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寒圖片
小寒在每年公歷的1月5日或6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85度,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于 二十四節氣小寒圖片,歡迎借鑒!
二十四節氣小寒圖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節氣意味著這之后的天氣將會非常冷,“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覺到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二十四節氣小寒圖片
從飲食養生角度講,此時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于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 花椒等;屬于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姜、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 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鳙魚、鰱魚、蝦、海參、淡菜、蚶、酒等。特別要提 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
小寒節氣正處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注重科學的鍛煉方法。
二十四節氣小寒圖片
從農事角度講,小寒時節,南方地區要注意給小麥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華南大部分地區則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凍、積肥造肥和興修水利等工作。在冬前澆好凍水、施足冬肥、培土壅根的基礎上,寒冬季節采用人工覆蓋法也是防御農林作物凍害的重要措施。當寒潮成強冷空氣到來之時,潑澆稀糞水,撤施草木灰,可有效地減輕低溫對油菜的危害,露地栽培的蔬菜地可用作物秸稈、稻草等稀疏地撒在菜畦上作為冬季長期覆蓋物,既不影響光照,又可減小菜株間的風速,阻檔地面熱量散失,起到保溫防凍的效果。遇到低溫來臨再加厚覆蓋物作臨時性覆蓋,低溫過后再及時揭去。
大棚蔬菜這時要盡量多照陽光,即使有雨雪低溫天氣,棚外草簾等覆蓋物也不可連續多日不揭,以免影響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營養缺乏,天晴揭簾時導致植株 萎蔫死亡。高山茶園,特別是西北向易受寒風侵襲的茶園,要以稻草、雜草或塑料薄膜覆蓋篷面,以防止風抽而引起枯梢和沙暴對葉片的直接危害。雪后,應及早搖落果樹枝條上的積雪,避免大風造成枝干斷裂。
二十四節氣小寒圖片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于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小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所以“畫圖數九”的民俗與小寒節氣有著密切聯系。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種不錯的消遣冶情的養生方法。
二十四節氣小寒圖片
小寒吃菜飯是老南京的習俗。南京人對小寒頗為重視,人們會用糯米加生姜、矮腳黃、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一起煮成菜飯。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節氣,也是陰氣最盛的時期。南京菜飯中糯米補中益氣,健脾暖胃,能增強機體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產矮腳黃、香腸、板鴨,藥食雙補,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別暖和,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二十四節氣小寒圖片】相關文章:
二十四節氣立小寒圖片05-08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文案01-04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句子12-17
關于二十四節氣小寒的古詩10-11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教案01-05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的教案01-04
二十四節氣中小寒的由來12-30
描寫二十四節氣小寒的詩句12-30
關于二十四節氣的諺語(小寒)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