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扇形統計圖 》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扇形統計圖 》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扇形統計圖》。
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我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扇形統計圖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本節課主要講解扇形統計圖的認識以及特點。在本節課之前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這為本節課的探究起到鋪墊作用。本節課的學習,也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幫助。本節課的學習,也能幫助學生發展數據分析觀念。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下面我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經歷前面對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探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據分析觀念,但應用意識不強,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也不完善。因此我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認知,結合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扇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引導學生經歷數據的整理、觀察、分析,最后得出結論,達到發展數據分析觀念的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能夠利用扇形統計圖進行一些簡單的數據分析。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對扇形統計圖特點的探究過程,提升數據分析觀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升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教學難點是:扇形統計圖的應用。
五、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學的一切活動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將采用講授法、練習法、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最重要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將采用創設情境的導入方法。
我會利用大屏幕呈現教科書中我國居民膳食寶塔圖和統計表,并提問:表中總攝入量100%能說明什么?統計表中的百分數又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結合之前對百分數意義的學習,不難得到100%說明總攝入量表示的是整體。而表中百分數表示各部分占總體的比重。
通過這樣的環節為后續認識扇形統計圖做好準備。
而后我會繼續追問:能否利用我們之前學習過的統計圖來直觀的表示出各種營養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呢?我順勢引出課程內容——扇形統計圖。
通過創設情境的導入方式,將數學與生活想聯系,一方面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為后面課程的開展做好了鋪墊。
(二)探索新知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我主要采用講解法、小組探究等教學方法。
首先我會直接大屏幕呈現出統計表所對應扇形統計圖,介紹名稱,并組織學生對下列問題進行探究。
問題1:整個圓表示什么?
問題2:為什么叫做扇形統計圖?
問題3:如何衡量每個營養物資占總攝入量的多少?
探究過程中我會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引導學生積極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會恰當提示。
經過學生的討論我相信學生能夠有自己的理解,我預測學生會有如下答案:
1、整個圓表示食物總攝入量。
2、統計圖中是用扇形表示每種營養物質。
3、扇形的面積占整個圓的比重即是各營養物質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數。
對于學生的回答不論對錯我都將給與積極的評價,再跟學生一起總結扇形統計圖的各部分意義。
接下來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從扇形統計圖中能獲得哪些信息呢?再次組織學生同桌相互交流。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具備從統計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的理解。
通過直觀的觀察,學生是不難得出一些信息的,我認為學生可能得到:通過對扇形面積的比較發現,比重最大的項目是谷類,谷類占比47.4%;比重最小的是油脂類,油脂類占比1.3%;谷類比油脂類占比多46.1%。
而本節課旨在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經歷數據分析的全過程。因此這里我會鼓勵學生嘗試對扇形統計圖進行分析:笑笑一家的飲食是非常科學的,通過扇形統計圖我們生活中要多吃什么,少吃什么呢?
現代數學強調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而扇形統計圖的應用需要結合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被分析事物的特點是否相吻合。所以,下面我會組織學生針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進行小組探究,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統計圖知識的完成知識體系。
經歷小組探究之后,我會讓學生暢所欲言,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再由師生共同總結。
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與學生共同總結出: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反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不能直觀反映每個項目具體數量。
至此新知講授部分完成。
本環節我利用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理解扇形統計圖的形成過程以及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體現了現代教學觀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課堂的理念。
(三)課堂練習
第三環節是鞏固環節。一共是兩道例題。
1、觀察書中練一練第一題中的扇形統計圖,能得到哪些信息?
2、觀察練一練中的扇形統計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一年級和六年級的作息時間分配有哪些不同?
(2)你能根據統計圖算出這兩個年級的學生每天上課、校內外活動和睡眠的時間嗎?
(3)你覺得六年級的睡眠時間夠用嗎?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呢?
練習上我采用分層式習題,一道基礎、一道綜合。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由淺入深,幫助學生對扇形統計圖進行鞏固
(四)小結作業
最后一個環節為小結作業環節,關于課堂小結,我打算讓學生自己來總結。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讓我在第一時間得到學習反饋,及時加以疏導。
在作業上,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作業,讓學生課后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利用扇形統計圖進行統計?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遵循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的原則,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扇形統計圖 》說課稿】相關文章:
《扇形統計圖》說課稿12-18
《扇形統計圖》說課稿(精選11篇)07-15
扇形統計圖說課稿(精選11篇)08-19
扇形統計圖數學教學反思04-02
《扇形統計圖》數學教學設計04-30
《扇形統計圖》教學反思10-19
扇形統計圖的教學設計03-11
扇形統計圖教學反思04-12
扇形統計圖教學設計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