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錦集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說出要購買的物品與數量。
2、幼兒學習運用貨幣。
重點幼兒學習運用貨幣。
難點幼兒能說出要購買的物品與數量。
活動準備
玩具卡,教室中的小東西,價格牌,骰子,分類表。我的數學操作材料,加減法操作材料,附加題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請幼兒三人一組。其中兩人各拿一張分類表。第三人開銀行,將錢幣擺在桌子中間。
--幼兒輪流擲骰子,按骰子上的點數拿出錢幣。
--請幼兒將自己的錢幣分類放在分類表上。
2、小組活動。
第一、二組:我的'數學材料。
第三、四組:加減法材料。
第五、六組:附加題材料。
3、活動評價。
請幼兒口述作業單,師生共同評價。
鼓勵幼兒多參與操作活動,提高幼兒操作的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2、引導幼兒知道日歷等是查看時間的工具,學習查看他們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大(小)字卡,月歷和數字卡人手1份。
2、各類掛歷、臺歷、月歷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激發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數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高興嗎?
那我們先一起來認一認、讀一讀。
看到這些數字,你想到了什么?(學號、年齡、時間等)
二、出示房子,講述故事。
1。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2。出示房子圖,小朋友瞧,這里還有許多有趣的數字呢!仔細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你們發現了這么多秘密,這些數字里還藏著一個好聽的故事呢!想不想聽?
教師利用大字卡講述故事。
3。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卡回答問題。
(1)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個日娃娃呀?它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
(2)大月房有哪幾個月?小月房有哪幾個月?
大月有幾日?小月有幾日?
(3)頂小的月是幾月?有多少日?
三、學習查看掛歷的方法,練習找日期。
1。現在老師指日期,請小朋友說出是幾月幾日?
老師說日期,請小朋友把它找出來。
教師:那今天是幾月幾日?你們怎么知道的?
小結:對了,象日歷、掛歷、臺歷等可以查看日期。
2。小朋友都帶來了一些掛歷、臺歷,今天我們就來開個展覽會,看看找找說說日期
(如:生日、節日等),并介紹給旁邊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師聽。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感知物體的數量,并能用相應的詞匯“多、少、一樣多”。
2、樂于與同伴合作,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套操作材料(瓶子和蓋子各不多于5個);幼兒計算用書.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想請你們和我玩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就叫"瓶子娃娃找帽子"
(二)幼兒操作,師幼討論
1、瓶子娃娃找帽子
現在,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瓶子娃娃和帽子,那請你們先把自己的瓶子娃娃排好隊,
再為瓶子娃娃戴上帽子。觀察一娃娃有沒有都找到帽子?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討論
操作完的小朋友可以跟同伴說說你操作的結果?互相討論一下娃娃為什么找到,那帽子有沒有找到主人?
3、師幼共同探索
4、師小結
5、指導幼兒看計算用書并做練習
(三)活動延伸
請幼兒想一想有什么辦法使娃娃和帽子一樣多。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應用題三要素的基礎上,學習口編10以內連加應用題。
2、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及語言表述能力。
3、訓練幼兒的傾聽、分析、理解、判斷等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課前學會10以內加法、獎勵貼紙。
2、10以內加法算式若干,場景布置成超市。
3、人手一個小籃子、10元錢,找零的錢。
【活動過程】
一、游戲“開火車”引出課題。
師:我的火車就要開,幼:幾點開?老師出示一算式卡片:請你猜猜看?幼:1+6=7你的火車7點開。
游戲時速度由慢到快,由集體游戲到小組、個人游戲。
今天,小朋友們的火車開的真好,下面老師獎勵你們10元錢,請你們去超市購物。要求一個區只能買一樣你喜歡的東西,總數加起來不能超過10元錢。
二、游戲“逛超市”。
幼兒排隊有序的去超市按要求購物。
三、口編10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1、教師示范:今天老師也去超市購物了,我買了一只鋼筆花了5元錢,我買了一個蘋果花了2元錢,今天老師一共花了幾元錢?小朋友來幫我一起算一算吧!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我們先來想想我說了一件什么事情?先怎么樣?后怎么樣?出現過幾次數字?最后問題是什么?)
2、引出應用題的3個條件:(邊提問邊在黑板上操作,記錄5+2=7)
3、教師和幼兒歸納總結什么叫加法應用題?師:合起來或一共有多少的題目是加法應用題。
4、請幼兒按照所買物品編應用題。(分組討論后由組長回答)
5、請幼兒把剛才所編的應用題用算式列出。展示幼兒的算式。
四、結合身邊的`事編應用題。
1、教師示范:第一組有3個女孩子,5個男孩子,請問第一組一共有多少人?
2、引導幼兒結合身邊的事口編10以內的應用題。(可與家長商量討論)并做好記錄。
3、展示幼兒口編的應用題。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口編10以內的加法應用題。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編成應用題,只要你平時仔細觀察就能變得更加聰明。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在探索過程中,能正確判斷并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體驗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體驗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教學難點:在學習過程中,能掌握各種不同的比較方法,正確判斷并能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活動準備
1.豬、兔、狗毛絨玩具各一件;中型蹺蹺板;相關的電腦課件。
2.每人一個學具筐,裝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積木兩塊,大小相同的玻璃球兩個,棉花球一個,小磁鐵一塊,兩個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適量的水。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利用蹺蹺板和毛絨玩具創設動物樂園的情境,并進行演示。啟發幼兒用目測判斷的方法比較小動物的重量,說出幾個小動物中誰最重、誰最輕、誰不重也不輕。
2.多種材料的探索。
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學具進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
(1)任意選擇兩件物品,感知并發現有的物品輕,有的物品重。
(2)比較大小不同的木制積木,了解大的積木重、小的積木輕。
(3)比較同樣大小的玻璃球的輕重。
(4)發現同樣大小的棉花球與玻璃球,棉花球輕,玻璃球重。
(5)比較大棉花球與小磁鐵,幼兒比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輕,小磁鐵重。
3.生活中的運用。
為幼兒提供兩個完全一樣的水杯,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1)先比較、判斷兩個水杯的重量。
師:請幼兒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覺怎么樣?
幼:一樣重。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體驗通過多種思維方式改變物體輕重。
師:用什么方法能使兩個一樣重的杯子變成不一樣重。
幼:盛進水或裝上東西。
師:用什么樣的方法使現在不一樣重的杯子變成一樣重?
幼:東西全倒掉或都裝上一樣多的東西。
4.利用課件,拓展思維。
(1)傾斜的天平兩端分別是一個西瓜和幾個梨。
師:請問天平兩邊怎樣才會平衡?
幼:最好的辦法在蹺起來的那邊再放些梨。
(2)天平兩端分別是:一支粗蠟燭和兩只細蠟燭,兩邊重量相同,教師將兩邊的蠟燭同時點燃。
師:如果兩邊的蠟燭燃燒的速度一樣快,過一會兒天平還會是平衡的嗎?
幼(爭辯后最終給出答案):是平衡的。
(3)天平顯示皮球和冰塊一樣重。
師:同樣重的皮球和冰塊,隨著時間的變化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幼:冰塊會變得越來越小,會越變越輕,天平會傾斜,皮球會滾掉。
5、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到戶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較輕重,到兒童樂園玩蹺蹺板,比較自己與同伴之間的輕重,加深對物體輕重比較方法的`理解。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幼兒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使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并讓幼兒通過目測、手握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發展幼兒的感知與判斷能力;同時幼兒學會了用正確的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使孩子在比較物體輕重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樂趣與成功感。通過活動延伸,加深了孩子對知識的鞏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但是在活動過程中,個別幼兒參與動手能力還有待加強,活動區的材料準備還不夠豐富,為幼兒提供探索的空間還顯得有些局限。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趣味抽獎_大班數學教案07-13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等分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數字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森林火車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小魚游游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12-31
大班數學教案08-20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1-02
大班數學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