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

時間:2023-03-19 08:04:4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數學教案14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數學教案14篇

  關于數學教案 篇1

  爭 氣

  高三級99計算機 班主任 邱藝妙

  目的:講“故事”,學“做法”,品“結果”,悟“感想”,數學教案-爭氣。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志向、有自信心、肯努力。

  主持:潘嘉明、陳燮彬

  [潘]:歡迎學生會的同學來參加我們中專班的主題班會。

  [陳]: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

  [潘]:我身為學校的一份子,是計算機班中的一員,一定要爭口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前途。

  [陳]:我們中專班不比其它班差,用什么來衡量呢?我們要用行動來證明,讓全校老師和同學都能看到我們班的`團結向上,我們要爭這口氣,幼兒教案《數學教案-爭氣》。

  [潘]:下面通過大家講故事,講講自己聽完故事后受到什么啟發?

  故事一:《一定要爭氣》

  小組討論:啟示

  童第周第一次爭氣是為自己,第二次爭氣是為祖國,不怕困難、勤奮學習、勇攀高峰為祖國爭光的崇高品質

  故事二: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小組討論:啟示

  一個人無論作任何的事情,都要花費一番心血。只有經過無數血汗、苦淚和功夫磨礪后,你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物。

  故事三:臥薪嘗膽

  小組討論:啟示

  后世人常用“臥薪嘗膽”的故事警醒自己,其用意并非強調報仇雪恥方面,也不是當真要掛起苦膽來嘗一嘗,而是比喻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刻苦自勵,激勵自己奮發圖強。

  故事四:熟能生巧

  小組討論:啟示

  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有目標,有恒心,有信心,有決心,年紀與成功是無關的。

  故事五:(……)

  總結:正視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每個人手中握著失敗的種子,也握著邁向成功的潛能。我們有權選擇成功,也有權選擇平庸,沒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強迫你,就看你如何去選擇了。一個人無論作任何的事情,只要有目標,有恒心,信心,決心,成功一定離自己不遠。最終使同學們能達到激勵自己奮發圖強的效果。

  關于數學教案 篇2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有理數乘法法則,能利用乘法法則正確進行有理數乘法運算。

  2、 能力與過程目標

  經歷探索、歸納有理數乘法法則的過程,發展學生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3、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出法則,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有理數乘法法則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有理數乘法法則的探索過程,符號法則及對法則的理解。

  三、 教學過程

  1、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導入新課。

  教師:由于長期干旱,水庫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經放了3天,現在水深20米,問放水抗旱前水庫水深多少米?

  學生:26米。

  教師:能寫出算式嗎?學生:……

  教師:這涉及有理數乘法運算法則,正是我們今天需要討論的問題

  2、 小組探索、歸納法則

  (1)教師出示以下問題,學生以組為單位探索。

  以原點為起點,規定向東的方向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為負方向。

  ① 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② -2 ×3

  -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③ 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④ (-2) ×(-3)

  -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2)學生歸納法則

  ①符號:在上述4個式子中,我們只看符號,有什么規律?

  (+)×(+)=( ) 同號得

  (-)×(+)=( ) 異號得

  (+)×(-)=( ) 異號得

  (-)×(-)=( ) 同號得

  ②積的絕對值等于 。

  ③任何數與零相乘,積仍為 。

  (3)師生共同用文字敘述有理數乘法法則。

  3、 運用法則計算,鞏固法則。

  (1)教師按課本P75 例1板書,要求學生述說每一步理由。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例子中兩因數的關系,得出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它們的積為 。

  (3)學生做練習,教師評析。

  (4)教師引導學生做例題,讓學生說出每步法則,使之進一步熟悉法則,同時讓學生總結出多因數相乘的符號法則。

  關于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1-7頁。具體內容:整十、整百數乘以一位數及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以一位數以及兩位數乘以一位數。

  2、經歷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學會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3、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乘法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到乘法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的。

  2、使學生通過對口算乘法的學習,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整十、整百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

  2、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

  難點:

  理解口算乘法的過程,并能運用口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復習表內乘法。

  1、引導學生回憶乘法表,并請一位學生背誦乘法口訣表。

  2、肯定學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補充,重述乘法表的內容。

  二、通過實例引入整十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

  1、引入教材第2頁上的實例。把問題由一位數乘法2×3擴展到整十數與一位數的乘法。

  2、提問:怎樣計算20×3?

  3、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讓學生比較這兩上算式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4、對學生的結論作出評價,并給予相應的肯定和鼓勵。

  三、講解整十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做練習鞏固知識。

  1、講解:先計算2×3=6,再在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從而得到20×3=60。

  2、在例題的基礎上,讓學生計算20×4,20×5。再進一步把題目擴展到整百數乘以一位數,由學生自己去類推。

  3、引導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自行提出問題,并討論解答。

  4、總結、分析學生的問題和答案,以書中的“試一試”為練習,讓學生獨立計算。

  5、布置“練一練”的習題作為課后作業,要求學生獨立認真地完成。

  第2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檢查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

  2、肯定學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補充。重述整十、整百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二、通過實例引入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

  1、舉出教材第4頁的實例。

  2、提問:怎樣計算12×3?

  3、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讓學生思考,看能否想出其他的解題方法。

  三、講解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做練習鞏固知識。

  1、講解算理,并給出12×3計算過程。

  2、在例題的基礎上,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計算12×4。

  3、對學生的解答作出肯定,讓學生舉實例,提出問題,并討論回答。

  4、回答并總結學生的問題和答案,以書中的“試一試”為練習,讓學生獨立計算。

  本課總結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以一位數的方法,通過經歷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學會了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 乘除法

  第1課 整十、整百數乘以一位數

  一、復習表內乘法

  列出九九乘法表

  二、整十、整百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

  寫出具體實例以及具體解答過程

  三、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

  寫出具體實例以及具體解答過程

  關于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知100以內數的整10加和整10減計算。

  2、能夠借助“金色珠”等操作材料嘗試進行大數目的加法和減法運算。

  3、樂于參加數學活動,體驗其中樂趣。

  準備:

  教具:信封(里面裝有100以內的整10數字或100以內整10加,整10減的加法、減法算式)若干,倫敦橋音樂,寫有整10數字的胸卡。

  學具:“金色珠”,10根一捆的小棍若干,整10數字卡片,整10加的加法算式若干操作冊37-38頁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師生互相問候。

  2、分組活動創設情景:整10數字大PK。整10數字的姐妹們聚在了一起。他們想比比誰的本領大:誰比誰多,多多少;誰比誰少,少多少,特意邀請小朋友當評委。

  第一組:操作小棍(10根一捆),完成10的加減練習。

關于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

  2. 能力目標:采取老師點撥孩子們自己發現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能夠正確的區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 培養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得出結論的能力.

  3. 情感目標:滲透辨證唯物主義價值觀, 從對概率的感受拓展到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進行人文教育.培養孩子們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加孩子們間的友誼,增強班級凝聚力. 并增加孩子們的實踐知識和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經歷活動過程,加強與他人交流和協作,發展思維能力,增強人文意識.

  三、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的區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

  四、教學方法:

  教學互動、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討、實踐創新

  五、教具準備:

  PowerPoint Flash 計算機投影儀 乒乓球若干 塑料袋 一副撲克

  六、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 教師用投影儀給出課件,通過優美的畫面讓學生對本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2、 教師出示教材第195頁的三副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回答. 觀察圖片,產生興趣.

  觀察、思考、回答問題

  1、 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觀,讓孩子們感覺到本章需要在實踐中探索新知.

  2、 通過課件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隨機現象,如果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預測,進行適當的分析和思考,就能得出較為可靠的結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在課件中打出標題,明確本節課的研究方向.

  2、教師出示教材第196頁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回答.

  學生觀察思考,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問題. 從生活現象到數學問題,自然過渡,做到數學問題生活化.

  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觀察想象的能力。

  利用課件中的實例演示,引導學生積極的展開思維,加深印象,使學生掌握"三個事件"的概念,并能初步的'和生活中的某些簡單現象結合. 形成自己獨有的對概念的理解,學會判別"三個事件"的能力.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思考,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猜想、推理,培養他們教學研究的方法。并在研討的過程中總結概念,進行自我發現,自我總結.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讓他們在"玩中學"是他們最高興做的事情,提高孩子們的協作能力,增進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做到人文教學.

  一個人的力量是小的,而許多人的力量是大的,讓所有人都動起來,舉出的例子肯定要比老師一個人說多了許多,尋求規律與更多的答案,讓整個課堂進入高潮.

  研討探究

  1、 教師介紹"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隨機事件"的概念. 在介紹概念的過程中穿插著實例,便于讓孩子們理解.

  2、 用課件提出問題,讓孩子們自己去判斷屬于哪些事件,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3、 根據本節的引入部分,將問題變通,提出2個新問題,用課件給出,讓學生回答問題.

  4、 讓學生們玩抽撲克牌的游戲,用課件打出背景問題,讓學生們一邊"玩",一邊學習.

  掌握概念,能靈活的運用概念做出正確的判斷.

  觀察思考,猜想推理,小組回答問題.

  參與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回答問題.

  發散探究

  1、 以前后4人為一個小組,討論,分析分別舉出一個生活中的"三個事件",派代表發言,交流討論成果,感受"三個事件".

  2、 讓學生玩摸彩球的活動,進一步鞏固孩子們對"三個事件"的理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得以突破.

  3、 給出一些練習,讓孩子們回答,老師點撥、糾正和表揚贊賞. 孩子們分組交流、合作探索,教師予以點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小結 請大家談談對本節課的感受.

  1、 學會了怎樣判斷"三個事件".

  2、更加熱愛自己生活的環境了,我們要保護環境. 學生暢所欲言 師生共同小結,達到師生胡動,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再度達到高潮.

  作業 書本P198 習題 13.1中的三個題目 完成作業 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于數學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不必面面俱到)

  l 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l 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么學本節內容),不僅要思考其他內容對本節內容學習的幫助,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科體系的建立、其他學科內容學習的幫助;還應該思考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影響等。

  教材從生活情境入手,通過讓學生思考自行車繞圓形花壇騎一圈大約有多少米,引出圓的周長的概念。接著讓學生思考:如何求一個圓的周長,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測量幾組圓的直徑和周長,自主發現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值,從而引出圓周率的概念,并總結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在本節內容中,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驗證猜測等過程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在本教學設計中,對教材內容呈現形式上做了略微的改動。本設計從周長引入本課教學,這樣可以加深圓的周長和其他以學圖形周長在計算的聯系和區別。用直的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求周長是幾條直的`線段長之和,而圓這個曲線圍成的圖形的計算方法是化曲為直。

  學情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l 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即從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經過哪幾個環節,最終形成本節課要達到的知識。

  l 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可能是知識基礎不足、舊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夠、思維方式變化等。

  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計算。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1、讓學生知道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和計算公式的探討,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綜合和主動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

  3、通過探索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結合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倒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流程示意

  (按課時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應能清晰準確的表述本節課的教學環節,以及教學環節的核心活動內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簡單的環節,而沒有環節實施的具體內容;還要避免把環節細化,一般來說,一節課的主要環節最好控制在4~6個之間,這樣比較有利于教學環節的實施。)

  一、創設情境,認識周長

  二、小組合作,探究求圓周長的方法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

  五、布置作業

  六、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環節的實施過程很清楚地再現。)

【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09-13

學校數學教案06-13

果子數學教案06-13

初中數學教案12-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分類的數學教案11-16

分類數學教案03-21

人教版數學教案03-03

小學數學教案08-22

趣味數學教案03-0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视频亚洲图片 | 在线欧美网站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不卡网站 | 日少妇高潮出水视频 | 亚洲一区天堂午夜 | 五十六十老熟女中文字幕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