差生。

 。3)集體校對,檢查中下學生的正確率。

  2.練習十四第3題。

  (1)四人小組互相說說解各題的簡便方法。

 。2)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輔導中下學生。

 。3)集體校對作業,指出注意點。

  3.練習十四第4題。(投影)

  把下面各題計算中的錯誤改正過來。

  (1)指名說出各題的錯誤之處。

 。2)教師指出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4)集體校對。

 。5)教師。

  (三)綜合練習

  1.學生獨立做,練習十四中的第6題和第7題。

  2.用投影來校對。

  3.師生共同。

  4.教師設問:這樣的應用題的簡便計算請每位同學能引起關注。

  5.鼓勵少數智力較好的學生能編一道應用題。

 。ㄋ模╅_放練習

  1.投影出示第5題。

  2.布置課內作業。(要求用多種方法解答)

  3.四人小組討論。

  4.集體,選取好的方法。

 。ㄎ澹┧伎碱}教學

  提示:把8888寫成88×101的形式

 。┳鳂I:《作業本》第48頁(四十八)

  2.應用題

 。1)一般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9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

  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月 日 第 課時

  教學內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褡寣W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袷箤W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3、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后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四年級數學教案10

  教材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41——42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初步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轉化方法的數學思維。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格子圖、色彩筆

  一、激活舊知,引入新課。

 。ㄒ唬⿵土曅档囊饬x

  同學們,前些日子,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的有關知識。你們還記得嗎?(記得)。好,老師就考考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師: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個“元”字,那么這個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錢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這個大正方形雙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會用你手中的百格圖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動手試一試。

  生: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師:恭喜你們,挑戰成功!但是要摘取數學王國的皇冠,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學習。在探究新知識前,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

 。ǘ⿵土曊麛党朔ǖ囊饬x,引出小數乘法的問題。

 。ㄕn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單價是整元的文具)。

  板書:文具店

  結合文具店柜臺上各種文具的單價,提出數學問題。

  1、提問題與列式。

  師:熊媽媽是個熱心助學人士,她說你們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決定給你們的優惠,你們發現文具的單價有了什么變化?(生:以前的價錢都是整數,現在的價錢都是小數。)

  師:現在買3塊橡皮又需要多少錢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與前面的乘法算式對比,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數乘整數,現在是小數乘整數。

  師:對,現在是小數乘整數。那么,怎樣求出小數乘整數的結果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小數乘整數,也就是小數乘法(一)。(板書課題)

  (一)意義

  下面提出以0、3×3這個算式為例來進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義?

  (二)交流算法。

  1、引導探究

  學生用自己的辦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自己算,然后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連加。你是怎么加的?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2)轉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畫格子圖。學生先畫,然后投影學生作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畫。

  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塊橡皮的價錢,買3個就是3個0、3元,從圖中可知,合起來就是0、9元。

 。ㄈ┬〗Y。

  師:剛才通過學習交流,同學們找到了連加的、換算單位轉化成整數來計算的、借助方格圖來進行計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結果是:買3塊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個0、3等于0、9。(師板書完整,補“0、9元”并寫答語)

  師:下面我們來對上面各種方法作一個分析和比較,它們各有什么特點?(生說想法)

  1、利用整數乘法意義(連加)

  2、化為整數乘法(轉化)

  3、畫圖(數形結合)

  三、解決實際問題。

 。ㄒ唬┳鲆蛔觥Un本P42“試一試”1、2題。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來完成課本P42“試一試”1、2題。獨立完成匯報結果,交流算法)

  (二)計算4×0、3。小組活動,交流算法。

  (三)補充練習。

  1、尋找小數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時約生長0、03米,三時約長了多少米?

  師:請每個同學獨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學生說涂格子,就問:假如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米的話,0、03米該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師: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嗎?(生動手涂色)投影學生作品并點評。

 。ㄋ模┥罨跃毩暎總學生獨立完成)

  2、(課本42頁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識拓展”(機動性練習)

  小新爸爸去菜市場買菜,他買了三條魚,每條魚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暢談全課收獲。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交流,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68、69頁。

  【教學目標】

  1、掌握畫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畫30°、45°、60°和90°角,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每個學生準備一幅三角板、釘子板和一張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先估計答題卡上角(如圖4?16)的度數,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學生回答時,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方法。

  教師:再請同學們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記住這些角的度數。

  學生測量后,讓學生相互說一說這些角的度數。圖4?16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教學用三角板畫角。

  教師:畫角一般要用工具來畫。下面先給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這副三角板畫出哪些角?

  學生討論后回答:可以畫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學生還提出可以畫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師:為什么可以畫30°、45°、60°和90°的角?

  學生:因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師:為什么可以畫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學生:用兩個三角板上的兩個角拼合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師:下面我們研究怎樣畫30°、45°、60°和90°的角,先討論怎樣畫30°的角。

  學生討論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這個角的頂點上定一個端點,然后從這個端點靠三角板的兩邊畫兩條射線。

  教師: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畫,然后用量角器檢驗一下畫的這個角是不是 30°。

  學生畫后進行檢驗。

  教師:能說說用三角板畫規定的角時要注意些什么嗎?

  指導學生說出用三角板畫規定的角時,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應的角;二是在紙上確定一個端點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頂點對著這個端點;三是要靠緊三角板的兩邊從端點往兩邊畫射線。學生回答時,教師可以把相應的要求板書在黑板上。

  教師:請同學們在45°、60°和90°中選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角。

  學生畫角后,抽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

  教師:怎樣畫75°的角呢?

  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畫。

  教師:請同學們在75°、120°、135°和150°中選擇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一畫。

  學生畫角后,拿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

  [點評: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突出用三角板畫角的方法,特別強調確定端點,再從端點靠三角板的兩邊畫射線。這個畫法與角的定義是吻合的,通過學生畫角,能加深學生對角的理解。這個環節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教學層次清楚,每個環節的引導過程,就是學生的認知過程,通過這樣清晰的教學設計,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畫角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學用量角器畫角。

  教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已經會用三角板畫角了,用三角板畫角的最大特點就是比較簡便。但是如果要求我們畫一個24°的角、139°的角,只憑三角板能畫出來嗎?

  學生:不能。因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這樣的角。

  教師:這就需要我們用另一種工具——量角器來畫。根據前面的.經驗,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樣畫24°的角?

  學生討論后回答:一是先確定頂點;二是過這個頂點畫一條射線;三是用量角器確定度數;四是根據確定的度數畫出角的另一條射線。

  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畫角最難的一步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怎樣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

  教師作示范畫角,然后請學生照老師這樣畫角。

  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時要注意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要注意的事項是:(1)量角器的中心點要與確定的端點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線要與已經畫好的一條射線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數作一個記號;(4)連接端點與這個記號畫一條射線。

  教師:也就是要關注畫角過程中的“兩重合”。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畫出83°、139°角。

  學生畫角后,抽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

  > [點評:由于用量角器畫角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一是采用了教師的示范作用,通過教師的示范讓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同時通過對“畫角中最難的一步”的討論,突出畫角過程中的“兩重合”,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

  三、練習

  課堂活動第1~3題。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三第9~12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探索并歸納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能正確應用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歸納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0、1、2、3和小數點,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主題。

  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三分鐘老師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婦女節這天,丈夫給當教師的妻子發38.00元紅包,祝妻子婦女節快樂!妻子收到后——

  妻子:“謝謝老公,多了點!”

  丈夫想既然嫌多,就給妻子發紅包3.80元。

  妻子:“我是說多了點!(意思是取掉小數點)!

  丈夫心想還嫌多就又給妻子發紅包0.38元。

  妻子:“我是說多了一點!”

  師:不知道大家聽懂這個故事嗎?誰來說說?

  師:看來大家聽懂了這個故事。妻子在這里說的“多了點”,意思讓丈夫把小數點去掉(發成3800元),而丈夫理解的卻是發的多了。這里的“多了點”,在語文修辭中叫“一語雙關”,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表意豐富,值得我們去學習。沒想到小數點就在我們生活中作用這么大,而且引出這么有趣的故事。

  故事講到這里,老師的問題也就出來,老師也把問題裝在紅包里,讓我們一起拆開紅包。

  紅包問題:丈夫發紅包從38.00元、3.80元、0.38元,錢數是多了還是少了?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

  生:錢數少了,小數點左移動了。

  師:那么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出示課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大家一起讀課題

  師:(教師板書課題的同時問)同學們,我們先做個猜想:大家猜一猜小數點會向哪個方移動(左右),向哪方移動會變大,哪方移動會變?好,讓我們一起尋找規律,驗證猜想。

  二:復習舊知講授新課

  1、故事引出新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師:大家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嗎?喜歡嗎?(喜歡),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大話西游》的故事:話說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途徑慶陽,聽說慶陽的香包文化被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也分別看中標價為80.00元、8.00元、0.08元和0.80元的四款香包,但他們遇到些問題,請大家幫忙解決以下問題:

  1.化簡下列小數。

  80.00元= 8.00元= 0.80元=

  2.說出下列各數中每個8所表示的意義。

  80 8 0.08 0.8

  3.將下列小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

  80 8 0.08 0.80

  (0.08<0.8 < 8 < 80)

  小組討論:

  觀察下列一組小數,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小數點每移動一位,數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生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移動兩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移動三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0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右大)

  2、獨立思考,總結規律。

 。ㄟ^渡句,大家總結的特別好,剛才大家將從左到右觀察,如果讓大家從右到左觀察,你又能發現什么樣的規律呢?)

  獨立思考:

  觀察下列一組小數,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小數點每移動一位,數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0.08<0.8 < 8 < 80

  生: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十分之一,移動兩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0),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百分之一)。移動三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00),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千)分之一(左小)

  樹立模型思想:右大左小。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小數點移動的規律,同學們能不能用幾個字概括一下呢?(右大左小。)

  同學們,問一問你們喜歡左還是喜歡右,生,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喜歡左還是右?老師喜歡右,因為小時候左手寫字,媽媽就批評,所以我喜歡右,而且如果將這38.00元的小數點向右移動,是不是更喜歡了。

  (同學們表現真棒,看看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什么禮物——砸金蛋,同學們,和平常一樣,我們把學生分成三組,誰答對問題加一分,獲勝組將的到老師送的意外驚喜哦)

四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2.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歸納概括、遷移類推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主探索、勇于嘗試的勇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1.小明的家離學校大約十分鐘的路程,學校組織活動,要求8點鐘集合,小明幾點鐘從家出發合適?

  (在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應該明確:他至少7點50分從家出發,實際上,為了不遲到,他應該提前幾分鐘,7點45從家出發比較合適.)

  2.這個時間你是怎樣得到的?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估算?

 。ㄔ诠烙嫷幕A上進行推算,這就是估算.)

  3.請你舉例說明,你在生活中見到過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用到過估算?

  二、嘗試討論

  1.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下面題目:

  a.一所學校的階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個座位.這個階梯教室大約能坐多少人?

  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個字,共有31行,這份稿件大約有多少個字?

  c.小明和奶奶在健身區散步,小明每分鐘大約走39米,他繞健身區一周走了12分鐘,這個健身區一周長大約有多少米?

  2.讀題,你有什么發現?(解決這些問題,都要用到估算)

  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3.同學之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歸納: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并說出你們是怎樣想的?

  a 22≈20,18≈20,20×20=400(人)

  b 29≈30,31≈30,30×30=900(個)

  c 39≈40,12≈10,40×10=400(米)

  2.觀察這幾道題目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乘數是兩位數,都是用乘法.)

  3.根據自己解答過程中的體會和同學的匯報,試著說一說怎樣進行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根據學生的發言,對估算的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分別取近似數,再用兩個近似數相乘.)

  四、鞏固練習

  1.一本書有50頁,每頁排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2.小麗每分鐘步行52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3.一個糧店平均每天大約賣切面790千克,一個月大約賣切面多少千克?

  4.一個苗圃有育苗地4塊,每塊地有91行,每行種89棵樹苗.這個苗圃大約培育多少棵樹苗?

  5.一塊長方形地,長98米,正好是寬的2倍.這塊地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6.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98個.

 。3)這輛公共汽車上大概有40人.

 。4)我們班有45名同學.

  (5)小紅三分鐘能寫85個字.

  7.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

  69×51=2992

  8.估算:

 。1)10分鐘你的脈搏大約跳動多少下?

 。2)全校大約有多少學生?

  五、質疑提高

  1.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乘法的估算?請你舉例說明、

  3.還有什么問題?學生質疑并解疑、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一估

  活動目的

  1.讓學生經歷估算的全過程,學會估算的方法;

  2.讓學生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養成估算意識。

  活動準備

  天平、尺子、黃豆、紙

  活動過程

  1.學生每6人為一組,每組發給一袋黃豆和一打紙。

  2.教師提問:每組有500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這一打紙大約有多少張?請大家估算一下。

  3.討論出估算步驟再操作,需要工具可以來領取。

  4.動手操作時合理分工協作。

  5.填寫估算報告表,檢查計算是否正確,并做好匯報的準備。

  參考1:

  黃豆粒數估算報告

  估算步驟

  先數出10克的黃豆有56粒,再算整袋黃豆500克有50個10克,也就是有50個56。

  所用工具

  天平

  估算結果

  共有50×56=2800(粒)

  參考2:

  紙的張數估算報告

  估算步驟

  先量出1毫米有10張紙,再量出整打紙有4厘米1毫米,也就是有41個10。

  所用工具

  尺子

  估算結果

  共有41×10=410(張)

  拼擺算式

  活動目的

  1.使學生能熟練進行加、減、乘、除的口算.

  2.增強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寫有數字3、+、—、×、÷、( )等符號的紙牌。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

  下面有5個算式,請你在這5個算式中,添上適當的+、—、×、÷、( )等符號,使它們的得數都等于100.其中,每一個算式中的3,可以任意分組,例如3,33,33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 3=100

  2.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發給一組紙牌進行拼擺。

  活動目的

  訓練學生進一步熟悉乘法口算.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開學初,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每套服裝是300元。

  2.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分年級調查各班的學生人數。

  3.口算各班應收的服裝錢數。

  4.口算各年級應收的服裝錢數。

  5.口算學校應收的服裝錢數。

四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二單元《畫角》。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學習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使學生認識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還能幫助我們畫角。

  本班情況及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有學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學習風氣比較正,大多數學生能自覺學習,只有兩名學生因年齡小有些吃力,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強。

  教學目標:

  1、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

  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在使用量角器畫角時,內外圈不分。

  設計思路:

  通過回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勵學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還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畫角,你們愿意試試嗎?自然地過渡到今天的知識點。之后給學生寬松的環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時邊畫邊說基本步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學生任意畫角,并量出自己所畫角的度數。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示量角中讀錯的度數,鞏固量角方法,引起學生注意

  二、新課學習

  1、師:剛才畫的角度數不一,小組能不能想辦法讓組內每個同學所畫角的度數都相等?

  師巡視,發現:有的小組同學沒有按要講求去做,仍“各自為政”,自畫自角。

  2、教師再次強調要求:

  個別小組:在組長建議下,畫相同度數的角:35度、50度。但畫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學方法錯誤

  大多組:由小組同學發現直接用三角板畫比較快,統一采用此方法

  3、畫角方法

 。1)以50度為例:

  生1:錯誤畫法

  生2:展示正確畫法!

  糾正畫角中的問題:

  A。點頂點。

  B。畫其中一條邊。

  C。確定另一條邊另一條邊如何確定?自學書本:P58頁

  (2)展示借助三角板畫角的方法

  4、小組再次畫同樣的角

  要求:不畫直角、平角、周角這類特殊角

  5、鞏固練習:

 。1)畫出下列度數的角:

  40度140度

 。2)在點和射線上分別畫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師要求下畫角:

  1、畫60度角(你想怎么畫?)

 。ㄒ话銜霈F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2、畫75度角

 。阆朐趺串?)

 。ㄒ话銜霈F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畫150度角

  3、畫15度角

  在發現用兩個三角板拼不出來后,學生們都用量角器畫角,只有一個學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畫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減角”的方法畫。

  4、畫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學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暫時間后放棄三角板用量角器畫。

  師:三角板只能拼(減)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畫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四年級數學教案15

  一、談話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找到了什么規律?

  生:間隔排列的規律。

  師:對,答得對!大家看,秋天來了,森林王國的成員們正在為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做準備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都開展了哪些活動,在活動中又遇到了哪些數學問題呢?

  師:我們能不能運用學過的規律幫助它們解決困難呢?

  生:能。

  師:我們一起去吧!

  二、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的上半部分及情境圖(暫不出現問題)。

  師:從情境圖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1:林**旁的樹。

  生2:做操的兔子。

  生3:送花盆的猴子。

  師:請閱讀題目中的文字,了解題目的數學信息 。

  師:怎樣理解"從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樹","相鄰的兩棵樹相隔3米" ?

  學生:7棵樹分成了6段,每段3米。

  學生:這里實質求6個3米是多少。

  師:林**的兩頭都栽樹,相鄰兩棵樹相隔3米,也就是林**被樹分成的每段的長度是3米。

  2、出示第(1)個問題:林**長多少米?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利用題目中的哪些信息 ?觀察情景圖,再想一想,你會列式計算嗎 ?

  生:會

  3、學生列式解答,教師巡視,如發現不同的解法都讓學生寫在黑板上,并組織討論。

  討論題:(1)計算林**的長度,應該把每段的長度與樹的棵樹相乘,還是與林**被分成的段數相乘?

  (2)在兩頭都栽樹的情況下,林**被樹分成的段數與樹的棵樹有什么關系 ?

 。3)這道題應該分成幾步計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

  4、出示第(2)個問題:兔子做操的隊伍長多少米

  學生獨立解答,共同訂正。

  師:誰能說說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生:5-1=4表示5個兔子分成了4個間隔。

  生:4×2=8表示每兩只兔子相隔2米,4個間隔共8米。

  師:說得非常好!我們是根據什么想到的?

  生:根據我們上節課學的間隔排列規律想到的。

  5、做“試一試"

  師:這道題中的林**指的是哪一條林**?

  生:就是例題里的那條林**。

  師:全長知道了嗎?

  生:全長是18米。

  學生獨立完成。

  師:比較(1)(2)兩題,在物體的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生:都是從一端到另一端,物體的間隔長度一定。

  師: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段數比物體的個數少1。

  生:每段長度與段數相乘得總長度。

  師:(板書)

  物體個數-1=段數 每段長度×段數=總長度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將運用間隔排列的物體數量間的關系,也就是我們上節課找到的規律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三、教學“試一試"

  1、做第1題

  學生獨立解答,一人做在小黑板上,全班共同訂正。

  師:走廊兩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樣嗎?

  生:不一樣

  生:兩端放花,花的盆數比分的段數多1。

  生:兩端不放花,花的盆數有可能和分的段數相等。

  生:也有可能比分的段數少1。

  2、做第2題。

  (1)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指明板演,集中交流訂正,說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師:植樹方案包括哪些?

  生:栽什么樹。

  生:怎樣栽。

  生:跑道兩頭栽不栽 ,草坪四個角上栽不栽 ,每隔幾米栽一棵。

  生:需要多少棵

 。2)各小組討論植樹方案,填制下表。

  植樹方案

  植樹地點

  植樹品種

  樹苗棵數

 。3)各小組展示植樹方案,全班評議。

  評議重點:

  1)根據樹的品種考慮相鄰兩棵樹的距離是否合適。

  2)根據設計的栽法,樹苗棵樹的計算是否正確。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解決了什么樣的實際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了什么規律 ?你還有哪些疑問?

  生:我們運用了間隔排列規律解決了植樹問題。

  師:我們今天解決的植樹問題,類似這樣的問題在生活中很多,希望同學們做有心人,發現這樣的問題,并努力解決它。

  五、板書設計:

  找規律(間隔排列)

  物體個數-1=段數 每段長度×段數=總長度

  兩端放花,花的盆數比分的段數多1

  兩端不放花,花的盆數有可能和分的段數相等或比分的段數少1

【四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學教案12-27

四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01-14

四年級數學教案01-02

四年級數學教案07-01

四年級數學教案01-02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9-29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8-31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4-20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01-1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 日韩无砖专区中文字幕 |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乱国产日韩欧美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手机观看 |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