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須謹記有氧運動的要訣
每一種運動都有它自身的規律,只要我們能找到它的規律,那么,健身運動就會事半功倍,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有氧運動的一些規律吧。
●運動前預熱
每次運動前需要有個熱身過程即準備活動,活動關節韌帶,抻拉四肢、腰背肌肉。然后從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漸進入適當強度的運動狀態。
●接近而不超過
“靶心率”一般來說,靶心率為170-年齡的數值。如果你60歲,靶心率就是170-60=110(次/分)。你在運動時,可隨時數一下脈搏,心率控制在110次/分以下,運動強度就是合適的,當然這是指健康的運動者,體弱多病者不在此列。如果運動時的心率只有70~80次/分,離靶心率相差甚遠,就說明還沒有達到有氧運動的鍛煉標準。
●自我感覺
自我感覺是掌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包括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周身微熱、面色微紅、津津小汗,這表明運動適量;如果有明顯的心慌、氣短、心口發熱、頭暈、大汗、疲憊不堪,表明運動超限。如果你的運動始終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靶心率”相差太遠,那就說明你的鍛煉不可能達到增強體質和耐力的目的,還需要再加點量。
安全第一是戶外輕松徒步的前提。在野外,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可不是一件小事。為了避免迷路,除了跟經驗豐富的領隊、向導活動外。作為每一個參與者在徒步的時候,還需要多留心,清楚自己的位置與方向。如果隊伍中這樣細心的“識途老馬”有好多,一旦迷路也一般能回到來時的路上。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學會休息的步法:對于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鐘需要休息10分鐘,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持續時間
一般健康者每次有氧運動時間不應少于20分鐘,可長至1~2小時,主要根據個人體質情況而定。每周可進行3~5次有氧運動,次數太少難以達到鍛煉目的。
●循序漸進
這是所有運動鍛煉的基本原則。運動強度應從低強度向中等強度逐漸過渡;持續時間應逐漸加長;運動次數由少增多。以上這些都要在個人可適應的范圍內緩慢遞增,不要急于求成。年老體弱者或有慢性疾患的人,更要掌握運動的尺度。最好在運動前去看醫生,全面查體,由醫生根據個人情況,開出具體的有氧運動處方,再依方進行鍛煉。
●后發癥狀
即運動過后的不適感覺,也是衡量運動量是否適宜的尺度。一般人在運動之后,可有周身輕度不適、疲倦、肌肉酸痛等感覺,休息后很快會消失,這是正常現象。如果癥狀明顯,感覺疲憊不堪、肌肉疼痛,而且一兩天不能消失,這說明中間代謝產物在細胞和血循環中堆積過多。這是無氧運動的后果,你下次運動可就要減量了。
【須謹記有氧運動的要訣】相關文章:
有氧的運動時間03-23
什么叫有氧運動11-05
舉重屬于有氧運動10-18
瑜伽屬于有氧運動10-16
有氧運動有什么10-28
5種常見有氧運動11-22
打沙袋屬于有氧運動10-18
蛙跳是不是有氧運動12-24
游泳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04-23
不用腳有哪些有氧運動04-19