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3-27 13:39:1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集錦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集錦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應用題的教學,加深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教育學生熱愛勞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出示準備題

  1.8里面有( )個0.1

  0.6里面有( )個0.01

  學生完成后說說做題方法。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3。

  (1)出示例3: 為綠化祖國,12名少先隊員收集樹種37.8千克,平均每名少先隊員收集樹種多少千克?

  (2)學生讀題后審題:

  (3)根據題目意思列出橫式。

  (4)教師板書豎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到余數為18的時候,提問:這里的18表示18個( )?當余數為6的時候該怎么辦?為什么6的后面可添0?現在表示60個( )。

  在做題過程當中,特別強調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需要在余數后再添0繼續除,這是根據小數的性質。

  (50解答后教師小結,并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首先讓學生觀察這個算式的特點:這是一道被除數小于除數的除法,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3)讓學生在草稿本上試做,請一位同學上臺板書。

  (4)結合學生的板書討論:整數部分的18除以32不夠商1的時候,應該怎么辦?討論后得出:先在商的個位寫上0,然后點上小數點繼續除。同時指出:除后余下的224表示224個( )?

  三、鞏固練習

  試一試。

  出示題目,讓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進行試算。同時要讓學生思考:這三道題目在計算過程當中各有什么特點?

  讓三位學生上臺板書。

  結合學生板書,師生共同討論校對:第一題是被除數小于除數,不夠商1的情況;第二題是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需要在余數后面添0再繼續除,而且商的十分位上不夠商1,需要添0;第三題是被除數小于除數,不夠商1,十分位仍不夠商1。

  教師要注重講評有關商0的情況,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四、總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讓學生把課本43頁上的計算法則內的橫線填寫完整,然后集體朗讀。理解法則的內容。

  五、提高練習

  1、口算

  學生練習后說說口算方法

  2、列豎式筆算,三位學生上臺板書,其余同學做在草稿本上。

  結合學生板書的內容,及時反饋,及時糾正。

  六、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是怎樣的?

  七、作業

  課本44頁的3、4題, 作業本[26]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乘法,并經歷這一過程。

  2、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估算與交流算法多樣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

  教學難點

  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

  教具準備

  演示板,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計算下面各題。

  16×1112×1432×21

  2、結合以上各題,說說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講授新課

  1、引入談話。

  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它與上一節課虛偽系內容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在探索過程中曲發現它,并掌握它。

  2、教學例題。

  (1)出示課本主題圖。

  (2)認真審視主題圖,說一說,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來電影院;

  電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問題:這是21排26號,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它告訴我們什么?

  (4)想一想:怎樣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1×26或26×21

  (5)估算結果。

  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間交流、提問、回答結果。現在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

  (6)探索筆算。

  第一種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種方法:簡便運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種方法:筆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個座位。

  52.........20排有多少個座位。

  546.........21排有多少個座位。

  再次強調:

  第一:因數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這里十位上的2表示2個十,即20。)

  第二:積“52”中的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這里的52,是表示52個十,即520。這里是把個位上的0省略不寫。)

  最后,讓學生比較這三種算法中,哪一種簡單、方便。容易掌握,位了今后能解決較復雜的乘法計算,一般情況要求學生應該掌握用豎式計算方法。

  三、課堂活動

  1、打開課本,看書,有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進行個別輔導。也可以讓同學之間相互幫助。

  2、課本第31頁的“試一試”。

  四、鞏固練習

  1、課內作業。(課本第32頁“練一練”的1-4題)

  第1題,首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交流結果。

  第2題,用豎式計算題目。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題,注意“第17屆”中的“17”,預防學生拿來列式計算。

  第4題,是一道簡單的應用題,這一題的難點在于時間單位的統一,要讓虛偽上理解:為什么要把1時轉化為60分,才能進行列式計算。還要注意時間的進率。

  五、作業設計

  1、小黑板。

  2、“五”對應的練習。與“口算”對應的練習。

  六、板書設計

  電影院

  列出算是:21×26或26×21

  筆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個座位。

  52.........20排有多少個座位。

  546.........21排有多少個座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班級基本情況:

  這四個班的孩子在經過一年半的蘇教版數學學習后,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大部分學生數學計算速度較快,正確率高,上課能集中注意力,積極舉手發言,作業書寫很工整,學習風氣濃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難度較深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們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到體驗思維的樂趣、體驗成功所獲得的樂趣中去。但四個班都有小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課堂上管不住自己,幾個同學不愿動筆做題。如(2)班的何偉、徐微微、劉薛玉等,(4)班的周李賢、馬少南、李佳等,這期的教育重點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幾個學生:如(2)班的李琉揚、王喜龍、卞有龍(4)班的周國慶、張韻偉、唐帥帥等在學習上障礙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務,計算的速度與正確率都不高,課堂作業也難以完成,需要老師多對他們加以輔導與關心,鼓勵他們加強學習的信心,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因材施教,讓這部分學生想學、愿學、樂學,在本期容入到班級的學習氛圍中。蘇教版教材的編排體系有一定的難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樂學、好學的孩子通過兩年的學習更加優秀。進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楊一鳴、林偉龍、姜欣沂、張蕭燦、顧慧鵬等學生可嘗試進行奧數訓練,讓優者更優。由于存在著年齡的差異,存在學習環境的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老師應盡最大的努力來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與進步。

  教材分析(含重、難點)

  一、教學內容

  (一)數與代數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有余數的除法1000以內數的認識筆算加法、加法的估算與驗算,連加;筆算減法,減法的估算與驗算;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十數加整十數(和不超過100)及相應的減法;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以及不需要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解決問題方面:?與有余數除法有關的實際問題倍的`認識,“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簡單的實際問題用乘法和加(減)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

  (二)空間與圖形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認識,比較簡單的路線圖角的初步認識,直角、銳角與鈍角分米和毫米,簡單的度量,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簡單的長度測量。解決問題方面:?應用方位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或根據有關方位的描述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在現實生活中利用或設計簡單的路線圖根據需要選擇恰當的單位和適宜的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三)統計與概率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標準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根據統計結果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和預測。解決問題方面:?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適宜的角度、采用適當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合理地解決問題。實踐活動測定方向(用東、南、西、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詞語描敘現實生活中物體間的位置關系)你能跳多遠(通過實驗和簡單的數據整理、分析,感受數據所蘊含的信息,體會數據的價值)。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知比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較的思維方法。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較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關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比較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的方法,會用多種方法比較。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小朋友們,你們過生日時媽媽會買什么?今天是小紅的生日,看,他們在開生日會呢?(課件出示)

  2、 觀察主題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二、 合作研討,探索新知

  1、 小紅將蛋糕切成了3塊,也將西瓜切成了3塊。

  讓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那一塊最大,哪塊最小。

  2、 接著觀察主題圖,你發現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杯子。

  (2) 分別往3個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 你現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裝得最多嗎?

  A、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B、 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C、 教師小結

  3、 動手操作,比較多少

  (1)4人小組,每組兩個不同的瓶子;

  (2)提問:請你猜一猜那個瓶子里裝的飲料多。

  (3)動手試一試。

  (4)各組演示比較的方法,

  學生觀察后說出自己看到的一些東西。

  學生觀察后,說出誰最大,誰最小。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學生活動

  小組演示匯報。

  三、 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 出示教材p19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2、 出示教材p19第4題

  (1) 說說圖意,并說說你要向淘氣學習什么。

  (2) 誰喝得多?說一說理由。

  3、 完成教材p19第5題

  學生獨立試一試,集體評講。

  四、 全課總結

  通過小紅的生日聚會,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板書設計:

  過生日

  比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0~51頁。

  教學目標

  1. 使同學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并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使同學在觀察、操作、籠統、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有序考慮的能力,培養初步的符號感。

  3. 使同學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上衣和裙子圖片,記錄紙,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現象

  談話:無錫有許多旅游景點(多媒體顯示無錫的風景圖片),小紅和爸爸媽媽想來無錫玩。為了這次旅游,媽媽給她準備了2件上衣(出示學具):一件綠色的和一件黃色的。還準備了3條裙子(出示學具):粉紅色的、藍色的和大紅色的。用什么顏色的上衣配什么顏色的裙子呢?請同學們給她提些建議吧。

  同學交流,教師操作。

  小結:像這樣,一件上衣配一條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搭配。(板書:搭配)

  二、 合作探究,體會有序考慮

  1.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況都找出來,讓小紅自身挑。

  合作要求:同桌兩人,一人拿學具進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況記錄在表格中。

  同學活動,教師巡視,關注同學中出現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請同學匯報搭配過程,教師演示。

  小結:一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 比較方法。

  提問: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更喜歡哪一組同學搭配的方法?為什么?

  同學交流,體會有序搭配是比較好的方法。

  小結: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板書: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3. 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談話:你們能像剛才這組同學一樣,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有序地搭配嗎?請同桌兩個同學再次合作,按自身的想法進行有序地搭配。

  同學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誰能具體地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有序搭配的?

  同學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1) 選上衣,先用綠色上衣分別和3條裙子配,再用黃色上衣分別和3條裙子配。(2) 選裙子,先用粉紅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再用藍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最后用大紅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

  4. 小結。

  談話:(電腦演示)把2件上衣和3條裙子進行搭配,可以先用上衣進行有序搭配,也可以先用裙子進行有序搭配。

  三、 創新表示,感受符號思想

  出示問題:小紅的.爸爸為了這次旅游,準備了3件襯衫和3條領帶,(課件出示3件襯衫和3條領帶圖)襯衫和領帶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 討論。

  啟發:剛才我們用學具擺出了上衣和裙子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現在你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領帶與襯衫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來呢?同桌討論討論。

  全班交流,教師提示可用連線的方法。

  2. 嘗試。

  談話:請同學們用自身喜歡的方法在作業紙上有序地表示出這些搭配的方法吧。

  展示同學作業,簡要研討。

  小結:同學們想到的方法真多,有畫實物的,有畫簡單圖形的,還有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

  3. 比較。

  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

  小結:看來,用簡單的圖形、字母或數字等符號表示實物的方法更簡潔些。

  4. 歸納。

  電腦演示:電腦小博士就是用簡單圖形表示的,他用梯形表示領帶,用長方形表示襯衫。把3條領帶和3件襯衫進行搭配,可以先用領帶進行有序搭配(電腦連線),也可以先用襯衫進行有序搭配(電腦連線)。

  提問:假如領帶的條數不變,襯衫減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同學回答,板書:3×2=6。

  再問:假如襯衫的件數不變,領帶增加一條,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同學回答,板書:4×3=12。

  引導: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么發現?襯衫的件數和領帶的條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是什么關系?

  同學在小組里交流。

  小結:領帶條數與襯衫件數的乘積就是搭配的方法數,這就是搭配的規律(板書課題:搭配的規律)。

  四、 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1. 路線問題。

  電腦演示:穿上漂亮的衣服,小紅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來到了無錫。打開地圖,他們準備從火車站動身,經過五愛廣場,到錫惠公園去玩。

  提問:那從火車站到錫惠公園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呢?

  同學交流。

  再問:這么多的走法?選哪一種比較合適?

  同學交流。

  小結:當搭配的結果很多時,要注意選擇最合適的搭配方案。

  2. 獎品問題。

  談話:錫惠公園里有許多有獎游戲,小紅的運氣真不錯,她得獎了。來到領獎處,讓我們聽聽領獎處的叔叔跟她說了什么。

  (電腦播放錄音)“小朋友,恭喜你得獎。你可以選一個木偶,配上一頂帽子,或者配上一條圍巾作為獎品。領獎之前我可要先考考你喔。現在有3只木偶,2頂帽子和3條圍巾,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的方法呢?”

  同學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 游戲問題。

  同學們在做“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時,有沒有注意其中也有我們研究的搭配規律呢?你知道在這個游戲中,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嗎?怎樣才干把各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來呢?

  同桌商量,試著玩一玩。

  交流玩法:一個同學連續出三次“石頭”,另一個同學依次出“石頭”“剪刀”和“布”,就這樣玩下去。

  同桌兩人玩一玩,然后交換一下角色,再玩一玩。

  同學活動后,說一說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小結:原來游戲中也有數學問題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 全課小結,引導延伸

  (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課標蘇教版第八冊83-84頁

  教學目標:

  1.使同學借助計算器,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隨著乘幾”的變化規律,能應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同學體驗“猜測-驗證”這一探索數學規律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從而發展同學思維,培養科學的探究素質。

  3.使同學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勝利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因數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數

  2

  4

  20

  400

  2

  40

  200

  積

  指名口答,并說說怎么想的。

  二、猜測

  已知36×30=1080,假如其中的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得到的積有會什么變化?

  同學猜測。師引導說出需舉例驗證。

  三、驗證

  1.師引導運用表格來舉例驗證。

  因數

  因數

  積

  積的變化

  36

  30

  1080

  指名舉例,師板書,在此過程中指導填表:積怎樣算,積的變化是什么,又怎么表示。

  師:觀察整張表格,你發現了什么?符合猜測嗎?

  小結:在36×30=1080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 積也會乘這個數。

  2.在其他乘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這樣一個結論呢?再次猜測、驗證。

  同學任意舉例填表。

  因數

  因數

  積

  積的變化

  展示作業紙,你發現了什么?符合猜測嗎?

  小結:沒有一個人舉的例子不符合這個發現,說明在任何一個乘法算式中,存在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是什么?

  四、應用

  1.用規律解釋:

  (1)口算:24×30=?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剛才的規律解釋嗎?

  (2)筆算:250×15=?(簡便算法)

  2.用規律計算:“想想做做”1、2。

  3.數學日記。

  4.自然界的.計算專家。

  五、總結

  師:你能總結一下今天學習的內容或學習的感受,為這節課定個題目嗎?

  六、拓展(導入中的口算題)

  因數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數

  2

  4

  20

  400

  2

  40

  200

  積

  24

  48

  240

  4800

  2400

  4800

  24000

  你還看到了什么?你想說點什么?

  大家的表示讓我想起這樣一句話“僅僅擁有知識的人從石頭里只能看到石頭,擁有智慧的人就能從石頭里看到風景,從沙子里看到靈魂”。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趣味數學教案12-24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22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7-29

【熱】小學數學教案07-20

小學數學教案模版07-1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亚洲日韩偷在线 |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 亚洲a∨激情综合五月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 午夜久久两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