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06 10:01:2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數學教案

六年級數學教案1

  一、單元內容簡析及教學目標

  1、內容簡析: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性質,以及分數加、減法的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內容包括: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倒數的認識,共3節。本單元也是下一單元分數除法的學習基礎。

  2、教學總目標:

  知識目標:

  ①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②掌握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

 、蹠獯鹎笠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④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能力目標:

 、偻ㄟ^操作、觀察、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谂囵B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叟囵B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事物都是普遍聯系觀點的啟蒙教育。

  二、課時子目標

  第一節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僬_理解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和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注意它們的聯系與區別。

 、谡莆辗謹党艘哉麛档腵意義和一個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與筆算。

 、壅莆辗謹党思、乘減和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靈活地運用運算定律來進行計算。

  第二節分數乘法應用題

 、僬莆涨笠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正確地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

 、谂囵B學生通過畫線段圖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的習慣,提高審題能力。建立量率對應關系。

  第三節倒數的認識

  ①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

 、谑箤W生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蹪B透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事物都是普遍聯系觀點的啟蒙教育。

  三、第一單元知識結構圖

  四、第十一冊第一單元教學課時計劃

  單元名稱

  分數乘法

  課時

  14課時

六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的兩步應用題。

  2、發展學生思維,側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根據多幾分之幾或少幾分之幾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單位“1”的量,誰是幾分之幾相對應的量?

  (1)一塊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錢后,還剩下。

  (3)一條路,已修了。

  (4)水結成冰,體積膨脹。

  (5)甲數比乙數少。

  2、口頭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頁的`是多少?

 。3)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貝?

  (4)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后只剩下原來的,人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3、你能把口頭列式計算中的第(3)(4)題合并成一道題嗎?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教材第37頁例5、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七第4~日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比例尺,學會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比例尺。

  教學難點: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提問: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數據比例尺,讓學生說一說比例尺前項、后項的倍數關系和比例尺的實際含義。

  3.說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節課就學習比例尺的應用。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義,你能解答嗎?讓學生自己討論并進行解答,通過巡視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其間結合說明設未知數x的單位與圖上距離的單位統一,用厘米,解題后再化成米數。提問:用不同方法解答這道題的過程是怎樣的?指出;已知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可以按照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的倍數關系來解答,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要注意什么問題?

  3.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嗎,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用比例解的指名學生說一說根據什么列比例的,應該設誰為x。指出:已知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相應的倍數,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結果.

  4.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扳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說怎樣想的,解答時還要注意什么。

  5.做練習七第4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口答,老師板書。

  6.做練習七第5題。

  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七第6、8題。

  家庭作業:練習七第7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了解歸總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夠正確地解答這種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畫線段圖,并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數量關系。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1、學習例5(為了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計算,將例題進行了改編)。

 。1)教師說:小華讀一本書,如果每天讀9頁,幾天可以讀完?(學生各抒已見)。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告訴他們:知道每天讀12頁,6天可以讀完,F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3)小組展開討論,并獨立列式試做。(教師注意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

 。4)小組匯報自己的想法,教師點撥,小組間相互質疑問難。

 。5)教師根據小組的匯報情況,邊小結邊進行必要的板書:

  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729=8(天)

 。6)讓學生根據分步算式,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2、改編例題,引出題目:(如果小華8天讀完,他每天讀幾頁?)

  (1)學生獨立思考,并試著列式解答出來。

 。2)請一名學生匯報。通過學生之間的質疑問難,教師根據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小結:要求每天讀幾頁?首先知道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遇到問題,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3、比較例題和改編的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相同點:都是先求這本書的總頁數。不同點:例題是求幾天讀完,改編后的問題是求每天讀幾頁。

  4、教科書第112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例5,讓學生獨立完成。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做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讓學生認真讀題,獨立完成,并找出兩個小題的異同點。

  2、教師:小林從家往學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學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幾分走到嗎?

  讓學生說一說想法,然后獨立列式解答。

  3、做練習二十五的第3、4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通過師生交流,突出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2)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再求每天讀幾頁?

  729=8(天)728=9(頁)

  答:8天可以讀完。答:每天讀9頁。

六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點:

  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難點:

  發現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叫做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和

  和5:2

  1/2:1/3 和6 : 4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稱。

 。1)教師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的名稱。

  板書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 = 60:40

  內項: 6o

  外項: 40

  (2)學生認一認,說一說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讓學生再寫出幾個比例。

  如: : = 60:40

  外 內 內 外

  項 項 項 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你能發現比例的外項和內項有什么關系嗎?

 。1) 學生獨立探索其中的規律。

  (2) 與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3) 匯報你的發現,全班交流。(師作適當的補充)

  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

  兩個內項的積是

  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4) 舉例說明,檢驗發現。

  1

  兩個外項的積是

  兩個內項的積是

  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形式呢?

  如: = 60/40

  3.

  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5) 學生歸納。

  在比例里,兩外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4.填一填。

  (1)1/2:1/5 =1/4:1/10

  ( )( )=( )( )

六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教材第59-60頁,練一練,練習十一6-10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應用小數的性質把小數改寫成指定的小數位數的小數或把小數化簡。

  2、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把一個數改寫成“萬”或“億”作千位的數,或根據要求截取一個數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指名口算練習十一第6題)

  2、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復習小數的性質和數的改寫。(板書課題)通過復習進一步認識小數的基本性質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改寫。

  二、復習小數的性質。

 。1)提問:小數的性質是什么?小數的性質的作用是什么?(板書小數的性質)

 。2)做“練一練”第1題

  學生先寫,指名口答,教師板書訂正。

 。3)做練習十一第7題

  指名口答

  追問:為什么20末尾的0不能去掉,0.020里小數點后面的0去掉會改變小數的大小嗎?為什么?

  2、復習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1)提問:移動小數點的位置,小數大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板書:小數點各移一位、兩位、三位……小數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數點左移一位、兩位、三位……小數分別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2)做“練一練”第3題

  學生觀察后指名口答

  (3)做“練一練”第3題

  學生口答結果,說一說為什么?

  (4)練習十一第8題

  學生填課本,集體訂正

  三、復習數的`改寫。

  1、復習數的改寫

 。1)做“練一練”第4題

  提問:A、怎樣把一個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B、怎樣寫出一個數的近似數?

 。2)歸納方法(略)

  (3)把3.24956保留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三位小數各是多少?

  一人板演齊練,集體訂正,說一說怎樣想的?

  3、做練習十一第10題。

  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教師訂正。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復習內容和方法。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一第9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7

  第14課時表面積的變化

  教學內容:第36頁表面積的變化實踐操作活動。

  教學要求:

  1、讓學生通過把幾個相同的正方體或長方體拼成較大的長方體的操作活動,探索并發現拼接前后有關幾何體表面積的變化規律,并讓學生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讓學生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操作,比較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與原來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和究竟發生了什么,發現規律,學會分析。

  教學準備:正方體、長方體、火柴盒

  教學過程:

  一、拼拼算算

  1、教師演示:把兩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拼成一個長方體

  問:體積有沒有變化?

  學生觀察、交流、討論(可以計算、可以用肉眼觀察)鼓勵方法的多樣性,但應適當強調第二種思路。為接下來觀察更多的正方體做準備。

  那么具體減少的是哪幾個面的面積呢?(請學生指指摸摸)明確表面積減少了原來2個正方形面的面積,即減少了2平方厘米。

  2、深入探究:

  1)如果用3個、4個正方體拼成長方體,表面積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排法要求是排成一排)

 。▽W生自己猜想、操作、探究、驗證)

  提醒學生把相關數據及時填在表中。

  2)交流規律(允許學生用不同方式表述):

  如:

  2個正方體拼在一起少2個面,3個正方體拼在一起少4(2×2)個面,4個正方體拼在一起少6(3×2)個面……

  或把正方體每拼一次,表面積就減少2個正方形面的面積,等等。

  3、當正方體增加到5個6個時,表面積會怎么變化呢?

  學生先猜想,再驗證。

  4、發現規律:你能聯系操作和填表的過程提出自己發現的規律嗎?

  給予充分時間讓學生討論。

  交流(可以有多種表述,只要符合題意即可)

  “從最簡單的體積變了,表面積變了,或每一種具體拼法減少了哪兩個面的面積都是可以的!

  5、用兩個相同長方體拼成圖上的三種大長方體,你有什么發現?

  1)學生操作探究討論。

  交流:“體積沒有變,表面積變了。”“都比原來減少了2個面的面積,但不同的拼法減少的面積就不同。

  2)你能看出哪個大長方體的.表面積最大,哪個最小嗎?(學生交流討論)

  3)怎么驗證你的發現呢?(引導學生通過計算驗證自己的發現)

  二、拼拼說說

  1、用6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可以拼成不同的長方體(37頁圖)

  問:哪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大多少?

  學生觀察操作討論交流:

 。ń處煈獋戎匾龑W生應用前面發現的規律,并通過對拼成的每個長方體的具體分析得出。)

  2、拼10包火柴盒,包成一包有幾種包法?怎樣包裝最節省包裝紙。

  學生分組操作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具體分析每一種包裝方法,并適當說明理由。

  “怎樣包裝最省紙”就是什么最少?(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最。

  怎樣拼最少呢?(5盒疊一起,并排兩疊)

  三、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實踐活動課,你知道了什么?

六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課題: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P104~P106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百分數,知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3、培養和作意識,以及比較、分析、綜合和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意義,會讀、會寫。

  教學難點:

  意義,以及與分數的比較。

  教學準備

  口算卡、答題卡(考驗)、實物投影、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口算練習(認識學生):

  50×3=17÷100=25×4=60÷80=3÷20=

  2、續編故事《白雪公主》——去救小矮人。

  “看:哪一支隊伍能成為我們班最有實力的代表隊。”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意義,學習讀、寫法

  幫白雪公主挑選冒險隊伍(課件出示)。

  猜一猜。

  獨立分析。

  合作探索,教師巡視,參與挑選(討論1)。

  匯報(討論2):

  說明挑選原因。

  引導:比——成功的幾率。

  定義:百分數。

  帶:寫法、讀法、表示?

 。ㄔu:我們班最有實力的代表隊)

  觀察(課件)

  百分數的分子的情況:由于百分數是表示兩個數的比率關系,所以分子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可以是小于100的數,也可以是等于或大于100的'數。

  小結:談收獲。(板書補完課題)

  感知用途:看資料(課件),拓展。

  2、應用

  迎接白雪公主的挑戰(課件出示)。

  完成課本P105的1和P106的1、2題

  (開火車:1;)

 。ㄍ队罢故镜2題)

 。ǚ謩e說分數、百分數的意義)

  (評:我們班最有實力的代表隊)

  3、百分數與分數的比較(評班級代表隊的關鍵)

  討論——幫小矮人們解答疑問。

  三、應用

  (老師也相信,經過了時間的磨練,大家的知識肯定會有所增長)

  1、P106的4、3題。

  2、聯系實際:

  ①。本次營救的成功率?

 、。我們班有條件加入白雪公主的冒險隊伍的人占全班的___%。

 。ㄔu:我們班的代表隊)

  四、拓展

  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風影隊:

  火影隊:

  霧影隊:

  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

  做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六年級數學教案9

  【教材簡析】

  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它源于分數,又有別于一般分數。在教學百分數意義時,要從實例出發,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生活中去學習百分數。通過比較得出百分數的概念,即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要特別注意的是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相比的一種聯系,不表示一個數值。百分數的后面不能帶單位表示一個具體的量。這就是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區別,所以百分數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學中,要注意孕含百分數應用題的基本思想,可通過讓學生分析一些百分數表示誰與誰比,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并抓住一些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資料,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談話。

  同學們,昨天看新聞了嗎?誰能給大家發布一條體育新聞。(生:第十二屆亞運會于昨天在日本廣島結束,中國隊共獲得137枚金牌,名列第一。)對,中國的體育健兒在賽場上頑強拼博,為國贏得了榮譽。(注:上課當天為第十二屆亞運會結束的第二天,1994年10月17日。)

  亞運會結束后,通常要對各國獲得金牌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有的制成統計表,有的繪成統計圖,請同學們看這樣一張圖。

  第十二屆亞運會金牌分布情況統計圖

  1994年10月

  像這樣的圖,同學們見過嗎?(見過)圖中的數叫做百分數,你們見過百分數嗎?(見過)在哪里見過?(生:在報紙上看見過;在包裝盒上看見過;在爸爸單位的辦公室里看見過;在像老師給我們看的這樣圖上見過)

  揭示: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比較時,經常要用到百分數。

  2、導入:為什么經常要用到百分數,用百分數有什么好處?什么叫做百分數呢?今天我們學習百分數。(板書課題)

 。坩槍W生對體育比賽很感興趣的特點,課上先讓學生發布一條體育新聞,立即吸引了學生。再出示第十二屆亞運會金牌分布情況統計圖,讓學生觀察圖中的百分數,引導說出在哪里看過百分數,并提出共同探求什么叫做百分數,學生非常樂意,并且興趣盎然。聯系生活實際,巧妙地導入新課。]

  二、引導探索,揭示特征

  (一)教學百分數的意義

  1、引導學生自學教科書上第128頁的例題。

  思考:

 。1)例題中為了比較什么,通常用百分數進行比較的?

 。2)用百分數比較有什么好處?

  (3)什么叫百分數?

  讓學生自學課本后,同座同學議論思考題。

 。蹎酒饘W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百分數的意義。]

  2、集體討論,揭示意義。

 。1)例題中為了比較什么,是用百分數進行比較的?(三好學生所占比率的大。

 。2)在這里,比率這兩個字怎樣理解?(三好學生人數占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3)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所占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么得到的?五年級呢?學生回答的同時,板書成下表:

  年級三好學生人數學生人數

  六年級17100

  五年級30200=

 。4)用百分數表示三好學生所占比率的大小,有什么好處?(學生回答后板書:分母相同,便于比較。)哪個年級三好學生所占的比率大?

 。5)用百分數進行比較,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后,能約分的要不要約分?(揭示:百分數是分母是100的分數。)

  (6)表格中,兩個百分數的下面一格應填寫什么?(學生回答后板書:三好學生人數占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7)什么叫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例題中應把什么人數看成一個數,什么人數看成另一個數?誰能說一說表格中的百分之十七和百分之十五表示的意義?

 。8)百分數的概念中提到了幾個數?(兩個數)百分數表示它們之間的一種什么聯系?(倍數聯系)

  3、舉例辨析,揭示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出示:(1)雞的只數是鴨的;

 。2)繩長是鐵絲長的;

 。3)一堆煤重噸。

  師生討論:

 。1)這三句話中的三個分數,哪個是百分數?為什么?

 。2)噸為什么不是百分數?

  (3)這三個數都是分數,而前兩個才是百分數。誰能說出百分數和分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學生回答后出示下表:

  分數百分數

  意義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聯系,也可以表示某個具體數量只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聯系

  從而得出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它只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聯系,百分數后面通常不帶單位名稱。百分數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蹘熒懻,初步建立概念后,再通過分數和百分數的辨析比較,進一步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認識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聯系,幫助學生理清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

  (二)教學百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1.為了區別于分數和便于書寫,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是采用百分號%來表示。教師示范百分號的寫法后,讓學生板演,進行書寫練習,并讓學生比較哪一個寫得最好看。

  2.教師示范書寫百分數,引導學生寫黑板上和上例中的百分數。

  3.教學讀法。指出百分數只讀作百分之幾,而不讀成一百分之幾,齊讀百分數。

  (三)揭示百分數的特征

  百分數是特殊的分數,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導學生說出百分數的特征:

  1、分母相同,便于比較;

  2、只表示倍數聯系;

  3、采用百分號%表示。

  三、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讀出百分數,然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先讓學生自由地讀練習三十第1題中的百分數。讀后提問:

 。1)1%是最小的百分數嗎?這組百分數中還有比1%小的百分數嗎?(0.5%)

  (2)百分數的分子有的是小數,有的是整數,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這是為什么呢?(指出:百分數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比較的標準平均分成了100份,相比較的量就可能是這樣0.5份、1份、121.7份、300份等)

  2、教師投影出示下圖,

  (1)用百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

  教師先用紅色畫上8格,讓學生用百分數表示出來,并說出8%的含義。然后用藍色畫出32格,讓學生用百分數表示后提問:你還能看出一個百分數嗎?(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40%;圖中空白部分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60%)

 。2)用陰影表示百分數。

  借用上圖,讓學生用陰影部分表示出65%和100%。然后讓學生獨立練習練習三十的第3題。

 。蹖W生根據老師畫出陰影部分的大小,寫出百分數后,并沒有因而而滿足,而是啟發學生說出8%和32%的具體含義,啟發學生緊扣百分數意義說出含義,將百分數概念變得形象具體。啟發學生回答:在圖中,還能看出一個百分數嗎?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也滲透了百分數相加減的思想方法,為學習百分數應用題提供感性材料。]

  3、口答。

  先讓學生寫出10個百分號,學生動筆書寫的過程中,教師突然叫停筆。然后要求學生用帶有百分數的句子回答已經寫好的個數。(如一學生寫好3個百分號,則回答:已經寫好的個數占要寫個數的30%,或完成任務的30%。)

  4、選擇練習。

  出示一組百分數。

  6%3.9%120%98%100%

  (1)提問;這一組百分數中,哪個最大?哪個最?哪兩個最接近?

  (2)選擇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1)今天的課上,由于學生們認真聽講,學會同學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100%)

  (2)大同小學學生每月的零花錢占學校買圖書錢數的50%。開展節約活動后,只占()。(3.9%或6%)

 。3)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120%)

  (4)由于全班同學互相幫助,共同提高,這個單元考試的及格率必定能達到()。(100%)

  5、讀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1)我國的耕地面積約占世界的5%。

 。2)我國的人口約占世界的20%。

 。3)人腦的重量約是人體重量的2%-3%。

 。4)一本書已看了40%。

  (5)自行車廠上半年完成生產計劃的60%。

  提問:

 。1)第一、二句話中的百分數表示誰與誰比?把這兩句話聯系起來看,我國用只占世界5%的耕地,解決了占世界20%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小事。如果我國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國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死水平將會怎樣?(提高)我國的經濟建立的速度將會怎樣?(更快)

  (2)一本書已看了40%,說明還剩百分之幾沒有看?(60%)已看了40%,是不是必定看了40頁?如果是看了40頁,這本書有多少頁?如果這本書有200頁,已看了多少頁?如果有300頁呢?如果有1000頁呢?

 。3)自行車廠上半年完成生產計劃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計劃的60%,這樣,全年的計劃完成了嗎?是正好完成,還是超額完成?超額了百分之幾?(20%)你是怎么算出來的?(60%+60%-100%=20%)

 。蹖W生讀出含有百分數的句子后,教師提出一組問題,引導思考,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意義,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為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做好孕伏]

  6、再出示第十二屆亞運會金牌分布情況統計圖,讓學生讀出圖中的百分數,并說出表示的意義。

  [亞運金牌統計圖的再次出現,讓學生說圖中百分數的意義,鞏固深化了新知識的學習,在一節課中,由設疑到答疑,前后呼應,便于學生領悟其所以然,做到結構完整。]

  四、課堂作業

  教科書練習三十第4、5題。

  五、課堂小結

  六、游戲

  請這節課學會的同學舉手,(全班56人都舉起了手)誰能用百分數說一句話,說明現在同學們舉手的情況。(這節課學會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100%)現在四個組的人數同樣多,如果其中一組同學舉手,舉手的人數可用什么百分數表示?(25%)它表示的意義是什么?兩組同學舉手呢?三組呢?

  教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大大的百分數:25%,說:這個百分數表示第一次離場的同學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第一次可以走多少人?(一個組同學的人數14人)老師讓第一組同學先離場。接著,又板書一個25%,提問:這個百分數表示第二次離場的同學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又可以走多少人?又讓第二組同學離場。還剩下兩組同學,提問:老師再寫一個什么百分數,大家都可以離場?(50%)這個50%表示誰是誰的50%?學生回答后,一起離場。

六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課本第29——30頁例2和“練一練”,練習五第6-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

  2、通過操作,觀察,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難點:

  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你想不想繼續往下學?在學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

  復習:計算下面各題,并說出計算方法。

  3/7 ×2 5/8 ×1 1/10 ×5

  上面各題都是分數乘以整數,說一說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教學例2

  出示例2的圖,然后出示條件:

  小芳做了10朵綢花,其中1/2是紅花,2/5是綠花。

  引導學生理解:“其中12 “是什么意思?

  使學生明白是10朵中的1/2,然后出示問題

  紅花有多少朵?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求紅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

  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

  學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礎上指出:求10朵中的1/2是多少,還可以用乘法計算。

  教師說明要求,學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礎上教學第(2)題,怎樣解決

 。2)綠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讓學生在圖中圈一圈,借助圈的過程理解求綠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這樣的2份是多少,引導學生用以前的方法解決。

  10÷5×2=4(朵)

  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求10朵的2/5是多少也可以用10×2/5來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訂正時指出:

  計算10×2/5可以先約分

  2、引導學生進行比較

  通過對上述兩個問題的計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組討論:10朵的2/5,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這樣的2份是多少。

  計算10×2/5時要先約分,實際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導小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的第1題。

  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練一練的第2題。

  通過填空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3、練習五第6、7題。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那些內容?通過學習你有那些收獲?還有那些疑問?

  五、布置作業

  練習五第8、9題。

  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第12頁例6及相應的“練一練”,練習四5~9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稍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的分析與解答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

  2、通過練習,體會列方程解答稍復雜的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正確理解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出示例6:青云小學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節約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題意

  問: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節約20%,這里的20%是哪兩個數量比較的結果?

  這兩個數量比較時,要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

  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個數量?

  3、讓學生畫圖,根據圖進一步理解以上3個問題

  4、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關數量。

  5、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6、讓學生列方程解答

  7、檢驗

  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20%;也可以用九月份減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的,看是不是440立方米。

二、教學“練一練”

  1、做第1題,先審題

  問:比舞蹈組人數多20%應該怎么理解

  題中的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是怎樣的?

  學生解答

  2、做第2題

  先幫助學生理解比原價降價15%的意思及等量關系。

  再讓學生解答。

三、鞏固練習

  對比練習:

  1、練習四的第8題:先解答;交流比較;小結:雖然一個條件和所求的問題相同,但由于另一個條件不同,表示單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題方法也不同。

  2、練習四第9題:引導學生畫圖;分析寫出數量關系;列式解答

六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對生活情景的理解,生活信息的提取、加工,培養學生觀察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會畫線段圖分析分數乘法兩步問題的數量關系。

  3.通過學生靈活選擇乘法運算定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操作,培養學生完整的數學思維和清晰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分析分數乘法兩步問題的數量關系。

  2.抓住知識關鍵,正確、靈活判斷單位“1”。

  課前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學生回答。

  1.下面各題分別把什么看作單位“1”的量?誰是幾分之幾相對應的量?

 。1)一塊布做衣服用去3÷5。

 。2)一條公路,已修了4÷7。

 。3)小明有一些零花錢,用去一部分后,還剩下3÷4。

  (4)水結成冰,體積膨脹1÷11。

  2.口頭列式

  (1)32的3÷8是多少?

  (2)120頁的1÷6是多少?

  3、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簡單的分數問題,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稍復雜的分數乘法問題。

  二、自主探究 掌握新知

  1.世界文化遺產秦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目前已發現3個兵馬俑。

  2.課件出示兵馬俑資料

 。1)1號坑內有6000尊陶俑、陶馬,已清理出它的1÷6。

 。2)1號坑面積最大,比2號坑大5÷9,2號坑占地面積約9000平方米。

  (3)2號坑內的陶俑、陶馬數比1好少3÷4。

  (4)3號坑最小,內有陶俑66尊。

  3.讓學生認真閱讀資料并思考: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結論1:1號坑還剩下多少尊陶俑、陶馬沒有處理?

  生2:1號坑占地面積約有多少平方米?

  生3: 2號坑有多少尊陶俑、陶馬?

  ……

  4.同學們的提問都很好,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生1的問題。課件出示:1號坑還剩下多少尊陶俑、陶馬沒有處理?

  5.學生選擇有關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為了幫助理解,我們可以借助畫線段圖的方式。

  6.引導學生畫線段圖。

  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呢?師和學生一起邊畫圖。(圖略)

  7.借助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解答。(師巡視)

  8.匯報展示,交流評價。

  結論1:先求出清理出多少尊,再用總尊數—已清理出的尊數=剩下的尊數。

  6000—6000×1÷6

  =6000—1000

  =5000(尊)

  生2:先求出未清理的'尊數占總尊數的幾分之幾。

  6000×(1—1÷6)

  =6000×5÷6

  =5000(尊)

  要求匯報時,讓學生說出圖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個單位是表示單位“1”的量。

  剛才我們一起解決了生1的問題,現在我們再來解決生2的問題。

  1.課件出示:1號坑占地面積約多少平方米?

  2.讓學生根據有關信息,自己畫線段圖,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圖略)

  3.師生檢查線段圖畫的對不對。

  4.嘗試借助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解答。

  強調:誰是單位“1”?

  5.匯報展示,交流評價。

  結論1:先求1號坑比2號坑大多少平方米,再用2號坑的面積+大出的面積=1號坑的面積。

  9000+9000×5÷9

  =9000+5000

  =14000(平方米)

  生2:先求1號坑占地是2號坑的幾倍。

  9000×(1+5÷9)

  =9000×14÷9

  =14000(平方米)

  6.對比兩種解法,你更喜歡哪種解法?為什么?

  同學們,我們現在已經解決了兩個問題,你們學會了嗎?下面,你們能自己解決問題了嗎?

  課件出示:2號坑有多少尊陶俑、陶馬?

  說明:要求學生認真審題,畫好線段圖,分析數量、列式解答,師生訂正。

 。1)6000-6000×3÷4 (2)6000×(1-3÷4)

  =6000-4500 =6000×1÷4

  =1500(尊) =1500(尊)

  二、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解決稍復雜的分數問題,為了使數量關系更加清楚,我們可以借助什么方法?解決問題要注意方法多樣性,有時可以選擇更加簡便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81頁第1題,填一填。

  學生獨立完成,師生訂正。

  板書設計

  兩步分數乘法問題和簡便運算

  1.1號坑還剩多少尊陶俑、陶馬沒有清理?

  6000-6000×1÷6 6000×(1-1÷6)

  =6000-1000 =6000×1÷6

  =5000(尊) =5000(尊)

  2.1號坑占地約多少平方米?

  9000+9000×5÷9 9000×(1+5÷9)

  =9000+5000 =9000×14÷9

  =14000(平方米) =14000(平方米)

六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4頁的例5,完成第44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練習十一的第3—7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一個圓柱形物體,一個圓柱形杯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出示練習十一的第3題(可以用卡片或用投影出示):

 、4、5十0、37 0、25×8 5、8十2、9

 、7、2÷9 6、1—4、8

  2,復習圓柱的體積。

  教師:我們是怎樣得到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學生敘述一下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底面積×高”,即:V=SH。

  二、新課

  1、教學圓柱體積公式的另一種形式。

  教師:請大家想一想,如果已知圓柱底面的半徑r和高H,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應該怎樣表達?

  引導學生根據底面積S與半徑r的關系可以知道:S=∏×R × R,所以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也可以寫成:V=∏×R×R×H。

  2、教學例5。

  出示例5。

  (1)教師提出下面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龠@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谇笏暗娜莘e是什么意思?根據什么公式?為什么?

  要使學生理解水桶的容積就是水桶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求水桶的容積就是求這個圓柱形水桶內部的體積。所以可以根據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來計算。

  ⑧要求水桶的容積應該先求什么?

  要使學生明確,水桶的底面積在題中沒有直接給出,因此要先求水桶的底面積,再求水桶的容積。

 、偎暗牡酌娣e應該怎樣求?

  (2)讓學生敘述解答過程,教師板書。

  求出水捅容積之后,教師提問:最后結果應該怎樣取值?

  使學生明確要把計量單位改寫成立方分米,取近似值時要采用去尾法。

  (3)做第44頁。做一做”的第2題。

  讓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十一的第4題。

  這是一道實際測量、計算的題目,可以分組進行測量和計算,每組的茶杯可以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講一下自己的測量方法,再進行測量和計算。

  學生測量時,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學生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對有困難的學,生要及時給予指導。

  做完后集體訂正,要注意強調不能只計算出茶杯的體積,還要計算出可以裝多少克水,以及取近似數的方法。

  2、做練習十一的第5題。

  讀題后、教師可以先后提問:

  “這道題要求的是什么?”

  “題目只告訴了圓柱形糧食囤的底面半徑和高,要求這個糧囤能裝稻谷多少立方米,應該先求什么?怎樣求?”

  指名學生回答后,再讓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

  做完后集體訂正,強調得數的取舍方法。

  3、做練習十一的第6題。

  教師: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后,再問:應該怎樣求?

  引導學生從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入手,可以直接用算術方法計算,也可以列方程來解答。

  4、做練習十一的第7題。

  讀題后,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

  “這道題要求的是什么?”

  “怎樣利用已知條件求出這個油桶的容積?”

  “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的單位不統一。應該怎樣改寫更簡便?”分別指名學生回答。要使學生明白,這里可以先將40厘米和50厘米分別改寫成4分米和5分米計算更簡便。

  讓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學生對圓柱體積計算方法是否掌握,計量單位是否按照題目的要求進行改寫,最后得數的取舍是否正確。

  做完后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六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教材第5~6頁例2、例3和練一練,練習一第48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取近似值的進一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一個圓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個部分的一層紙);學生準備一個圓柱體。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復習圓柱的特征。提問:圓柱有什么特征?

  2.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口頭列式):

  (1)底面周長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徑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徑1厘米,高3.5厘米。

  3.提問:圓柱的一個底面面積怎樣計算?

  4.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那么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呢?這節課就學習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表面積計算方法。

  (1) 請同學們拿出圓柱來看一看,想一想圓柱的表而包括哪幾個部分,然后告訴大家。指名學生拿出圓柞,邊指邊說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幾個部分。

  (2)教師演示。

  出示教具,說明把表面全部展開,看一看得到什么圖形,和大家說的對不對。揭下圓柱表面的紙,貼在黑板上,再與圓柱對比說明各個部分,明確圓柱表面包括一個側面和兩個相等的'圓。

  (3)得出公式。

  請同學們看著表面展開的圖形說一說,圓柱的表面積應該怎樣計算?(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追問:圓柱的側面積怎樣算?圓柱的一個底面積怎樣算?

  2.教學例2。

  出示例2,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分哪幾步來算?你們會做嗎?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每一步的具體含義,是怎樣算的。

  3.組織練習。

  做練一練第1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說這兩題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指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注意題里的條件,正確列出算式計算。

  4.教學例3。

  出示例3,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實際是求什么?這里求表面積與例2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只要用側面積加一個底面積)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追問為什么只加一個底面積。強調不用四舍五入法及其理由,說明用進一法,并讓學生說明結果的近似值,板書訂正。

  5.組織練習。

  (1)下面的數用進一法保留整數,各是多少?(口答)

  162.3 29.4 3.8 42.6

  (2)做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前兩步各求什么,怎樣算的。(老師板書算式)提問:第三步要怎樣算,為什么只加一個底面積。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子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些什么?指出:求圓柱表面積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題里的實際情況,弄清什么時候要側面積加兩個底面積,什么時候要側面積加一個底面積,什么時候只要求側面積,然后計算結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近似數時,一般要用進一法。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一第5~7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分數應用題的特點,理解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認識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

  2、認識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認識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 復習引新

  二、教學新課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復習題(見幻燈課件)

  問: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題中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2、做15頁復習題

  問:為什么要用乘法計算?這里的.一個數和分數相乘表示什么意義?

  3、引入新課--學習分數應用題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學生讀題

  找條件,想問題,畫線段圖,想方法

 。2)分析兩種不同的方法

  找相同點、不同點以及存在的聯系

  (3)鞏固練習做17頁練一練1

  2、教學例2

  (1)出示例1,學生讀題

  找條件、想問題、畫線段圖

 。2)列式并說說想的過程

  重點指出把誰看作單位1

  3、教學想一想

  (1)讀題、思考、畫線段圖

  問把誰看作單位1

 。2)列式

 。3)問:算式中的3/2是什么分數?

  (4)說明:條件里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分之幾,可以是假分數,也可以是真分數。

 。5)做練一練2

  4、小結

  問:今天學習的分數應用題都告訴我們哪兩個條件,要求的是什么問題?分析數量關系時都是要先確定哪個數量?

  1、說一說下面各題里單位1的量

 。ㄒ娀脽粽n件)

  2、做練習三第1題

  3、做練習三第5題

  問:這三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用什么方法?

  4、作業

  練習三第2~4

  課后感受

  初次接觸應用題,學生在說想法上還存在一點問題,常常是明白但不知道該怎么表達。特別是數量關系方面,可加強說想法的練習,形式也可多樣些。

【六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數學教案12-12

六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12-02

六年級數學教案01-04

六年級小學數學教案10-11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2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1-16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24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7-20

六年級數學教案模板08-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跳舞 | 伊人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 中文字幕第62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