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19 16:16:2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合集七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合集七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P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結合實踐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展示問題:

 、俪S玫拈L度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诔S玫拿娣e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順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師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體、提出問題。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3.出示例題:“體積單位的改寫”

  4.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小結。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題

  2.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2題。

  3.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全課小結。

  2.布置課外預習:教材P54-55:有趣的測量。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放大,培養類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自己出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并筆算。算完后互相檢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書,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主要說清楚分別要用第2個乘數的個位、十位上的數去乘)。

  二、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圖:

  讓學生看圖后,讀讀題目的意思,說說怎么列式?

  隨學生回答板書:144×15

  指出: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三、探索算法:

  1、學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換算法,說說自己怎么算的?有問題么?

  2、找幾個學生的做法板演,分別說說各題錯在哪里?正確的該怎么算?

  [課堂中出現的問題:(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數是兩位的,要分兩次乘。

 。2)分別用第一個乘數三個數位上的數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個乘數分別去乘]另外再指出:個位乘得的積末尾和個位對齊,十位乘得的積和十位對齊。

  總結:(1)用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依次分別去乘三位數;(2)用兩位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對齊;(3)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題

  1、做想想做做第2題(做在書上)

  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中很容易出錯,除了上面說的錯,還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別要注意三位數中間有0時,不能漏乘;還要注意不能忘記每次計算時的進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室內、室外測量活動,鞏固所學的面積概念和測量方法;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估計能力和互助合作學習精神;

  4.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進行熱愛學校、保護校園環境的思想教育。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都已經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實際測量的方法,這節課就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我們一起在教室內外上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么,你們想解決哪些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在教室里測量“地面的長、寬和面積”、“課桌面的長、寬和面積”、“黑板的長、寬和面積”、“窗戶的長、寬和面積”以及“操場的`長、寬和面積”等。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室內活動,解決實際問題

  1.小組測量

  要求每個小組自主選擇兩個項目進行測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2.教師參與活動和引導

  學生在實際測量時,教師要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并適當進行一些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可能會有些疑問,如當學生提出黑板的長和寬不夠量整分米時該怎么辦?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量到最后不夠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滿5厘米的,分米數加 1,不滿5厘米的舍去。

  3.填好下表(每個小組完成兩項)

  4.組織交流討論

  (1)在實際測量時,你是怎樣選擇計量單位的,為什么?你如何選擇起點和終點?

  (2)如果給教室的地板鋪上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瓷磚,大約需要多少塊?

  三、室外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室內活動后,教師組織學生到教室外去參加實際測量活動,以培養實踐能力和發展空間觀念。各小組按規定的測量順序到達測量地點,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1.小組活動

  活動一:選擇相距30米左右的兩個物體,先用步測的方法測算它們之間的距離,再用卷尺或測繩量出這段距離,看看步測的結果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相差多少?

  活動二:選擇100米以內的一段距離,先目測,再步測,然后用工具測量。最后比較目測和步測的結果與實際用工具測量的結果各相差多少。

  活動三:用步測量出操場或一塊長方形地的長和寬,并求出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2.組織交流討論

  用目測、步測和工具測量距離時,應注意什么?哪一種方法更準確?

  四、評價體驗,活動小結

  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組自評、組間互評,然后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綜合評價和小結,以激發學生的實踐探索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實踐活動成功的喜悅。

  五、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每小組寫一份本次實踐活動報告,包括測量項目、測量方法、測量數據和測量結果比較、分析等。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4、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辨認和區別各種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生:(每個小組一份)鞋盒、牙膏盒、藥盒、磁帶盒子;易拉罐、鉛筆、茶葉罐;魔方、骰子、小立方體10個;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師:課件、各種形狀的實物若干、獎品、四種抽象出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出示講臺上的一些實物: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朋友,你認識它們嗎?(學生自由說各個實物名稱,師指出:它們都是同學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師:同學們,你們都帶來了哪些朋友?跟你的小伙伴們大聲介紹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組里有不同的嗎?

  生分組活動:說出帶來的東西的'名稱

  師: 大家帶的東西可真多。】纯催@些物體,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嗎?(鼓勵質疑)。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物體 (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

  1、學具分類,初步感知

  a、動手操作

  師:你們看一看這么多物品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呢?你們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兒嗎?請每個小組里的小朋友共同動手分一分。

  學生分組操作,師巡視(2分鐘)

  b、匯報反饋

  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說你們分了幾類?是怎么分的?(3分鐘)

  讓學生邊說邊舉起來讓大家看。

  師:他們小組是這樣分的,和你們組是一樣的嗎?

  c、小結概念

  師:每種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能給每類物體起個名字嗎?

  指名生回答,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規范各種名稱,并板書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動手操作,感知特點

  a、感知長方體

  師:(舉起球)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請你也舉起一個球,互相看看拿對了嗎?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師帶領學生依次放回圓柱和正方體。

  師:看看桌子上現在有的是什么樣的物體?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在小組里和小朋友說一說。(2分鐘)

  b、匯報反饋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么樣子的?你是怎么感覺到的?(5分鐘)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規范語言名稱。并板書:長方體:平面

  c、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么形狀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組的小朋友說說你的感覺。

  d、集體反饋各種物體的特征

  師:哪個小朋友能來說說你認識的什么物體?有什么感覺?

  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板書出各種物體的特征。每匯報完一種,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找一個來看一看,摸一摸,驗證了他的感覺后再板書。

  e、比較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發現了圓柱和球能滾,那他們滾的是不是一樣的呢?

  指名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能說清楚就要鼓勵。

  3、抽象思維,形成表象

  師:這幾種物體,如果去掉了它們美麗的外衣,你還認識它們嗎?

  課件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初步掌握用分解發和割補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2、能綜合運用平面圖性積計算的知識,培養分析。綜合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一拼。找一找的過程,體會各種圖案之間的內在聯系,知道生活中各種物體的組合規律。

  2、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體驗生活中美麗圖案的組合規律,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審美觀念和熱愛學習數學的思想情。

  教學重難點:

  初步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靈活地把組合圖形轉化為所學過的基本圖形,并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鞏固基礎

  1、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基本的平面圖形?

  2、他們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請學生說一說)

  3、計算下面各圖形的面積。(出示所學過的圖形)

  師:這些單個的圖形稱之為簡單的'基本圖形。

  師:在我門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是由這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我們稱之為組合圖形。同學們,仔細觀擦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地方有組合圖形。

  二、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觀察了教室內的組合圖形,在我們的課本上也有幾副美麗的圖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同學們閱讀課本。

  2、同桌交流圖案的組成。

  3、小組和作,拼一拼,講一講所拼圖形的組成。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組和圖形?

  三、合作探究

  1、出示例題4的圖。

  師:這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是什么圖形?怎樣求它的面積?先獨立想一想再小組交流。 提示。

 。1)這個圖形有哪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2)求它的面積就是求哪幾個圖形的面積?

 。3)要求它們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

  (4)教師給出條件,試求出它的面積。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結果。

 。1)把組合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再想加。

 。2)把組合圖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先算出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以2。

 。3)仔細閱讀課本,補充完整。

 。4)引導學生,總結方法 。 教師: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求這個組和圖形的面積的? 你認為那種方法簡單呢?

  總結: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先把組合圖形分成易學過的簡單徒刑,然后分別求出他們的面積在相加。

  四、練習鞏固

  1、練習二十二第一、二題。

  教師出示相關的圖形,請同學說說她是由那幾種圖形組成的。 (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教師巡回指導并講解)

  2、發放練習卡片給學生做一做。

  說方法:長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陰影部分的面積請學生上黑板演示計算過程。 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練習,可見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減的方法。

  3、你能用幾種方法計算下圖的面積。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2、教師總結:組合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應用廣泛。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多動腦筋,就會掌握方法。

  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

 。ǜ鶕阎獥l件相加或相減)

  方法:分割法或添補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導入 :講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這些都是什么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教師:平面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立體圖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筆盒等實物.

  教師提問:誰說說這些物體與平面圖形比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間)

  2.教師明確: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它們的形狀叫做立體圖形.

  (板書立體圖形)

  3.在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立體圖形?

  4.引出課題:這節課,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立體圖形中的長方體.

 。ò鍟n題:長方體的認識)

 。ǘ┱J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學例1.

  1.面

 、匍L方體有幾個面? 長方體有6個面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面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勰男┟媸峭耆嗤模 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學生實際操作:

  ①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棱)

 、跀狄粩担L方體有幾條棱?(12條棱)

  ③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你發現了什么?(相對的棱的長度是相等的)

  3.頂點

  教師:請同學們拿起長方體的盒子或實物,用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3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提問:一個長方體一共有多少個頂點?(8個)

  4.特征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其中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副標題#e#

  5.畫法

  把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觀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三個面)

  那么怎樣把長方體畫在紙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

  1.出示長方體框架,提問:

  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按照相對的棱進行分組)

  分成幾組?(3組)

  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不等)

  2.教師小結:在一個長方體中,有3組棱,每組棱互相平行,并且長度相等.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實際測量:分不同角度測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

 。y量數據應該不同)

  教師強調: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情況下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棱叫做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隨堂練習.

  1.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2.填表.

  3.判斷對錯,并說明為什么.

  (1)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形狀都是長方體.

 。2)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3)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4)長方體相對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五、布置作業 .

  1.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2)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身邊的電話號碼、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字編碼的方法;體會數字編碼可以表達一定的信息,并知道數字編碼的一般特點。

  2、通過開展對相關編碼信息的探索和交流活動,幫助學生積累一些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字編碼的思想及其應用價值,初步體驗數字編碼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

  感知數字表達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嘗試應用數字來處理信息。

  教學難點:

  感知數字表達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嘗試應用數字來處理信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感受數字與信息的聯系)

  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要與數字打交道。比如說,(出示“1”)提問:一件禮物,一個蘋果,一張報紙……這里的“1”表示什么?

  提問:可以表示數量和順序么?你又分別想到了什么?

 。ㄐ〗Y:數字組成一個數,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它向我們傳遞了一些信息,也可以用來編碼,同樣傳遞了一些信息。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板書——數字和信息。

  二、初識編碼,感知特點(說一說)

  交流電話號碼信息――感受數碼

  ⑴師:像110這樣特殊的電話號碼,生活中還有很多,你能說一說嗎?

  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小結:其實不管是特殊的電話號碼,還是普通的電話號碼,這些由數字組成的編碼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三、探索編碼,感悟方法(看一看)

  觀察:跟上一封相比,有什么區別?(多了郵政編碼)

  問:你知道為什么要加上郵政編碼呢?(學生回答后放錄像)

  問:看完錄像誰再說說為什么需要加上郵政編碼?

  談話:郵政編碼也是一種數字編碼,它是由幾個數字組成的?別小看這6個數字,它可是表達了豐富的信息呢。誰大膽試著說說看這6個數字都表達了哪些信息呢?

  介紹郵編的相關信息

 、艓煟21表示江蘇省蘇南地區;210表示江蘇省蘇南地區南京郵區;2100表示南京市郵局表示江蘇省蘇南地區南京郵區; (板書)規律

  四、解讀編碼,感受價值(比一比)

  研究身份證數碼

  ⑴出示身份證圖片

  師:從郵政編碼我們知道了一個人所在地的相關信息,如果想了解這個人的個人信息,需要知道什么編碼?

  1、你能從這幾張身份證號碼中看出他們的出生日期嗎?

  2、猜一猜,哪個是爸爸的?哪個是媽媽的?哪個是小明的?

 、凭毩暯庾x身份證信息。(出示一張身份證)

  師:你能把身份證上的信息填寫完整嗎?

  師:你覺得身份證上的數字編碼有哪些用處?

  五、總結收獲,介紹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其它運用。

  談話:在生活中,有時候人們還用字母或文字、和數字來組合成編碼表達信息?比如……(出示相關圖片)

  介紹:條形碼火車票Z表示直達車,車牌蘇A表示南京,圖書I表示文學,/前表示出版社編號,/后表示圖書館流水號。

  ⑵提問:用這些編碼來表達信息有什么好處?

  你還在哪里見過用數字編碼的呢?

  假如生活沒有數字,將會……

  師:數字編碼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了這么重要的作用,那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也來編一編呢?編的時候我們要做到在一定范圍里,簡潔,唯一,有規律。

  ⑴ 出示第1個問題

  師:房間的編號中要包含哪些信息?

  一樓第三個房間該怎樣編?四樓第十個房間呢?十樓第九個房間呢?

 、 出示第2個問題

  明確小組活動要求。

 、羌w匯報交流。

  請在小組內討論出方案,再試著編碼!交流時寫出代表你自己的編碼。

 。▽W生討論交流,嘗試自主編碼,同時讓部分學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設計的編碼,并解釋說明,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六、回顧過程,總結經驗

  師: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了數字與信息。在活動中你覺得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а∨天堂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 日本一道久久高清国产 | 日本亚洲高清中文不卡专区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