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數學教案集錦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目標:
1、學習玩接龍游戲,能將相同的水果團頭尾相接。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重點:
學習玩接龍游戲,能將相同的水果團頭尾相接。
難點:
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準備:
1、自制白板《水果接龍》
2、幼兒操作材料:水果接龍
過程:
1、猜謎游戲,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你們聽一聽這是什么水果?一根滕兒彎又彎,掛著珍珠一串串,有綠有紫真好看,熟的甜來生的酸。
對了,這就是好吃的葡萄。
今天我們青青草原的喜羊羊和他的朋友們想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起參加他們舉辦的“水果節”,你們愿意嗎?
2、觀察圖片,請小朋友說出相應的水果,熟悉水果名稱。
師:喜羊羊為我們準備的水果可真豐盛啊,看看他們都為我們準備了哪些水果?
3、操作白板,學習游戲“水果接龍”
。1)出示第一幅白板(四組)
師:這張卡片有幾個水果,前面是什么水果?
后面是什么水果?
后面的桃子應該喊誰來拉手接龍?
為什么喊桃子和它拉手呢?
哪位小朋友來試試?
(2)出示第二幅白板(五組)
師:我們的水果已經排好一組了,請小朋友接著往下接龍。
怎么還有一組水果沒有地方站。吭趺崔k?
對了應該把這一組接到前面去,讓香蕉和香蕉手拉手。
(3)出示第三幅白板(六組),讓小朋友鞏固練習接龍方法。
4、幼兒操作活動。
。1)小朋友用操作卡片進行水果接龍游戲,教師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根據需要適時予以指導。
(2)一組小朋友合作接龍,可請自己的家長共同進行接龍游戲活動。
5、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反思:
夏天到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成熟了,孩子們在認識了水果的同時對數學操作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結合小班幼兒對數的認識和感受,以及滿足家長對每位孩子都要參與活動需求,我選擇了這節數學課《水果接龍》,目的是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并學習觀察、操作,將相同的水果圖案頭尾相接;理解接龍游戲的規則,能按照要求自主地進行接龍游戲;體驗在數學活動中操作的樂趣。
在第一環節中,我以猜謎的形式激發了幼兒興趣,孩子們特別喜歡這樣的形式導入。
在第二環節以孩子喜歡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角色邀請孩子參加“水果節”形式出示各種水果圖片時,孩子們能很快并踴躍地說出水果的名稱,而且能形容出這些水果的顏色形狀。在這一環節中,進一步讓幼兒熟悉了常見水果的名稱以及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第三環節中我以三幅白板教學進行水果接龍活動,由易到難,以闖關的形式,讓孩子們逐步理解水果接龍游戲的規則,并按照規則自主地進行接龍活動。白板的教學活動既讓孩子動手又動腦,同時激發了其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在第四環節孩子的操作活動中,我先讓孩子自己接龍,接著再擴大范圍,進行小組接龍,同時設計了家長參與接龍的方式,既鍛煉了孩子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又體驗了與同伴合作樂趣,還增進了親子關系,一舉多得。
總體來說,這個數學活動具有游戲性質,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游戲過程也很簡單,孩子操作方便;同時水果也是孩子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所以整個活動下來,孩子情緒高漲,動手動腦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最重要的是這是一節對家長開放的活動,家長喜歡看見自己的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突出,能開動腦筋,回答問題。因此在活動設計時,我就注意到了問題的分配方式,照顧到每位孩子,讓他們都能回答到問題,以調動其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同時滿足孩子家長的需要。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比較物品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2、能用各種方式招待客人,并用短句進行表述。
學習重點:
比較物品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學習難點:
用短句對物品的大中小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具:《三只熊》課件;大、中、小三只玩具熊;大、中、小區分度較明顯的同類物品:三把椅子、大中小玩具等。
2、幼兒學具:操作材料包:三只熊
活動過程:
一、三只熊
【結合小班幼兒在情景中理解接受的學習特點,以故事情景導入,既起到集中幼兒注意力的目的,也容易幫助幼兒理解大中小,及其匹配關系!
1、演示課件,提問:
。1)房子里住著怎樣的三只熊?
。2)熊的家里有什么?它們是一樣的嗎?
。3)三只熊回來發現什么東西變了?會說什么話?(教師用不同的音色區分三只熊的說話:熊爸爸粗粗響響的聲音、熊媽媽不那么響的聲音、小熊尖聲尖氣的聲音)小結:三只熊家里的東西有的大大的、有的中中的'、有的小小的。大熊最大,喜歡用大大的東西;小熊最小,喜歡用小小的東西;中熊不大也不小,喜歡用中中的東西。
二、三只熊來做客
【這環節通過招待三只小熊的情境,引導幼兒理解并匹配物體的大中小】
1、認識客人:(出示三只玩具熊)三只熊來我們班做客,我們跟它們打打招呼:"小熊你好!中熊你好!大熊你好!歡迎你們來做客,歡迎你們來我們幼兒園玩。"
2、招待客人:(出示三把椅子)這里有三把椅子,誰來請三只熊坐下來?
幼兒可能a:不會關注椅子的大小,直接讓三只熊坐下去。
教師預策略:詢問全體幼兒,讓幼兒關注匹配。
幼兒可能b:會按照熊的大小,讓不同大小的熊坐不同大小的椅子。
教師預策略:請幼兒說說匹配的理由。
小結:原來招待客人時,大熊坐大椅子,中熊做坐中椅子,小熊坐小椅子。
3、操作任務:三只熊來做客,我們要拿出禮物來招待小熊呀,看看這里有些什么禮物?(出示操作材料包上的"草地",邊并排粘貼大中小三只熊)這些禮物都一樣大嗎?哪些禮物是最適合送給大熊的、中熊和小熊的,
4、幼兒操作,老師巡回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正確分辨物體的大中小,并進行合理匹配。
(2)指導幼兒把大中小不一樣的物品粘貼在合理的地方。
。3)關注能力弱的幼兒,引導他們認真傾聽并操作。
5、集體討論:看看我們都把合適的禮物送給三只小熊了嗎?
幼兒可能:操作中有幼兒發生了錯誤。
教師預處理:追問"錯在哪里?為什么?"并請出錯的幼兒自行糾正,用短句說出理由。
三、找一找
【這環節通過找一找,進一步積累幼兒對大中小的認識】
拓展:帶領幼兒在教室等處去尋找大中小的物體。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依照指定的外表特征做分類。
2、能將物品依照其外觀做相同屬性的是適當分類。
活動準備:
1、教室中的 2-3中不同類型的玩具數個。
2、玩具收集箱數個。
3、玩具標記圖卡。
4、放大的兔子圖片和小熊圖卡數張。
活動過程:
一:在一個空曠的空間中,在地上畫出一條界限,教師請幼兒依照教師的指示進行“分成兩邊”的游戲。如男孩子一邊,女孩子一邊;穿裙子的一邊,沒穿裙子的'一邊;喜歡唱歌的一邊,喜歡跳舞的一邊等。
二:教師在教師角落任意擺放2--3種不同類型的玩具數個。
三:教師引導幼兒了解收拾及整理玩具的方法并提問:這里有好多的玩具,說一說,這些玩具的家在哪里?你可以幫忙把它放回家嗎?
四: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玩具分類,如雪花片積木放一箱,小汽車放一箱等。
五:教師展示“玩具標記圖”,說明各種標記圖卡代表的玩具種類,并將標記圖卡相對應的玩具架上,再請幼兒分類收拾玩具。
六:請幼兒翻開幼兒用書,并拿出“小兔子卡片”和“小熊圖卡”。
七:教師提問:想一想這些玩偶圖卡應該怎么分類呢?
八:請幼兒拿出圖卡,依照討論后的分類方法,將圖卡放在相應的箱子中。
九:幼兒可將圖片重復操作后,直接粘貼在幼兒用書上。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步入神奇的數學領域。
2、幫助幼兒理解物體輕重所具有的相對性,掌握正確的比較方法。
3、幼兒能夠正確比較物體的輕重。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圖片兩幅;小筐子一個;鐵球、皮球、棉團各一個;絨毛玩具小貓、小雞、小老鼠、獅子各兩個;場地畫有迷宮圖。
活動指導:
首先請幼兒畫一畫,把第一幅圖中重的物體下面畫。
比一比,比較第二幅圖中桶和袋子誰重,誰輕?
試一試,完成以上任務后,幼兒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較鐵球、皮球和棉團的重量,將最重的`給爸爸,比較重的給媽媽,最輕的給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來到迷宮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藍線,手持最輕物品者走紅線(孩子),媽媽作裁判。爸爸和孩子分別從起點出發,依次比較兩動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動物前行,沿線走到終點,又快又正確者為勝。
活動反思:
以前,孩子們總認為大的物體就重小的物體就輕。他們是從外在感官上去判斷物體的輕重,卻不知物體的輕重可以測量。所以我設計的這節課以幼兒操作為主探索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比較大小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認識并區分物體的大小。
2、嘗試用一句話正確表述物體的大小。
3、能主動參與,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大小貓圖片各一張,大小衣服、褲子、鞋子各一份。幼兒操作材料(大小不同的皮球、玩具汽車、杯子、分類板、魚、碗)15份,大小分類盒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ㄒ唬洞筘埿∝垺芬魳啡雸觯醪礁兄笮〉淖兓。
老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只可愛的貓咪,我們表演一首歌曲歡迎它們吧。”
。ǘ┯螒颍捍虬绱笮∝垼ㄕJ識大小并初步學習同類物品中區分物體的大。。
1、大小貓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時老師的聲音有大小變化),
老師:“這兩只可愛的貓咪叫什么名字呢?我們來聽聽。” 分別出示大小貓,“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大大,因為我的頭大大的,身體也是大大的!薄班!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小,因為我的頭小小的,身體也是小小的。”
2、幫助大大小小打扮。
(1)穿衣服,了解比較大小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ⅹⅹ顏色的衣服大,ⅹⅹ顏色的衣服小,大大要穿大衣服,小小要穿小衣服。
老師:“老師給大大小小準備了兩件衣服,小朋友告訴我,什么顏色的衣服大?什么顏色的衣服。俊
“現在,我們給貓咪穿上衣服,大大要穿大衣服,小小要穿小衣服!
。2)穿褲子和鞋,感知“大”和“小”是通過比較得來的一組相對概念。引導幼兒說出:ⅹⅹ顏色的大褲子送給大大穿,ⅹⅹ顏色的`大鞋子送給大大穿。
老師:“現在我們要給大大小小穿褲子了,小朋友告訴我,什么顏色的褲子大,什么顏色的褲子小?那ⅹⅹ顏色的大褲子送給大大穿呢?”
。ㄈ┯螒颍簬痛蟠笮⌒》謻|西。(初步認識大小標記,知道從一堆東西中先找到同類的兩種物體再進行大小的分類。)
1、認識大小標記
老師:“這里有一些東西,要送到大大小小的家里去。你們看,大大的家有一個門牌號,它的身體大大的,它叫大標記。小小的家也有一個門牌號,它的身體是小小的,叫小標記。”
2、老師示范送玩具汽車,引導幼兒說出:“大汽車送到大大家,小汽車送到小小家!
3、請個別幼兒上前送東西。(此環節要重點突破先找到同類的兩種物體再進行大小的分類)
。ㄋ模┩嬗螒颍骸八投Y物給大大小小”(通過幼兒的操作,嘗試不受物體的形狀、顏色、種類的干擾,認識大小并按照大小標記進行分類。)
1、老師示范根據大小標記分類。
2、幼兒操作。
老師:“今天老師也準備了一些禮物要送給大大小小,看看都有什么?”
。ㄎ澹┩嬗螒颉罢乙巫印薄#犂蠋煹目诹钛杆俚卣业较鄳拇笮∫,要求幼兒能快速區分大小,體驗數學游戲的快樂。)
老師:“大大小小非常感謝小朋友,它們請小朋友玩找椅子的游戲!
(六)結束活動
老師:“這個游戲真好玩,現在我們回教室教其他小朋友玩吧!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掌握比較物體高矮的正確方法。
2.能用三個高矮不同的物體進行排序。
3.愉快參與活動,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人物卡三張;《幼兒畫冊》(第三冊p7)
活動過程:
1.導入。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比一比誰的個子高,誰的個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確方法。
(1)教師和幼兒比高矮。
教師站在地上立正,幼兒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誰高誰矮?(學說老師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師矮)
(2)幼兒與幼兒比高矮。
一幼兒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兒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問: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引導討論:小朋友,你怎么想?
兩個人比高矮,哪種方法是公平、正確的?哪種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確的.?
(3)游戲:找個朋友比一比。
3.排序
(1)三人比高矮。
爸爸、媽媽、小明三個比一比,誰最高?。誰最矮?(學說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師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個排序。
爸爸、媽媽、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樣排隊,個子矮的排前面,個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兒呢?請個別幼兒上黑板操作。
4.幼兒做相關練習。
(1)請幼兒翻開《幼兒畫冊》,仔細觀察圖上小動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標記,從不干膠紙上揭下小動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2)鼓勵幼兒相互檢查,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并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系;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臺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后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品小班數學教案小班數學教案優質10-17
小班數學教案:甜甜的糖果_小班數學教案07-13
小班數學教案:下雨啦_小班數學教案07-15
小班數學教案:小貓摸魚_小班數學教案07-05
小班數學教案:好玩的輪子_小班數學教案07-05
小班比長短數學教案07-22
小班數學教案12-30
小班《鋪路》數學教案09-02
小班數學教案10-12
小班下數學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