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今天我當家》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今天我當家》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今天我當家》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通過活動體會數學、了解數學、認識數學,所以教科書設計了《今天我當家》的情境。借助有趣的情境,在實踐活動中綜合復習了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法、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運算,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可以提出有趣的問題,并能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在這一活動中,滲透了對學生進行愛勞動的教育。
計算對學生來說可以說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但如果在有趣的情境中就不一樣了。一年級的小孩子喜歡活動,讓孩子們在買東西的模擬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使孩子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數學的價值。
一、 教學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實
踐活動,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知識的作用在于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需要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孩子們明確學數學還要用數學。
3.解決問題要成為數學教學的核心,而解決問題的核心是要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探索、研究和創新的過程,是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歷程。
4.自主為本,合作協作。把每一個人的能量凝聚為團隊精神,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今天我當家”的模擬情境中,讓孩子們靈活運用100以內
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經歷“我當家”的過程,培養良好的合作、傾聽意識,勇于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重點是: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100以內的加減法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是對提出的問題能正確解答,培養孩子們勇于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
三、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
在本節課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導,把孩子們引入到購物和吃
飯的模擬活動中,引導孩子們在小組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習數學最主要的是要有學習的興趣,在購物和吃飯這樣的模擬活動中,足以能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們就會用原有的數學經驗在活動中自主地提出問題,并能對提出的問題加以解決。同時引入小組競爭機制,開展小組之間的比賽,能進一步保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孩子們參與到活動中來。也正是因為孩子們有了學習的興趣,有了參與活動的熱情,對于他們提出的問題中有些也可能是不可預料的,所以孩子們的學習過程不再是簡單的接受,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也只有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會充分挖掘孩子們的資源。
四、教學手段與評價方式:
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真實的實踐活動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我把教材中的圖片情境設計成模擬商店的情境。在課前,布置每個孩子都帶一些商品實物,對于雞、鴨、魚、肉比較難帶的實物,可以讓孩子們設計成一幅圖。這樣課堂上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購物模擬商店。除了準備商品實物外,還要準備一些假鈔,用掃描儀掃出來的鈔票,為學生在購物活動中做準備。
教師的評價對孩子來說是最具有震撼力的,所以我不會吝嗇我的語言,會給他們鼓勵。同時會培養孩子們之間的相互評價、相互欣賞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設想:
(一)、導入新課:(1分鐘)
同學們,平時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們買菜做飯,爸爸媽媽很辛苦,今天讓我們也當回家,讓我們自己去采購自己動手為爸爸媽媽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好嗎?(板書課題:今天我當家)
用這樣的話導入,讓孩子們體會到爸爸媽媽勞動的辛苦,激發孩子們學習的欲望,并直奔課題。
(二)、實踐活動:(25分鐘左右)
這是四個小組第一次比賽:在比賽購物前讓孩子們說說,這頓晚飯要做什么?打算買哪些東西?買東西時要注意什么?讓孩子們說這些問題,實際上是各小組確定方案的過程,確定自己要買什么,誰買誰賣,并注意在買東西過程中不要算錯錢。
接下來四個小組分頭進行模擬購物活動。我們班是34個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大約是8、9個學生。每組可以有2-----3個售貨員,其他的是小小購物員。教師參與活動,詢問有沒有要包餃子的小組,如果有就參與其中,如果沒有教師建議其中一個小組今天的晚餐包餃子,為后面在“吃飯”這個情境中也有數學問題做準備。
各小組進行匯報:各小組說說買了哪些東西,怎樣買的?在買東西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嗎?在學生匯報過程中引導學生互相說說匯報得怎樣,如果有聽課教師,可以讓孩子詢問聽課教師的意見,可以這樣說:“老師,您好!您認為我們小組的同學匯報得如何?您給我們小組打多少分呢?”這樣可以鍛煉孩子們的膽量,使各小組的比賽更激烈。
接下來各小組根據自己買的東西,設計今天的晚餐,設計在一張4開紙上,可以畫、可以寫。教師巡視各小組,給出建議,并引導想能否在晚餐中找出數學問題。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晚餐內容,在展示中注意是否與自己買的東西相符,在展示中看哪小組發現了數學問題。在給各小組打分時可以像前面讓聽課教師來打分。如果沒有聽課教師,教者即是裁判。
在整個“今天我當家”的模擬實踐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有趣的
購物活動靈活地運用10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合作、傾聽意識,體會到學習數學是快樂的,并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三)、小組對抗:(13分鐘左右)
給各小組時間和機會,根據模擬商店的情境以及各小組的晚餐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互相考一考,采取搶答的方式。提出正確的數學問題加10分,答對了加20分。如果學生不能提出“30元可以買些什么?”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這樣說:“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問題,不知道怎樣解決,你們能幫助一下我嗎?”像這樣開放性的問題,只要學生的答案合理就給予鼓勵。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開放地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勇于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最后進行總結,評選出優勝小組,說說他們為什么會取勝?讓孩子們知道團結合作的重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的意識。
(四)、課外延伸:(1分鐘)
回家后在父母的幫助下真正“當一回家”,去幫助父母買菜或買其他的東西。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中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數學是快樂的,能夠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們在互動有序、活而不亂的課堂氛圍中敢想、敢說、敢爭議。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今天我當家》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今天我當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的內容,在學習了100以內加減法,以及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所開展的一節數學綜合活動課。
其教學目的不僅僅是鞏固運用計算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減運算的含義;3、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材中創設了淘氣和笑笑“六·一”做小當家以及到商場購物的情境,正是為了讓學生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中的付款活動,體驗付款方式的多樣性。
2、通過購物活動,鞏固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購物中的付款活動,體驗付款方式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1、文具表、價錢表
2、錢幣(紙)
二、說教法
1、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數學源于生活,更應用于生活。我會把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學習,會在小組內模擬超市,讓學生當售貨員、當顧客。在賣與買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用到加減計算的數學知識,又用到了實際的生活經驗。在動手的過程中,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生活,體會生活。
2.讓學生自評和互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特別在小組活動時,學生與學生的接觸很多,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也顯得尤為重要。在小組的購物活動后,讓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其中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是屬于學生自己的體會。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評價能力,又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3.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
新課程標準相當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對于現在的一年級小朋友,絕大部分在實際生活中缺乏獨立購物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新事物又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于是,設計《今天我當家》一課時,創設一個模擬超市,讓學生由合作到獨立操作,初步體驗“當家”的過程,讓學生既感受了許多活動中的樂趣,也自覺的運用了所學的數學方法、技能,還在相互的匯報、討論、交流中,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得到了情感和過程的'雙重體驗。
4.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家庭的背景不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角度也不同,這就意味著相同的問題情境,不同的學生就可能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學中,要力求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本課中的許多環節中,如用20元、30元、100元去購物,該如何購法?這問題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在提出方案后并說出理由。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鞏固了學生的計算技能,同時也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我在在上課前我會對學會進行調查,詢問學生什么叫“當家”?“日常生活中你的家是由誰當家的?當家要做那些事情?目的是讓架站給與孩子交流怎么河里購物和消費,怎樣進行人民幣的計算和換算。
三、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
出示淘氣和笑笑,通過兩人的對話,滲透熱愛勞動以及幫父母減輕家務負擔的思想教育。
2.購物。
(1)合作制定方案。
出示商場,擺出不同的商品,每一小組派發一張商品和價格一覽表,讓學生設計好方案后挑出自己要買的東西,再進行計算。同時,提出各種不同條件“30元錢可以買些什么?”“20元錢可以買些什么?”。先讓學生小組內討論,定制購物方案,并要說出該方案的依據。由于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案,而且這里的30元錢和20元錢在購物過程中既可以全部用完,又可以有余額,所以在這里可以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而在小組內要自己的購物方案得到其他組員的認同,學生必須“買之有道”——買這些是用來包菜餃子還是肉餃子?為什么要買這么多?要有充分的依據才能支持自己的方案,在此過程中,又訓練了學生的說理能力。
(2)限定性購物。
出示收銀臺,提出另外的條件“我花了25元錢,買了……”“我花了14元錢,買了……”。
讓學生自主操作,列出購物清單。跟前面“可以買些什么”對比,這里著重訓練的是學生對加法的純熟運用。在說出購物清單后,再讓學生進行評價,說出自己評價的理由,從而又訓練了學生的說理能力。
3.菜桌上的數學問題。
出示全家人在家里吃餃子的情境,根據“淘氣做了43個肉餃子”、“笑笑做了38個菜餃子”,讓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再讓學生通過列式、計算來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鞏固了100以內的加減運算能力。
4.購物游戲。
課的最后環節,模擬購物活動,在小組內讓一名學生當售貨員,其他學生當顧客,用預先準備的物品作為貨物。購物時說出“買什么商品,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而在這個游戲中,既鞏固了這節課的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一年級下冊《今天我當家》說課稿】相關文章:
今天我當家說課稿11-07
《今天我當家》說課稿03-16
今天我當家說課稿10-03
一年級數學下冊《今天我當家》說課稿范文04-11
今天我當家說課稿范文09-27
《今天我當家》說課稿范文05-17
今天我當家今天我當家作文09-21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今天我當家說課稿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