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評課說課稿2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評課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數學評課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在三年級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以和本單元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后續學習除數接近整十數和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的基礎的。其實同學在前面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已經掌握了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過程中要看被除數的前一位或前兩位,商的書寫位置、余數必需比除數小等。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原理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相同,所以同學完全可以放手讓同學嘗試解決。主要是讓同學在實際情景中經歷筆算除法的全過程,探索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本節教學內容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筆算,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
2、歷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筆算過程,體驗遷移的思想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勝利的體驗,培養同學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使同學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試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試商、確定商的正確書寫位置。
二、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ㄒ唬⿵土曚亯|,為學習新知識作準備
1.口算
60÷30= 40÷20= 90÷30= 320÷80= 240÷60=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90÷3= 42÷7= 56÷7= 96÷4=
【復習鋪墊的題一是對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復習,二是讓同學在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喚起筆算的方法,為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找到生長點!
。ǘ┳灾魈骄,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1.解決問題(1)92本連環畫,每班分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先口算,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引導同學,還可以用筆算的方法計算。筆算時,在同學嘗試、探索的基礎上,應重點引導同學借助小棒等直觀圖解決商的書寫位置。
結合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根據直觀圖和口算,引導同學歸納:3個30是90,商3。商寫在什么位置?
2.同學根據所學完成P81做一做。(四生板演,全班齊練)
同學完成后,互相檢查,找出出錯的地方,進行糾正(主要讓同學明白錯誤的原因)。
3.根據計算一位數除法的方法,結合做一做的計算過程,引導同學討論:用整十數除,應該從哪里除起?要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商要寫在什么位置?
計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現在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應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在教學時,讓同學列式,說出意義,并進行估算。在整個過程中,注意形象具體的事物,引導同學用小棒代替故事書。通過同學分小棒的過程,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每班30本”這句話在題中的意義,同時,要求同學觀察92根小棒,每堆分30根,可以分幾堆。分的結果可以告訴同學92里面大約有3個30,并判斷分的結果與估算是否吻合,既充沛體現估算的作用,又讓同學知道商是一位數,而且就是“3”。把擺小棒操作跟豎式建立聯系。擺小棒操作是為理解筆算豎式和算理服務的。當同學擺完小棒時,就要求他們用豎式把分小棒的過程表示出來,接著要求同學說出豎式中各數表示的意思,以和商“3”所在的位置,并要求說出為什么“3”必需在個位上。加深對筆算除法算理的理解。
4.解決問題(2)140本故事書,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呢?
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引導同學,用筆算的方法計算。
這里重點要引導同學結合直觀圖或其他方式理解“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怎么辦?”讓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法圈格子圖,圈的結果告訴同學140里面大約有4個30,也就解決試商環節,即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
小結:比較92÷30,140÷30的豎式,讓同學考慮為什么兩位數除以兩位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結果商都是一位數?初步感知除數是兩位數除法時,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
5.完成P82做一做1題(三生板演,全班齊練),完成后集體訂正。
6.同學獨立完成P82做一做2題,完成后相互交流,抽典型的作業在展示平臺上展示,然后讓同學說一說:上下兩題題目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計算思路有什么聯系。
【這一題是上下對照排列的4組題,每組算式中的除數都是相同的整十數,被除數很接近,目的在于引導同學用前面的估算方法進行試商。】
(三)練習:自主練習第1、2題
三、教學戰略
為了順利完成以上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布置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是為了以舊引新,找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與一位數筆算除法的聯系,也為學習了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后,通過比較歸納得出筆算兩位數除法的方法。
2.讓同學在實際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入實際情境之中,把研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促使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歷除法計算方法形成的過程,還數學以原本面目,這正是促進同學的發展所需要的教學。在本課時中結合讀書日分書這樣一個切近同學生活實際的數學情景,讓同學經歷發現、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解決所提數學問題的全過程,使計算教學成為同學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樣,既有利于同學理解、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有利于培養同學從數量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促使同學形成計算意識。
3.讓同學主動探索計算方法。
以往的計算教學,把總結、記憶計算法則作為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同學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防止死記硬背。本課時中不只為同學提供了探索除法的實際問題情境,而且為同學創設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兩道例題的教學前,不忘讓同學先估一估,這也是新課程中比較重視的方面,同時也是初步檢驗計算正確的方法。教學時,放手讓同學嘗試、研討筆算方法。在此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提升同學對計算過程的認識,完善同學對算理的理解。(例1(1)中通過92÷30為什么要商3和商要寫在哪一位上?并通過同學自身動手擺小棒來協助理解。例1(2)中結合同學自身圈格子圖來引導同學理解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怎么辦?在活動中進一步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學在主動探索中經歷除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既可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同學逐步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給同學創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為同學蠃得不時體驗勝利的機會,將有效地促進同學全面發展。
三年級數學評課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解決問題。將傳統的數學內容“應用題”表述為“解決問題”是新課程有價值的知識觀帶來的重大變化。它不僅僅是字面上的簡單更換,而是價值觀的現代轉型,突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教育觀念。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連乘解決問題”,它位于人教版第六冊第八單元“解決問題”的第一課時。它是學生學過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一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并為第二課時學習連除解決問題和今后的綜合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相關生活問題。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不少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題方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本節課提供的需要用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材范圍擴大了,提供的信息復雜了,如何指導學生從復雜(隱藏)的數學信息中尋找相關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問題成了學生學習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采取了“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以創設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托,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注意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予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給每個學生創造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討論、去爭辯、去探索,使學生之間不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見解,明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就會有不用的解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分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分別是:(一)創設情境,話題引入,提出問題;(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三)實聯系生活,優化方法,拓展深化;
。ㄒ唬﹦撛O情境,談話引入,提出問題
1、播放國慶儀仗隊表演一分鐘
一個個方陣邁著整齊的步伐朝著天安門官場走來。提問:同學們可以想一想,除了在大閱兵上看到方陣,咱們生活中哪些地方會遇到有關方陣的問題?這時同學們可能會回答:校運會開幕時的方塊隊,廣播操比賽的方陣,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方陣。
2、創設情境:一年一度的校運會到來了,你們看每個年級選出來的同學組成了一個方陣,一次三個年級,正在進行集體項目的比賽:廣播操。請同學們看一看,這一次比賽共有多少個同學呢?在幻燈片上出示例題。
。ǘ┳灾魈剿鳎献鹘涣,解決問題
1、嘗試解決
你們能自己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嗎?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嗎?給學生準備學習卡片,每組三張,動手擺一擺,再算一算,求出共多少人。(看看哪個小組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交流匯報,(請同學上臺利用實物投影,擺一擺,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如何算的。大致有三種方法:(方法不分先后)第一種方法:先求出一個方陣的人數,10(是每份數)×8(表示先算出一個方陣的總人數)再×3算出3個方陣工240人學生邊匯報邊板書,問學生還有哪個小組也是用同樣方法的,也來說說思考問題,再請兩到三組說說思考過程,還有用不同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嗎?同樣也請同學上來利用實物投影,擺一擺,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如何算的。第二種方法:先求三個方陣每一行人數:10×3(算出三個方陣每一行的人數)再×8算出8行一共240人,問學生還有哪個小組也是用同樣方法的,也來說說思考問題,再請兩到三組說說思考過程,還有用不同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嗎?引出第三種方法,提醒學生寫答語。本環節設計意圖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擺方陣圖來說明解題思路和方法,借助空間想象和直觀演示,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3、小結比較
觀察三種方法,提出問題:為什么同一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先解決的問題不同,選擇的信息不同,圖形拼擺的不同,解決的方法就不同,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相同點是:無論思路如何,都是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兩步連乘應用題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清況,想不想再嘗試一下。
(三)聯系生活,優化方法,拓展深化,
學校有特異為這些參加比賽的同學們購買了礦泉水,出示畫面:共有20箱礦泉水,每箱24瓶,每瓶2元,請問學校共要支付多少錢?學生獨立完成
觀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先后選擇的信息不同,所以同一道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看來大家多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多,再來看一看:學校定好了水,付了錢,總得運回來吧.出示搬運車搬水到卡車上的畫面:搬運車一次搬4摞,一摞3箱,一箱24瓶,請問搬運車一次能搬多少瓶?
接下來我設計的下一個練習為:練習二十三第4題練習。游泳池長25米,小明已經游了3個來回了,請問小明游了多少米?
在傳統的連乘應用題教學中側重單純從乘法意義上讓學生理解,所以學生覺得枯燥,而在課程下,突出現實背景,從解放軍的方隊到學生廣播操的方陣,從買礦泉水到運礦泉水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加深對題意的理解,再到理解數量關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
【三年級數學評課說課稿】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評課說課稿11-09
語文評課說課稿11-09
數學評課稿12-05
數學評課稿10-10
《認識面積》評課與說課稿06-12
《窮人》評課稿及說課稿06-17
小學數學評課評語08-24
小學數學評課總結12-02
《數學樂園》的評課稿11-11
初中數學的評課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